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难超越的一首诗,李白最难超越的一首诗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5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李白最难超越的一首诗,李白一生写了不少诗,能称得上“绝世”的却没有几首,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首诗不仅写出了月亮的皎洁,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这首诗也成为了千古名句,流传至今。那么,你知道这首诗的背后有什么么故事吗?李白出生于701年,原名李客,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人的丰富联想,可以让诗歌变得更有深度,更耐人寻味。联想手法的运用也是诗歌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由于具有深刻的联想意义而成为千古名作的不在少数。

譬如,把感情同自然现象联想在一起。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都是其中典范。除此之外,也有把感情同自然景物联想在一起。其中“柳树”出现次数最多,主要因为唐代盛行折柳送别。

小编今天便通过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劳劳亭》,来和大家一起看看诗歌作品中关于“柳树”的联想魅力。《劳劳亭》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篇幅短小,只有短短20个字,但通过李白的丰富联想,其表达的一片情意却是打动了无数人。

《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诗的开头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便打破了送别诗以离别之事来抒发离别之情的传统。而是直接越过了离别之事,以及送别之人,来写分别之亭。“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为古时送别之所。也就是说,李白直接写分别的地点,来点出离别之情。

它的意思是说,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让人分别的劳劳亭。可见李白在这里,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直接就点明了离别的情意。不难想象,这天下处处是“劳劳亭”,而一个又一个离别的故事,便在这“劳劳亭”中发生,自然这天下最伤心的地方便是“劳劳送客亭”了。

李白从“劳劳亭”联想到天下所有的送客亭,再联想到其中蕴含的伤心情。其实单看这两句,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没什么可以好说的了。但李白却在后面两句中,再度发挥了联想的艺术魅力,将离别的情意表达的更为细腻,更为深入人心。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它的意思是说,春风也知道离别的苦,所以它故意不催促这柳条儿发青。前面我们便提到了唐代盛行折柳送别,李白在这里也用了这点。不过李白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不仅从送别联想到了柳树,更是从柳树联想到了和送别不相关的春风上。

春风和柳树的相关性,我们很熟悉,贺知章便说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也说过“春风又绿江南岸”。所以李白这里的水平高妙之处,便在于他联想的深度,从送别到柳树再到春风。再将春风化为有情之物,说她是知道离别之苦,所以故意不吹到柳条,不让它发青。

这样一来,人类的惜别、伤别之心,其实自然景物也都看在眼中,体会在心中。在无形间,离别的情意便细腻到世间万物都共知的层面。反过来看,李白这首送别诗,因为丰富的联想,更为蕴藉深婉,所表达的离别情意也更为动人。读完此诗,也不得不赞叹李白丰富的联想,其艺术表达水平的高超,恐怕后人也难以企及。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

一李白最难超越的一首诗是什么

回答世界上最难的写中秋的诗?

中秋快乐

凝眸窗外一冰轮,

曾照古今离别人。

此夜嫦娥垂玉泪,

几时织女落凡尘。

共谁执手同看菊,

怜我思亲独倚身。

蟾月哪知浮世事,

寒光满地扰安神。

中秋十五起新凉,

夜静吟哦作短章。

明月满窗人化影,

孤灯断蕊泪添妆。

怎堪病骨几番折,

岂止愁怀一缕藏。

惆怅年多憔悴客,

何须更问事非常。

二李白最难超越的一首诗万里悲秋常作客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八层含义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李白最难超越的一首诗酒旗风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