深圳810事件(深圳810事件的教训)
深圳810事件。这件事发生在深圳,当时有一个叫王永红的富豪,他的公司被查封,欠下了巨额债务。王永红为了躲避债务,带着自己的妻子逃到了香港港。王永红在香港没有立足之地,只能回到国内继续打拼。王永红当时已经40岁了,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朋友。王永红在香港的时候候,他的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和支持。后来王永红在北京开了一家公司,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所以公司很快就倒闭了。
央视网消息在众多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能选择出一条最适合的道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90年12月1日,中国大陆第一家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试营业。带着试营业的帽子干了4个月的深圳证券交易所,直到1991年的4月16日,才正式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批准。
深圳证券交易所
1992年,深交所新股发行的数量由1991年的1.5亿扩大到了5亿。扑面而来的人气和热情,让尚在摸索证券市场经验的改革者们,敏锐地觉察到了市场潜藏的危险。
深圳银行就提出,用预交款的办法让证券投资者在银行预存款项,凭存款凭证号码再进行电脑抽签,这样的办法公开透明,又能免去排队之苦,最初已经得到了批准,但却在社会上引起一片质疑,认为这是维护有钱人利益的做法。最终,反对的声音占了上风,发行方式继续延用1991年的做法。
1992年8月7日,深圳商报头版刊载了《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公告》,公告规定,投资者通过到303个销售点排队购买抽签表,就可以获得申购新股的权利。
时任深圳市市长的郑良玉当时忧心忡忡地在新股发行认购方案上写下了长长的批示,其核心意思是今年维持去年发行办法,明年一定要改。
“失误就在这么一瞬间,就这么一点点。”郑良玉如今接受采访时说到。
时任深圳市市长郑良玉
8月7日,深交所新股发行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的投资者从四面八方开始涌向深圳。
短短几天时间,
广州至深圳的火车票,在黄牛的手里从30元炒到了300元。
包车费用达到了3000元。
深圳大小酒店、宾馆、招待所全部爆满。
原本是8月9号开始发行抽签表,但在8月7号就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到网点排队,市场的焦点,全部集中在了500万张股票抽签表上。
郑良玉说,8月7日时见到排队的队伍还继续增加,就意识到维持去年的决策是个失误,覆水难收,已经改变不了。
购买新股抽签表队伍
8月9日清晨,新股抽签表开始发售,到中午,500万张抽签表被抢购一空,部分销售网点甚至不到一个小时就宣告售罄。有关发售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的传言开始流传,没买到抽签表的人们由失望转而愤怒。
时任深圳市市长 郑良玉8月10日晚上,定时炸弹终于爆炸了,腐败导致群众的激愤,股民上街游行,喊着反腐败的口号,有的人砸车、玻璃和橱窗。
1992年8·10事件照片
8月10日深夜,深圳市委大院里,弥漫着严肃而紧张的气氛,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一个怎样的答复,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气。
8月10日深夜,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将下一年要发行的500万股票额度,提前到8月11日发行。
而重中之重的另一项措施,是政府要严惩证券市场中出现的腐败问题。
喧闹的深圳终于恢复了平静。
四个月后,深圳市委公布“8·10”事件调查结果私买抽签表10万多张,涉及干部、职工4180人。
1992年10月,中国证券市场的最高机构证监会正式成立,中国证券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全国性的证券市场由此迈开发展的脚步。
改革就是这样在变革自身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也只有经过了8月10日到11日的这48小时,改革者们才真正意识到,建立一个证券市场容易,如何监管这个市场,才是日后更艰巨的一道考题。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在深圳寻找四十年改革留下的痕迹,这座城市发生的很多改革故事,其实并不都是艳阳高照的,改革中出现的挫折也是改革历程中的一种财富。正因为此,今天的人们才会无比坚定地捍卫着四十年来改革的成就。,也更无比坚定地继续着改革的方向,去创造新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