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并且逐渐成为世界强国。,由于战争的原因,日本的经济一直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问题,日本决定向美国借钱。美国当时正在进行“珍珠港事件”,所以美国拒绝了日本的请求。后来,日本又向苏联提出了借款要求,苏联也也没有同意。,日本只好向中国求助。当时,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百废待兴,经济发展缓慢,根本无力偿还日本的债务。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过程?
1868年1月3日 (农历腊月初九),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 五条誓文 》,6月11日公布《政体书 》。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20世纪初,日本基本实现维新目标。
二、日本“脱亚入欧”是谁提出来的,具体有哪些措施?其他国家的反应如何?
优质答案1
福泽谕吉 日元最大面值的纸币上的那位 脱亚论的倡导者
优质答案2
不知道,,那是别人家内政
优质答案3
每当翻阅我们近代历史的时候,都有一种悲怆和屈辱的感觉涌上心头因为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
悲伤之余,还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这世界上既然有了古老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国,为什么还会有西方国家?
西方有文艺复兴、有资本主义兴起,有工业化革命,有民主传统,让我们有点自惭形秽,自叹不如。
面对着中国近代的巨大落后,近代中国很多开明人士感到绝望,甚至认为以东西方差距之大,我们对西方文明似乎永远都赶不上了。
可是日本的崛起却否定了我们的悲观,给了我们启迪,给了我们信心。它用实际行动告诉近代中国人,原来东方人并不笨,这种差距也可以缩小甚至超越他们。
日本的经验就是脱亚入欧。日本跟中国都是黄种人,同种同文,而且日本是蕞尔小国,按照一般规律,日本摆脱不了宿命,永远要在中国的后面当小弟。
日本生在一个孤岛之上,而且资源匮乏,比较起来中国要比日本要优越了不知道多少倍。
从地理上说,日本是个先天不足,命非常苦的孩子。
正是日本的地位让日本人感到自卑,所以一千多年以来,日本一直仰慕我中华灿烂文明,诚惶诚恐拜中国为师,亦步亦趋向中国学习。
19世纪之前,中国跟日本一样自给自足、闭关锁国、悠闲自得。日本的锁国力度一点也不比中国小,早在1633年,日本的德川幕府跟中国皇帝一样,害怕开放丢失了自己的政权,颁布了禁止国人跟西方人通商的锁国法令。
不过日本也曾允许自己的国民,在指定的九州长崎跟外国人进行交易,日本人耳濡目染向荷兰人学习了不少先进的东西包括理念。
19世纪中叶,中日这对难兄难弟先后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都饱尝了丧权辱国的屈辱,都见证了西方列强的威猛和强大。
所不同的是,大清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再接再厉,见了棺材也不流泪。
日本却痛定思痛,拜打败自己的敌人为师,选择了脱亚入欧的道路。日本没有历史包袱,没有文化优越感,所以日本采用的是实用主义,只要是有用的都要借鉴甚至原封不动拿来。
既然日本没有自己引以为荣的文化和历史,所以他们对西方文化和制度没有抵触心理,所以日本人在蒙受屈辱后,对西方的一切都如饥似渴。
19世纪末期,日本好多学者提出向西方学习,但其中最有名、最有影响的是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1853年3月,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发表文章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被日本史学家公认的最早、最系统、最全面的“脱亚入欧”理论。日本的史学界甚至把它编入了日本近代史的大事年表,可见其影响非常深远。福泽谕吉在文章中指出,中国跟西方相比,已经沦落为“非文明”国家,日本要再以中国为师,只能被世界文明抛弃,死路一条。
福泽谕吉断言只有向西方学习,融入西方文明,才能让日本强大。
他说,总有一天日本不但可以让支那人顶礼膜拜和臣服,还会跟列强平起平坐、扬眉吐气,“而且辱其英人,而将东洋权柄掌握于吾国之中。”
1896年,日本学者、政治家竹越与三郎进一步阐述,日本应该以欧洲文明的继承者自居,洗心革面跟过去告别,凤凰涅槃获得新生。废派遣使团出访欧美,考察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司法制度
派留学生到欧洲学习,吸取西方文化精华。
通过国营工业,带动私营工业发展,用各种手段扶植鼓励私营工业。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制,
发展重工业,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建立一套类似西方的警察、司法制度。
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军队向欧洲学习,建立起跟欧洲相同的军事体制。
,跟中国相比,日本的脱亚入欧是彻底的,动真格的,是壮士断腕式的,不像中国只搞洋务,不学精髓,治标不治本,注定要被时代淘汰。
日本的西化也走了样,没有引进西方民主体制,过分强调政府主导和政府权威,以及行政干预,导致日本强大之后,法西斯军国主义主导了日本,为日本入侵亚洲各国埋下伏笔。
三、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背景国外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40年)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思想文化自由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西方列强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例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etc.)
国内幕府专权(幕藩体制、等级制度),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阻碍了日本资主义的发展,幕府政权孕育着危机。
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领导阶层下级武士)
1853年佩里叩关,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倒幕运动的发展和胜利(获得明治天皇的支持)。
条件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加剧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武士和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幕府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
国外1853年佩里叩关,1854的《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这是近代日本被迫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的条约),使日本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冲击了日本社会,动摇了幕府统治。,先进思想传入日本,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综上,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获得明治天皇和西南强藩支持),并于1868年获得胜利。(1867—1868年,列强放缓对日本的侵略,也是有利因素之一)
PS以上是我自己打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