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战争(中国近代战争时间表)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中国近代战争史上,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展开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是中国军队全全面反攻的开始。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就是这样一场重要的战役役,在我军中却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那就是“八路军不打日本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列举中国近代四次侵华战争(名称、起止时间、签定条约)?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战争概述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 、“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①割让香港岛;

②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④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⑤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概述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2、签订条约

①《瑷珲条约》

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②《中俄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 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通过该约,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力图取得的沿海通商权利,并凭借最惠国待遇条款,一举取得了英、法、美等国日后在中国可能获得的侵略权益。,该约为俄国以勘界为名进一步割占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③《中美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于一八五九年八月十六日在直隶北塘交换批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 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

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

《中美天津条约》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践踏的历史罪证,也是美国推行合作侵华政策的典型产物。

④《中英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

主要内容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英国商船 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 国待遇。

⑤《中法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7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法国公使得住北京;

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 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

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 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

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

三、中日甲午战争

1、战争概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2、签订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

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战争概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2、签订条约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有“九七国耻”一说。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①、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对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对英法,签订《北京条约》,这之后清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这期间,沙俄强占中国西北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1884-1885,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新约》,列强获得了从缅甸等地近进入西藏的通路.

1894-198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巨额的战争赔款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南京条约》

中英

1842年 割香港岛,赔款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出口关税需两国商定 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望厦条约》 中美 1844年 享有同英国除割地和赔款外一切特权,还扩大侵略权益 次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

《黄埔条约》 中法 1844年 享有同美国一切特权,还规定允许天主传教,政府保护教堂

《天津条约》 中英美法俄 1858年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10处通商口岸,赔款,自由航行

《瑷珲条约》 中俄 1858年 割地60多万平方公里 是侵占我国最多土地的条约

《北京条约》 中英法 1860年 增开天津,割九龙司地方一区,赔款 允许华工出国,实际是贩卖人口

《中法新约》 中法 1885年 清承认法对越南统治,取得铁路修筑权,法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最先取得中国修筑铁路权,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西南

《马关条约》 中日 1895年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增开四处为商埠,允许在内地开厂,免税 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不平等条约,标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中与十一国 1901年 赔款9.8亿两,划定“使馆界”,拆除炮台,惩办义和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修订商约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2、近代列强发动哪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各是什么?

这些侵略战争主要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清政府被迫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胜求和,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韩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是多个西方列强共同参与的侵华战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破坏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在这一时期,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他们通过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划分租界,建立了一个个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19世纪末,帝国主义又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几乎把中国瓜分完毕。他们还通过控制中国海关,使中国的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之手;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通过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之后,其后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列强向中国索赔的赔款数额步步升高。截止1901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达1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6倍。由于赔款数额太大,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团借款,并以盐税、海关税、常关税为担保,使列强从财政和金融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而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却越来越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也而日益贫困。巨额赔款也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增强了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依赖性。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近代中国成为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 第三,列强在进行侵略的,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和旧观念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西方列强在侵华的时候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其主观动机是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总是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进步。相对于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下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时,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抗战的开始

淞沪会战: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毙伤日军四万多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台儿庄战役:台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平型关大捷:并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中国近代史最宏大的民族战争?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最前线,带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美援朝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