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怎么死的??李斯咋死的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6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李斯是怎么死的?李斯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的主要成就有《谏逐客书·卷一·秦律第十七·逐客书第十八·徙客第十九·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一、李斯之死的真相?

凭赵高的为人和手段,再加上和胡亥的关系,这位始皇时期的红人到二世当政时怎么可能依然顺风得水呢?当时内忧外患频出,二世把责任怪罪于李斯,李斯献策,推行严刑酷法。这一主张便损害了赵高的利益,他的小集团受损,也便激起了赵高杀害李斯之心。李斯位职高位,不懂得满招损,以致引起二世的猜测

二、李斯为什么死于非命?

优质答案1

李斯之死是死于赵高的陷害,也是死于自身罔顾道义一味追求个人富贵的错误选择。

年少时的李斯本来只是楚国郡衙门的一名小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厕中鼠和仓中鼠的不同境遇中悟出了“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改变所处的环境”的道理。之后,他求学于当时的大思想家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借此作为追求个人功名利禄的进身之阶。

李斯看准了秦国是当时最有发展潜力的大国,辞别荀子后,他离开楚国西入秦,先是在秦国权臣吕不韦门下当舍人,后来因为才能出众,得到了秦王的赏识,仕途进入快车道,从长史升为客卿,从廷尉到丞相。

李斯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和秦朝建立后的政权巩固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个人和家族的尊崇地位也达到了顶点。

李斯、秦始皇、蒙恬塑像

,李斯命运的转折从秦始皇的突然驾崩开始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重不起,经过河北沙丘台时让随行的中车府令兼行玺符令赵高笔录遗诏,命令远在北方监军的长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事实上就是让扶苏主持葬礼,继承皇位。

当时随同始皇出巡的除了赵高之外,还有丞相李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皇帝在外突然死去,李斯为了稳定局势决定暂时封锁消息,而赵高却开始策划一个大阴谋。赵高劝说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胡亥自立,在取得胡亥的同意后,又试图说服李斯参与这个政治阴谋。李斯出于保住个人名位的考虑,竟然被说动,赞同杀扶苏、立胡亥的“沙丘之谋”。

李斯虽然在此后的秦二世政权中保住了丞相之位,但由于胡亥的昏庸和赵高的擅权,朝政日益腐败,朝中大权尽归赵高。赵高还诱使李斯经常在胡亥玩乐的时候奏事,导致胡亥对李斯的不满,还多次在胡亥面前进馋言陷害李斯。李斯竭力辩护,但胡亥哪会听他的呢?李斯终于以谋反罪被逮入狱,成为赵高砧板上的鱼肉。

在狱中,李斯自认有功于大秦,拒不认罪,向胡亥上书被赵高扣留,失去了自我辩白的机会。赵高还轮番折磨拷打李斯,年老体衰的李斯终于被迫招供认罪。听到消息后,胡亥还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胡亥的愚蠢昏聩如此,李斯焉能不败?

秦相李斯之墓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判处受五刑,被腰斩于咸阳市,夷灭三族。五刑指的是什么呢?据《后汉书》记载“昔高祖令萧何做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斩趾、断舌、枭首,故谓之具五刑”。这里记载的虽然是汉朝的制度,汉承秦制,可以作为秦朝“五刑”的根据。也就是说,经过五刑的先后折磨后,李斯被腰斩。

大秦帝国的一代名相李斯的结局如此悲惨,可悲可叹!

关于李斯之死的更多分析,详见拙作


感谢您的阅读,觉得有用的话欢迎点赞、评论,记得关注我的帐号~

优质答案2

公元前208年,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斩于市,随后以牵连罪诛灭三族,在赴刑场的时候,恋恋不舍,看着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场的儿子,突然间眷恋故土。

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男人对自己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大致意思就是我现在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狗从上蔡东门出去,追逐兔子,可惜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斯临终之前的感悟,绝对会让人伤感,上蔡是李斯的故乡,回首多年前,李斯还在哪里生活,或许儿子刚刚八九岁,家里养了一只黄狗,他们于是经常出城去打猎,追逐兔子。

多年前的这种欢乐后来随着李斯入秦为丞相而慢慢遗忘,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身份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家人和亲戚都一起搬到了咸阳,结果一起享受荣华富贵,也一起奔赴刑场。

李斯之所以被杀,他的罪名是谋反,而起因是因为他向秦二世建议暂停修建阿房宫、停止征发徭役,结果在赵高的安排下稀里糊涂的入狱,随后赵高诬陷李斯打算谋反,在严刑拷打之下,李斯屈打成招。于是,立即处死与咸阳,随后夷灭三族。

李斯被杀的时候,曾经的同僚和属下没有一个人向秦二世喊冤,也没有一个人提醒李斯的功劳。一来是秦二世继位本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都是李斯和赵高密谋的,两人矫诏杀死蒙恬和长子扶苏,这时候就该死了。

陪扶苏和蒙恬的还有大秦王朝。结果二世继位后,诛杀兄弟姐妹,宠信赵高,赵高呢指鹿为马,早就排挤忠良,在别人眼中,当时李斯和赵高同谋,两人陷入是一伙的,赵高陷害大臣自然有李斯的一份功劳。

这时候,谁还会跑出来给他说话,何况赵高指鹿为马,早就作威作福,聪明过人的李斯不仅不提前安排出路,反而不闻不问,安心做自己的丞相,根本取死有道。

,当初李斯陷害韩非子的时候何尝不是志得意满,在自己身陷囹圄的时候想起上蔡东门的黄狗,怎么可能好事情都给他,坏事情都是别人承担,肯定不行,所以俗话说得好,冤有头,债有主,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早先篡改遗诏,冤杀韩非,配合赵高逼死蒙恬、扶苏,后来在二世诛杀忠良、大臣、宗室的时候不仅不阻止还默认,谁会给他说话,肯定没有。当大家都知道李斯已经失宠,活死人一个,给他说话不就是向阎王招手吗?

李斯被杀的时候,他的长子李由还在外面带领军队和关东军队作战,估计前线还没有得到消息,这个谋反丞相的儿子后来成为大秦的忠臣,战死在前线,被项羽斩杀。随后秦军章邯等投降,秦军主力崩溃。历史莫名的讽刺。

三、为政官场三十余年,经验丰富的丞相李斯,为何被赵高轻易谋害?

优质答案1

李斯,大秦帝国宰相。原楚国人,年轻时与韩人韩非师从儒家大师荀子,拜学帝王之术(天下最高学科)。帝王之术可算毕业(同现在的学业文凭),可人品性情不但未惨悟,而因学术之势而退,实在可叹可悲。例证如:嫉妒进而迫害学高心正的师兄韩非,玩弄师之女师妹等恶迹。只当己富贵,己之夙愿,泯灭人性天理,已为自己恶之终果播下了种子。

拿着最高帝王之术文凭,跪拜于宰相吕不韦门下,又钻营获取秦王赢政信任,成为大秦一人之下,万上之上的大秦宰相,取得所谓的人生辉煌。可以说:一半是真实才学,一半是小人之举(为目的不择手段,失信失义失天理)。公元前210年,始皇大帝南巡,沙丘驾崩。当时中车府令赵高"盅惑"李斯,俩人篡改遗诏,逼死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帝,表面看似"盅惑",而本质是人性根源所成。古语:性味相投,物以类聚。李斯虽同赵高学识不在一档次,而人性品质是一类。而赵先生的品性龌龊之本领又胜李斯一筹,所以被赵高击败残亡。我所说:事件真实表面被赵高谋害,其本质是李斯被自击败,是宿命所归。

优质答案2

赵高设计陷害李斯。他对李斯说“关东群盗多。今上急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见。”李斯说,我早就想进谏,只是上居深宫,不上朝,无机会见上。赵高说,君真想进谏,等上空闲无事,愿为君通报。于是赵高每见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说“上方闲,可奏事。”李斯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赵高见条件成熟,乘机造谣说,李斯参与沙丘之谋,想裂地封王。

又说李斯之子李由与陈胜勾结。李斯得知上了赵高的圈套后,急忙上书二世,揭露赵高的“邪佚之志,危反之行”,要求除掉赵高,消除隐患。由于二世对赵高的信赖,不仅不怀疑赵高,反而把李斯的揭发告诉了他。赵高于是进一步诬陷说“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谗言,把李斯交给他惩治。  

赵高以严刑拷打,强令李斯承认与子谋反。榜掠千余,不胜痛,李斯被迫诬服。接着,赵高又令十余人,诈称御史、谒者、侍中,审讯李斯。李斯申述冤情,说出真相,总是遭到一顿毒打。后二世遣使复查案情,李斯以为又是赵高的人,不敢再说真话。于是二世对所谓李斯谋反,信以为真。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具五刑,腰斩咸阳,夷三族。  

李斯死后,二世拜赵高为丞相。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