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两立废太子之谜(康熙儿子太子两废两立)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康熙两立废太子之谜。在康熙晚年,他一直想立自己的儿子胤禛为太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没有实现。,康熙对胤禛的宠爱却是有目共睹的。在在康熙去世之后,雍正继位,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父亲,在他登基之后,就将自己的生母封为了皇太后。这样的待遇,在清朝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有的。不过,她的儿子乾隆皇帝,却并没有这样做。他对自己的生母,一直都是非常冷淡的。

胤礽是大清朝的一位太子,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太子。那么,康熙为何在刚刚20岁时就立胤礽为太子?原本深受康熙大帝喜爱的太子胤礽,为何被康熙两度废立,囚禁深宫,孤独而死?对继承人未雨绸缪的康熙大帝,两度废立太子的根源又何在?

康熙大帝作为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少年登基,一生英明神武,少年之时大权旁落。于是他便自训少年团降伏鳌拜,青年之时平定三藩,使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王交出兵权,并且诛杀吴三桂。之后收复台湾,灭掉郑氏家族,平定准葛尔部大患,使葛尔丹尸首异处,对外驱逐沙俄,创“多伦会盟”结盟蒙古,政治上善待汉人,促进满汉蒙民族大融合,使中国出现了康熙盛世。

,即使是这样一位完人,除去皇帝的外表之后,也依旧是一个普通人。他对他的孩子依旧有着父子之情,他依旧有着大多数中国父亲的所有品格。在对太子胤礽的问题上,依旧犹豫不决,不能决断。

太子胤礽有着显赫的外戚家族,他的母亲是康熙大帝第一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这位母亲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赫舍里家族。

话说,顺治帝临死之时,遗诏八岁的阿哥福临登基,他也深知主少国疑,所以为康熙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首辅索尼,老奸巨猾,隐忍不动。次辅苏克沙哈,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排名第三的是遏必隆,为人蛇鼠两端,见风使舵。排名最末的是鳌拜,他因为年纪最小,所以排名。鳌拜的野心也是最大。

顺治临死之时,他们四人立下重誓,发誓绝不结党营私,一心为公。可是仅仅两年之后,他们便各自为战,结党营私。孝庄太后,为了使康熙能够亲政,也希望康熙能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所以亲自为康熙指定了他的皇后,并是首辅索尼的亲孙女,与索尼政治联姻。而索尼便是赫舍里家族,这个家族在满族的地位较高有着上三旗的地位,也正是有这首辅的帮助下才能除去大患鳌拜。

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大婚,迎娶的皇后是赫舍里氏,以此结盟索尼。于是,年仅11岁的康熙与12岁的赫舍里氏结尾夫妇。虽然是一场政治联姻,康熙与赫舍里氏的感情,却并没有而出现问题。相反,因为二人两小无猜,结婚之后是琴瑟和鸣,夫唱妇随。

赫舍里氏为康熙生下了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承祜,因为先天父母年纪太小,很早就夭折了。他第二个儿子便是胤礽,在生产时,难产两个小时,最终为康熙诞下了这个儿子。而赫舍里氏,来不及看一眼孩子,便离开了人世。而康熙将他对皇后所有的爱都浇灌在这个孩子身上,所以在太子幼年之时立为太子。康熙对皇后的爱,是他对之后的所有女人都无法企及的。据《康熙起居注册》记载,每当赫舍里氏的忌日之时,那一天康熙总是放下所有的政务,前往陵寝祭拜。由此可见,康熙对赫舍里氏的重视,也代表了康熙对胤礽的感情至深。

所以在胤礽刚刚一岁之时,也就是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下谕礼部择日行册封大典,于十二月十三日,康熙帝于太和殿举行册封大典,授予胤礽皇太子册、宝,正位东宫,十四日正式颁诏天下,下诏说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诏书还有着数十条诏令,减免赋税大赦天下,并专门设立太子府,等等。

据《清史稿》记载,允礽哥哥承祜早夭,康熙对赫舍里氏一往情深。所以康熙对允礽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其钦点了汤斌、耿介、徐元梦等满蒙汉人,作为侍读,教授经典。这一时期康熙评价太子“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处。”可见太子本人在诸皇子之中能力较为优秀,而这也养成刚愎自用的性格。

而康熙不经意之间,却埋下了太子日后性格乖张冷血的伏笔。作为父亲,康熙并未为其树立尊师重道的形象,在御书房老师的教授之时,众位师傅需要跪着对诸位皇子讲授经义。并且在平时考察中为皇子之时,要是发现皇子学习不好时,则大力重罚诸位老师,如徐元梦,因其是文人不擅骑射,康熙当着众人责骂了一顿,因其辩解,康熙又下令抄家。而后康熙又认为其不尽心教授皇子,将其杖则,而且是当着诸位皇子的面脱了裤子挨板子,更有甚者,波及父母流放三千里。师道的尊严不复存在,康熙此等做法,无异于让传统的儒家教育徒有其表,也为诸位皇子的冷血埋下伏笔。

康熙此等做法,并未在少年胤礽心中建立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这使得他成年之后自立门户,结党营私,在索额图等人的聚集之下,行为更加乖张放肆。正在康熙的纵容之下,太子奶妈的丈夫任为内务府总管,方便他支取银两争夺权柄。而胤礽第一次被废逐,也在发生在此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出巡,带着大阿哥、太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阿哥。在出巡途中,大阿哥等人向康熙报告了一些有关太子之事,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词,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企图分他的皇帝权柄。

,在出巡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十八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前迎。胤礽在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所以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而当时年幼的太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来康熙在废太子时说已包容了二十年,就是从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此事给康熙留下多么深重的印象。

康熙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回京途中,这位预备役的皇帝越当越心里没底,所以在情急之下,他只能做出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在夜晚靠近康熙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却被康熙发现,大悲大怒之下的康熙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于畅春园召集众臣,命在诸皇子中除大阿哥外选出一人做皇太子,八阿哥党的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遂私相计议,与诸大臣暗通消息推举八阿哥胤禩,被康熙帝否决,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于众人之前释放废太子胤礽。这是胤礽第一次被废。

而之后太子之位的空缺,引发了其他诸位皇子的蠢蠢欲动之心,太子之位像一个挂在面前的美食,不断诱惑着诸位皇子前进。不断地向着太子之位冲击,而已经晚年的康熙被诸位皇子的争夺,弄得心里憔悴。睡梦中的康熙经常梦见他的皇祖母孝庄太后,以及他的第一位皇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面对他们的责问,他感到了深深的愧疚,为了打击诸位皇子的争夺之心,立胤礽为太子,他期望能够使诸位皇子之间感情变好,便大封诸位皇子,却使诸位皇子与太子之间的差距变小,矛盾加剧。

,仅仅两年之间,便废除太子。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因为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太子与锁图密谋逼宫,使康熙退位。,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所以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立马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直到胤礽被囚禁致死。

胤礽这次被废,再也没有重登太子之位,甚至再也没有离开王府之门。虽然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始,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万寿节举办千叟宴之时,一直有大臣上书复立胤礽为太子。一直被康熙拒绝,留中不发。胤礽面对着深宫大院,一辈子再也没有走出去。

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患重病去世。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五十一岁,用和硕亲王的葬礼仪式下葬。之后,胤礽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原本出生嫡子的胤礽,再加上母族的强大。他有着先天的优势,但因为其父康熙不太正确的教育方式,塑造了他无父无兄,眼里只有权利金钱的不正三观,对上不孝顺父母,对下不友爱兄弟,对外不善待百姓,迫使康熙两次废黜,也造成了“九子夺储”的局面。看着诸多儿子之间兄弟相残,晚年的康熙内心是凄凉的。面对诸多兄弟们合力拉他下马,被囚禁致死的允礽,亦如是。

康熙终究是难以割舍亲情,他终究是一个念旧者,所以才会出现两度废立太子的局面,才会使之后的皇帝不敢再立太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