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发现月球并不是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6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这是人类踏上月球表面。随后,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功一壮举不仅打破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也让世界各国看到了外太空的无限可能。,在阿波罗登月之后,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人类,那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宇航员不带上月球土壤回地球呢?难道他们不害怕被外星人发现吗?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答案了。

1、历次阿波罗登月全过程?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

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号至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局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2、关于阿波罗登月的资料?

“阿波罗”计划的第一步是确定登月方案,它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

第二步是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1965年发射9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1968年发射5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1967年发射3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在1965年~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物种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阿波罗”工程的第三步是研制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27吨的大推力“土星5”号运载火箭。研制“阿波罗”登月飞船是该工程的“重头戏”。飞船的指挥舱是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装有主发动机等系统;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3、阿波罗11号登月过程?

1969年-1974年,尼克松刚上任就迎来了“阿波罗计划”最辉煌的阶段。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阿波罗11号是NASA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历时8天13小时18分35秒,绕行月球30周,在月表停留21小时36分20秒。

三位执行此任务的航天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在1967年,阿波罗计划开始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利。

阿波罗1号原本计划于1967年2月21日发射。

在1月27日的例行测试中,指挥舱突发大火,三名宇航员在15秒内不幸罹难。其中包括太空行走的爱德华·怀特,遇难时年仅37岁。

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成功发射,历时十一天,完成了绕地飞行测试。这也是阿波罗计划中的载人任务。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阿波罗11号载着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克尔·科林斯与巴兹·奥尔德林,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在回来之后,为了保证宇航员们没有在月球上感染未知疾病,三人落地后还被隔离了18天。

“阿波罗11”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

7月21日3时51分,登月舱在两名宇航员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操纵下,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另一名宇航员柯林斯则留在指挥舱内,继续沿着环月轨道飞行。阿姆斯特朗爬出登月舱的气闸式舱门后,从5米高的进出口缓慢地走下9级扶梯。4时7分,他的左脚先放到月球表面,静寂的月球尘土上第一次印上了人类的脚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4、阿波罗登月技术?

在“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曾在登月方案的确定上花了很长时间,直到1961年5月25日美国正式宣布将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美国航空航天局仍没有在登月方案上形成统一的意见。此后又经过了半年多的研究和论证,才于1962年最终选定月球轨道对接法。

所谓月球轨道对接法就是将1艘载有3名航天员的飞船发射到月球轨道上。然后2名航天员乘登月舱在月面上降落,并出舱进行探险。另1名航天员仍留在指令舱-服务舱组合体中绕月球轨道飞行。返回时,在月面登月舱内的2名航天员启动登月舱上升级的发动机,飞上环月轨道与指令舱-服务舱组合体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进入指令舱后,抛弃登月舱的上升级,脱离月球轨道返回地球。在再入大气层前,抛弃服务舱,仅指令舱在太平洋上溅落。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只需在月面上降落小型登月舱,但在月球轨道对接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可能有些读者会问为什么不把整个飞船直接送入月球表面?其实这种方法科学家早已考虑过,认为比较简单和安全,但对运载火箭的要求太高,而且大型飞船在月面上着陆有可能陷入尘土中。

其实,刚开始美国“阿波罗”工程的总负责人冯·布劳恩及马歇尔航天中心是偏爱一种方法——地球轨道对接法,即先发射几枚“土星”火箭,把大型载人登月飞船的几个部分分别送入地球轨道,然后对接起来;对接后的飞船利用自身的发动机加速飞向月球;当靠近月球后飞船掉转方向,启动发动机减速,在月面上着陆;当工作完毕后,抛掉这一级发动机,载人飞船部分利用上升发动机离开月球返回地球。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两大优点,一是不需要研制超大型运载火箭;二是在地球轨道上对接比较安全,万一对接失败,载人飞船亦可以安全返回地面。但它存在一大问题,即大型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困难。

经过众多科学家对三种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分析,最终的结论是月球轨道对接法可在1967年10月实现,成本约77亿美元;地球轨道对接法可在1968年7月完成,成本约92亿美元;直接登月法所需资金约106亿美元,且在1968年10月以前难以实现。所以,事先不被看好的月球轨道对接法最终被认定是载人登月的最佳途径。

采用月球轨道对接方案,在技术、时间和资金方面的优点大致如下

只用一个较小的登月舱就能登月,从而可避免整个飞船降落月面的困难。登月舱重约14.7吨,月面可以经受得住,而且对于飞船减速也极为有利;

登月舱只需携带小型发动机,所以可以减少燃料携带量。这对于离开月面也有利,而且整个飞船的重量能大大减轻,从70多吨减至约50吨,使“土星5号”火箭可以胜任;

在返回时,由于登月舱可以抛掉,又可进一步减小返回舱的重量,能简化服务舱的设计。,只有指令舱再入回收,对于回收也有利;其经济性较好,这一点胜于直接登月法和地球轨道对接法。

5、阿波罗登月之谜?

几十年来,一些人士声称,阿波罗17号飞往月球时遭到一艘外星飞船尾随,这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除了UFO争议之外,自从阿波罗17号登月使命结束后,陆续有阴谋论者宣称这场登月行动造假。一名眼光尖锐的天文学家确信,他在当年的阿波罗17号登月照片中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月球表面上的一个人竟然没有穿宇航服,这表明至少一次阿波罗载人登月从未发生过。

1972年12月7日,由土星5号火箭运载的阿波罗17号升空,阿波罗17号小组由指令长尤金-塞尔南、指令舱驾驶员罗纳德-埃万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哈里森-施密特组成。其中,指令长塞尔南时年38岁,他是一名航天老兵,执行过阿波罗10号飞行等任务。这是阿波罗计划中一次载人登月行动,也将为阿波罗计划画上句号。

6、为什么美国的登月计划叫“阿波罗登月计划”,而中国的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

中国的登月飞船叫嫦娥,那是因为中国的传说里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航天器叫嫦娥合情合理。而嫦娥住在月宫里,航天器取名嫦娥更有一种终于回家的意义。

那为什么美国登月飞船叫阿波罗,而不是月神的名字呢?阿尔忒弥斯是月亮,弟弟去探望姐姐,符合神话传说又很温馨,月亮也并不是阿尔忒弥斯的住所,没有中国神话中的那层含义。而月亮是不需要自己探索自己的,只有别的星球才会去探索月球。“阿波罗计划”不仅喻意了外星球对月球的探访,还隐喻了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注阿波罗常被现代人说成是太阳神,而事实上,公元前5世纪已经将他赫利俄斯等希腊土著文明所信奉的太阳神进行并同。在古希腊神话晚期,阿波罗已经有太阳神属性。

阿尔忒弥斯所扮演的角色比较复杂,既是月神又是狩猎女神,在罗马时期才在她头上加月亮的标志。

7、阿波罗登月计划一共几次?

成功六次,共运载12人登月

相关信息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尼尔·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阿波罗计划又先后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虽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440公斤。阿波罗飞行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

阿波罗计划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人类月球探测进入了一个“宁静”期。这期间,世界各国均未对月球进行新的探测。直至1994年和1998年,美国成功发射“克莱门汀”和“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形貌、资源、水冰等进行了探测,标志“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测新时代的开始。

至2004年1月,除美国之外,欧洲国家、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也都已经制定或正在实施相应的月球探测计划,例如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已于2003年9月27日顺利升空,踏上了月球探测之旅

8、如何理解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最大的冷战面子工程,

最有效益的面子工程,

最实干的面子工程,

最成功的面子工程,

最争脸面的面子工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