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西域的张骞_出使西域的张骞 拼音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5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出使西域的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了丝绸之路的探索。在这条路上,中国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并且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多交流。随着时间间的推移,汉朝逐渐衰落,西域各国也不再向中原王朝进贡,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原王朝的使者到底去哪了?难道真的像史书上记载的那那样,都被匈奴人掳走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些使者大部分都留在了西域,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回到中原。

汉武帝刘彻不愿在屈辱匈奴,为了打败肉奴,想方设法联合一切反对匈奴的力量。听说大月氏国王的头盖骨被匈奴人砍下制成了酒器,大月氏举国西迁,汉武帝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国家夹击匈奴。古代大月氏国大约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带。

公元前138年,满怀抱负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带着100名勇士和物资用品出发了。堂邑父做向导和翻译,他是归顺汉朝的匈奴人。

去往大月氏,必须经过匈奴的领地,还没走上几天,张骞他们这行人就被匈奴兵发现了,并且抓住关起来,这一关就是10年。

这10年里,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时时刻刻都想着逃跑。终于有一天,张骞趁看守不注意,和堂邑父逃了出去,来到了一个叫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的国家。国王非常清楚西汉王朝的强大和富有,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汉朝使者。还派人护送他们去了大月氏国。

非常遗憾的是,大月氏人迁到大夏(在今阿富汗北都)附近后,不想再打仗,就拒绝了张骞的请求,张骞和堂邑父在那住一年多,也没能说服他们,只好失望而归。此时距离地离开长安,已经整整13年了。

敦煌壁画 张骞出西域

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这次出使西城,让张骞对西城的情况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并向汉武帝一一禀报说:我们在大夏国(今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的时候,看到了蜀地出产的细布,当地人告诉我们说,这是从天竺(古代中国对今印度和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商人那里买来的。既然天竺和蜀地通商,那就说明,天竺离蜀地并不远。

于是汉武帝又派张骞带着大批礼物,从蜀地出发,去寻找天竺。结果走了好几千里路,没发现天竺,却意外地结交了滇越国(今云南省东部)。汉武帝觉得很满意,又重赏了张骞。

匈奴被卫青和霍去病赶到了大漠以北后,西域很多国家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公元前119年,张赛带着300名勇士,以及大量的黄金和牛羊等礼物,出使西域。他先是到了乌孙国(天山地区附近),与乌孙国建立友好邦交关系,接着又让副手出使大宛、大月氏等国家。

从此以后,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关系。

一出使西域的张骞的故事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二出使西域的张骞是哪里人

汉武帝刘彻继位时,西汉其实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北方的匈奴首领一直伺机发展壮大。匈奴逐渐控制了中国东北、北部和西部大面积地区,统一了各个部落,建立起强大的战争帝国。

  汉朝就想联合大月氏采取前后夹击的办法重创匈奴。公元前139年,张骞带领100多个随行人员出发前往西域,任务就是与大月氏沟通,联合对敌。

当时与匈奴有仇的还有个大的氏族叫做大月氏,他们被匈奴掠夺家园后被迫西迁。

三出使西域的张骞 拼音

中文名 骞

拼音 qiān

笔画数 13

部首 马

笔顺编号 4451122134551

基本字义

1、高举,飞起~举。~腾。~翥。

2、亏损“如南山之寿,不~不崩”。

3、古同“搴”,拔取。

4、古同“褰”,揭起衣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