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墓地之谜完整(邓禹墓究竟在哪里)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7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邓禹墓地之谜完整揭开。这座古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西北部,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掘报告显示,墓主人为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邓禹。他是北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第四子,也是北魏的开国功臣之一。在他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青铜鎏金坐骑。根据专家家的推测,这应该是当时的一种特殊服饰,因为它的造型非常独特,看起来像是一只飞天的凤凰。

1、人死以后会有葬地的赏赐,以汉朝为例,讲一讲特殊的葬地赏赐?

古代在封建社会制度下,无论是生老病死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尤其是汉朝独尊儒术,因为西周的社会制度《周礼》的破坏,导致了礼乐崩坏的时期,后来孔圣人按照传承重新定义《周礼》,孔子恢复的《周礼》对汉朝自然是影响非常的大,

汉代初期,依据死者在生期间和皇帝的嫡庶亲疏关系、官位高低、功勋大小给与不同的待遇,刘邦特别允许皇亲贵胄可以陪葬帝陵,赐葬地和葬具等,并允许其子孙沿袭附葬,算是作为对有功之臣的恩赐。刘邦作为开国皇帝,其手下的功勋之臣自然不在少数,加上皇亲贵戚、后宫妃嫔陪葬长陵,东西延绵达15里,汉朝帝陵的陪葬模式基本定下了。

再以汉景帝的阳陵为例,阳陵总面积3.5平方公里,早期墓葬34座,中晚期墓葬达5000余座,这是因为汉景帝也在阳陵司马道两侧设了陪葬区,朝廷的上层人物基本都能葬入阳陵墓,《汉书》“五官之下,葬司马门外”。阳陵早期30余座陪葬墓园墓主级别高,是真正意义上的阳陵陪葬墓园。

陪葬墓冢的形状、大小、排列都是有尊卑顺序的,而乐靠近帝陵的墓主人地位越高,和皇室的关系越密切。而且赐葬地不仅仅是给死者的服务,同样也是提升死者后人地位的一种方式。

《汉书》有记载获得葬地赏赐的有金日磾、霍光、霍去病、李蔡、夏侯胜、李夫人、平阳公主等,实际上汉成帝时,曾发布诏书"赐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公主、中二千石冢地、第宅。"所以汉朝获得葬地赏赐的并不在少数。

轶事

据《汉书》记载,李蔡曾经获得汉景帝赐给他的20亩阳陵墓地,李蔡是个狠人,武帝元朔三年,在阳陵偷了三顷卖给别人,卖了四十多万,又偷了阳陵神道边缘的1亩地建他自己的墓葬,结果被人家举报了,本来是要入监狱的,但李蔡羞愧自杀(是不是自杀就不知道了),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皇帝赏赐的墓地有多珍贵。之所以那么珍贵我们前文提到的体现地位拉近和皇室的关系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风水,古人都信风水,皇帝的墓葬风水自然是请了最好的风水术士看过的,越靠近皇陵的地方风水就越好,李蔡偷墓地反应了陪葬墓园的等级森严,墓地赏赐也是古代封建制度真实的写照。

以东汉为例做简要说明。

在东汉丧葬活动中,葬地的赏赐是很重要的一项。

在文献记载中,将东汉赏赐葬地称为“赐冢茔地”,也称为赐“冢田”。

东汉葬地赏赐表现两点特殊性一是当时葬地赏赐不是按照等级序列而进行的赏赐;

二是东汉赏赐葬地不是固定的,都是特别的赏赐。

赏赐外戚、功臣葬地。

《汉旧仪》记载“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匠营陵地。⋯已营陵,余地为西园后陵,余地为婕妤以下,次赐亲属、功臣。”由于外戚与皇帝有亲缘关系,自然要赏赐他们葬地以便使他们亡故后能够安葬在洛阳。

但功臣的情况则与外戚不同。从东汉前期云台阁三十二将来看,据《后汉书》中的记载,获得葬地赏赐的功臣只有邓晨、来歙(xī)、邓禹、吴汉、祭遵五人。很明显,东汉并没有使大多数功臣获得葬地赏赐。

赏赐太傅、三公葬地。

据《后汉书》记载,获得葬地赏赐的太傅 、三公只有牟融、张酪、胡广、杨秉、伏恭、张皓六人。这说明,东汉国家是不轻易赏赐太傅、三公葬地的,只有在生前有特别勋劳者,才能够获得葬地的赏赐。

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赏赐葬地。

《后汉书》记载召驯因为生前曾经做过汉明帝的侍讲而获得葬地。高诩因为高洁的品德而获得葬地。这些事例说明,东汉给予中二千石、二千石官员葬地的赏赐,一般都是因为他们生前与皇帝有特殊关系、或者具有特殊的事迹。

千石官员赏赐葬地

《后汉书 ·宦者列传》“(徐)璜卒、赙(fù)赠钱布,赐冢茔地。”徐璜生前为中常侍、秩级只有千石。他能够获得赏赐,是因为他同单超等人一起协助汉桓帝除掉大将军梁冀的缘故。

《后汉书》“(郭镇)拜河南尹,转廷尉,免。永建四年,卒于家。诏赐冢茔地。”郭镇获得葬地赏赐时,已经被免职。不过,由于郭镇生前曾经与中黄门孙程等一起诛杀江京、陈达而拥立了汉顺帝,,顺帝恩赐他能够获得葬地。

东汉不仅极其重视葬地赏赐,并且还将葬地赏赐划分不同等次。

最高的葬地赏赐是将茔地赐在皇帝陵或者皇后陵附近。《后汉书》载,胡广“赐冢茔于原陵”。原陵为光武帝陵。赏赐葬地在皇帝陵,或皇后陵附近,正是给予这些亡故者的极高的宠遇。所以,文献中也就将这种赏赐称为“陪陵 ”。

低于“陪陵”的,则是将亡故官员的葬地赏赐在洛阳附近,俗话说“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正说明葬在洛阳也是一种无上荣耀。

,东汉国家的葬地赏赐是不受等级序列约束的,这种赏赐的对象,完全是依据国家的需要确定的。东汉国家将外戚、功臣、三公以及千石以上的官员都纳入到这种赏赐的范围内。

当时国家实行葬地赏赐的目的,就是要对亡故官员生前的事迹给予特殊的褒奖,因而,这也就是一种很难获得的赏赐。

2、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赵匡胤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待在上面,为何动怒?

公元963年,赵匡胤带着一帮人去祭拜武庙。

当他看到“战神”白起的画像的时候,突然情绪激动起来,拿着拐杖指着白起说“他有什么资格进入武庙,受人香火,来人啊,把白起的画像给我拿掉”。

拿掉白起之后,赵匡胤觉得还不过瘾,又一口气撤换了22个武庙中的人物,重新挑选了23个他认为有资格进武庙的人,补充了进来,形成了赵匡胤版的“武庙六十四将”。

这个事儿,不是江湖野史,在《续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初,帝幸武成王庙,历观两郎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去之。

白起,千古公认的“战神”,一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这样的人都没资格进入“武庙”,那其他人还不得自动“辞职”?

赵匡胤为什么要针对白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