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法门寺地宫之谜(法门寺地宫之谜纪录片)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6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法门寺地宫之谜》一文中介绍,法门寺地宫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由其弟子们为其建造的一座佛塔。这座佛塔高55.5米,塔身呈八角形,每边长13..3米。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无量寿佛、观音菩萨等佛像,共有108尊。其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高达20米,重达1.5吨。据了解,这尊佛像是当地一位农民捐赠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

1、陕西法门寺宝藏的来历?

法门寺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于信众来说,都是神圣的地方。因为在这个地方,有一座宝塔,它的地宫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据说佛陀灭度后,弟子们将佛骨分为八万四千份,在中国仅有19处。法门寺就是供奉的第五处。所以要了解法门寺地宫,就必须从他的发展历史来说起。

东汉末年,迎取佛骨,因舍利而建塔。设有地宫,供奉佛骨。塔身木质,共有四层,名为"真身舍利宝塔"。后因塔而建寺,名为“阿育王塔”。

魏晋南北朝时期,塔寺屡遭破坏,几乎毁于战火。但仍有信众前来顶礼。那时人们称为“圣冢”。北魏时期皇室后裔、岐州牧拓跋育修复阿育王寺和舍利塔,并且开塔瞻礼舍利,法门寺由此名声大振,始成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称"成实道场",舍利塔随谓"成实道场合利塔"。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改"成实道场"为"法门寺",塔也名为"法门寺舍利塔"。是年,法门寺不幸遭遇火焚,仅剩塔基残垣。

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2年),歧州刺史张德亮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三年后奉还,并诏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门寺塔。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原唐节度使、岐王李茂贞修葺木塔,得以保持到明代后期。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据记载,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凤翔府发生地震,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万历七年得以重修。

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关中地区发生地震,法门寺塔身向西南方向歪斜。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法门寺因动乱一度被攻占,寺院也毁于大火之中。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在爱国志士李祖绅、李祖才的捐助下,法门寺得以大规模的重修。在这次维修过程中,就有人发现了法门寺的地宫。但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了保证地宫的宝贝不被侵略者掠夺,他们死守法门寺地宫的秘密,还说塔下洞内毒蛇盘绕,根本无法进入。于是地宫封存起来。

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震波波及到了扶风,法门寺塔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1987年4月,考古队在勘察维修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当拂去尘土时,一尊雄狮浮雕显露出来。当考古队员推开白玉石板旁的碎石板时,一个洞口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地宫入口。

2、法门寺地宫是在何时封闭的?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四月,懿宗举行了唐朝一次迎奉佛骨活动,年底僖宗诏令将佛骨送还法门寺。次年正月初关闭了塔下地宫石门,从此地宫封闭,再没有被打开过。直到1987年4月,封闭了一千多年的神秘地宫之门,才被重新打开。

3、法门寺地宫有什么?

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四月,懿宗举行了唐朝一次迎奉佛骨活动,年底僖宗诏令将佛骨送还法门寺。次年正月初关闭了塔下地宫石门,从此地宫封闭,再没有被打开过。直到1987年4月,封闭了一千多年的神秘地宫之门,才被重新打开。

4、2921年法门寺地宫可以进去参观吗?

法门寺地宫坐落在陕西宝鸡市扶风县,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属于佛教胜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信这一佛教胜地一定会很好的保存下来的,相信2921年法门寺地宫依然是可以参观的!

5、法门寺是武则天的地宫吗?

不是,是武则天供奉佛祖的地方

6、秘藏无数盛唐珍宝的法门寺地宫是如何被发现的?

法门寺地宫确实秘藏了无数珍宝,其中轰动世界的珍宝是件至高无上的圣物,那就是世上仅存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还有工艺精美的阿育王塔。三十二年前,法门寺佛塔整修时意外的发现了尘封地下一千多年的地宫。

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法门镇,现在的法门寺佛塔是按照唐代形制重建的。据记载,法门寺建于汉明帝时期,木质佛塔原名叫“真身舍利宝塔”。木塔南北朝时数次被破坏,基本已成废墟。北魏宗室拓跋育重修舍利塔。

隋朝时,法门寺遭遇大火,佛塔仅剩塔基。唐龙朔年间,法门寺佛塔重建。明清之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法门寺大修时,就有人发现了地宫的一角,为了避免地宫被侵略者劫掠,知情人决定誓死保守秘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四川地震影响,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佛塔又出现小部分垮塌和裂缝,最终只剩下半个塔身危立于残破的砖石台基之上。

法门寺佛塔修葺刻不容缓,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得出两种方案。一种是拆除重建,另一个是保护原塔。专家对佛塔进行了现场勘察,发现佛塔里面全是土坯,保护剩余的半边塔不太现实,只能拆除重建。

1987年4月3日,佛塔的修葺工作开始,在休息时突然有人大喊,勘察人员围拢过去,发现浮土下隐约有一块白玉石板。勘察人员急忙将石板上浮土清理掉,看见石板上有一尊雄狮浮雕,而石板的下面盖着一个洞口。

现场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认为这个洞口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地宫入口。狭小的洞口里透着一片幽暗,队员们进入后发现有个台阶式的漫步踏道,大家只能弯着腰往里走,这可能就是进入地宫的隧道,队员并没有冒失进入。

六天后,地宫发掘小组成立,专业考古人员也纷纷抵达法门寺。考古队员进入隧道,发现隧道的尽头有一道石门,队员们小心翼翼的推开这道门,大量的霉气扑面而来。门里头继续是一段幽暗的隧道,墙壁为黑色大理石。

大家都弯着腰,石壁因年代久远而呈现出特有的那种斑驳。考古队员在石壁东侧,发现了有白色颜料雕刻的文字,可惜现场无人能解读。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在隧道尽头有人发现了两块黑色石碑,且碑文清晰可辨。

正当队员准备解读碑上文字时,突然隧道顶上有碎土掉下,有发生垮塌的危险。于是考古队员不得不先撤出地宫,发掘工作暂时终止。由于地宫年代久远,而且当时进入隧道的人员过多,产生共振后有碎土掉落。

为保证安全,之后的发掘工作严格控制进入地宫的人数。随后两块石碑被搬出地宫,碑上共刻有约九百字。石碑是唐代一次迎送佛祖的真身舍利时留下的,在碑后又出现了一道门,门上刻有精美的菩萨像。

门口是地宫前室,地面上整齐的码放着一堆堆精美光鲜的丝织品。在前室尽头,发现了一座大约八十公分高的汉白玉石塔,塔四周有精美浮雕,这就是传说中的阿育王塔。队员们觉得神秘的佛祖舍利就在里面。

在阿育王塔的后面出现了第三道石门,门上雕刻着天王力士彩绘浮雕。考古人员据此判断,门后的世界可能超乎想象。石门很快被打开,这是地宫的方形中室,地面上放着一个白玉灵帐,上面有精美的雕刻。

人们清理灵帐时发现了一枚舍利,最终确定为玉制仿制舍利。按照经验,队员们很快发现了第四道石门,门内就是法门寺地宫的后室,也就是存放宝物的地方。里面有大量的金银器、丝织品、琉璃器、瓷器及佛经等。

在清理工作接近尾声时,有人突然发现后室的土层好像有动过的痕迹。考古人员挖开土后,发现了一个密龛,里面藏着一个被包裹包着的宝函。在专家的主持下,宝函被逐一打开,第七重是金质宝函,里面是一座小金塔。

第八重是个纯金塔,金座上有个像手指形状的银柱子,上面套着白色东西。大家都激动的跳起来了,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佛舍利。遗憾的是,这仍然是一件玉制仿品。队员们很快将注意力转到密龛里发现的铁函上。

几天后,铁函被打开,里面有大小两颗水晶珠,下面是一个被丝绸包裹的镏金函。函里有个檀香木函,木函里还有个水晶椁子,椁子里又有一个玉棺。玉棺被打开后,里面是一枚舍利。据考证,这是真正的佛骨舍利。

舍利“中间有纹,纹并不彻”的特征与碑上记载的相吻合。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终于被发现,而且是世上仅存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法门寺地宫沉睡地下千余年后,终于重见天日,佛教和盛唐的宝藏被打开。

,法门寺地宫的发现和发掘比起帝王陵墓的发掘要规模小得多,而且发掘起来也比较容易,毕竟当时的法门寺地宫仅有三十多个平米的大小。现在的地宫主室是扩建后的,可以举办法事。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图片中的人名叫韩金科,如今是法门寺博物馆馆长,而在1981年,他只是陕西扶风县文化局的一名普通干部。1981年的8月25号,韩金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前一天晚上,扶风县雷雨交加,这让韩金科的心里涌出一股不好的预感。果然他刚走进办公室,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了,打来电话的是一位早起遛弯的老大爷,老人因为震惊而语无伦次,过了好一会儿,韩金科才明白过来——法门寺的佛塔塌了。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佛教圣地,又被称为“关中塔庙始祖”。

历史上的法门寺已经损毁重修,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扶风县也有震感,法门寺出现了多处裂缝和垮塌,塔身也向西南倾斜。1981年的8月,扶风县连下了多场暴雨,在雨水的持续冲刷下,法门寺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了,不过奇怪的是,虽然东北边已经完全垮塌,但法门寺却仍然以一种奇怪的姿势站立着。

韩金科急冲冲赶往了现场,在路上,他想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释迦摩尼圆寂后,炼化出舍利子,公元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了弘扬佛法,将佛祖的19颗舍利送往中国,其中一颗佛指舍利就安放在法门寺内。到了唐朝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迎送过佛指舍利,而咸通十五年,唐僖宗一次送还佛骨时,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了法门寺的地宫。法门寺的地宫究竟在何处,史书中却从未提及,千百年来,法门寺只有高塔矗立,神秘的地宫却如同人间蒸发般,躲藏在了历史的迷雾中。

传说1930年,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主持重修法门寺时,曾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石板,石板下是一处幽深的洞穴,朱子桥用手电向里看了一眼,突然是大惊失色,旁边的人问他看到了什么,朱子桥连忙说,洞里盘踞着很多青蛇,十分危险。朱子桥立即下令将洞口封闭,是朱子桥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为何会如此紧张?他看到的是不是法门寺的地宫?却没有人知道答案。

法门寺塔倒塌后,陕西政府立刻组织开展了修缮工作,可因为维修难度大,修缮的方案却迟迟未能确定。六年的时间过去了,1987年4月3,一直维修团队在现场考察时,突然有人在无意间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维修人员将石板上的浮土清理掉后,一尊雄狮浮雕显现了出来,推开石板,一个狭小的洞口出现在人们面前,洞口周围一片幽暗,看不出深浅。这时维修团队里的考古人员想到了朱子桥的传说,这个洞口会不会就是朱子桥发现的那个洞口?工作人员将手电深入洞口,竟然惊喜的发现,洞口下是一个密室,而密室里的堆叠的宝物是清晰可见,消失了千年的法门寺地宫就此重见天日。

1981年的4月6日,地宫的入口被清理出来,在向下的二十级台阶过后,一处平台,平台的尽头是一扇紧锁的石门。4月9日,第一道石门被打开了,发霉气息扑面而来,在石门背后,考古人员发现在两旁的石壁上,记载唐朝迎送佛骨的恢弘场面。之后,第二道石门出现了,打开石门,这一次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丝织品,虽然历经千年,可这些丝绸依然精美光鲜,在石室的角落摆放着一座汉白玉雕成的阿育王佛塔,传说中的佛指舍利却并不在塔内。

在阿育王塔的后面,考古人员发现了第三道石门,推开石门,方形的大厅中央,放置了一座白玉灵帐,考古人员推测,佛指舍利极有可能供奉在灵帐内,果然人们在灵帐内发现了一枚舍利,很快,这枚舍利就被鉴定为是玉做的仿制品。接连几次扑了空,考古人员开始怀疑,难道说佛指舍利不在地宫内?

转机很快出现了,按照阿育王塔的经验,人们在灵帐的后面又一道石门,石门没有上锁,门后是地宫的后室,里面摆满了宝物,所有的宝物都围绕着一个宝函排列。难道佛指舍利就在宝函里?打开宝函,里面竟然又有七重宝函,一重宝函是纯金打造的金塔,金塔上有一根玉化手指,人们惊喜异常,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佛指舍利,可检查后发现,这仍然是一枚玉做的影骨。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有人发现,后室的一处地面的颜色和其他地方不太相同,挖开地面,考古人员在地下发现了一个精美的密龛。为什么这个密龛会被埋在地下?带着疑问考古人员打开了密龛,里面竟然还有一个铁函,可铁函已经锈迹斑斑,打开时稍有不慎,后果就难以估量,在对铁函做了x光后,人们发现铁函里有一件异物,至于是什么,却并不知晓。当人们小心翼翼打开铁函的盖子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个丝绸包裹的鎏金函,鎏金函里一个檀木香函,檀木香函内有一个水晶椁,水晶椁里则有一个玉棺,玉棺里则又躺着一根手指形的舍利,因为之前已经发现了三颗仿制舍利,这一次考古人员辨别的更加仔细,对照古籍后发现,玉棺里躺着的就是货真价实的佛指舍利,至此,法门寺的舍利传奇,终于是揭去了它什么的面纱。

7、大唐帝国寺庙千千万,何以独厚法门寺?

这是因为唐代帝王每隔30年左右就会开启法门寺中的舍利塔,迎“佛骨”入都供奉,以求国泰民安。每次迎佛骨时,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仪式,仅载于史册的就有7次之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