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的动物之谜(神农架白化动物之谜)
古墓的动物之谜。这座古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是一座明代的古墓,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座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青铜剑,这把青铜剑长度大约在60厘米左右,重量大约在1.5公斤左右,剑身呈现出青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非常的漂亮。
古墓是隐秘的,里面的文物是神秘的,小编在讲四座古墓出土了四件神秘宝贝之前,咱们先说一件关于狩猎的事儿。
我们都知道,一个猎人想要猎物多多,他必须要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好猎枪,一样就是好猎狗。狩猎中最常见的猎物就是兔子,要说兔子的奔跑速度,一开始绝对比猎狗还快,可是兔子这种动物却没有长劲儿,不一会,就会被猎狗给抓到了。
世界上有一种动物奔跑速度最快,那就是猎豹,可是猎豹却不易驯化,最让人头痛的就是猎豹在人类的驯化过程中,不会生育,故此,狩猎能力比猎狗强上N倍的猎豹,就只能被人类所淘汰。
下面小编不磨叽了,直接进入正题,华夏的先民们在狩猎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不是什么动物都可以被驯化为家禽。
而野鸭和猎豹不同,它就是一种很容易被驯化为家禽的生物。华夏的先民养鸭食蛋,吃肉,取鸭绒做成衣服保暖,可是世界上很多的民族也有漫长的驯化野鸭的历史,究竟哪个民族才世界上养鸭的祖师爷,究竟谁才可以稳坐首创养鸭历史的金交椅,这个需要靠实物说话。
在山东临朐解家河的一座硅藻土矿中,我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件保存完整的雁形目鸭科类动物的化石,这件属于中新世中期(公元前2300万年到公元前533万年之间)的化石,被定名为硅藻中华河鸭。
这是我国中华河鸭(估计未被驯化)最早的化石,漫长的时间,也为野鸭到家鸭的驯化,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时间。
1、出土石鸭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了西周,到公元前771年灭国,共经历11代12王,时间约为300年,在这段时间里,西周的王公贵族们去世后,按照《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的原则,他们都会将很多的生活用品,带到了地下,可是饲养的鸭子,没法埋到陵墓中,他们就用石头刻上鸭子的形状,然后将其带到了古墓之中,意思是永永远远都有鸭肉和鸭蛋吃。
我考古专家在西周的古墓中,找到的石鸭,这就说明了早在3000年前,西周时代的先人,就已经利用聪明的才智,将野鸭驯化成家禽了。
2、鸭尊和鸭注
在辽宁的北票西官营子冯素弗墓中,我文物专家,出土了一只鸭形玻璃注,这只鸭子形状的水注,属于北燕时代的文物,其造型精美,生动别致,虽然器物有些抽象,但还是可以让后人看出了鸭子的形象。
如果鸭形玻璃注有些写意,那么在辽宁的海岛营子,出土了一只铜质鸭形尊,可就非常写实了,这件鸭尊,栩栩如生,气完神足,已经和今天的活鸭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3、陶罐子中的鸭蛋
句容浮山果园发现了一座西周的古墓,考古专家经过考察,出土了不少的石制、骨制的文物,可是这次考古最为重大的发现,竟是出土了一罐子鸭蛋。
这罐子鸭蛋的蛋壳外皮,早已经石化,里面的蛋清和蛋白也已经干瘪、腐化全都不见了,可是从鸭蛋的形状上看来,已经和现代家鸭下的蛋,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些和鸭子有关的文物,无不说明了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华夏民族才是世界上最先驯化野鸭,使之变成家鸭的民族,动物专家可以自豪地宣布我华夏民族训化野鸭的时间,毫不夸张地早于欧洲1000多年。
我们作为华夏的子孙,皇帝的后裔,不仅能骄傲,更可以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