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秘法揭开之谜(天竺见闻录谜底)
天竺秘法揭开之谜!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神秘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就比如说这个天竺秘法,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这个秘法的传说非常的多,甚至有人认为这个秘法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是后来被人们误解了而已。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天竺秘法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相信呢?其实这个秘法就是佛教的一个法术,名字叫做阿摩罗识。
一介印度和尚,走遍天竺各国,达摩祖师是他的故友,禅宗各祖要喊他一声老前辈。更历经艰辛,来至中国,诉尽修行秘法。引得众生顶礼赞叹:“他为真正佛之老祖。”
这位传奇般的禅僧即是中天竺开山祖师,宝掌和尚。
话不多说,接下来,让我们穿越千年,一同领略这印度老祖不凡风骨。重走他的漫漫修行路。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约公元前414年七月七日午时。远在中印度的一户婆罗门贵族之家中,一声啼哭,响彻天际。一男婴呱呱坠地,令一家子欢喜无比。
男孩的出生显然是万分幸运,如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能在印度降生于高种姓贵族之家,那么,未来的人生可算成了定数,一生无忧,优越之途,自是昭然若揭。
,男孩的降生竟是万般奇特,一番情形令家人称奇这孩子,注定异于常人。
只见男婴的双耳耳垂长长的,都快长至双肩,眉毛更是高挑至额顶。左手紧紧握着,始终无法展开。
而这紧握的拳头,直至男孩9岁之龄,竟还无法展开,实为特别。
原本,男孩的人生之路,就这么稳步向前。虽说长相举止异常特别,但并没有其他特别神奇之处,与其他孩童并无二样。父母自然也沒放心上。
没想到,这一番情形却被一高人所见。高人好似早己看出男孩的不凡之相。一眠所见,心中己是万分惊奇。
随即,赶忙找来男孩父母,寥寥指点,就这么彻底改变了男孩一生之途。
“这孩子不同于常人,需送至寺庙出家,方可成就。”
男孩父母多加考虑后,终于听取了大师意见。随即就将男孩送至寺院拜师。
谁也没想到,就当寺院剃度师正于男孩剃度时。神奇的一幕尽现眼前。
这男孩从出生之时就紧握的拳头,竟一下子伸展开来,随即男孩更双手合十,虔诚地供于师父前。
剃度师大感奇特,这一切堪为奇事,心中灵机触动。遂为男孩取法号宝掌。
如此一来,宝掌和尚的“不凡人生”就此拉开帷幕。
或许,他早己不是一介平凡男孩,本为天生佛子,这一生只为来此云游人间。
这一游,竟是一生......
往后之日,一系列严苛修行,护守戒律,日复一日。宝掌和尚的行坐住卧,心中道念,竟让老师父们也自叹不如。
宝掌常叹息,自己没能早出生90多年,那时,最初的佛陀们还在讲法。这样,就能亲自听闻佛陀们的言教。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宝掌对自身修行更为严苛。
日日不停歇,精进研读佛陀所传下的经,律,论三藏,依持佛陀教义。这一参研,无论严寒酷暑,如如不动,好似在经文中入了定。宝掌常常一回过神,才发现自己已经好几天没进食了。
如此的精进,就这么成了佛陀的好学生。
好似他要一口气将世间所有的佛法善知识都阅尽一般。
直至一个新目标,自心中而起,终令他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修行之道......
教外别传的禅宗之道,无意间映入眼中,听闻一二。身为精进研习,热衷入佛的宝掌自然想要学到这一宗法。
一番决心就这么在心中呼之欲出“我发愿行脚外出,参访各国,必要修得禅宗之法。”
随即,一席僧衣,一砵一杖,宝掌走出寺院。一路各地参访,研习圣贤知识,新派宗法,可谓受益良多。
这一路,走遍五个天竺国度,最终到达尼泊尔。
宝掌这一路走来,竟已过去整整半生。
而在宝掌心中,时间对他来说好似毫无意义。一天与一生没有任何分别,皆是过眠云烟,一恍而过。生与死的概念也成了泡影。
就如他之所说“我以为这世上沒有生和死,沒有时光流逝。”
如此之言,恍如超了三道。
而宝掌往后之行,仍在继续。他与中国的因缘,如期而至。往后半生的足迹,踏遍全中国。
宝掌此时于尼泊尔边境进入至中国云南,随即到达四川。此时的中国古佛僧们,成了他发愿参访的大师们。
这宝掌来到中国的第一站,即是约上了宾头卢尊者登上了峨眉山,一起朝礼普贤菩萨。随即暂时住在了大慈寺。
这一暂住,就是十余年。
十余年来,日复一日,宝掌和尚生活起居,行坐住卧,修行之法,引得众人顶礼赞叹,不禁思索。
“也许,这即是宝掌真修之道吧。”
只见得,宝掌每日坚持诵经祈福,日诵《般若》等经千余卷,喃喃经文,响彻庙堂,常使他僧心生共鸣。这成了宝掌和尚专属于自己的修行功课,不曾中断。
每日只饮露水茶,常常两三天才吃一顿粗茶淡饭。成了他的专属饮食之法。
其余时刻,无论行坐住卧,皆在定中,如如不动。
10年一过,宝掌启程,一方面,发愿继续参拜各地大师,另一方面,也想领略中华大好河山。
随即,又是一路参访。智者大师,定光古佛,皆成了故交,共同探讨佛之奥义,好不乐哉。
达摩祖师见了他,更如3岁孩童般欢喜,顶礼参拜“老尊者安好。”
途经五台山,则朝礼文殊。路至海南,则参拜观音。往后又一路北上幽州,游历西山。后达至湖北双峰,后建一寺院以此顶礼宝掌途经此地,此时,禅宗四祖,五祖尚未开始弘法。这一寺庙即被称为“老祖寺”,留存至今。“湖北老祖”这名号即在百姓间留传。
这一路,宝掌走遍中国大好河山。
宝掌和尚突然寥寥谒语,好似大愿已成。
“本来以为沒有生死,今天要显示生死了,我得安住于佛心了,来生再来这个世界走一遭吧。”说罢闭目入定。
没想到入定后7天又忽然苏醒过来,好似忘了什么,随即嘱咐了徒弟几句:“未来会有高僧接引我的遗骨回中天竺,你们別拒绝就好了,就这么多,那我走了。”
说完,当下示寂。
宝掌和尚这一看待生死的一瞬,就如平凡人出门旅游,忘了锁门,又回来一般平淡自然。
这仿佛他早已超越了生死,是他在操控生死,而不是如般人那样,被生死操控。
这即是宝掌和尚一生传奇。
没错,不执生死,安住当下,方可一生游戏人间。
对于宝掌和尚的事迹,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