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东陵未解之谜(清东陵宝藏之谜)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清朝东陵未解之谜,孙殿英盗墓时为何不挖乾隆皇帝的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专家学者,因为乾隆皇帝的墓里有无数珍宝,如果贸然挖掘,势必会引起民愤,,甚至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专家们只能等待时机,一旦机会成熟,就立刻开始行动。果然,在第二年的清明节,孙殿英带着士兵来到了河南清东陵,他们先是挖开了慈禧的定东陵,随后又打开了乾隆的裕陵。

一、慈禧下葬时被传“臭气熏天”,为什么被发掘时却尸身不腐?

优质答案1

慈禧女王是个奢侈的人。

衡量中华的物质资源,赢得国家的青睐。

历史上很多人都有争议,但每个人都与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高度一致。他们都认为她是一个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人,但一个人的奢侈却被清朝埋没了。1861年,当咸丰皇帝去世时,慈禧仍是“第二宫悬于幕布之上,王子正在讨论政治”。

,在1884年,在龚王子被免职后,女王开始垄断权力,直到他于1908年去世。这时,满人的运气耗尽了,于1912年死去。

慈禧女王掌权这么多年,她的生活非常奢侈,她的坟墓自然也不差。其墓名为普俞陀丁,修复了十余年,直到去世才得以修复,故葬于1909年,即其逝世后一年。慈禧陵墓和清朝的皇家陵墓一样豪华,有许多陪葬品。她认为她死后仍能享受繁荣,但她从未想到这些坟墓在埋葬了十多年后被孙殿英偷走了。

,本文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

,为什么慈禧下葬时会发臭?

第二,为什么慈禧的尸体在被挖掘时没有腐烂?

1909年,慈禧举行豪华葬礼。

慈禧女王的葬礼准备了一年,非常豪华。有128人抬棺,但光绪下葬时只有120人。慈禧的规模比许多皇帝都大。有许多人要去参加慈禧女王的葬礼。士兵和官员不少。还有许多人被纸捆着。最重要的是,马、骆驼队和其他动物也在送葬行列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葬礼一开始就很臭,实际上是这些动物的粪便。有人说尸体不可能发臭。除了防腐,棺材是极好的,密封技术也是最好的。即使尸体真的很臭,也不能传播。

1928年,慈禧墓被孙殿英偷走

1928年夏,孙殿英率部驻扎在马伸桥,蓟县,这里是清代离东陵仅一山之遥的地方。他说他想钻,但实际上他想抢劫坟墓。赶走义务警员后,他去抢劫坟墓。他偷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

这两个人也很不幸。他们在有生之年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巨大的荣耀,但他们死后都被剥夺了坟墓,他们的身体受到了侮辱。据说乾隆皇帝的遗体仍浸泡在水中,而慈禧的身体稍好一些,但不知怎么又被放进了棺材。

王太后慈禧出土时,她有一张非常好的脸。为什么会这样?有些人认为她嘴里的珍珠有防腐作用。这有点不科学。

还有一种说法是,慈禧患有痢疾,我们称之为腹泻。据说她死前把所有的食物和水都喝光了,然后她就成了一口好棺材。隔离效果很好,她做了一些防腐处理,所以她的身体没有腐烂。

事实上,这不是奇迹。毕竟,慈禧太后只被安葬了19年。埋葬在马王堆2000多年的辛丑夫人没有腐烂,这是一个奇迹。

优质答案2

慈禧太后是一个奢侈无度的人。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历史上很多人物都有争议,大家对于晚清的实际掌权人慈禧太后却是高度一致的,都认为她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人,一人的奢侈陪葬的却是大清。1861年,咸丰帝去世的时候,慈禧还是“二宫垂帘,亲王议政“,到了1884年,罢免了当初帮助自己的恭亲王后,慈禧太后就开始独揽大权了,一直到1908年去世才结束。这个时候满清的气数已尽,1912年就灭亡了。

慈禧太后掌权这么多年,生活是非常奢侈,陵墓自然也不会差,她的陵墓叫菩陀峪定东陵,修了十多年,直到慈禧去世的时候都没有修好,所以慈禧是去世一年后也就是1909年才下葬。慈禧的陵墓豪华可以和清朝的帝王墓媲美,陪葬品很多,她原以为自己死后还是能享受荣华富贵,只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才入土十几年,墓葬就被孙殿英给盗了。

不过本文主要就阐述两个问题

第一,慈禧下葬时候为何臭气熏天?

第二,慈禧被发掘时为何尸身不腐?

1909年,慈禧的豪华葬礼。

慈禧太后的葬礼准备了一年,是非常豪华的。抬棺的就有128人,光绪下葬的时候都才120人,慈禧的规模是超过了很多帝王了。给慈禧太后送葬的人很多,清兵和官员和自然不会少,还有很多纸扎的人,最关键的还有马队、骆驼队等牲口也在送葬的队伍中,这就出现问题了,也就是我们开篇说的葬礼上为何臭气熏天,其实是这些动物的粪便。有的人说是尸体臭那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做了防腐,棺材是上好的,密封技术也是最好的,即使尸体真的臭了也传不出来。

1928年,慈禧墓被孙殿英盗。

1928年夏,孙殿英率部队驻扎在和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的蓟县马伸桥,说是要演练,其实就是为了盗墓,把守灵的人赶跑了之后,就去盗墓了,他盗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这两个人也是很倒霉,生前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都无比荣耀,可是死后却都被人盗墓,尸体都被侮辱,据说乾隆皇帝的尸骸至今都还在水里泡着了,慈禧的尸体要稍微好点,好歹还是被又入棺了。

慈禧太后刚出土的时候,面相很好,为何会这样?有的人认为是她嘴里的夜明珠有防腐的功效。这有点不科学,还有种说法是慈禧患了痢疾疾病,也就是我们说的腹泻,据说她死前的时候把吃的东西和水分都排干净了,然后又是上好的棺材,隔离效果好,又做了一定封防腐处理,所以才会尸身不腐烂了。这其实也不算是奇迹,毕竟慈禧太后都才下葬19年了,马王堆出土的埋葬了2000多年的辛追夫人尸身不腐,才是奇迹了。

二、为什么秦始皇的墓现在还不能开启?

优质答案1

下定决心,投入上百年时间、几十万亿人民币(不考虑后世的汇率)、常年保持几千上万人和配套设施的现场规模,那就能开挖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考古发掘不是用挖掘机开挖,大多数时候是用考古铲等工具一点一点的小心挖掘,期间还有复杂的现场保护流程,发现文物后还有一整套的取样、拍摄、画图等等复杂流程,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枯燥工作,发现奇迹的几率少之又少,非常辛苦。

国内的很多考古发掘地点,有时很多年都只发掘了一小部分而已,再加上经费、天气、政策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真是需要几代人的付出才能完成。

言归正传,下面谈谈伟大的始皇帝陵,作为千古一帝,无论把他放在世界历史上还是中国历史上,在皇帝排行榜上都是属于顶尖的人物,自然他的陵墓也是几千年来历代帝王里最庞大、也最神秘,2000多年来,从项羽开始,无数人都想掘始皇帝的陵墓,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盗洞,但最终都无功而返,他们费尽力气,也都未能突破规模惊人的封土层,使得秦始皇陵到今天,一直保存完好。

秦始皇陵,目前的总面积达到了55平方公里,几乎是70多个故宫的大小,扣除那些陪葬坑等随葬区域,核心的陵园区域有8平方公里,以中心的封土区位核心向四周外延,封土原高115米,现在也有76米高,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下面就是核心的地宫了,地宫约有30万平方米,而秦始皇陵的封土,比砖头都密、更硬实,陵墓的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

假定挖掘陵墓,即使不考虑随葬区域,也不考虑陵园区的边角,就发掘最核心的地宫,那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工程量吧。

要把这层封土给移走,76米高的封土,至少得移走个60米以上吧,算算这土方量和挖掘量,至少得上亿土方量,这还不是在马路上挖掘那么方便,毕竟下面是地宫,始皇帝的地宫,流程和规矩肯定很繁琐,没个十年八年,移不干净,费用,不敢想象,姑且就当几百亿人民币吧。

封土移了大半了,接下来你得需要把这个区域和外界完全隔绝(毕竟文物在地下埋藏千年,大都“见光死”),就算搭个房子吧,考虑到安全性和完整性,这房子至少得有个2.3平方公里大,高度么,考虑到海拔、坡度等等问题,还有整体的稳定性,至少得几十米高,这里面还得保持考古挖掘所需要的恒温恒湿,相应的设备配套得考虑完善……

这么庞大的建筑没法计算成本,虽然我们已经是基建世界里的众神之神,但造这样的房子,仍然是不可想象,上万亿人民币应该打发不了。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发掘过程了,即使是1.2平方公里,几十米深的复杂地宫,也许里面还有复杂的机关暗器、甚至阴兵啥的,这些就不得而知了,这是几代人需要孜孜以求的伟大事业,这需要投入的资金应该是几十万亿级的。

至于能得到些什么,就像漫长的太空探索、探月工程一样,也许几年才能给我们一次惊喜。

,地宫里据说有多达100吨的水银,经过2000多年的挥发,秦始皇陵的土壤含汞量极高,发掘始皇帝陵,这个水银是个很要命的问题,毕竟如果一下子挥发出来,那至少整个临潼区的老百姓都得搬家了。

很多事情想想很美好,但真的操作起来,真的是困难重重,发掘秦始皇陵,是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以如今的技术、经济条件并不具备,况且并没有发掘它的紧迫性,不如继续保持秦始皇的神秘感吧,让它们继续地安静地躺在地下,等待哪天条件成熟了再去发现奇迹吧。

优质答案2

在陕西西安骊山,有着这么一座铭刻着历史痕迹、代表着一个王朝曾经无限辉煌的陵墓。

这座陵墓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后的栖息地,这座陵墓是从他当上秦国国王那一年起到他离世之后第二年才修建完成的,这段修建的时光岁月中经历了许多让人目接不暇的事情。

这些年时间里,秦始皇一步步走向了他的亲政、一步步灭掉了其他与秦国争霸的强大战国、也一步步走向了自己辉煌人生的结束。

秦皇陵已经被毁的地面建筑

这座陵墓占地非常之大,在刚修建成的时候,就被划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部分是犹如宫殿一般的地面建筑。

在漫长的历史中,秦皇陵的地面建筑被毁过很多次,各朝各代的君王也都曾对秦皇陵的地面建筑有过一定的重修。

如果我们现在去到秦皇陵参观的话,我们是无法再看到秦皇陵地面建筑的。

因为秦皇陵的地面建筑早已经在多年的兵荒马乱中被彻底地给摧毁了,对于秦皇陵地面建筑到底有多大,我们是无法知晓的。秦皇陵庞大无比的地宫

除了地面建筑之外,秦皇陵深埋在地下深处的地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秦皇陵的地宫其实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咸阳城,这个缩小版里的咸阳城是依照秦始皇原本居住的咸阳城打造而成的。

在咸阳城的内部,更是存在着与秦始皇生前所居住皇宫差不多的建筑。

秦始皇地宫的面积一共有56.25平方公里,如果大家对这个面积无法产生一个清楚概念的话,那大家可以参照北京的故宫。

北京的故宫庞大无比,就算是逛一整天可能都逛不完,而秦皇陵的地宫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加起来的面积,由此可见秦皇陵地宫的无比庞大。

通过现如今科学手段的探测,考古工作者们发现秦皇陵的地宫并没有被挖掘过。

因为秦皇陵的地宫一旦被挖掘的话,那秦皇陵地宫里面储藏着的大量水银就会随着这些盗墓贼们打开的缝隙泄露出来。

如果情况是这样,2000多年过去后,现如今我们在秦皇陵地宫中绝对是检测不出那般庞大汞含量的。

秦皇陵地宫珍宝、文物的奢华

秦始皇把自己的地宫修建得如此之奢华,虽然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个地宫里面到底埋葬了多少的珍宝,只要想想这个地宫的规模,就可以知道这里面的珍宝绝不在少数。

除了这些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异常珍贵的珍宝之外,秦皇陵地宫中埋葬着的其他众多文物就更不用说了。

那些秦皇陵地宫周围被挖掘出来的兵马俑都能成为现如今我们所交口称赞的八大奇迹。

想想就知道秦皇陵地宫里那些珍贵文物一旦被挖掘出来,所能引发的轰动有多么强烈了。

考古技术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发达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了,明明知道秦皇陵地宫中埋葬着如此价值庞大的文物珍宝,为何考古工作者们没有对秦皇陵地宫进行考古挖掘呢?

实际上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因素起到了影响作用。

第一个因素就是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如果不了解现状的话,或许大家会被现如今发达的科技给迷惑了自己的认知。

我们如今的科技确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古人难以想象的极致,既能上天飞到月球,也能下海进入不见底的海沟,更能在地面上钻出上万米深度的坑洞,无法否认,我们现如今各方面技术确实很发达。

在考古技术方面,我们的考古技术却并不如我们所想象中那么发达。

考古工作并不是不计后果的盗墓,考古工作者们在工作的时候,他们会非常细致地对待古墓中的任何一个文物。

为了不破坏任何有价值的文物,他们会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古墓中花费上很漫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有几个月、也有可能有一年的时间。

这就是考古工作者们在对待普通古墓时的态度,而秦始皇陵与这些普通古墓是不同的。

挖掘秦皇陵地宫的两大技术难题

如果挖掘秦始皇陵的话,现如今考古工作者们主要面对两大技术难题。

第一大技术难题就是水银的问题,水银是一种对人身体伤害非常巨大的重金属,当水银挥发在空气中的时候,正是它们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时候。

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秦皇陵地宫中的水银早已经化为气体弥漫在了秦皇陵的各个角落中,如果要挖掘秦皇陵地宫的话,这些水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障碍。

第二个技术难题就是氧化的问题。

很多古墓如果封闭完好的话,那地宫里面的文物都是会被保存得如同刚被埋葬进地宫中一般的。

就如同已经被我们挖掘出来的兵马俑一样,在兵马俑刚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它们的表面大多数被涂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

当这些兵马俑与空气接触之后,它们表面的颜色却在剧烈的氧化下开始迅速地变黑,在清理过后,就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

对现如今的我们来说,这两大技术难题就是一个很难以跨越的阻碍。

如果要强行跨越这两个技术难题的话,以现代的技术或许可以完成,这其中所要花费的资金就非常难以想象了。

据保守估计,想要在不破坏秦皇陵地宫的前提下把秦皇陵地宫挖掘出来,将会花到数千亿人民币之多的庞大资金。

这就是秦皇陵没有被挖的主要原因。

郭沫若的历史影响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之外,秦皇陵之所以不能开启,主要跟一段特殊的历史有关。

新时代之后,国内就曾经出现过不少挖掘秦皇陵的提议。

不过随着50年代郭沫若所做的一件事情,这些提议均被上头以历史教训的名义给压了下来。

50年代的时候,郭沫若曾经和其他人联手展开过对万历皇帝陵墓的挖掘行动。

在那次挖掘行动中,大量原本保存得非常完好的文物在技术极差的条件下,被毁坏得不成模样。

那次的历史教训是非常发人深省的,从那件事情之后开始,上头就对考古界立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

规定了考古工作者们在古墓没有受到破坏、没有被盗墓贼们下毒手之前,不允许主动对任何古墓进行考古。

在这样的规定之下,不要说是秦皇陵这个挖掘起来困难无比的帝王陵墓了,就连其他更容易被发掘的古代陵墓,现如今也是不允许主动开启的。

而在万历定陵挖掘结束后,郭沫若就曾经参与进对挖掘秦皇陵的提议中,只不过因为那件事情的影响,被压下来罢了。

所以说这就是秦皇陵地宫不能被开启的原因,这里面的原因主要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最重要的技术与资金的问题,第二部分就是相关规定的问题,在这两个重要原因的影响下,秦皇陵地宫才得以在历史中长久保留了下来。

三、历史上,对谁的墓争议很大?

优质答案1

在历史上,有许多的王侯将相,也有许多的氏族财阀。他们生前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他们去世后的陪葬品都会有很多的奇珍异宝。

在古代,盗墓贼猖獗的年代里,这些大人物的墓葬之处都是盗墓贼最为喜爱光顾之处。所以,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的权贵、财阀们避免自己死后再被别人打扰,就会把自己的墓穴建造多处,让别人和盗墓贼都摸不清正确的地方。

所以,在历史上,有许多的人都有多处墓穴,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位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181年—234年)。



对于诸葛亮的墓呢,有很多地方,也有很多种说法,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各个地方。

陕西定军山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北伐途中,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与五丈原。

据说诸葛亮病逝后,留下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所以,蜀汉就遵照诸葛亮的遗命,把诸葛亮安葬于陕西汉中勉县的定军山。

↑诸葛亮定军山墓

还有就是,在陕西宝鸡岐山五丈原有诸葛亮的庙,这里还有一座诸葛亮的衣冠冢。据说是诸葛亮病逝后,蜀汉的将士们把诸葛亮的衣冠埋葬在此的。

↑五丈原诸葛亮衣冠冢

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又称汉昭烈庙,这也是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因为他是祭祀诸葛亮和刘备的祠。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成都的武侯祠要晚于陕西汉中的武侯祠,但成都的武侯祠比陕西的武侯祠更具影响力,这个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成都的武侯祠只是诸葛亮的一座纪念祠,并不是诸葛亮的墓穴所在哦。

↑成都武侯祠

坊间流传论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也比较符合诸葛亮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能。

这种说法就是,诸葛亮去世前,嘱咐刘禅,在自己去世以后,让他命四人抬棺,一直向南走,绳断的地方就是安葬他的地方。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遵从了诸葛亮的遗命,命四人抬棺,一直向南走。于是,就有四人抬棺一直向南走,可是,这四个人一直向南走了几天,绳子怎么都断不了。这时,他们四人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绳子割断,就地把诸葛亮给安葬了,这样也可以更快的回去领取赏钱。在这四人回去交差后,刘禅心存疑虑,这么粗的绳子,这么快就断了?在命人查看绳子后,发现绳子是被人割断的痕迹,这四人也把实情告诉了刘禅。当时,刘禅非常生气,就下令把四人给杀了,杀他们四人之前也没有询问诸葛亮安葬的地方,就这样,诸葛亮的墓穴就成了一个谜团,再也没人知道诸葛亮所安葬的地方了。



↑四人抬棺

小结对于诸葛亮的墓穴,大家都众口不一,各有各的说法,谁也不能确定。毕竟我们都没有去证实过,也无从去考证。诸葛亮安葬在哪里,这个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历史上,对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你们又知道谁有多个墓穴呢?他们的真与假你们又知不知道,欢迎前来评论与探讨一下。

优质答案2

曹操墓本不是谜,但从宋代起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并有曹操了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经过《三国演义》等的宣扬,曹操墓就成了个妇孺皆知的千古之谜。其实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还曾为曹操墓作祭文,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 现实之中没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也是从北宋开始,曹操被定型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