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怎么读(秣怎么读)
秣陵怎么读?南京人都知道,这里有一条著名的马路,叫长江路。长江路是南京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也是南京人心中的“网红街”。但你知道吗?长江路路还有一个别称,叫“老城南”。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曾经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如今也成为了南京的一张名片。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城南,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1、禾未组合起来读什么?
“秣”,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mò,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秣”的基本含义为牲口的饲料,如粮秣;引申含义为喂牲口,如秣马厉兵。
在日常使用中,“秣”也常做名词,表示喂马的谷饲料,如刍秣
1、“禾末”组成的字为“秣”,读音为mò
2、秣释义从禾,末声。本义:喂马的谷饲料)同本义(如干草、植物、谷草,牲口的饲料粮秣。
3、例句
(1)骥病思偏秣。
(2)七日刍秣之式。
右边不是未来的未,是末尾的末。就是第一横比第二横长。 秣[mò] 南京有一个古称叫秣陵。
2、仓栅式货车的“栅”字的读音是什么?
zhà 栅,多音字,有zhà、shān两个读音。
一、zhà 〈名〉 (1) (会意兼形声。从木,从册,册亦声。本义:栅栏) (2) 同本义 栅,编竖木也。--《说文》 木桓曰栅。--《通俗文》 内支盈于柴栅。--《庄子·天地》 结木为栅。--《后汉书·段颍传》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3) 又如:栅门(栅栏的门);栅刺子(即栅栏);栅塘(有栅栏围护的水塘);栅垒(安装在栅栏上的锁);栅孔(树立栅木的孔洞);栅墙(用铁、木条围成的墙);栅锁、栅钥(关、开栅栏的锁或钥匙) (4) 营寨 高祖尽命众军分部甲卒,对 冶城立航渡兵,攻其水南二栅。--《陈书》 (5) 编竹木搭建的浮桥 齐军于 秣陵故县跨 淮立桥栅,引渡兵马。--《陈书·高祖纪》 二、shān (1)〔栅极〕多极电子管靠阴极的一个电极。(2)〔光栅〕产生光的衍射图像的光学仪器。答案栅字的读音shān,zhà,shi,cè。组词光栅,栅极,栏栅,木栅,桥栅,城栅,鹿栅,栅栏,隔栅,栅门,栅子,搁栅,栅条,柴栅。
解释栏栅〈方〉木棍纵横交错编成的遮栏。
zhà 栅,多音字,有zhà、shān两个读音。
一、zhà 〈名〉 (1) (会意兼形声。从木,从册,册亦声。本义:栅栏) (2) 同本义 栅,编竖木也。--《说文》 木桓曰栅。--《通俗文》 内支盈于柴栅。--《庄子·天地》 结木为栅。--《后汉书·段颍传》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3) 又如:栅门(栅栏的门);栅刺子(即栅栏);栅塘(有栅栏围护的水塘);栅垒(安装在栅栏上的锁);栅孔(树立栅木的孔洞);栅墙(用铁、木条围成的墙);栅锁、栅钥(关、开栅栏的锁或钥匙) (4) 营寨 高祖尽命众军分部甲卒,对 冶城立航渡兵,攻其水南二栅。--《陈书》 (5) 编竹木搭建的浮桥 齐军于 秣陵故县跨 淮立桥栅,引渡兵马。--《陈书·高祖纪》 二、shān (1)〔栅极〕多极电子管靠阴极的一个电极。(2)〔光栅〕产生光的衍射图像的光学仪器。3、描写江城的两个字?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梦江南·楼上寝》
年代: 唐 作者: 皇甫松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梦见秣陵惆怅事,
桃花柳絮满江城。
双髻坐吹笙。
4、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读就错,你能读对几个?
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名也不外如此,很多地名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发生了变化,早已不是字面上的读音,作为河南人,以下这些地名,你一定或多或少读错过,或者听到其他人读错过,那么小编来科普一下以下这10个一读就错的河南地名,你错了几个?
河南浚(xùn)县
浚县隶属河南省鹤壁市,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浚县原来不叫浚县,汉代称“黎阳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将黎阳县改称浚县,县城从浮丘山顶向北迁移至现在的城址,并在明初先后四次从山西洪洞向浚县移民,新建了300多座村落。大量的山西移民进入县境,把浚“jùn”读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县就成了“xùn”县,而“黎阳”则成了历史称呼。
河南武陟(zhì)
武陟县的“陟”字,读(zhì)这个音,表示登高或者晋升的意思。
武陟县属于河南省焦作市,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
早在夏朝时期,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武陟地区属于冀州,称覃怀。商周时期,根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的记载“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春秋战国时期,武陟县先后属于郑国和魏国。公元596年,隋朝分修武县南部置武陟县,武陟县名开始于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河南荥(xíng)阳
荥阳,县级市名,属郑州市。荥阳位于郑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下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风景区管委,人口59万(2013年),面积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
荥阳是象棋的故里、郑氏的祖地、阀门之乡和建筑机械之乡。郑州市西部的荥阳市在远古时代濒临黄河,曾是一片沼泽地,名为荥泽,或称荥波。古人在荥泽向阳的高岗上群聚为生,建起了荥阳城。
河南柘(zhè)城
柘城县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于柘城。
夏朝时期,柘城称“株野”,商朝时名“秋地”。周武王建立西周后,柘城县为“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晋国被一分为三后,柘城县大部分属楚国。秦始皇建立秦朝,以邑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至隋朝时定名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河南睢(suī)县
睢县古称襄邑、拱州、睢州,是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
说起睢县,就不能不提到睢水。睢水是古代睢县(州)境内的一条古河,流经今睢县北部一带,睢县就是因睢水而得名。历史上黄河在中下游多次改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睢县的地形地貌,睢县境内原有的一些河流、丘陵,今日已难寻踪迹,睢水在睢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河南渑(miǎn)池
渑池县隶属于三门峡市,其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渑池县历史源远流长,最出名的是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最广为流传的是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典故——渑池之会。
河南中牟(mù)
郑州市东部的中牟,西周时叫圃田,是周天子打猎的场地。
汉朝开始设城,因城北有一座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相对于山东的外牟而称中牟。春秋时期属郑国,在此设邑。战国时属魏,置中牟邑。西汉始置中牟县。此后历代均设中牟县建制。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军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河南长垣(yuán)
长垣县是河南省省直管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南与封丘县、兰考县毗连,北与滑县、濮阳县接壤,因“县有防垣”而得名。
河南泌(bì)阳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驻马店的下辖县。因位于泌水之阳而得名!西汉时期,设置比阳县,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阳县治即今泌阳县城。公元1381年,也即明朝时期,毗阳镇复置县,名为泌阳县,属南阳府。2000年6月8日起,泌阳县属驻马店市。
河南汜(sì)水
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古称“雄镇”,是河南省荥阳市辖镇。东接七朝古都开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南有嵩岳名刹少林寺,北依华夏之源黄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紧邻铝城上街区,与巩义市交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横贯镇区,310国道贴境而过。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地名上就展露无遗,是不是觉得自己白上了那么多年学?看完这些终于意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多么重要。这些地名,你读错了几个?(X)
河南最难读出的40个地名,来看看你能读对一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