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韵什么意思(韵华代表什么意思)
起韵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笑,这么大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一样,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是不是想说,我们是兄妹?”我看着他,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我想,他应该是喜欢我的吧,可是,为什么我不知道呢?我不知道他喜欢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喜欢我,我只是觉得,他好像很喜欢我,,我又好像没有那么喜欢他。”小雪说着,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小时候看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对许仙和白娘子断桥初识,同舟游西湖的片段,印象最是深刻。船桨摇起,艄公一曲《渡情》“啊啊,啊啊!西湖美景三月天哎,春雨如酒柳如烟哎!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小青也俏皮的跟着对唱起来。风景如画的西湖中,荡悠悠的小船上,小青、艄公的一唱一和间,许、白二人羞涩的对视里,一个是怦然心动,一见钟情;一个是含情脉脉,芳心暗许。一切尽在不言中!
十年修得同船渡
待到白娘子施法,得知许仙正是那前世救命的小牧童时,小青道“相公,外面雨大,我家娘子请你进来”,“十年修得同船渡,我们又怎么忍心你在外面淋雨呢?你快进来吧!”由景入情,过渡如此自然,渲染这般饱满。以至于每游西湖,我都沉醉于这个动情故事里,是的,我承认我是为白娘子而来的。
其实这种编剧方法是用到了一种修辞格起兴。借艄公之歌起兴,引出白许二人前世情缘;借物言情,以此引彼。艄公歌声是兴句,前世情缘是本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起兴修辞。本篇文章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何谓起兴?起兴有什么特征和作用。二、起兴的分类,加深对起兴类型的了解。是。下面我们开始正文。
何谓起兴
起兴,又叫兴。起,意为“开头”,“兴”,是《诗经》中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之一。朱熹在其《诗集传》中,对“兴”这样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借物言情,以此引彼。
起兴所托之物多为山水草木,鱼虫鸟兽,日月星辰,风霜雨雾之自然事物。它有起情,渲染气氛,烘托形象,协调韵律,拈连上下文关系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起兴是由兴句和本句两部分组成。先言他物的句子叫做兴句;而引出的要叙述的句子叫本句,兴句一般要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难)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居在河中沙洲。纯洁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纯洁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关关雎鸠
全诗以河州上关关和鸣的雎鸠鸟起兴,引出美丽端庄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兴句与本句之间有其内在联系,含有类比关系,是兴兼有比。雎鸠鸟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相传雎鸠鸟常成对并游,相互鸣叫,它同鸳鸯、鸿雁一样,感情专一,绝不相乱。作者用雎鸠鸟起兴,引出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表明了他们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
《关雎》的兴句,不直接言情,写男欢女爱的情节,只是借助雎鸠鸟的追逐求偶,从侧面烘托男女正常的恋爱需求。处处都是自然流露,非常符合中庸精神,正如《论语·八佾》评价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以说起兴是中庸的艺术,通过起兴,能使情性的表达恰到好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国风·周南·桃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是一首贺新婚的歌,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说缤纷娇艳的桃花,明艳到了极致。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不也是一样的娇媚明艳吗?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啊!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婚姻幸福美满。堪称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了。
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却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而这恰好对应着女子出嫁时娇艳明丽,未来儿孙满堂和家业兴旺。新娘的愿望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
起兴分类
从兴句与本句的关系看,兴句可以分成为两种基本类型。
1、兴句与本句内容有关
这种句子用于起兴的事物和主体之间有内在联系,存在有类比关系或象征意味,常见于表示爱情、亲情、离别等内容的诗作中,借外景、物象的触发使人产生联想。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春秋无名氏《卫风·氓》)
译文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嫩绿)与“黄陨”(枯黄)形成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译文孔雀向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刘兰芝自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等技能,并能诵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却常常痛苦悲伤。
孔雀东南飞
开头游离于情节之外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句,诗人以具体的形象孔雀失偶,徘徊不愿离去,来类比夫妻的依恋、难舍难分之情,渲染气氛,激发读者联想,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暗示焦仲卿夫妻生离死别,为全诗奠定了悲剧的感情色彩。
2、兴句与本句内容无关
这种句子用于起兴的事物和主体之间无内在联系,不存在兴中含比关系,兴句只起引出下文或韵脚的作用。
借物起兴,无论其与诗的正意有无关联,在艺术上都有很大作用。它们或寄寓,或象征,或渲染,或起韵,或引起联想,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避免了诗歌的呆板干瘪、枯燥无味。如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
燕子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整齐。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郊外。遥望不见姑娘影,泪珠滚滚如落雨!
燕子燕子飞呀飞,上上下下来回转。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道别离。遥望不见姑娘影,久久站立泪涟涟!
燕子燕子飞呀飞,上上下下细语怨。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南边。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伤悲柔肠断!
前三段开头都用了起兴,写燕子飞的形象,本句写送姑娘出嫁,兴句与本句之间没什么内在关联,只是起到引出下文作用。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髡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经·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荡着一条柏木船,飘呀飘在河中间。额前垂发少年郎,实在讨得我心欢。爱他到死心不变。我的娘呀我的天!何不体谅我心愿!
荡着一条柏木船,飘呀飘在大河边。额前垂发少年郎,实在是我的好侣伴。到死我心不会变。我的娘呀我的天!何不体谅我心愿!
全诗共有两章,每章的开头写河中的“柏舟”是兴句,与本句写自己的“少年郎”之间,在题旨上没有关系,也不存在类比关系,只起引出下文作用。
起兴在《诗经》中很常见,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近酒》);"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贺敬之《回延安》)等等都用到起兴。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们给起兴下了定义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借物言情,以此引彼。其作用主要是发端起情,为引出正文所要歌咏的内容而渲染气氛、烘托形象。
接着,我们讨论了起兴的分类。起兴主要分作两大类一种是有意义关联的起兴,一种是没有内在意义关联,起到一个引起,发韵作用的起兴。
,指出起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学会起兴,不仅有助于我们欣赏文学作品,而且对我们与他人交流思想都不无帮助。
欢迎关注“程岚”,一起学习成长!
转发声明1、欢迎转发,尊重原创。2、头条朋友直接转发即可。3、若在其他媒体上转发,转发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本文转发自今日头条,作者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