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怎么形成的?冻疮是如何形成的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冻疮怎么形成的?1、冬季气候寒冷,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容易出现冻疮。这是因为人体皮肤表面的血管遇冷后会急剧收缩,导致局部部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冻疮。2、天气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3、冬季气候干燥,气湿度低,皮肤缺水,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手脚冰凉。

一冻疮怎么形成的视频

5月14日上午,四川航空一架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因机械故障备降成都。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发布通报称,该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因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后安全备降成都。

当晚,

【最新报道】

川航备降飞机去年曾进行C检,专家C检含所有窗户玻璃检修

该飞机为法国空客公司制造,机号A319/B-6419,于2011年7月26日加入川航机队。事情发生以后,中国民用航空局立刻成立调查组,调查工作于5月15日上午启动,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C检属大范围检修

标准上包含了玻璃维护检查

四川一家知名的航空维修企业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

广州航佳技术创始人、航空高级工程师、中国宏泰航空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绍新告诉成都商报

一般情况下,A检也仅仅利用每日飞行完任务后的航行后检查时间来进行检查。蒋绍新还告诉

上述知名航空维修企业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时间间隔和维修项目内容由飞机的制造厂家指定标准,按机型提供维修大纲,维修单位在维修保养时必须按照大纲规定来操作。肉眼检测玻璃,只能检测是否有表面损坏,例如老化、龟裂。无法检测出配件规格是否符合规定,需要专门的检测工具。飞机航前、航后维护仅针对一般情况,具体工作依据具体飞行任务安排,各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执行过程中有对应的工卡,依据飞机制造厂家的规定按流程操作。

故障调查已启动

详细情况待进一步调查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曾繁舸表示,目前初步掌握的情况是,“根据我们目前调查情况发现,飞机的前右侧风挡在空中脱落,飞机的驾驶舱前FCU,就是飞行控制面板,右侧的三分之一在空中也脱落了”。

针对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因风挡玻璃破裂脱落而紧急备降一事,空中客车方面回应表示,目前空中客车已经指派专门的技术团队,为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和负责此次事件调查的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据悉,该机于2011年7月26日进入川航,截至2018年5月14日,共使用19912.25小时,12920循环。最近一次A检(小范围检查)为4A5,2018年4月12日昆明完成。最近一次C检(大范围检查)为3C,2017年3月9日外委成都川维完成。飞机当日无保留故障项目。查询近15日维修记录,该机无风挡故障信息,详细情况需进一步调查。

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飞行周期)后,可能发生磨损、松动、腐蚀等现象,飞机各系统使用的工作介质,如液压油、润滑油等也需要更换或者添加,所以经过一段飞行后,就必须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修理,并对飞机各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和排除存在的故障。

川航3U8633备降背后空军紧急清理空域 叫停十余架军机

当所有人都在为“中国版萨利机长”刘传健疯狂打CALL时,西部战区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的态势目标席和航空管制席一如平常正在紧张工作。

鲜有人知道,5月14日清晨,正是因为这些“千里眼”“空中交警”,发现了意味着飞机机械故障的“7700”代码,并迅速叫停十余架已滑上跑道的飞机,将进藏航线以北空域由民航调配,保证川航3U 8633才得以最短航路、最少时间成功备降。

英雄,不止刘传健一个人。

航空管制值班员辛鑫(左)和战友在操作台察看当天空中航线情况

雷达发现川航3U8633偏航

一分钟下降2000米

5月14日,清晨7时08分,西部战区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态势目标席上,值班参谋关健克、李东波正在监控责任区内及周边空中态势。

雷达情报值班员关健克紧盯屏幕,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监视空中各类飞行器飞行情况。

突然,他们发现川航执飞重庆至拉萨的3U 8633航班,在川藏航线双流机场正西122公里处,突然改变航向,偏离航线向南飞行“飞行高度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从9400米开始急速下降到7300米。”关健克立即通知相关空域的空军雷达某旅,转进一等值班并增开雷达,加强对3U 8633的监控,密切

川航“英雄机组”3U8633航班当时飞行航迹图

7时10分30秒,雷达情报显示,川航3U 8633二次代码已由显示正常飞行的2245,跳变为意味着飞机机械故障的“7700”。关健克立即启动异常空情处置程序,通报本级相关席位协同处置。

5分钟十余架军机“刹停”

6分钟释放空域供民航调配

7时11分,正在打电话调配军机的值班员辛鑫猛一抬头,航空管制席航管终端屏幕上闪烁的“7700”提醒着已坚守这个岗位6年的他“有大事发生!”

电脑显示出航班号,此时,川航3U8633的高度已降至7200米。辛鑫立即与民航西南空管局值班人员联系,得知川航3U 8633前风挡玻璃裂了,正在备降双流机场,但机场已无法联络机组“整个通话不到一分钟,接电话的人很着急,说话语速很快。”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仗!

辛鑫根据川航3U8633航班紧急备降可能涉及的区域,对有关活动实施了紧急调配,并迅速向指挥所总值班员和空军航管值班员报告,协同民航组织好飞机避让。约一个小时前,辛鑫打过很多电话,每一个电话,都是联系当天军机的接收和放飞。他知道,其时,已经有10余架军机,滑入了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跑道待飞,还有一些训练飞行即将进行。这些军机,将飞向国内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辛鑫当即致电空军航空兵某师管制值班员“所有转场飞机和本场训练飞机,听令起飞。你们的塔台频率和双流机场一致,立即尝试用无线电和川航3U8633联系。”

地面,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跑道上,10余架军机安静地待命。此时,是7时16分。

空中,西部战区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释放了进藏航线以北空域,由民航航班作为调配使用。这片空域,平常民航机是禁入的。此时,是7时17分。

三地联动

直至3U8633安全备降

7时20分,辛鑫接到民航西南空管局值班人员报告,与川航3U8633取得间断性联系,可以听见空中通话,但空中无法收到地面通报,双流机场已做好备降准备。

此际,民航西南空管局、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西部战区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均在拼尽全力为川航3U8633保驾护航。

辛鑫紧盯屏幕,看着飞机的飞行高度一点点往下降“离地面近一点,我的心,就往下落一点。”短短几分钟,辛鑫的内心千回百转“如果不放油,降落是否安全?”“民航如何指挥降落?”“能不能安全降落?”

作为一名空中管制员,他知道机长在9000多米的高空之上,如果玻璃裂了是不可能听到地面呼叫的“座舱失压,人体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失去知觉。平常我们训练,4000米以上座舱需要全封闭,而且要戴上氧气面罩。”

7时25分,辛鑫再一次打电话至民航西南空管局,要求及时报告备降情况。

电话突然响起,辛鑫以秒接的速度听到好消息“川航3U8633成功备降!”

【早前消息】

民航局通报川航事件为英雄机组点赞 脱落玻璃为原装件

5月15日下午,在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简称“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通报了川航3U8633次航班风挡玻璃破裂脱落一事。

该航班由一架A319-100飞机执飞,生产序列号为4660,注册号B-6419。该飞机于2011年7月交付给四川航空公司。截至目前的总飞行时间约为19942小时。

我们向所有乘客表示衷心的问候,向全体机组成员致以诚挚的敬意。

民航局方面在通报中称,在这次重大突发事故中,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避免了一次重大航空事故的发生,反映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当代民航精神(即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民航局近年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和提升应急能力建设成效的 一次重大检验。

“我们为英雄的机组点赞。”据民航局安全总监兼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唐伟斌通报,根据目前掌握的调查信息,该机于2011年7月26日新机加入川航运营。脱落的右侧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件,投入运营至事发前,未有任何故障记录,也未进行过任何维修和更换工作。

空中客车已经派出了专门的技术团队为主导调查的中国民用航空局以及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附件13的相关规定,空中客车对于该事件暂时不能提供更多信息。

据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5月14日通报,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执行重庆-拉萨航班任务,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7时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川航已协助旅客安排后续出行,相关后续保障有序开展。

由于此次备降难度极大,这场紧急备降也被媒体形容为史诗级备降。该趟航班的机长刘传健也因为超级稳定的操作,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

关于这次备降,刘传健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表示,风挡玻璃掉落后,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你什么都听不见。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5月14日晚间,在机组见面会后,刘传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时想的最主要的就是安全,操纵好飞机落地,保证旅客的安全和机组的安全。”

据央视报道,这位创造民航史奇迹的机长以全优毕业,曾多次进行“玻璃爆裂”教学,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飞龄,“做过类似的训练,也想象过”。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期间,作为飞行教员,刘传健每年都要带着学员进行“玻璃爆裂”训练。

而据成都商报报道,3U8633航班的副驾徐瑞辰,生于1991年,事发时碎裂的玻璃就是他前面那块。目前徐瑞辰的身体情况还算不错,“感觉很好”,而对于大家“英雄机组”的夸赞,他表示都是应该做的,需要保证乘客的安全。对于遭受的惊险一刻则并未多讲。

“航旅纵横”的信息显示,执飞该航班的机型为空客319客机,机龄为6.8年,为单通道飞机,飞行次数达1859次,次数超过约87%中国民航运营客机。

5月14日晚间,空中客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空中客车已经指派专门的技术团队,为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和负责此次事件调查的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民航西南局要求航空公司普查川航备降航班同件号部件

5月14日,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向各航空公司、民航飞行学院、维修单位等相关单位,发出名为“关于‘5.14’事件的通报 ”的明传电报,通报事件经过,并要求各航空公司要引起高度警觉,全面评估、防控安全风险,要求机务维修方面要及时对机队相关部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同件号部件开展普查。

明传电报下发给了西藏区局,各监管局,西南空管局,各航空公司,民航飞行学院,各机场(集团)、维修单位。这份明传电报的级别为“特提”。明传电报按紧急程度划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四个等级,从左到右,紧急程度依次降低。

通知称,西南地区地形复杂,高原、高高原和特殊机场较多,天气状况复杂多变,运行条件复杂。如遇空中释压、单发等特殊情况,空中和地面处置工作难度大。为确保民航西南地区航空安全,对各单位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各航空公司要引起高度警觉,全面评估、防控安全风险,有效防止同类事件发生。机务维修方面要及时对机队相关部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同件号部件开展普查。

(二)飞行机组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公司相关手册规定,全程系好安全带,做好自身的固定。客舱乘务员应注意按程序提醒旅客全程系好安全带。

(三)各单位应加强应急管理,及时、准确报送安全信息,不断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飞行、乘务、签派等专业人员要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程序。飞行机组与客舱乘务组应做好飞行前准备,协同好应急处置预案,如遇特情应及时沟通,确保按程序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四)各单位应加强专业人员资质管理,加强对高原、特殊机场运行、特情处置、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训练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空中和地面的处置协调能力。

川航发布情况说明对旅客表示歉意

,川航还表示机组在应急情况下沉着应对,妥善处置,尽到了航空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目前机组成员状态良好,充分休息后,将继续履行安全飞行的神圣职责。

业内人士分析事故四种可能性

与此,航空业内人士对事故的原因展开热议。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飞行专业技术分会会长陈建国告诉澎湃新闻,飞机风挡玻璃破碎,可能存在四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安装风挡玻璃时,使用的螺丝不合格,或安装时用力过猛,产生裂纹,造成隐患。

陈建国说,飞机出厂进入运行状态后,都需要维护,根据不同的维护级别,进行不同的检查,有些检查项目需要将风挡玻璃全部拆卸,再重新安装。该客机是否进行这样的检查,尚不清楚。

飞机的定检周期一般按飞行小时或起落架次分为A、B、C、D检等级别。从A到D,检修级别越来越高。D检是最高级别的检修,对飞机的各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装修。通常8年会进行一次大检修。

第二种可能玻璃材质存在问题。

一般风挡玻璃可以承受3万个循环(一个起飞和落地的过程),如果风挡玻璃材质不合格,可能出现提前老化等情况。在检修时,也存在根据需要,对风挡玻璃进行更换的情况,但更换飞机航材都有严格规定,且需要相关认证。

公开信息显示,该飞机2011年出厂,已经飞行了7年,飞行1万多个循环。据川航的说法,该飞机的风挡玻璃未做更换,依然用的是空客公司的原装风挡玻璃。

第三种可能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高空机舱外温度极低,通常前风挡玻璃需要加温以维持其强度,但如果加温过程中,出现短路或发热不均衡,也可能导致玻璃强度变化,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破裂。

第四种可能风挡玻璃遭到外来物撞击,导致破裂脱落。

飞机风挡玻璃有三层,内层主要承压,外层主要是防震,通常内层强度最大,如果被外来物撞击,一般是外层破裂,只要内层完好,飞机飞行不会有大问题。

陈建国说,此前国内曾出现过类似情况,飞机进入云层后,遭到冰雹等打击,出现外风挡玻璃破碎的情况。但在9800米高空,遭受外来物撞击的可能性很小,这个高度没有冰雹,能飞的鸟类也极少,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陈建国说,根据相关规定,一般发生民航事故后,由事发地属地民航管理局主导调查,飞机制造商、发动机公司和航空公司,也会被要求参与协助。他表示,具体的事故原因,需要以调查结果为准。

本次事故操作难度极大

陈建国说,民航圈内人士都对此次险境处置评价颇高,当时机组人员面临失压、高噪音、极低温、大气流、仪表失灵的情况,操作难度极大。

微博认证为知名航空博主的“航空物语”称,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都属极其罕见。

另据四川航空官方微博消息,目前3U8633航班机长身体状况一切正常,正在休息。副驾驶皮肤擦伤。一名乘务员腰部受伤,正接受治疗。其余27名就诊旅客未见明显异常。川航已安排专人全程陪护旅客就诊。

二冻疮怎么形成的图片

解决方案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外用产品要避免用一些激素药物,推荐的有柏瑞堂古芙康等等,每日使用2-3次,使用时先用温水清洗患处后,再配合药膏涂抹,一般使用5-7天就能康复,愈后再使用多几天巩固。

也可能是由于长期反复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时间长了血管麻痹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由于身体暴露于寒冷环境,然后复温所导致的异常反应。皮温升高会导致皮肤下的小血管比周围大血管扩张得更快,这会使血液渗漏到附近的组织,从而引发冻疮。

三冻疮怎么形成的好快

文/李远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

冻疮转战办公室的故事

张女士前段时间因连续好几天都穿一双单薄的鞋上班,加上办公室没有开空调,双脚在那几天比较冷。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左脚的小指头出现了皮肤暗红、轻度肿胀、瘙痒等症状,在暖和的时候症状尤为明显,瘙痒难耐,原来是脚趾长冻疮了。

说起冻疮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指人体在遭受寒邪侵袭后所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损伤。局部冻疮常见的位置有手、脚、脸、耳朵,冬天时这些部位通常会出现肿胀、皮色暗红、瘙痒,甚至起水泡、溃烂等现象。

冻疮是如何产生的?

1. 手脚易出汗体质易热的人,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手脚也会经常出汗。由于手经常裸露在外,加上冬天天气寒冷,在冷热交替的反复作用下,手无法适应,就会经常发痒并且伴有疼痛感,也更容易皴裂。

2. 不正确的取暖方式,很多朋友在寒冷的室外走一圈,冻得手脚冰凉,进入到室内赶紧用热水泡手泡脚,想要快速消除冷感。其实这是最错误的取暖方式。室外寒冷的气候让皮肤表面血管紧缩,而突然的高热一时间是无法让紧缩的血管得到真正舒缓的。长此以往,这种错误的取暖方式就会让手脚产生冻疮。这么看来,有时候冻疮的出现可能是突然的“热”引发的。

3. 自身体质原因还有一些人先天血管就比较细,在寒冷的冬天容易气血不畅,进而产生瘀血或血液无法正常供给,手脚也容易生冻疮。

这些“危险”动作不要做!

1. 冻伤后用雪(或冷水)搓、解冻。这种做法不仅不会缓解冻伤,反而会加重病情,导致皮肤红肿、起水泡等症状的发生。

2. 冻伤后用冷水浸泡冻伤部位。正确做法是将冻伤的肢体迅速放入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0℃,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

3. 冻伤后为取暖而立即穿戴过紧的袜子和帽子。这种做法容易弄破患处皮肤,造成二次损伤。耳朵和鼻子等部位冻伤后可立即用手焐热使之温暖。

4. 冻伤后马上按摩。理由同上。

如何预防冻疮?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耐寒锻炼。

2. 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宜注意肢体保暖、干燥,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3. 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保护,鞋袜不宜过紧。

4. 应用一些滋润的护肤品,防止皮肤干裂,例如凡士林、油膏等。

5. 受冻后不宜立即着热或烘烤,以防溃烂成疮。

6.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7. 食用一些御寒食物,例如牛肉、羊肉、辣椒、花椒、胡椒等。

急性期千万不要用热水揉搓。建议使用强效激素克廷肤等,至少涂3~5天,急性期之后使用烧烫伤膏,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冻疮疗效较好。

本文图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