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匈奴(马踏匈奴名词解释)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5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马踏匈奴、车轮战等战术,都是非常厉害的。这些战术在汉武帝时期,已经失去了效果,因为当时的匈奴已经强大起来了,他们不再惧怕中原王朝的军队。所以汉武帝只能采用一些小规模的战术,比如夜袭等。这些战术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反而让匈奴更加猖狂。而且汉武帝还派出出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大将,前去攻打匈奴。卫青和霍去病都死在了战场上,所以汉武帝只能自己亲自上阵。

马踏匈奴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马踏匈奴石刻

霍去病墓石刻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马踏匈奴石刻是这项纪念碑群雕的主体。作品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原始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做精细刻画,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

作者采用寓意手法,以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卓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骠骑将军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那仰面朝天的失败者,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武器,这不啻(chi)是告诫人们切不可放松警惕。这件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十分醒目。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这虽是技术的局限,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稳定的感觉。

,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马踏匈奴封狼居胥全诗?

马踏匈奴猛少年,奔袭千里过居延。

冲关破阵通西域,斩将杀卒向北边。

挂帅挥师收汉地,开疆拓土卷胡天。

和亲惯例风吹去,公主解忧绽笑颜。

(二)

马踏匈奴何惧远,披荆斩棘功勋建。

威风八面壮心呈,勇冠三军英武献。

铁骑锁封穷虎窝,金戈横扫野狼圈。

保家为国少年扬,千古豪雄奇绩论。

(三)

祁连拜谒冢萎凋,雕霍松苍柏翠骄。

驰骋帅神谋战法,袭奔精锐出师迢。

南戈北漠祥云煦 马踏匈奴插羽骁。

弓箭射雕呼胆略,伏戎诛灭再还朝。

(四)

王旗猎猎虎贲雄,倾倒胡奴百万盅。

捷报三千封漠北,功名一夜散河东。

神威汉祚延未尽,英武将军惜已终。

今日西疆谁勒马,长安城外茂陵风。

(五)

秦汉风云惊塞烟, 骠姚智勇冠军前。

披坚执锐犹黄口, 点将封侯趁少年。

铁骑猛封狼居胥, 金戈狂扫焉支山。

此生若增廿年寿, 马踏匈奴过燕然。

马踏匈奴石刻为了纪念什么?

马踏匈奴石刻是汉武帝为纪念大将军霍去病而令人雕刻的石像之一。一匹骏马 昂首挺立,蹄下踏着一个匈奴贵族。构思巧妙,手法概括,有力地突出了主题,是 汉代石刻的代表作。在这件高168厘米的主题雕刻中,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一匹器宇轩昂、傲然 卓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骠骑将 军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那仰面朝天的失败者,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 武器,告诫人们切不可放松警惕。这件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 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十分醒目;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加强了 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稳定的感觉。可以说这座石雕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 成就的标志。

《马踏匈奴》具有什么样的艺术内涵?

《马踏匈奴》像高168厘米,长190厘米,是纪念性石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带有浪漫主义的象征的艺术手法,揭示出寓意深刻的主题,使艺术和思想性达到完美的统一。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造型质朴而厚重雄强,造诣深邃而内在有力,它所形成的艺术风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该作品不但突出了纪念霍去病将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杰出功勋,也体现了时代的愿望和要求。深沉雄大的气魄,正反映了西汉时期强盛的国力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处在上升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生气勃勃的面貌。,这一纪念性雕塑,不仅是霍去病个人的纪念碑,也是当时整个国家和民族付出重大代价而赢得伟大胜利的纪念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