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贾元春判词之谜(刘心武贾元春判词之
刘心武贾元春判词之谜“凤辣子”为何不是“辣子”?这个谜,至今没有解开。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贾元春的结局。比如,贾元春被封妃,她的葬礼规格,就是皇贵妃级别的。这样的葬礼,在古代是非常隆重的。而且,贾元春的葬礼,还是在太庙举行的。也就是说,贾元春是被尊重的。,贾元春死后,她的棺椁,却被打开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贾元春真的是被冤枉的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一刘心武贾元春判词之谜视频
谢谢邀请!
说元春见不得“玉”,在刘心武解读的《红楼梦》中读过一些,从政治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不是很同意,我觉得说贾元春不喜欢“玉”字是薛宝钗这个女孩子玩的一个小心机。
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薛宝钗进京的目的就是参加皇宫的选秀,所以她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女孩子,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规划。
可惜她选秀失败了,因为她的母亲薛姨妈和贾政的妻子,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亲姐妹,所以他们就在贾家的梨香院住了下来。住进了贾府的薛宝钗遇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
此时贾宝玉的心中已经有了林黛玉。薛宝钗这个女孩子未必对贾宝玉爱得多深,但她在贾府目睹了贾宝玉在家中地位的尊崇,一家子都众星捧月般围着这个小主子,所以她未必就不会动心,把嫁给贾宝玉作为她人生退一步的规划。
尤其是在元春省亲时,贾府的繁华达到了鼎盛,贾宝玉又多了一座皇家的靠山,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以薛宝钗的心机,这时候一定是想着怎样把宝玉这个潜力股尽快拿下。
特别是在元春本人来到大观园后,“见到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薛宝钗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孩子一定将元春的赏识看在眼里,所以她觉得自己有了一些机会,只是林妹妹是她的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于是宝钗抓住了元春赐名的事情做文章。
在通行本第十八回,贾元春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回荣国府省亲,其时大观园已经建成,元妃进园游幸,“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为园中重要处赐名”,并对宝玉题好的四处地方做了改动
有凤来仪 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 即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芬 赐名曰“蘅芜苑”杏帘在望 赐名曰“浣葛山庄”这四处改动的地方,第一处后来林黛玉居住,第二处是贾宝玉,第三处后来是薛宝钗的居所,那处就是后来的“稻香村”,李纨居住。
读者也能看出来,“红香绿玉”显然让人浮想联翩,不如“怡红快绿”有意境,还有情感。这处改动除了可以看出元春文化功底也是相当了得,看不出她不喜欢“玉”字。
可是在奉命作诗时,众人诗作递交上去,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作又受到贾元春的盛赞。“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这话里有对客人的赞赏,但也说明薛宝钗和林黛玉确实才华横溢。在薛宝钗心里肯定开始琢磨要想嫁给贾宝玉,林黛玉就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大家看小说并没有说贾元春不喜欢“玉”字,是薛宝钗提醒贾宝玉时说元春不喜欢,建议宝玉把“玉”换成“蜡”的。
我觉得薛宝钗此刻的小心思是想提醒贾宝玉,他的姐姐元春不喜欢玉是给宝玉一个暗示,给宝玉心中种下一棵种子。
奈何宝玉懵懵懂懂的,并不懂这些弯弯绕,还笑称薛宝钗为“一字之师”,薛宝钗打趣宝玉说“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
金殿对策,就是殿试了,是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一旦达到了这一步,人生起点就高了。这是贾政对贾宝玉的期许,也是薛宝钗心目中理想的伴侣应该必须有的人生经历,这不是贾宝玉的人生追求。
所以我认为元春不喜欢“玉”字是薛宝钗玩得一个小把戏,并不是元春真实意图的反应。毕竟贾宝玉是元春最喜欢的人,除了贾宝玉当时带“玉”字的只有林黛玉了,如果皇妃不喜欢黛玉,那自己嫁入贾家的可能性是不就大一点呢。
二刘心武贾元春判词之谜是哪一集
《红楼梦》当中元春的判词,由于用语相对晦涩,历来争议较多,本人试着谈一谈自己的解读的观点,与大家探讨之。
第一句,“二十年来辩是非”,这句话并不晦涩,浅易如白话,但历来争议颇多。争议点主要在对于“二十年”的理解上。常见的观点认为,这是指元春入宫二十年后暴卒。但这样理解显然与曹公的原本设计不符,原因之一是,元春在元宵节作的灯谜是“爆竹”,辉煌煊赫,转瞬即逝,显示她盛年早夭,如果她进宫达二十年的话,那么她逝世时年龄已达三十五岁左右,与一轰而散的“爆竹”的谶语并不相符,一个疑点是,如果元春三十五岁而亡,那么此时宝玉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五岁左右,早已结婚生子,与原来
那么怎么解读“二十年来辩是非”这句话?我提出两种解读意见。第一种,就是元春去世时也就是在二十五六岁左右,作为诗歌又不方便表述为“二十多年”,所以简写称“二十年”,这样解读也是可以的。一种解读呢,则是紧扣“辨是非”这个主题,将时间节点从元春受启开蒙之日起算。元春是公侯贵族家的小姐,并不是少爷公子,理论上并不需要进学,比较贾敏以及黛玉,四、五岁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并开蒙,是符合情理的。
这里顺便谈一谈元春的年龄。元春的年龄,如果以省亲作为一个时间节点,那么她这个时候大约在二十三四岁。主要有以下一些理由。一是元春的年龄小于贾珠,而贾珠的年龄大致与李纨相当,这个时间节点贾兰已经上学,约五六岁,那么李纨应在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一个理由是元春省亲时还能将宝玉搂在怀里,可见宝玉只不过十二三岁,元春从小对宝玉长姐如母,教他读书,可见元春比宝玉不可能大太多,也不可能大得没几岁,应该在十岁左右。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这句话不复杂,也没什么争议。榴花灿烂若红霞,是指元春的地位显赫,照宫闱是暗示元春与皇家的关系。
第三句,三春怎及初春景。这句话虽然有异文,但解读也没什么争议。三春通常是指“初春仲春暮春”三春,正好是春天的三个时节,但这里又借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有的版本当中这句话写作“三春争及初春景”,不确。因为迎春无为懦弱,惜春冷酷清净,都不存在与元春争艳的心愿。所以这句话是指元春在姐妹中达到的高度,为他人所远远不及,并无什么刻意的深意。
第四句争议最大,讨论最多,也存在异文。“虎兕相逢大梦归”,也作“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兕中的“兕”,是生僻字,经查字典是犀牛的意思,那么虎兕相逢是什么意思呢?古文中多作军事斗争解。那么《红楼梦》当中有没有可能存在军事斗争呢?我们也不能轻易地猜测说没有,毕竟后四十回谁也没有看到,但从前八十回的文字逻辑来看,这是一本世情小说,并不是一本政治军事斗争小说,加上乾隆时代文字狱鼎盛,
我个人认为,作“虎兔相逢大梦归”更加符合逻辑。理由是,元春是大年初一出生,而虎尾兔首交接之际,也正是元春过生日之际,同样也正是春节期间“爆竹”轰放之际。按照
顺便提一句,在刘心武关于秦可卿的解读中,贾元春为了获得皇帝的信任,告发了秦可卿系废太子之女的秘密,从而获得皇帝的奖励,被封贤德妃。这种观点我不赞同,理由同前所述,红楼梦是一本世情小说,并非政治争斗小说,贾元春在小说中的人物设定,就是一位温柔敦厚,情趣高雅的贵族小姐,虽然躲不过红楼儿女整体性的悲剧命运,但并不需要通过告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
2022.11.13 镇江。
三刘心武贾元春判词之谜是第几回
05秦可卿生存之谜 06秦可卿出身之谜
19妙玉排序之谜1 20妙玉排序之谜2
17判词之谜 18贾元春死亡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