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英死亡之谜(郭世英死亡之谜 )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5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郭世英死亡之谜,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死的。不管怎样,郭世英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人说他是自杀,也有人说他是被谋杀的。但无论如何,郭世英的死死,对当时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死后,人们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墓碑上刻着“郭世英”三个字。这个名字,一直流传到现在。郭世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还擅长书法绘画。

另有一位101中学初三的学生牟敦白,此前与郭世英结识,参加过一次读诗社的聚会,又因与郭世英多次通信,案发后亦遭到牵连

准确地说,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前两个老婆活得好好的。选择自杀的,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

于立群自杀,并非忠贞殉情,而是她发现了老公的秘密,羞愤绝望之下才选择了轻生。

郭沫若是中国文坛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可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周恩来总理夸赞他是“一面光辉的旗子”,鲁迅则骂他“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

他的感情世界丰富多彩,给他生孩子的女人也不少。但郭沫若永远是潇洒的,他的女人付出了真心,收获的却是满目疮痍。

原配妻子张琼华新婚丈夫离家暴走,妻子独守活寡68年。

1892年,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的一个商贾之家。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曾是落没官宦人家的女儿。优越的家庭条件,使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912年,和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一样,20岁的郭沫若在父母的张罗下包办了婚姻,与素未谋面的姑娘张琼华结为夫妻。

洞房花烛夜的当晚,郭沫若满心期待的掀开了新娘的红盖头,一转眼,他就把盖头扔到了地上。

只见张琼华的脸又大又圆,仰天鼻子下面是两个大大的鼻孔。更让他诧异的是,新娘的脚还是旧时崇尚的三寸金莲!

新娘的颜值却让郭沫若在大喜的日子里大失所望。后来他在自传《黑猫》中讽刺自己对这场婚姻的失望“隔着口袋买猫儿,交定要白的,拿回家来才知是黑的。”

感觉上当的郭沫若无处诉苦,他也不可能在新婚的第二天休妻。于是就隐忍不发地在家呆了5天,便以求学为借口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68年。

张琼华是个守规矩的媳妇儿,丈夫没休妻,她就这样在郭沫若的老家守起了活寡,竟从二十出头的大姑娘守成了白发苍苍的妇人。

期间,郭沫若回过一次乡,他给张琼华鞠躬道歉,随后便又起身离开。张琼华继续守活寡,一直到1980年病逝。

郭沫若给了张琼华名分,却没有夫妻实质,两人之间也没有孩子。这场有名无实的婚姻悲剧,在郭沫若多姿多彩的人生中,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日本妻子安娜同居21年后,郭沫若再度上演不告而别。

“暴走新郎”郭沫若跑得可真够远的,为了远离家乡后,他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求学路。

1916年,他在东京亚索教会医院里,邂逅了自己浪漫的异国恋,遇到了美丽的白衣天使佐藤富子。

郭沫若偶遇佐藤富子的地方,正是在圣路加医院门口。他就对这位22岁的漂亮姑娘一见钟情。

在荷尔蒙的激化下,他对佐藤富子展开了浪漫的书信追求。单纯的佐藤富子陶醉在才华横溢的情诗中,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两人的恋爱很快就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强烈反对。因为佐藤富子的父母都是传统的基督教徒,他们反对女儿与华人交往。

为了追随爱情,佐藤富子无视父母的反对,毅然辞去医院的工作,搬到郭沫若的住所,开始了朝朝暮暮的同居生活,郭沫若还给她取了个中国名字郭安娜。

当时郭沫若还是九洲帝国大学的医学生。“恋爱脑”的郭安娜为了支持爱人,她承包了养育孩子和家庭的繁重工作,只为了让心爱的男人一心读书。

日子虽苦朴清贫,安娜心中还是觉得幸福知足。她给郭沫若生了四男一女,含辛茹苦地将五个孩子养大。

很可惜,甘愿做灰姑娘的郭安娜,没有等到她的王子带她奔向幸福。1937年,在中日矛盾的政治背景下,郭沫若在爱国心的驱动下,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由于安娜是日本人的身份,他便独自不辞而别,离开了日本。

1937年8月,郭沫若返回中国。日本当局听闻非常恼怒,他们冲进郭沫若的日本住所,将他的书稿进行搜查收缴。又将安娜抓起来严刑拷打…

郭沫若离开后,安娜开始一个人带五个孩子,她四处到零工,没有饭吃就煮糨糊、腌咸菜来充饥。一直到抗战胜利,她才得以带着孩子回中国找他们的父亲。

让人尴尬的是,回国后的郭沫若已经另结新欢“乐不思蜀”了。

这让安娜万分伤心,善良大度的她没有怨恨郭沫若,甚至还原谅了他。她又带着5个孩子回到日本,继续无怨无悔地抚养孩子们。

一直到建国后,安娜才带着五个孩子回到中国。她的事迹为人所知,大家都非常尊重她。1983,她还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读到这里,估计不少朋友会好奇,回国的安娜与郭沫若还有联系吗?

回答是没有。

郭沫若有了新妻儿、新生活,安娜也没有去打扰他。

而让郭沫若“乐不思蜀”的新妻子,正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

郭沫若在爱上于立群之前,他先是爱上了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

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在爱上于立忱的时候,他还是有妇之夫的身份。

早在1934年,郭沫若与日本妻子安娜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他就秘密结识了才貌双全的于立忱。

当时于立忱是《大公报》的

于立忱去东京,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治疗肺病。

那时候,她居住在东京郊区,经常去采访郭沫若,一来而去,郭沫若就爱上了这个漂亮能干的女

用郭沫若的口吻来说就是“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面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好一个标准的女

一个是多情才子兼浪漫诗人,一个是如花女郎,郭沫若上演了一见钟情的把戏。

他们爱得情不自禁,就连郭沫若的日本夫人郭安娜都深感不安。

当时《大公报》的社长张季鸾一直在苦苦追求于立忱,但她却痴情于郭沫若。于是张季鸾就停止承担她旅日的费用,于立忱只好于1937年初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后,于立忱的肺病愈发严重,再加上对郭沫若的爱而不得,身心的双重打击,让她整日沉浸在苦闷忧郁之中。

1937年5月,于立忱选择了自尽。

关于于立忱的死因,后来由女作家谢冰莹揭露了真相。原来真正让于立忱放弃生命的,并不是病痛带来的折磨,而是郭沫若给她的绝望。

谢冰莹在《于立忱之死》这本书中提及,郭沫若背着妻子安娜与于立忱交往,还信誓旦旦地承诺于立忱,要与安娜离婚。可当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又退缩了,甚至要求于立忱将腹中三个月的胎儿流掉。

谢冰莹在书中写道

这是一个秘密。一天,于立忱告诉我,她要去医院割盲肠炎,我按约定的时间去医院看她。护士说她在产房,孩子都取出来了。在产房,立忱看到我,摇摇头,一串热泪滚了下来。我连忙安慰她。

她说"我告诉你,将来你要替我申冤,答应不答应?"

我说:"没有问题,答应。"

这时立忱拿出我的手帕擦了擦眼泪说: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

"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所以,真正毁掉于立忱的,是这场欺骗。她一个人偷偷跑去医院打掉了胎儿,这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已自觉无颜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最终郁郁自尽。

,这一切的真相,于立忱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包括她的三妹于立群。

当年(1937年)于立忱因经费不足回到上海,郭沫若也跟着一同回国。

回国后,两人又继续书信传情。

于立忱让自己的三妹于立群当信使,给郭沫若递交情书。

第一次见面,于立群就给郭沫若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言谈举止稳重端庄,绝无一般女明星的轻浮与浅薄。

当于立群将姐姐的书信递到郭沫若手中的时候,郭沫若的心情十分激动。没错,他又一次“一见钟情”了。他甚至大言不惭地表示“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的身上!”

之后,郭沫若就经常约于立群见面。

起初,于立群觉得郭沫若比自己大24岁,再加上他又是姐姐的挚友,所以于立群对郭沫若并没有非分之想,只有对这位大文学家的敬重和爱戴。

两人接触没多久,于立群的姐姐就去世了。

后来,于立群与郭沫若共同经历了战争的颠沛流离,两人在生死患难后选择了结婚。

两人结合后,于立群为郭沫若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曾经的她是一个从事过文艺工作、演过电影、当过报刊

她替郭沫若抄写文章、查找资料、起草文件、招待客人,整日都有忙不完的事。

抗战胜利后,她又追随郭沫若先后到上海、香港从事民主运动,在百忙之中继续从事革命书籍的出版工作。

在香港的时候,她还参与了筹备中国妇女联谊会香港小组,负责筹集经费、医药物品,用以支援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她曾经担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于立群忙得像个不停转的陀螺,所有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过得极为辛苦。而对比郭沫若,他他过着一种对于立群极不公平的"潇洒生活"。

常年的超额工作让于立群的身体一度非常糟糕,甚至还患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于立群不得不和郭沫若及子女们分开,住到外地的医院进行静养。

后来,于立群又痛失两个儿子,本就神经衰弱的她,精神一度崩溃。

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于立群还强打着精神,特地编选了一本郭沫若在解放后所作的诗集--《东风第一枝》。之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

1979年2月,也就是郭沫若离世8个月后,于立群才获知了晴天霹雳的消息。

这时候她才知道郭沫若与她姐妹二人交往的畸形恋情,这也成为了压垮她的一根稻草。

最终,于立群和姐姐一样选择了自缢。她于1979年2月25日,自缢于北京故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