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宝藏之谜全本,闯王宝藏之谜全本免费阅读
闯王宝藏之谜全本《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之间的故事(上下)之海瑞罢官记)。本书讲述了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叫海瑞的清官,为民请命,惩治贪官污吏的的传奇故事。该书于2017年1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宏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闯王宝藏之谜全本阅读
解读中国的缠足之俗354
白石海子血色湖水之谜102
秦皇陵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213
二闯王的宝藏之迷
1967年,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的工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钱窖,里面的铜钱足足用4吨卡车运了42次!
钱窖的发现震惊了全国考古界,大家议论纷纷,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大顺王李自成的藏宝之地。
而提起李自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农民出身的他不满明朝的腐败统治,在背负两条人命的情况下揭竿而起,带着他的“大顺军”一路打到北京。
但李自成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并非他的才能,也并非他的胆略,而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开国皇帝”以及“仅42天就覆灭的大顺王朝”。
李自成于1644年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此后便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几百年来,关于“大顺藏宝”的各种传说就没有断过,许多考古爱好者走遍了据说可能藏有宝藏的湖北、江西、湖南,也未曾发现金银财宝的身影。
那么,这次钱窖里的发现,真的就是当年李自成接连溃败之时匆忙埋藏下的宝藏吗?
就在考古学家满怀信心展开调查之后,一个更大的谜团逐渐浮出水面……
湖北发现的钱窖
对于这个谜团,我们还要从李自成与他的大顺宝藏秘闻讲起。
01 “闯王”李自成的传奇人生明朝末年,各地天灾不断,大旱、大蝗、大雪轮番上阵。靠天吃饭的农民连肚子都填不饱,却还要交繁重的赋税,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好多百姓被饿死的,皇亲国戚和各路达官显贵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江南许多富人的家产达到了“白银百万两,土地几十亩”。
明末富人的豪宅
1606年,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就去世了,只能靠干一些苦力活维持生计。
于是,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成为了一名负责照看马匹的驿卒。
,明末精简驿站时,李自成因为弄丢了公文被“辞退”了,只能闲赋在家,不仅没有收入,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不久债主便把他告上了衙门,当时的官府已经十分腐败了,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判了他死刑,所幸亲友把他救了出来。
经历了这件事,李自成突然看开了,在这样的社会反正都是一死,不如干一番事业再死!
于是,他出狱之后杀死了债主,又因妻子和别人通奸杀死了妻子,正式开启了“反明”的道路。
他先去投奔了西川义军,后又投奔高迎祥,跟随他一起征战四方。
李自成
1640年,李自成开仓大振饥民,还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当地的农民看到了希望,觉得再也不用整天饿肚子了,都开始投奔他,李自成的军队瞬间发展到了数万人。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陕西西安称帝,建国号为“大顺”。同年3月18日,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大明王朝正式覆灭。
据史料记载,李自成进入紫禁城之后,不仅大肆掠夺皇帝的金银财宝,还四处抄家,得到了不少钱财。
这些钱财到底有多少呢?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银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有的说“三千七百万两”。
不管这些数字是否正确,李自成掠夺了大量财宝这件事确实是板上钉钉的事。
后来清军入关,对抗明军时气势汹汹地“大顺军”遇到清军却节节败退,屡战屡败。
1644年5月,李自成退到了湖北通州九宫山,却也没办法再力挽狂澜,这位传奇皇帝就这样死在了这里,给后世留下了两大谜团。
(李自成画像)
第一,李自成当时到底有没有死?如果死了的话又是被谁杀死的?
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向来有不同的说法,包括“自缢说”“战死说”“青城归隐说”等等。
无论如何,这位农民将军早已在中国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于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也不是特别重要了。
第二,李自成的“大顺藏宝”如今到底在哪里呢?
几百年来,许多人一直苦苦搜寻着这个答案……
古代金锭
- 02 “大顺藏宝”到底藏在了哪里?
,我们从李自成当时的境遇分析。他带着几万大军一路撤退,从北京到江西、湖南又到湖北,肯定没有办法随身携带这么多宝贝,必定边跑边藏。
也正因如此,全国好多地方都流传着发现“大顺藏宝”的故事。
据说,山西的一名商人就是因为发现了李自成的金银财宝一夜暴富,周围的人都非常嫉妒。
2001年,广东乐昌坪石镇接连下了好长时间的大雨,正当人们为见不到太阳而苦恼的时候,古庙旁边发生了一件怪事。
原来,经过大雨的冲刷,山上居然出现了几块银锭!这些银锭经过多年的氧化、锈蚀,表面已经成了黑色,乍一看还以为是铁的。
广东乐昌坪石镇发现的“铁块”
这些银锭刻有“永昌”二字,而永昌正是李自成的年号。专家纷纷推测,这就是李自成当年藏下的宝藏。
不过在深入挖掘之后,也没有发现其他金银财宝。很显然,李自成的宝藏不可能只有这区区十来斤银锭,一定还有其他地方埋着宝藏。
那么,其他的宝藏会在哪里呢?
03 1967年湖北出土的钱窖1967年,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附近,为了避免出现洪灾,也为了便于灌溉土地,一群工人正在开展水坝的加固维修工作。
西塞山
工人们想着水坝加固之后来年能有个好收成,一个个的干劲十足。
即使头顶是烈日骄阳、身上全都是汗,他们也不说苦。
突然,一位工人大喊了一声“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众人闻声赶来,发现这位工人的铁锹下面有一堆坚硬的金属物,用铁锹使劲碰一下就会溅出火花。
大家弯下腰捡起这些小东西仔细看了一下之后,当即傻了眼这哪里是什么金属啊,明明是古代的铜钱!
工人们又继续挖了几下,马上就露出了一大片铜钱,而且似乎有越挖越多的迹象。工人们不敢轻举妄动了,赶紧报告了施工队长。
挖到的铜钱
施工队长逐层上报之后,市文教局(文物管理部门)派来了一些干部来到了这里,指导工人们挖宝。
没过一会儿,工人们就挖出了大约0.3平方米的铜钱。市文教局的人把这些铜钱装了起来,拿回局里研究。
眼看天色渐晚,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挖掘,毕竟如果把这些古董破坏了就不好办了。大家决定先放一放,明天再继续挖。
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黄石驻军186部队的解放军来到了西塞山,负责维护现场的秩序和安全。
第二天,湖北省博物馆也派来了人,和黄石市文教局一起负责文物的挖掘工作。
湖北省博物馆
钱窖旁边挨着石油,工人们不敢用大型推土机挖,害怕发生泄露破坏到文物,他们只能用铁锹、洋镐等最原始的工具慢慢挖。
由于当时社会反动分子猖獗,即便有解放军驻守,也还是有不少人冲破防线前来抢夺古钱币。
再加上连绵的阴雨导致的停工,经过了长达20天的持续挖掘,这个巨大的钱窖才终于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这是一个类似于长方形的钱窖,长6.85米、宽3米、高1.44米。南北两端各有一个短嘴黄釉执壶,这两个壶都倒放着,有聚宝的意味。
整个钱窖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的铜钱,足足有22万斤,震惊了全国。
这些铜钱本来是用绳子穿着的,可在地下埋藏了这么多年,绳子早就腐朽了。甚至这些古钱币在出土之后也很快丧失了原本的颜色,呈现出各种锈色。
这么多古钱币肯定不能继续堆在这里,必须要运到别的地方保存起来。根据记载,当时用4吨的大卡车运了42次才全部运完。
这时人们开始议论纷纷了,这么多古钱币,又是在李自成去世时的湖北发现的,会不会就是李自成当年埋下的宝贝呢?
考古学家经过分析得出了答案这不可能是李自成的“大顺藏宝”。
,从出土钱币的样式来看,90%以上都是两宋时期流通的,包括宋元通宝、熙宁通宝、政和通宝等等,说明埋下的时间很可能是宋朝。
古钱币种类
其中最晚的钱币为宋理宗时期的“淳佑元宝”,根本没有出现元代、明代的任何铜钱,所以基本不可能是明末的李自成埋下的。
来说,李自成当时慌忙逃窜,要想埋宝的话也是埋一些金锭、银锭或者珠宝首饰,根本没必要埋下这么多铜钱。
那么既然不是“大顺藏宝”,这个钱窖到底是谁埋下的呢?
考古学家查阅资料发现,此地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现宝藏了,几百年来,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已经6次“现宝”!
04 6次发现宝藏的神奇之地发现地下的宝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
有一个名叫徐鼐的人家中翻修旧房子,在平整地基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古人墓葬的一角。
继续挖掘下去发现,墓葬里陪葬的宝贝还真不少,不仅有大量金银元宝,还有金木鱼、金茶壶等,可谓是价值连城。
事情传开之后,徐鼐村里的仇人漆有光、周希一红了眼,两人跑去了县衙门告发,不仅说出了徐鼐发现宝藏的事,还添油加醋的夸大了财宝的数量。
没过多久,明神宗就知道了这件事,他派出湖广矿税使陈奉一去调查这件事。
陈奉一到达当地之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为能得到足够的金银财宝回去交差,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经过调查,墓葬的主人是南宋名将吕文德的妻子。历史浮浮沉沉,当初豪华的墓地上早已变成了村庄,平整地基时才被人发现。
吕文德
,明朝崇祯七年、清朝乾隆八年,西塞山附近都曾挖出过钱窖,钱币数量也非常多。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西塞山附近发现了一个钱窖。
当时战事正吃紧,他们没有来得及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只是把表面的钱币全部搜刮一空,运到了日本。
每每想到这件事,我们都感到无比的屈辱与痛心。
两次就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了,一次是1954年,当地人在一个黄釉陶缸里发现了将近220个宋代银锭;另一次就是上面提到的1967年挖出的钱窖。
钱窖
湖北黄石西塞山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居然能接连挖出这么多宝贝,不由得让人感叹荆楚大地可真是到处都是宝啊!
那么,这个充满了宋代钱币的窖藏,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埋下的呢?
05 揭开巨大谜团钱窖竟是南宋军库上文中提到,第一次“现宝”的地方是南宋名将吕文德妻子的墓葬。
事实上,这前后6次发现宝藏都和南宋的军队有关。
吕文德是南宋时期抵抗蒙古军队的一个重要的将领,他深受南宋朝廷的器重,曾被封为卫国公。
一向骁勇善战的蒙古军队把南宋打的节节败退,很快就退到了长江以南。
不过好在蒙古军自幼在大草原上征战,面对宽阔是长江终究是有些害怕的,再加上征战多年是时候休养生息了,便和南宋以长江为界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
而湖北省就处在长江边上,必须要守住这里。于是,南宋大将吕文德便在西塞山旁边建军营、军库,做好了长时间作战的准备。
无奈南宋朝廷早已是强弩之末,长江终究还是失守了,吕文德和妻子埋也葬在了西塞山附近。
所以大家推测,南宋军队在撤退的时候,把军库里的大量宝贝埋在了地底下。
至于埋葬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不被元朝军队发现,也有人说是为了以后能够东山再起。
宋朝军队
从那时候开始,西塞山的居民中便流传着一个传说这里一共埋藏着九处宝藏。
除了这几百年来发现的6处墓葬,地底下应该还有3处。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文物宝藏会重见天日。
06 珍贵文物化作铜液令人唏嘘的是,1967年发现的这处钱窖震惊了全中国,却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最终化为了一片铜液。
当初好多人并不在意这对文物的价值,甚至有人声称这是一堆废铜,要求进行回收处理。
湖北省博物馆自然不会同意,他们觉得一定要保护好这批文物。,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却拿着上级的命令,把这批文物全部调走了。
1970年,省革委会突然通知省博物馆,说这批铜钱将要进行回收处理,他们可以过来挑选一些样本留下。
省博物馆的人虽然内心非常气愤,却也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照做。等他们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铜钱都已经堆在了冶炼炉旁边。
冶炼炉
最终,除了湖北省博物馆发动全部力量才留下的22斤标本,所有的古钱币都被放到冶炼炉,化作了一堆铜液。
等到人们幡然醒悟,知道要保护文物的时候,早已经为时过晚了。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上,都发生过许多让人唏嘘感叹的事。
从古代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近代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再到前几年的巴黎圣母院着火,文化史上被毁掉的东西太多了。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
有时候人们会想,如果这些东西还在,会是怎样的场面呢?秦始皇之前的诸多典籍会不会揭开许多未解之谜?圆明园会不会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巴黎圣母院会不会依然是最古老最完整的艺术殿堂?
不过历史没有假设,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保护好现有的东西,透过这些文物去窥探古人生活的一角,探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参考资料
张润堂. 不明死因与巨额财富李自成身上的两大谜团[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22-02-01
林硕. 鼉鼓雷鸣桑落洲——再说李自成结局[J]. 同舟共进. 2020-11-01
龚长根. 西塞山南宋钱币窖藏[J]. 湖北钱币专刊. 第17期
三探索发现闯王宝藏之谜
宝藏一,广东乐昌山附近。
2001年,广东省乐昌山区,下了一场暴雨,引发山洪暴发。暴雨过后,有村民在一座古庙附近发现了不少的明代白银。于是考古部门组织考古专家赶往乐昌山。对纹银进行了鉴定,发现纹银上面刻有“大顺”的字样,是闯王李自成宝藏的其中一部分,经过几天的发掘,又发现了大量的白银。
宝藏二,湖北长江边的深山处。
清朝末年《清稗类钞》书中记载,李自成逃到湖北境内时,因嫌金银辎重过多影响行程,安排心腹部下杭某找了个破败无人的寺庙,把大笔财宝藏于此处。命杭某出家为僧,在此守护,待到东山再起之时再来取用。谁知不久李自成被杀,杭某在山中守护多年,眼见天下已定,复国无望,于是下山还俗,买房置地,成了当地富豪。但却被当地官府发现,于是收拾细软,连夜逃脱,从此下落不明。
宝藏三,茅麓山百羊寨
位于百羊寨东端的半山腰,至今还保留着李来亨建的圣帝行宫碑,在茅麓山百羊寨有一间老屋,据说就是大顺军的藏宝库,高桂英和老营人员就驻扎在这个村里。有专家猜测,高桂英最终把大顺国的宝藏转移到这里,可能考虑到茅麓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后来清兵攻陷百羊寨后,曾经在这里掘地三尺,寻找大顺军的宝藏,可惜一无所获。当地村民在这里,也只是找到一些铜钱和生活用具,藏宝之处并未找到。
宝藏四,湖南的莽林山区
在湖南的莽林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石岩冲,三座桥,南百步,三窑金。”300多年来,神秘的宝藏谜题加上不断历史添加的传闻,引诱着无数人前来寻宝。
据说有位天塘村的村民姓谭,说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基本掌握了破解宝藏的秘密,在山上有个叫皇藏岩的地方,就是宝藏所在地。谭某相约自己的亲属进入岩洞挖宝,却挖到了一些古铜钱币类的东西,宝藏却没有任何发现。
宝藏五,张家界天门山寺
天门山位于湖南张家界市南郊,是武陵南支脉高峰之一,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盛誉。据说,闯王李自成兵败后,命其部下大将李过负责藏宝一事,以备他日东山再起。李过乔装剃度出家,法号野拂。在临死之前,安排兵丁将带来的财宝全部分散藏于天门山中几个秘密去处。
2001年10月,考古学家在天门山一洞中发掘到金钗、金簪、金箍等贵重物品。经专家鉴定,确定是元明时期的宫廷饰品,专家猜测,这或许跟李自成藏宝天门山有关,出家后的野拂将宝藏分批藏于天门山附近不同的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