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王张献忠入川之谜(张献忠建立大西王朝)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6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大西王张献忠入川之谜,成为历史悬案。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不知道张献忠究竟去了哪里,有人说他死在了四川,有人说他逃到了台湾,还有人说他在湖南一带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不过,无论如何,张献忠的故事都已经成为了一个谜团,至今没有人能够解开这个谜团。那么,张献忠到底是不是真的死死了呢?其实,历史上关于张献忠的记载非常少,甚至可以说是零。因为,他在成为皇帝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农民,根本没有什么名气。

一、张献忠屠川事件真实原因?

优质答案1

真实原因有两点∶

1、据传因为当时的四川人过于奢靡淫逸,因而上天降怒,让张献忠杀尽四川平民。当时蜀中妇女的裙子,都是在白罗上用红丝碧线绣成风流的香艳诗句,然后飘若惊魂地在市井间盈盈经过,路上行人都注视着绣裙上的文字。

蜀中女子流行穿一种高底、厚约三四寸的绣鞋,鞋跟是用檀木雕琢而成,里面藏着香檀雕的花蕾,并放入香末,高底鞋跟下开个小孔,每走一步,足底就会漏出一朵花状的香末。因为张献忠的肆虐,后来的四川女子或许美艳的还有,但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诗意盎然的风流韵致了。

2、张献忠嗜杀成性。《明史》记载

崇祯十六年(1643)春,献忠接连攻陷广济、蕲州、蕲水,进入黄州。黄州百姓全部逃出,献忠于是驱赶妇女铲除城墙,随后又将她们杀死,填进壕沟。麻城人汤志,是大姓的家奴,他杀死六十名书生,将城池献给贼人。

献忠改麻城为州。他又西进攻陷汉阳,全军从鸭蛋洲渡江,攻陷武昌,抓住楚王朱华奎,将他放进竹笼,沉入江中,尽杀楚王宗室。将男子二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录用为兵,其余的全部杀掉。从鹦鹉洲到道士氵伏,浮尸布满江面,一个月后人油厚达一寸,鱼鳖都不能吃。

优质答案2

比如,张献忠第一次率军入川时,被明朝的女将军秦良玉击败,心中留下了屈辱的仇恨,所以当他挺进四川时,就对四川人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

又比如,张献忠小时候随父去四川卖枣。到达目的地后,父子将驴子系在一户人家的门前,回来时正巧碰见大户人家的家奴抽打驴子,张父急忙赔不是,家奴依然迫使他们擦净地上的驴粪和驴尿。

据说,这件耻辱的事情在张献忠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由此导致了张献忠屠川的恶劣行径。

优质答案3

,张献忠是一个起义者,必将会成为朝廷的眼中钉,所谓的屠川事件,可能会杀人,但也有各种势力为了诋毁张献忠而把事情都说成是张献忠做的,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二、清军攻四川,张献忠为什么不向南撤反而向北进?

优质答案1

1643年,李自成出了车厢峡后转战河南。其时,东北松锦方败,明廷九边精锐悉数尽没,北方军力为之一空。为图东山再起,朝廷搜刮无度,河南百姓才遭旱灾,又遇官差,为求活命,纷纷加入李自成队伍。几个月时间,李自成势力复起,结连大兵数十万,围攻开封。孙传庭强被启用,亦不能当,柿园之战、潼关之战、渭南之战三战皆败,李自成据有关中、中原一带,于1643年底于西安建国开元。次年初,举兵东征,摧枯拉朽,不到三个月攻下京城。

李自成在北方春风得意,在南方征战的张献忠料想抵敌不过李自成,于是不再向北发展。为了能与北方政权做长期对抗(张献忠此人野心不小,颇能得人,手下四个养子才具过人),寻思着占领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作为基地。张献忠此前曾两度入川,一次是在十年前被秦良玉击败,一次是被左良玉逼入四川。如今,他带领着十多万大军再度入川,轻车熟路不说,大明王朝地方官守也多不堪一击。

(张献忠三入川蜀)

1643年底,张献忠点起兵马,由武昌起大兵,经岳阳向重庆发起攻击,于次年八月攻占成都,于1644年11月即皇帝位,建立大西政权,分封诸养子为王镇守四方。张献忠至此,经过一年奋战,基本实现战略构想,其势力遍及四川、重庆。不过,南明势力并未全部消灭,他们据守南部和东部的险要之地,伺机发起反攻。

一片石之战后,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山西、山东江淮之地旋即丢掉,堪堪退守关中,希望依靠潼关天险保住根据地。结果清军北路偷渡黄河,南路以红衣大炮轰击关隘,李自成在西北无法立足,只能南出武关,夺路南逃。清军随后多路大军会攻南明,不多久,南京也陷落了。此时,明末四大军政实力,只剩下清朝与大西军了。

张献忠为了稳固控制根据地,采取了残暴的高压统治政策。对于明朝官吏、地方劣绅等号称“五蠹”的害民群体,张献忠执行了杀戮的政策,有很多滥杀行为。这使得很多地方豪绅自发组织起来与大西政权对抗。所以,大西政权存续的两年时间里,控制区域一直在不停的变化。张献忠尽管据有川蜀之地已有两年,却只是立威,没有树恩,使得大西政权只能作为军政府存在,民心不附。这也导致了张献忠在遇到外敌压境的时候,不能也不敢固守一地,这与当初刘禅选择投降的道理是一样的。

随后,清廷以驻防西安内大臣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会同固山额真巴颜、李国翰等,进兵四川,征剿大西军。1646年3月,清廷又增派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入川。在清军南下的时候,明朝川陕总督樊一蘅、兵部尚书四川督师王应熊,也会师泸州,约期进攻大西军。东边的重庆,为明军参将杨展驻守,也起大兵会攻大西军,占领川南诸州县。

大西政权在的时间里,陷入了四面包围的绝境之中。川蜀周边的险要都没有掌握在手中,大西政权无险可守,形势岌岌可危。张献忠只能选择率领部众逃离川蜀这块绝地。他派出大西军10多万人东征,试图顺长江东进湖北,在彭山败于杨展,又退回了成都。南方的泸州,明军势力强大,正在组织反攻成都。张献忠军队士气低迷,东、南两个方向都不得去,只有北方一途了。于是他点起兵马,在四面八方的敌人没有把他挤成齑粉前撤出了成都。

(张献忠在蜀中杀了很多官吏)

在张献忠看来,北上汉中,退可以保有蜀中,不失为刘备。进则可据有关中,窥伺中原,此兵家之道。单只坐守四川盆地,如束手待毙,自取败亡之道。张献忠此时并没有跟清军交手,还不清楚清军的战斗力。不过,李自成的败亡也让张献忠产生了兔死狐悲之感。在北上前,他预感到此行可能会有不测,嘱托道“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或许此时的张献忠已有与南明联手之意,只是因为他已上了帝号,还曾挖过朱家祖坟,不好再去联合人家了。

(大西军余部成为抗清主力)

至于张献忠为何不选择南撤,实在是因为张献忠没得选了。四川南部还属于明朝势力,张献忠北上抗敌,即使输了不失为英雄之名。可如果清军北来,张献忠不做抵抗,却向南逃窜,还在窝里斗,就难称英雄之名了。不要以为这种心思太小家子气,说什么大丈夫能屈能伸,像这种绿林草莽出身的起义军领袖,这种面子上的活是很重要的。

清军挥师南下速度极快,豪格命鳌拜急行军,偷袭贺珍。孙守法、王光恩、武大定、贺珍等部溃败。至1646年11月,豪格军已自陕西入四川,张献忠的部下刘进忠在百丈关向豪格投降。蜀中地区抵御北兵,历来都是守汉中以做前锋,守阆中以做后应。如今清军来势迅猛,不待大西军做好部署,已经破关而来,把本来能打成防御反击的优势战斗变成了平原野战。

张献忠也不会知道自己会这么背,在第一次接战中,因为轻装查看地形,就被清军的特种兵在斩首作战中给射杀了。

优质答案2

联明抗清,张献忠末年的思想转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