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怎么死的(李世民怎么才活50岁)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李世民是怎么死的?李世民的死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他是被毒死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我们要知道,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有野心的人,他不甘心自己只是一个太子,于是他开始谋划自己的皇位。在他登基之后,他就开始大肆杀戮功臣,其中就包括他的兄弟们。李世民一生最痛恨的就是他的兄弟们,因为他们仗着自己的势力欺负百姓,所以他们的下场都不好。

1、李世民为什么只活了53岁?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开创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但他在五十三岁就去世了,寿命并不算大。

一个原因是李世民早年征战不断,积累了不少的旧伤,影响了他的寿命,另一方面,李世民在晚年也沉迷于炼丹,服用药物对身体也造成了伤害

2、隋唐英雄5李世民之死?

隋唐英雄5没有李世民,没说他怎么死。李世民是在隋唐英雄4结尾的时候死的。

前太子李承乾被废后遭到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的陷害中毒而死,李治被封为太子。李世民出战的时候李恪、李泰和蜀王李谙在长安城内发动兵变,软禁了太子李治。李世民得知后迅速返回长安,以一人之躯让李恪、李泰和李谙认错臣服,但成清王李镇宗趁机率领死士前来逼宫,提前下了毒让李世民失去还手之力。

公孙玉瑶以牺牲自己的代价杀了李镇宗,李世民化险为夷。不久后,李世民身体江河日下,临终前下令将武媚娘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很快就驾崩了。

病死的,主要惠英红演的武则天

3、李世民不是61岁驾崩吗?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享年五十二岁。李世民在青年时期就跟随父亲李渊从军,曾经率领军队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后来,父亲李渊带兵起义,李世民帮助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封他为尚书令等职。

后来,晋升为秦王,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先后讨伐了刘武周、王世充等军阀,为建立唐朝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上,与李世民相关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听从手下谋士的意见,在玄武门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并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一网打尽。后来,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玄武门之变爆发不久之后,唐高祖就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逐步走向开明。

李世民晚年后,为了身体康健,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样,四处找寻长生不老之术,寻求丹药。

根据《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唐太宗因为消化不良,此后对药石有了很大的依赖性。随后,唐太宗决定从国外引进药石服用,朝中大臣们为了迎合唐太宗的喜好,向他推荐了印度的一名术士。公元649年,为唐太宗炼制的丹药已经完成,崔敦礼捧着丹药前去给病重的唐太宗服用。依照术士的要求,唐太宗服用了三个月的丹药。随后,唐太宗身感不适,病情较之前更为严重,因服用大量的丹药导致中毒暴疾。两个月之后,唐太宗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4、李世民是站着死的吗?

不是站着死的,是躺着死的。

5、李世民本可以安度晚年,他是怎么去世的?

西逰记中载,阴司阎王按排李世民贞观一十三年去世,时间到了之后,无常使者引李世民遊地府。阴司崔判官掌管世人生死,而崔是李世民旧部,擅改生死薄:将一十三更改为三十三。如此李世民又还阳(死而复生),又增世寿廿年

6、盛唐时期一代明君李世民为何突然暴死?

,很多史料都表明,李唐皇族有遗传的“风疾(一般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都是因“风疾”驾崩。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征战四方,身先士卒,马都战死了几匹,人也是一身伤病。当时唐朝的太极宫被隋朝建在低洼地带,每到夏天就潮湿闷热。唐太宗李世民刚登基的时候就因为太极宫的闷热而伤痛复发,此后每年夏天都要离开太极宫避暑。

第三,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精神遭受重大打击,政治规划被彻底扰乱,身体大不如前。贞观十七年后,唐太宗李世民经常“风疾”上身,曾数次病危。

,唐太宗李世民在临终前做了很周密的政治安排,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李治的辅政托孤大臣,还暗中准备了李勣这个“保险”。唐太宗李世民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已经回天无力,清醒地准备后事,根本不像突然死亡。

综合来讲,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之后的身体便越来越差,最终发展为病入膏肓,回天无力,自己也知道大限将至。所谓的“丹药”只是促进唐太宗李世民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引子,唐太宗李世民不是死在“丹药”上的,更不是“暴死”。

,李世民是不是突然暴死,这个是没有定论的。

因为在不管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李世民传里都没有交代死因,也没有给出暴死的说法。

现在流行的暴死说主要有四种

1、死于丹药

这个在新旧唐书的《郝处俊传》里面有提到

新唐书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

旧唐书

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龟镜若是,惟陛下深察。

大渐,病重的意思

在郝处俊传中,新旧唐书都提到了丹药一说。旧唐书,说的模糊一点,只是说吃了丹药没啥效果,但并没说吃了丹药直接导致了病重。而新唐书,则直接说明,吃了丹药之后,不久就病重了。

这是死于丹药说的主要来源

2、死于类似痢疾一类的疾病

这个主要是《资治通鉴》

上(皇上李世民)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日不食,发有变白者。上泣曰“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丁卯,疾笃,召长孙无忌入含风殿。有顷,上崩。

在古代医学不发达,这个病是能导致死亡的

3、死于箭伤

这个主要是来自于棒子的说法。李世民亲征高丽,受了箭伤,还被射瞎了一只眼。不久就病逝了。

这个按照资治通鉴来推算一下,就很容易反驳了

征高丽是在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而李世民死于公元649年。如果真的是被射伤导致而死的,不可能拖好几年。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是这一仗打的不痛快,这之后的李世民的身体大不如前了。

4、死于高血压引起的脑部疾病

根据现代医学推断,李世民,李治等都有高血压,高血压是李世民家族的遗传病。皇帝身体不好,就爱大补,大补是不利于高血压的。

按照这个推论,李世民如果一激动,很容易引起脑部血管的问题。也是容易引起暴毙的。

好了,以上就是李世民的死因。

关注我吧,了解更多

7、唐太宗是病死的还是吃丹药中毒死的?有什么依据吗?

引自拙文《一起来炼丹》【一起来炼丹(十五)李世民之死—炼丹史上最大的冤案是怎么来的?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item/6531341988241867271/?iid=46640740150&app=nes_article&timestamp=1545483659&group_id=6531341988241867271&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唐太宗死了,谁干的?

如果说杨广是皇帝中的明星,那么唐太宗绝对是明星中的明星。历代帝王的偶像。他文武兼备,英明睿智,从一个贵胄公子脱颖而出,平定乱世,开创了流芳千古的“贞观之治”。灭突厥,通西域可谓功勋卓著。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千古圣君,就在刚刚步入中年的时候结束了辉煌的一生,年仅五十一岁。这个岁数虽然不能说早夭,但绝不能说是长寿。而唐太宗一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健壮强悍,那这是怎么造成他英年早逝的?

正史上一般的记载是“痢疾”,也就是“拉肚子”。说严重一些就是肠道感染。这就现代人看来只是比感冒麻烦一些的小病,在古代却往往是名人杀手。因为古代没有抗生素。史载刘备、丘处机等著名古人也是死于痢疾。由是看来,唐太宗死于痢疾也没有什么太奇怪的。

可是慢来,细看史书,刘备是因为兵败夷陵,心情郁闷,于是病死在白帝城,死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丘处机则是在西行见成吉思汗之后,本来就旅途劳累,而且年纪上了七十。相比之下,更为年轻的唐太宗是在自己的行宫中休养的时候宣告不治,就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

而且有说法,他去世当天还召见了玄奘法师与他交谈,结果半夜就宣告不治,这并不象是一个得了痢疾将死的人的精神状态。

于是长久以来,就有说唐太宗是吃了丹药死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因为李唐王朝以道教为国教。唐太宗与道士们交好,并且有过服丹的历史记载。特别是在去世之前他还服用过长生药。一切的证据都很完美,都指向是金丹毒死了唐太宗。于是,就连一些电视剧都采用了这情节。

问题是,这是真的吗?

幸好的是,从唐朝开始了我国官修历史的传统,也就让很多历史的细节流传到了今天。估计那些说唐太宗死于金丹的人都没看过原初的记载。是的,唐太宗在去世前不久是吃了长生药不错,但这药并不是道士提供的,甚至也不是和尚提供的,而是一名叫“那罗迩娑婆寐”的印度修士提供的,和道教没有一点关系。

怎么会这样?其实这事和现在唐史迷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即“一人灭一国”有关。

故事还得从唐僧取经说起。当玄奘归国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通路被打开,当时统治印度的戒日王与唐太宗互派使节互访。唐太宗这边派的使臣叫“王玄策”。可他到了印度后,戒日王已经死了,继位的新王阿罗顺本身有篡位之嫌,自己又是个不知轻重的家伙。居然伏击唐朝使臣。没想到却被王玄策逃了。这个王玄策也是个人才,孤身一人居然集合了吐蕃等国的大军讨伐印度,将阿罗顺俘虏,押送回长安。

这是一次堪称奇迹的胜利,不过还有个尾巴,那就是有几个印度人也跟王玄策一起回了长安,其中就有这个“那罗迩娑婆寐”。

很多伟大的皇帝都充满好奇心,想要对这个世界了解更多。所以历代方士都有市场。唐太宗也不例外。既然他都乐意与游历过西域的玄奘长谈,这个那罗迩娑婆寐也会使他有兴趣。

于是问他“你活了多少岁啊?”“我活了二百岁。”“那你怎么能活这么久?”

于是那罗迩娑婆寐说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在西方有个国家叫“婆罗门国”,那里有一种水叫“畔茶佉水”,出自大山深处的几个石臼之中,这水有七种颜色,每种颜色的水的冷热都不一样,把它们和在一起,就是草木金铁,都可以腐蚀掉。如果把人的手伸到这水里面,就会烂掉。但要取水也有办法,那就是用骆驼的头骨当容器。取水出来倒在葫芦里。但即使是这样,也很难把这水运出去,因为就在这石臼旁边,有几根人形石柱在守护它。如果这山里的人把这水带出去就会被杀死。还有一种药叫“咀赖罗”,它是生在高山石崖之下。在一座山腹中有个石孔,孔前面有棵树,样子很象桑树。它的叶子就是咀赖罗。但人无法直接采集到,因为石孔里有条巨大的毒蛇。要想取叶,只有用大箭把它从树上射下来,但还没落到地上,就会有乌鸦把叶片衔走。不过这正好,等乌鸦飞远了后,乱箭将其射死,就可以得到叶子。用这水和这叶合制,就可以得到长生药。

这根本不是西域地理,这是《西游记》嘛。可这位那罗迩娑婆寐的话居然让唐太宗给听进去了,于是让他和长生药。没想到吃下去后,人就死掉了。朝中大臣害怕这事传出去丢脸,于是干脆把那罗迩娑婆寐赶走了。

这件事在《旧唐书》、《新唐书》、《酉阳杂俎》里都有记载,看来是无疑了。可叹唐太宗聪明一世,居然死在一个印度的神棍手上。更可叹道士们无缘无故背上了毒杀皇帝的黑锅。

可是慢点,你就能肯定这是唐太宗的真实死因?有些时候真相就象剥洋葱,剥开一层后还有一层。让我们来看看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如果那罗迩娑婆寐是毒杀唐太宗的元凶,那大臣们随便放走他是不是妄顾国家法度?庸医医死人都要负责,何况医死的是皇帝。难不成印度人有特权?

更重要的是,在唐高宗继位后,那罗迩娑婆寐回到了长安经王玄策介绍见了皇帝,自告奋勇要像为唐太宗那样为唐高宗制药。如果当时的人有百分之一认为唐太宗是被他的药毒死的,绝对是这两人嫌命长。结果他被唐高宗礼貌的拒绝。

其二,根据后来在日本发现的资料,唐太宗服药是在贞观二十二年八月,服药的感觉还是不错,但其去世是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这药足足等了半年才发作,效力是不是太缓了一点?

在武侠小说中有可以数年后夺人命的毒药,但在现实中没有药物能够做到那么精确。如果说某种药有慢性毒副作用,那是指可能使你的身体变差,发生其他病变,但要确诊其是这种药物的影响,或者说这种药物可以致命,那不是拍脑袋就能做的。

更主要的是,做为一国之君,大唐的名医也是多如牛毛,不少都为唐太宗所用,例如天下第一神医药王孙思邈就是隋唐两代帝王的御医。其他名医更是不计其数,难道他们就没看出那罗迩娑婆寐的长生药有毒吗?这也太打脸了吧。

于是真正的情况是,那罗迩娑婆寐可能是个草包大夫,但如果说他的药造成了唐太宗的直接死亡,证据不足,可能性更不高。

可是唐太宗为什么那么迫切的需要用那罗迩娑婆寐的药呢?

这就要从几方面来看。第一,自西域打通以来,很多西域的商品流入中国。其中就包括药物和医术。长安城里的人用印度药,请胡人医生是很平常的事,并不太稀奇。

第二吧,就和唐太宗的身体有关了。

和人们的第一印象不同,史书有载,唐太宗身体很不好,一生中多次发病,病因虽然所述不一,但也多次危及生命。如贞观六年,唐太宗就对大臣说“我有气疾,夏天就会加剧,必须找个阴凉处避免发作。”

所谓“气疾”,是中医系统的名词,其实是指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原因不一,但很多人就死于气疾,包括唐太宗的挚爱妻子长孙皇后。

至少在贞观十年之前,唐太宗就有过病危的记载了,如“上得疾,累年不愈,后待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需知,这时的唐太宗还不满三十七岁,正是黄金年纪,但已经病到长孙皇后都想殉死的程度了,可见病情之重。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就得了“痈疮”,也就是大脓疮,连马都不能骑了,幸好皇太子李治为其吸脓,才好了。还有一次,得了“气痢”,多日胃胀腹泻,不见好转,幸好有个叫“张宝藏”的小官,献了个秘方,才救了他一命。

必须指出的是,唐太宗的御医团决不是那种山寨大夫的团体,那绝对是全国最好的医生,但对他的病总是旧病未好又添新病。没办法,那时的医学只有那个水平。

现代人的总是相信古代有什么“神医”、“秘方”,却忽略了医学这些知识是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除非传说中的“超文明”或者“神仙”是真实的存在,古人的医学水平是绝不可能与现代人相提并论的。

,还是有很多人相信有失落民间的那种秘方,包治百病。

既然你都这么相信,生活在千年前的唐太宗就更相信,这也就难怪他相信印度有“神药”了。

但隐藏在这种信任背后的是一个疑问,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世民如此年轻就身患如此多的疾病?

应该就是早年征战的创伤!

李世民在战场上多用奇兵,也就是他的“玄甲军”。他在战斗中,多次身先士卒率军冲锋陷阵,受伤是免不了的。有名的“昭陵六骏”,就是他战死沙场的六匹爱马的雕像。这些马多半都是被箭射死的。马即如此,何况于人?

自汉末以来,中国人当将军就不是一件多光荣的事。不仅是因为其带来的死伤。更重要的是,古代战争情况极为艰苦。受了伤很麻烦,那时候又没好的消毒技术,伤口可能在外部愈合了,却在里面继续溃烂,很容易形成内部感染,这些都是要命的。

就算侥幸没受刀箭伤,军中也是各种疾病的温床。因为人口过于集中,加上食物、水源、排泄物的密集,造成传染病极易爆发。

早在大唐开国之时,西秦霸王薛举包抄唐军后路,李世民奉命狙击,结果爆发了著名的“浅水原之战”。此时李世民就因为身患疟疾,不能出战,导致战事一败涂地。如果不是薛举也突然暴死,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唐朝了。

既然生了病就需要治疗。但疟疾不是好医的病。直到现在,尽管有金鸡纳霜、青蒿素的发明,但还是有很多人为疟疾所苦。可见难治。

唐朝可没有金鸡纳霜,青蒿素也只有青蒿。但李世民还是幸运得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有趣的是,那正好是丹药。

原来,丹药中含有微量的砒霜,可以杀灭疟原虫。这是后来在李世民讨宋老生时经过霍县时,一位道士献的。可是现在已经不用这种药了,恐怕还是因为其毒副作用。

因为砒霜是剧毒,用量必须相当精确,出不得丝毫差错。份量少了的话,不能治病,多了的话,就会把人给毒死了。不能不说李世民的运气真的相当好,遇到了一个水平非凡的道士,这样的人百中无一。

准确地说,李世民的身体在前期的征战中已经被毁掉了,也就难怪其后来缠绵病榻。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李世民一生都不怎么信任道士。虽然道教是唐朝的国教,但那是因为李家的名望太低了,所以需要神化自己的祖先,于是找到了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这也与道教在大唐开国时就积极向李家投资不无关系。李家自李渊以下,内心都是崇佛的,李世民也不例外。这些从他大哥李建成的小名“毗沙门”,妻子长孙皇后的小名“观音婢”都可以看出来。在李世民出生时,李渊就施舍了一处宅地作为佛寺。而当贞观三年,他曾经进入弘福寺向观音祷祝,自称“佛弟子”。后来还为玄奘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一切的一切都证明道教于他,其实只是平衡佛教的手段,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崇信。这也就难怪他会相信天竺方士的药物了。

尽管如此,但既然不是长生药导致的死亡,那又是什么导致了唐太宗的早逝呢?

应该说唐太宗的身体很不好在当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更重要的是,在贞观二十一年,他又得了“头风”。所谓“头风”,就是脑部血管疾病,死亡率很高的“中风”也归于此类。这也是李家的遗传病,从李渊到李隆基,都有这病的迹象。

其实本来那时李世民的身体已经很衰弱了,应该说当时的文武大臣们都已经做好了不测的准备,而且不止一次地做过,乃至有点经验了。李治与武则天就是在李世民的病床前好上的。一方面唐太宗已经有些人事不醒了,一方面这俩还有点心思谈恋爱,多少有点熟悉环境的感觉。

好好坏坏,起起落落,这次,唐太宗终于没撑过去,很有可能就是“头风”最终要了他的命。但在这之前,唐太宗其实早就油尽灯枯了,而在他之后,头风还会继续对唐朝皇帝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李世民的暴死几乎没有对大唐的政治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他的政策在他死后依然坚持了十年,这说明其死亡尽管有些意外的成分,但大体还是在计划之中。后事早就准备妥当。对比秦始皇,隋文帝的暴死,足见真相。

这就让人不由唏嘘万分了。可为什么后人总爱说成是丹药害死了唐太宗呢?

这是由于国家的扶持,道教在唐代得到了很大发展,炼丹术也普及到一般贵族之中。但也事故频发,很多名人服丹暴死。如曾经的反王之一,太子太保杜伏威,就是服云母而死,结果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那个时代也是炼丹最盛行的时代,可以说是全民炼丹,其实也是个医药的大发展期。唐以前炼丹只是道教内部的秘术,全国通晓炼丹的人不会超过十个。唐朝随着社会稳定进步,印刷术的发展,会炼丹的人增加,三教九流的人都开始炼丹,早就不限于道士。所以很容易把药物事故归咎于丹药。很少有人能分清“金石药”和“丹药”,其实丹药是“金石药”的一种,是我们的祖先与中草药一起发展的对付疾病的手段。只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其有很强的副作用,难以控制,现在已经基本放弃。但要说金石药都是毒药就是走入极端了,至少,中医药还有不少金石药的成分,现代还有医生研究用重金属和砒霜治疗癌症和白血病此类疑难杂症,只是已经没人把它们和声名狼藉的丹药联系起来。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树大招风。他身上的光芒太耀眼了,难免让他成为一个标杆或者其他人抹黑的目标。在年轻的时候,李世民曾经旗帜鲜明地否定了炼丹和长生术。这样如果他晚年反而相信了这些东西就很有戏剧性了。八卦性就是人的天性。大部分人更愿意接受一个言而无信的李世民,而不愿意相信他把自己的信念贯彻了一生。

因为丹药是道士的招牌法宝,是和道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的。相对应的,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宗教战争但还是有宗教竞争,儒家和佛教对丹药这套很反对。于是有哪个比唐太宗这样更知名的好靶子呢?所以,他必定死于丹药。

这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巴豆与人参的故事。本来人们都有这种心理定势,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向那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现在网上就有种说法说唐太宗之死是因为攻打高丽受了箭伤,那就是被韩国电视剧所影响。翻来覆去的都根据这点找证据,结果越说越象。评价这种心理还有个成语叫“疑邻偷斧”。

一个老头怀疑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子,什么看邻居都是一副贼眉鼠眼,直到他自己发现斧子落在自己的家里。

只要你认定这就是答案,证据总会找到的。

无论什么时代人们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的判断。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真相。

李世民是吃印度神药吃死的。

徐峥先生最近拍的《我不是药神》大火,听说最初起名《印度药神》,觉得不妥,又改为《中国药神》,又不妥,定名《我不是药神》。电影讲述了中国一位卖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店主(徐峥饰)去印度给白血病患者代买印度仿制治癌神药的故事。因为这种药外包装是金黄色的,一颗按重量算比金子还贵,所以被病人们称为金豆豆。其实国人吃印度神药的历史由来已久,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就有一位天竺胡僧,给小龙女治过绝症。达摩老祖一苇渡江,听说也带来好多印度神药的配方。天可汗李世民,文韬武略罕有其匹,也吃过印度神药,只可惜吃死了。

李世民有两种病,一直治不好,一是拉肚子,一是哮喘(气疾之症),这两种病几次差点要了他的命。拉肚子是在贞观八年,实在拉的止不住,众太医束手无策,李世民张榜求贤,谁能给他治好拉肚子,立马给一高官。恰好一个名叫张宝藏的小吏得过这种病,揭了榜,说用人奶和艾草煎药喝了就能治。李世民喝了之后果然止住了,让魏征给个五品官。结果魏征以不符合大唐官员提拔标准为由不想给,拖着。过段时间李世民拉肚子又犯了,找老张找不着,问魏征,你为啥不给他一个官。魏征吓得够呛,赶紧辩解说,不知道该给文官还是武官。李世民气得大骂,你觉得我这条命值几品官你就给几品官。马上给他三品文官。

贞观六年犯的是哮喘。李世民每年夏天都要去九成宫休养。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开始名叫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修复扩建,更名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通直散骑常侍(散骑常侍通常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轮流值班,故称通直散骑常侍)姚思廉劝谏李世民不要去,李世民说,我有气疾之症,一到夏天非常严重,所以要去避暑。同年十二月,公卿上表请求封禅泰山,李世民说,我有气疾之症,登高恐怕加剧病情,你们此事再不要提。在这之前的贞观三年,李世民拉肚子加哮喘,差点没有活过来,长孙皇后看看病情严重,随身揣着一个毒药瓶,只要李世民病逝,她就要服毒殉葬。

常言说得好,急病乱求医,国内医生治不好,他就只好国外找。贞观二十二年,大将王玄策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抓住当地一个方士,名叫那罗迩婆婆寐。那罗迩婆娑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是个名副其实的印度药神。李世民信了那药神的忽悠,奉以上宾之礼,专门盖了医馆,炮制延年之药。“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当时大唐威震四海,万邦臣服,世界各地的原材料都能搞到。经过近一年的炼制,贞观二十三年春天,这颗印度神药终于炼成,李世民吃了之后,身轻体健,吃嘛嘛香,非常高兴,赏赐了那药神好多财物,心说还是外来的和尚能治病啊。只过了三个月,李世民病情忽然加剧,名医莫知所为,不幸一夜暴卒,享年52岁。

李世民死后,群臣都把他的死因归罪于那罗迩婆婆寐,要求名正其罪。李治说,一来他是外国人,如果咱们治了他的罪,显示我大唐胸怀不广。二来他是个医生,虽然自吹药神,但却不是神仙,即使有罪,罪不至死,驱逐回国就行了。于是那药神被礼送回了天竺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