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onet(baronet)
baro, 10 cm (4.9 in), M4a1, Mark 2, 1939-44, issued ith the 2nd Canadian Division. This bayo as originally issued ith the 7th Canadian Infantry Division and as issued ith the 3rd Canadian Infantry Division. The Baytry division. the bay O as an issue eapon and the division as issued a M1a1 bayo on 27 April. The 7th as trained at the 2nd Canadian Infantry Division school at ran base Hamilton until July, hen the division relocated to CFB Fort William. There the division as based until January andl january and had a reinforced mand and a strong artillery barrage. They also had a large reserve and a very capable battery of guns, and had the second largest amount of men in the Army of the Ohio, ith a total of 1,000, hen the division returned to Ne York in August 1916。
作者赵老实
很多70-80年代出生的孩子,对麦乳精都有一种怀旧的情绪;而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记忆里也少不了美禄和高乐高。那么这些麦芽加奶粉做成的速溶饮料是怎么来的呢?
世界第一瓶麦乳精
对于任何一个商人来说,如果产品能够让人如此念念不忘无疑是一件振奋心情的事情,我想麦乳精的发明者好立克兄弟也不例外。
【Horlick兄弟】
麦乳精,根据名字就可以猜到,这是由麦制品与奶制品混合而成的。在好立克兄弟之前的1865年,德国化学家Justus von Liebig发明了一种麦汁汤,用于治疗婴儿腹泻。它的主要成分就是麦芽汁。这个化学家也很有头脑,仅过了两年,他就在这种汤剂中加入牛奶和小麦,放到市场上销售了。(不知道这种液体饮料的保质期有多长,是放在瓶子里卖的吗?)
想必这种东西很快就从欧洲大陆来到了英国。格洛斯特郡劳尔丁镇药剂师詹姆斯·好立克开始改造这种汤剂,让它变得更加营养、更适合儿童。1869年,在本国没有取得成功的他跑到大西洋另一边的新大陆找弟弟威廉,弟弟这时候正在威斯康辛州拉辛镇采石场里打工。兄弟俩一拍即合,联手要闯出一番大事业。
1873年,Horlick兄弟在芝加哥附近成立了J&W Horlick公司,专门制造婴幼儿食品。10年之后,两人在配方中加入奶粉并取得了专利。(专利号278967,专利说明用热水冲调的混合粉末)。他们把它叫做“"Diastoid”,在1887年正式销售的时候改称“麦乳精”(malted milk)。
【J&W Horlick公司旧址】
好立克兄弟不满足婴幼儿食品市场,决定把产品卖到全世界。人家说“吹牛吧你,还全世界呢?你能卖到南北极吗!”
Horlick兄弟微微一笑,于是就真的……开始赞助了当时的南北极科考活动。那是1909年。北极探险家罗伯特·佩里(Robert E.Peary)、第一个到达南极的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以及著名的罗伯特·斯科特船长(Robert Scott)都接受过公司的赞助。麦乳精质量轻、不易腐坏、高能量,简直就是为冰冷严酷的极地定制的饮品。
【南极科考好帮手——麦乳精】
它对极地科考有多大的帮助呢?举个例子。1935年,美国探险家理查德·博德船长(Richard E. Byrd)为了感谢好立克公司,将南极罗斯冰架边缘的一个山峰命名为好立克峰。
【Horlick 峰在南极大陆的位置】
除了探险,战争中也有麦乳精的身影。一战期间,麦乳精就跟着士兵上了战场,成为补充体能重要的饮料。为表彰好立克公司为英国军队做出的贡献,哥哥詹姆斯被英国王室封为从男爵(baro),成了贵族。到了二战,好立克公司发明出来的像糖果一样的压缩麦乳精,又被盟军士兵装在军需包里,带上了前线。
还记得在1873年,麦乳精的最初功能还是小儿药剂。之后竟做成了全世界著名的饮料。不过在1969年,好立克公司被英国药剂公司比切姆集团(Beecham、如今的葛兰素史克)买下,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轮回。
国货麦乳精——福牌乐口福
与外国老祖宗麦乳精相似的是,“国货”乐口福麦乳精也是从制药公司生产出来的。
1931年,中国医药巨头黄楚九去世。黄楚九,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留下赫赫声望,他是中国西药业的先驱,创造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制药企业——龙虎公司,生产显赫一时的“名药“龙虎人丹;他也是中国医药广告界的先祖,他曾找了一个老外假扮医学专家,推销毫无疗效的“艾罗补脑汁”,专门骗脑残,赚了个盆满钵满。现如今在X度上卖假药的,都得拜他当祖师爷。可是他死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曾经拥有21个医药工商企业的黄氏集团陷入了风雨飘摇。
黄氏集团旗下有家九福制药公司,本来是黄老板给女婿臧伯庸用来练手的小公司,生产两种药。一种叫“百龄机”(缓解胃胀、消食),一种叫“补力多”(咳嗽药水)。黄老板去世的时候,百龄机涉嫌虚假宣传,销量不行;补力多呢,刚刚从一桩专利权纠纷的官司中解放出来,还没恢复生产。“眼看起高楼,眼看楼塌了”的节奏。
臧伯庸不乐意啊,好不容易丈人不在了,有了真正自己的地盘,可不能倒了啊。他和厂里的药剂师胡振汉商量开发一种新产品来拯救公司。他们认为当时市场上生产的冲剂饮料都是洋货,比如“华福麦乳精”(Ovomaltine,阿华田的瑞士原名)。如果能做出一款国产麦乳精,肯定销量不错。
【华福麦乳精的外文商标Ovomaltine是瑞士公司使用的,到了英国则变成了Ovaltine】
到了1937年初,通过引进瑞士同类产品配方,九福公司终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麦乳精——乐口福麦乳精(英文名称Lacovo,商标为九只蝙蝠围着一个“福”字),代替洋货成为了居家旅行、探亲访友必备之佳品。可惜没多久,战争爆发了。乐口福麦乳精的原料供应和销售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一直惨淡经营。
直到60年代,这个产品就被卖给了上海咖啡厂,更名为福牌乐口福,并出口国外。根据上海咖啡厂的记载,至1965年,乐口福产量达554.5吨。在文革期间,因为“福”字涉嫌封建迷信,属于“四旧”。于是福牌乐口福更名为上海麦乳精。而后,因国际贸易问题,巴西可可豆不能进口到国内,于是生产方拿掉了原配方里的可可,加入了其他营养成分,改名为“上海牌强化麦乳精”。
改革开放以后,福牌乐口福商标被卖给了诺华制药,几经周折在2008年又被英国英联食品接手。而英联旗下的另一个冲剂饮料正是阿华田。作为“国货版”阿华田的乐口福和真·阿华田归于一家集团,这又是另一个轮回了吧。
来区别一下那些麦乳精品牌吧。
Horlick’s malted milk(好立克) 最早的麦乳精,用麦芽糖不用蔗糖。属于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
阿华田在瑞士发明,加可可粉。现属于英联公司。
美禄雀巢公司出品。
高乐高1946年西班牙努德莱斯巴集团出品。
福牌乐口福中英合资,中方有品牌所有权,英方有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