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死亡(汶川地震死亡人员名单)
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达28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在汶川地震中,有一个小女孩被埋在废墟下,救援人员找到她时,她已经没有了了呼吸。这个小女孩叫刘秀华,她的丈夫叫王化悟,两人同在一个矿上班,结婚后,夫妻俩留在了老家种地,女儿帮着父母照顾孩子。一家人的生活活很是节俭,但好在孩子很懂事,从来不让父母操心。为了让孩子上学,刘秀华和丈夫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当时信息闭塞受众少,再加上时间的淡化,所以现在的人知之甚少。汶川的情况正好相反,所以更广为人知。
一汶川地震死亡和失踪人数
5.12汶川地震有6万多人死亡,太惨烈了
5·12汶川地震伤亡人数
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二汶川地震死亡的美女
好像死亡人数是13万吧,不过四川出美女啊,真是可惜
三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
文/徐学江口述 沈黎明整理
11月24日,江西宜春市丰城发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全国各种媒体及时报道事故情况。看到新闻媒体的迅速反应,我不禁想起了当年报道唐山大地震死伤人数的一段难忘经历
我1965年大学毕业后进新华社做了
◆唐山大地震时,没有专业救援工具,战士们只能用双手救人。
一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依然扑朔迷离、讳莫如深,由于时间拖得太久,引得国内外各种猜测、议论不断……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暨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在大连市棒棰岛宾馆召开,我作为新华社当年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报道工作的
会议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得很顺利,一天,有关方面领导向与会的地震专家们通报了三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听到这个数字,出于新闻
秘书长认真看完稿件,听了我的要求和理由,有些犹豫,问我“你这篇稿件一定要今天发吗?”看着秘书长有些拿不定主意的目光,我心里明白,他是想把稿件带回北京请示更高的负责人,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但作为新闻工
得到批准后,我立即将稿件传往北京新华社总社对外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通讯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条件有限,我只好拿着电话边读稿,边让北京的同事做记录。当年我写稿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小秘密。那次会议上,有关方面将1976年唐山地震为什么事先没有预报出来作了,讲了三个理由一是帮派体系干扰;二是没有明显前兆;三是地震预报科学不发达。而我在写稿时,有意去掉了第一个原因,因为我认为,第一个理由是把政治因素往自然灾害上靠,有些牵强,就把它删掉了,稿子中就写了后两条理由,没想到,后来新华社发稿时把那两个原因也去掉了,所以在对外公布的稿件中,就没有了这样一段文字阐述。以下是新华社1979年发出的稿件原文
“新华社大连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总共死亡二十四万二千多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多人。这两个数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区在那次地震中死伤人数的累计。这是今年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宣布的。
唐山地震的震级为七点八级,震中裂度为十一度。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发生的时间是三点四十二分五十六秒(北京时间),正当人们沉睡的时候。地震部门事先未能发出预报。由于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
◆1979年新华社发稿。
这一消息发出后,顿时引起很大的轰动,我也被说成了新闻界对外公布唐山地震死亡人数的第一人。后来经常有人问我“你当时为什么这么强烈要求报道地震死亡人数,还主动向秘书长提出自己的理由。”每每我都回答“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新闻工
对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报道后,我对灾难性、突发性事件报道更加
◆震后的唐山市区。
值得称道的是,国内许多主管领导和新闻界同仁与我有共识,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我国对灾难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逐步放开,尤其2003年“非典”以后有了很大进步,一些相关制度也逐步完善起来。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新闻媒体立即行动,及时、准确、公开地连续报道了与地震有关的一切重大新闻,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这些报道向世人昭示,我国灾难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机制已经完全建立。(徐学江,新华社原副总
本文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党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