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什么意思?往后余生向死而生什么意思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6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向死而生什么意思,是不是要死了?”我一脸茫然。“你不知道吗?我的父亲在我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我的母亲是一个寡妇,一个人拉扯我长大,可是她没有有办法抚养我,所以我只能寄养在别人家里,后来我的养父母把我接回来了,我才有了一个家。”说到这里,她的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她说自己从小就没有父母,所以一直以来都非常的渴望有一个家,这个家对她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心理学家李松蔚说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美国心理治疗师洛莉2019年创作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荣登当年众多媒体推荐的年度必读书榜单。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5位来访者的故事。

一个是40岁事业有成的制片人,痛失两位亲人,抱怨到处是蠢货;

一个是33岁新婚燕尔的大学教授,被诊断出癌症,生命走向末路;

一个是69岁离异三次的老太太,孤独绝望,有着自杀意念;

一个是25岁有着原生家庭创伤的女孩,酗酒上瘾,爱情屡次受伤;

还有一个是心理治疗师洛莉自己,四十多岁的单身妈妈,遭遇失恋和中年危机。

从20岁到70岁,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遭遇着不同的情绪困扰。

痛苦,大多是情绪种下的毒。

当你学会正视情绪、管理情绪,你会发现所有的心理困境,其实都有出路。

好好活着,是对伤痛的回击

40岁的约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电视剧编剧和制片人,曾获艾美奖。

他结婚12年,有恩爱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

看似完美的人生,约翰却怨声载道人人都苛刻,处处是蠢货。

夫妻二人都去做心理治疗,约翰却瞒着妻子。

约翰吹毛求疵的背后,其实藏着无法触碰的伤痛。

约翰6岁时,母亲车祸身亡。

母亲是名戏剧老师,当天晚上外出排练,他曾央求母亲早点回家。

他认为是自己害死了母亲,母亲着急开车回家才会导致车祸。

长大后,约翰结婚生子,妻子和一儿一女被他视若珍宝。

他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好不容易热映,妻子却觉得备受冷落。

在一次举家出游前,妻子约法三章,希望约翰不要接电话。

电话响了,约翰忍不住想看看是谁打来的。正巧一辆酒驾的越野车迎面撞来,6岁的儿子盖比当场身亡。

盖比死后,约翰闭口不谈盖比,若无其事地正常参加各种活动。

妻子无法理解,怎么会有这么铁石心肠的人?

而真相是那一整年里,约翰惊魂未定,痛苦麻木。第二年,他每天早上醒来都想***。

后来,他们又生下一个女儿。约翰担心对小女儿的宠爱,是对盖比的遗忘与背叛。

悲痛成了约翰和盖比之间的纽带,似乎只有持续悲痛才能表达对盖比的悔恨和思念。

在心理治疗师的开导下,约翰渐渐敞开心扉,和妻子恢复了交流。

两次遭遇至亲的意外身亡,约翰痛不欲生,愧疚自责,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他像一只刺猬一样,浑身是刺,拒人于千里之外,孤零零地舔舐伤口。

而虚张声势的强硬下,却是一颗脆弱孤独的心。

刺猬有时候比兔子更渴望拥抱,却不知道如何拥抱。

失去亲人,悲痛、遗憾是人之常情。,长期沉溺悲痛、过分自责,就是作茧自缚。

一个人在心底翻江倒海,痛苦只会变本加厉,从此越陷越深。

卸下铠甲,学会倾诉,才能收获拥抱,痛苦减半。

走出伤痛、好好活着,不是对逝去亲人的背叛,而是对他们的最好告慰。

向死而生,是对生命的尊重

33岁的朱莉是一名大学教授,刚刚拿到大学的终身教职,准备结婚生子。

蜜月旅行归来,怀孕的惊喜被癌症的确诊消息击得粉碎。

他们笑着笑着,哭出了眼泪。

病情一度好转,医生宣布 “肿瘤消失”。最终检查时,又发现了另一种罕见的癌症。

医生断言,癌症终将夺走她的生命,短则一年,长则十年。

曾经以为遥远的死亡,突然间变得近在咫尺。

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朱莉不想坐以待毙,而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她想生个孩子,即使经历了两次流产,还是决定再尝试一次。

她向往超市收银员的工作,不顾丈夫的惊讶,直接应聘入职。

为了保命,她必须决定舍弃哪些器官,保留哪些器官。

即便如此,死神依然没有饶过她。她深知自己时日不多,努力和死神赛跑。

她给丈夫写了一本书,希望他以后重新找个老婆,永远被爱萦绕。

她策划了自己的葬礼,亲手写下讣告“她活着的每一天都被深深爱着。”

朱莉去世后,出席葬礼的人居然多达几百人。除了悲伤,更多的是美好回忆。

朱莉前半生努力拼搏,以为未来可期,可是突然被告知没有了未来。

生命进入倒计时,悲伤无济于事,她有了向死而生的勇气。

她争分夺秒地完成遗愿清单,打破常规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还要和爱人温柔告别。

生命不可控,死亡不可期。

拥有时,只道一切是寻常;失去时,方知万物皆珍贵。

感情行至末路,开始怀念对方的美好;生命走到尽头,开始领悟生命的宝贵。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珍惜拥有,活好当下,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勇敢改变,是对衰老的答复

69岁的瑞塔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她离婚3次,4个子女都深陷泥潭,而且老死不相往来。

她决定,如果70岁生日前生活没有起色,就了结此生。

为了寻求改变,她向心理治疗师洛莉求助。

20岁时,瑞塔遇到第一任丈夫,但好景不长。

孩子出生后,争吵愈演愈烈,丈夫常常在酗酒后对她和孩子们大打出手。

瑞塔没有勇气离开,反而加入了酗酒的行列,看着丈夫虐待孩子们也无动于衷。

直到儿子吸毒,39岁的瑞塔才彻底醒悟。她带着十几岁的孩子们断然离开,他们早就伤痕累累。

此后两段婚姻都草草结束,之后10年,瑞塔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

去年,她结识了65岁的麦伦,两人形影不离,直到麦伦在社交软件上遇到他人。

瑞塔的生活陷入死寂,她决定重拾画笔。

邻居凯尔一家对瑞塔的绘画才能大加赞赏,两个孩子拜她为师。

而且经过凯尔的策划和宣传,瑞塔开始接到各种订单。

几周后,麦伦意识到瑞塔才是自己所爱,向她表白心迹,并且吻了她。

惊慌失措的瑞塔打了他一巴掌,然后避而不见。

两个月后,瑞塔鼓足勇气给麦伦和每个孩子都写了一封信,坦白了自己的一生。

麦伦和瑞塔重归于好,帮她举办了一个热闹的70岁生日会。

人到迟暮,还能改变吗?

瑞塔困在过去的失败里,坚称自己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最终她重新拥有了爱情、亲情,还意外收获了事业、爱好。

衰老是自然规律,变好却是自我选择。

老年不是蹉跎悔恨的代名词,即使你年轻时一事无成,过去的失败,不妨碍你过好现在。

三毛曾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来不及认真地年轻,那就优雅地老去。

只要你愿意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即使到了70岁,我们依然可以像17岁一样重新开始。

5个来访者深受情绪困扰,但都勇敢地迈出了一步,积极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人类的烦恼其实是相通的,生离死别、疾病衰老、失败挫折、情感创伤,那些切肤之痛让我们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会遭遇特别艰难的时刻,即使苦苦挣扎,依然情绪濒临崩溃。

《情绪革命》中说“情绪生病,比身体生病更可怕。”

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善待,所有的情绪都需要出口。

长期压抑情绪,就会累积成病。

当你深受情绪困扰时,不妨找个人聊聊,让不良的情绪尽快得到缓解、释放。

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幸福程度。

情绪健康稳定,就是你的福气。

管理情绪,就是成年人最好的养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