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古星图之谜(古星图之谜 豆瓣)
知乎 古星图之谜,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认为,古星图是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它可能是古人在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星体,也可能是某种未知的天体体。但无论如何,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不过,在我国古代,却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李淳风。李淳风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淳风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传奇的,他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但最终都被他化险为夷。
1、中国古代认为的星体顺序?
我国古代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称为星官或星宿,类似于现在的星座。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天官书"详细记述了当时把星空分为中官,东官,西官,南官和北官五个天区的情况。
三国时代吴国人陈卓,为我国古星象图的集大成与奠基者。
他以甘德、石申与巫咸三家的全天星图为蓝本,将星空分别283官共有1465颗星。283官含叁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官。
到了隋代,我国对于星空的区域划分已经基本上固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到近代。这就是著名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2、天象镜是什么?
天象铜镜镜面上刻有丰富的天象知识,保存了珍贵的古代天文史料,,它又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品。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中,对铜镜有许多记载,而其遗物,同我国现存的丰富多彩的星图相比,则少得可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仅知道有一面天象铜镜传世,却被美国人弄走,藏于美国的博物馆中。
3、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图和古代观测到的星图是否一致?星图会变化么?
古时的星图最初只以小圆圈或一样的圆点附以连线表示星官与星座,如敦煌星图,后期才陆续加上标示黄道、银道等等参考线。
为了精确标定恒星与各类天体位置,在现今的较专业星图上,一定标有赤经线、赤纬线、黄道与银度并标示确切依据的历元。而星点则以由大至小的黑点代表亮度的光暗(并附有星点亮度示意),星点旁标示其西方星名与星座界线,在简单的或者索引图上并标示有星座连线;星云与星团以轮廓界线或图例标示;银河则以虚线或淡白色(淡灰色)勾划出来。
先回答题主第一个问题,星图绝大部分是一致的,变化只有细微的差别,这体现在某些星星消失,每年冬至时间不一样,北极星有规律的运动之类的。
那么星图会变化吗?回答是肯定的。星图会呈现规律性,周期性的变化。
在《天文学史大系》中有部书是专门记录古星图和天文方面发生的历史。对于古星图的记录,有些古代历法的书上也都会提及或者记录,有兴趣可以找找。
为什么会这么确定呢?这是因为古人最早有一种观点,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易经中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古代先贤对星空的记录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这星空中孕育了我们传统历法,还有各种星占。
即便是当今社会,古代历法计算依旧可以修正后使用,星占演变的木式占在当今依旧使用没问题。
举个范例,前段时间我采用太乙积年推算从2014到2020年冬至的日干,并且采用现代技术验证,时间精确到了小时。
太乙积年采用一百多万年前的时间节点,如果星图变化非常大,那么依托于天文的历法计算应该会不准的。
事实证明,题主所问的问题,除了细节上不能保证,大体是没有变化的。
4、中国古代星图应该怎么看?
我记得有四象二十八宿,而由此在实践中,古人醒悟到,季节的变化和太阳所处的位置有关,星象在四季中出没早晚的变化,反映着太阳在天空上的运动,但直接测定太阳的位置又难于办到,于是古人想出了间接办法,即由月球所处的星象位置去推算太阳所处的位置。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日多(恒星月),恰好一天经过一宿。
这样无论何时,只要找到参考星拱极星,就能确定每一颗星的位置。
古人还有星命之说,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人在世上定然要受其它人,物的影响。而星球一个这么大,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像月亮相比地球较小,可还能影响潮起潮落,其中自有其理。
5、在古代中西方文明中,为何都有在墓室中绘制星图的习俗?
因为在古代,古人一直追求长生,他们认为人死后虽然肉体会消失灵魂会进入另一个世界,灵魂居住的世界也会像现实生活中一样。
我们从一些报道中就可看出一些身份显贵的人死后会在墓穴里有各种陪葬品例如一些金银首饰、华美服饰、以及生前的随身物品,更有一些把自己生前的佣人、妻妾都跟随自己进入地下。我想他们是想在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受到生前的生活,至于墓穴顶上绘制的星图也是出于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仰望星空的想法。
因为星空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是变化莫测的,古人看星象运动能够预测到一些天气以及灾害,甚至能够根据天运变化推测出一些朝代的更迭。也是古人因为害怕未来的变化而根据星象变化的自然规律做出的推测。
古人无论是陪葬人或物还是星图都是古人想长生不老思想的延伸!
在中外古墓中,都有墓室壁上绘有星象图的考古发现和报道。
《史记始皇本记》中记载营造始皇帝墓时,“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句话可能是在墓室的天棚上绘有星象图,在地板上画有地图的依据。
中国在墓室中绘星象图的习俗,即使不能追溯到秦始皇时代,也毕竟是中国古老的习俗。高句丽也有这种习俗。在古代,人们出于希望被埋葬者像生前一样生活的愿望,在墓室里放置了各种随葬品。绘制星象图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动机,即希望被埋葬者也能像生前一样眺望天空。如日本也在墓室画星象图,只是在天棚上的方框内画了一些象征性的二十八宿,方框中央处又画了简单的北极星座。
在这个星图中,星辰是用贴在壁上的直径为一厘米左右的圆形金箔来表示的,并用红线把同一个星座的星星连在一起,用以表示星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把天空中的星辰划分为若干星座。在古希腊,人们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来给星座命名的。公元二世纪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将一千零二十八个星体划分为四十八个星座。后来又进行增补,现在达到了八十八个星座。
可以说,希腊传来的星座名称是诗的、大众的。而中国的星座名称是散文的、官僚的。
在中国,周代或周代以前,就为星座起了名称。当时星座的数目不多,星座的名称是根据星座的形状而命立的。例如,现在的大熊座当时被称作北斗,就是由于它和古代的斗形状相似而得名的。后来,这类星座数目不断增加,尤属汉代增加的最多。而且,出现了以官廷名称或官职名称来给许多星座命名的作法,这反映了汉代完备的官僚制度。
《史记天官书》中所载的星座名称数目超过了一百多个。后来,这个数目又有很大的增加。中国星座学说的形成是在晋武帝(公元265—290年在位)时期,当时的太史令陈卓在肉眼见的范围内数出的星达283官1464颗。
这里的“官”即星座,中国古代往往称星座为官。关于这些星辰,《晋书天文志》中有详细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后来又进一步把这些星辰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所谓三垣,即以北极为中心,把赤道以北的星辰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等三垣。沿赤道一带的星辰则分成二十八宿和附属于它的星座。
,“视死如生”,古今中外东西文明思路同源,习俗如出一辙,形式大同小异而已。
古人认为,人在死后可以上天堂,包括西方宗教都认为上天堂是的归宿,秦始皇陵都把墓室布置成宇宙天空,日月星河,任然能一统天下。
6、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萨默顿神秘人之死,直到今天,一切还是谜团。
1948年11月30日晚,南澳大利亚首府阿德莱德,萨默顿海滩。
珠宝商约翰和妻子在海滩散步,他们发现一个穿着讲究的人,在离他们十多米的地方懒洋洋的躺着。这个人头靠在海堤上,身子躺在沙滩上,双脚相扣。夫妻两人看到这个人举起了右臂,又放下了。所以他们觉得这可能只是个喝醉酒的人,毕竟这里是著名的度假海滩,什么人都有。
半个小时后,也就是晚上7:30左右,一对散步的情侣也发现了这个人。他们觉得很奇怪,毕竟很少有人穿着笔挺的西装,高档皮鞋来到海滩——这对情侣也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人只是睡着了。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人们才发现,这个躺在沙滩上的人,已经死了。他还是保持着昨晚的姿势,衣领上有半截香烟,似乎是从嘴里掉出来的。
阿德莱德皇家医院的约翰·巴克利·贝内特医生对尸体进行了初步的检查,这个人约40多岁的人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凌晨2点之后,死因可能是心力衰竭,也有可能是中毒。
(死者的指纹)
他随身的物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张从阿德莱德到海滩的车票,一包口香糖,一些火柴,两把梳子,还有一包香烟(烟盒里还有7支属于另一个更贵品牌的香烟)。
奇怪的是,死者的随身物品中,没有任何能证明身份的物品,没有钱包和身份证,甚至连现金都没有。而且,他的衣服上没有任何标签,其中一件衣服上的制造商标签被小心的剪掉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一边裤子口袋,用少有的橙色线修补的整整齐齐。
对于警方来说,当务之急是尸检,查出死因。如果是谋杀,那就要立案调查了。
,尸检并不顺利。神秘人的瞳孔比正常人小一些,脾是正常尺寸的3倍大,而且非常坚硬,肝脏也因为充血肿胀起来。他的胃里发现了馅饼的残留物,而且还有血。从这一点来说,神秘人极有可能是中毒而死——不过,不管如何进行检测,都没有发现任何的毒药残留。
还有比较奇怪的地方是,他的小腿肌肉非常发达,脚趾呈楔形,似乎是长期穿高跟鞋或者尖头鞋造成的(有人猜测他可能是一名芭蕾舞演员)。
没有外伤,没有器官病变的迹象,一切都显示这个人是中毒而死。,检测不到毒药残留,这一点很奇怪。一位著名教授认为凶手使用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毒药,会在人死后迅速分解,不留痕迹。有可能是洋地黄和毒毛旋花苷,尤其是毒毛旋花苷,曾被索马里部落涂抹在箭上,制造毒箭。
既然很难查出死因,警方就开始调查死者的身份。
他们把死者的指纹发送给了澳大利亚各地,以及其他的英语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没有这个人的记录。还有很多人前来辨认尸体(他们的家人失踪,或者认为这个人的照片像自己的熟人),结果还是一样,没人能确定这个神秘人是谁。
到了1月12日,警方终于有了进展。在阿德莱德火车站行李寄存处,他们发现了一个棕色手提箱。虽然没人看到神秘人寄存了这个箱子,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就是他留下的。
箱子中的物品也很奇怪一卷橙色的线(和死者修补裤子的一样)、一个模板套件(商船中负责给货物盖章的三副所使用的)、一把没有刀柄的餐刀、一件缝补后的外套……箱子里没有任何显示主人身份的物品,衣服上有三个标签,上面写着“Kean”或者“T.Keane”——调查者并不认为这是真名。
这些新的线索,完全无法证明死者的身份。于是,警方又请来了阿德莱德大学教授约翰·克莱兰前来重新调查。很幸运,4月份的时候,克莱兰教授在死者裤子里发现一个缝在腰带里的小口袋。口袋里有一张紧紧卷在一起的小纸条,这是从一本书上撕下的一角,上面写着“Tamám Shud”。
这是一个波斯短语,出自12世纪的一本诗集《鲁拜集》。这本书的版本很多,警方找遍了出版商、图书馆和书店,都没有发现和这张纸条相符合的版本。
案子陷入了僵局,警方只好制作了死者头部及躯干的模型,然后先埋葬了尸体——后来还经常有神秘人在墓地留下鲜花。
让人想不到的是,7月份的时候,案情有了新的进展。
一个名叫格莱内格尔的人来到侦探所,手里还拿着一本《鲁拜集》。他说,上一年的12月,他和兄弟一起开车出门,把车停在了萨默顿海滩附近,他们在车后座的地板上发现了这本《鲁拜集》。不过当时两人没有注意,都以为是对方的。后来他看到了报纸报道,才想起这件事。
结果,这本《鲁拜集》的一页被撕去了一部分——这就是神秘人留下的。不过,非常奇怪的是,这个版本的《鲁拜集》,没有人见过。
警长很快就在这本书上找到了一个用铅笔写下的电话号码,主人是住在萨默顿海滩附近的一位年轻护士。当警方找到这名护士的时候,她承认自己在战争期间把一本《鲁拜集》送了人,这个人的名字叫阿尔弗雷德·博克索尔。
难道,死在沙滩上的神秘人,就是这位博克索尔?
,警方找到了博克索尔,他活的好好的,而且年轻护士送给他的《鲁拜集》,他还保留着。
不过,那位年轻护士,似乎隐瞒了什么。因为她承认,当自己第一次看到死者的脸部模型时,“完全惊呆了,像是马上要晕过去”。不过,年轻护士又竭力否认自己认识这个人。
,通过紫外线光检查,发现死者的《鲁拜集》里还有模糊的几行字母,就像某种密码一样。,因为内容太少,就连海军的密码专家,也无法破译到底是什么。
案件就这么成了谜团,没有人知道神秘人是谁,也不知道他具体的死因,更不明白为什么他的《鲁拜集》似乎是不存在的版本。
阿德莱德大学的德里克·艾伯特教授对此案非常感兴趣,他查到了另一个匪夷所思的线索战后还有一位名叫乔治·马歇尔的人死在了澳大利亚,他的身边放着一本伦敦梅休因出版公司出版的《鲁拜集》,是第七版的。
,联系梅休因出版公司之后发现,他们只发行了五版《鲁拜集》。这个人身边的第七版《鲁拜集》,也是不存在的。
所以有人认为,他们会不会是间谍?手中的《鲁拜集》其实是密码本,而他们是被暗杀的?其实也说不通,真要是暗杀一个间谍,为什么要把密码本留下来?
,这个案子成了谜团,没人知道萨默顿海滩的神秘人到底是谁了……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两件事,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怎么感觉都不像真事,但它的确都是真事。
第一件事一言九鼎
抗战时期,有一个县大队的大队长,叫樊金堂,打仗勇敢,特别剽悍,是一个战斗英雄。他带着他的县大队,一直活跃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抗日英雄樊金堂)
他带领的这个县大队最善于行军,尤其是夜行军。他说打哪里就打哪里,三十里五十里,转眼就到;说拿哪个据点,手到擒来,搞得日本人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后来,和他打交道的日本人时间长了,也学会了他的这套东西,学会了长途奔袭。
一次,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在某地演出,被日本人给探听到了。日本人也来了个六十里奔袭,把正在演出的文工团员们给包围了。
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命令当时正在附近不远的樊金堂大队解围。樊金堂接到命令以后,即刻出发,他要求战士们“一个战士拉一个男演员;女演员跑不了,一个战士背一个,也得给我背出来!”
樊金堂他们赶到的时候,日本人的包围圈已经合拢。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冲进了日军的包围圈,连拉带背救出了所有的文工团员------
(抗战时的县大队)
日本人或许根本没想到樊金堂他们会这么蛮干,硬是在眼皮底下让他们突围出去了。据说,有的日本人被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的精神惊得目瞪口呆,竟然忘了向他们开枪。
,这并不能说明日军会放过他们。樊金堂的县大队仍然还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樊金堂打仗既勇敢,又爱动脑子,把附近经常和他打交道的日军打得是心服口服,在战场上经常喊着樊金堂的名字,称呼他“朋友,你行!”
当时在河北定襄县一带驻扎的一个日军联队长(相当于我军一个团职军官,不过一个日军联队至少3000多人)或许也是突发奇想,给樊金堂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本人非常敬佩樊大队长,我们一直在打交道,但就是没见过。我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究竟长什么样,不知可否?”
樊金堂本质上就是个侠客,天不怕地不怕,而且战争期间,终日刀头舔血,不定什么时候就牺牲了,他怎么还能怕见一个日本军官?见了日本人的信,他的豪侠气概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信尾批道“愿奉教,在下恭候,樊金堂。”
(日军联队长)
结果,在约定的时间,那日军联队长不带武器,带了一个翻译真就来了。两人见面,互致军礼,握手言欢。
樊金堂命炊事员炒了几个菜后,一个日军军官和一个中国军人,在农村土炕上开怀畅饮。据说这个日军联队长和许多入侵中国的日军军官一样,是个“中国通”,了解许多中国的历史地理知识,但就是不了解中国的农民。让他始终想不通的是,在中国战场上他们为什么总是败给中国这些淳朴的农民。
两人天南地北地瞎扯了半天,临分手的时候,日军联队长真诚地说“樊大队长,很荣幸也很高兴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和你畅谈。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兄弟我一定尽力。”
樊金堂一听,随口开玩笑说“别的没什么需要的,只是兄弟的队伍装备太差,只有手枪和步枪,如果有一挺歪把子机枪,两箱子子弹,就好了。”
不成想,日军联队长点点头,竟然毫不犹豫地说“好的,兄弟理解,我这次回去,一定办到。”
在敌我双方激烈的战争当中,像这种玩笑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恐怕都闻所未闻。
(日本造歪把子机枪)
谁知那日军联队长却一言九鼎。
几天后,前沿观察哨所向樊金堂报告“两个鬼子,带着几个民夫,打着白旗进山了。”
樊金堂早已忘了几天前的事,即刻命令“既然打着白旗,就不要打,看看他们来究竟想要干什么。”
樊金堂随后才知道,两个日本兵轮流扛着一挺日本造歪把子机枪;四个民夫,抬着两箱子弹。
樊金堂收到东西,因为太出乎意料之外,他高兴极了,嘴里不停地说“够朋友,够朋友!”
他高兴地请两个日本兵吃饭。随后,樊金堂写了一封信,意思告诉那个日军联队长,东西已经收到,表示非常感谢。交给那两个日本兵,让他们带回去。
那两个日本兵显然学过中国话,但不熟练。他们连说带比划,叨咕了半天,才把意思说清楚。那意思是说“联队长只是让我们把东西送来,但我们就再不能回去了,算我们两个已经逃亡了;要是回去,我们只能被执行军法,就是枪毙。”
樊金堂一听,十分为难。他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这两个日本兵。只好派人把他们护送到晋察冀军区,交给聂荣臻司令员处置。
第二件事义释勇士
著名抗日英雄忤德厚,曾经参加过卢沟桥、河北平北县的对敌惨烈战斗,又曾在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中担任敢死队队长。
一次,他带领的部队在山西娘子关南峪车站一带与日寇激战中陷入重围,112人打的只剩下了17个人,弹尽粮绝。
大家在掩体里商量,怎么和日军进行的殊死搏斗。
(抗战时的国军阵地)
就在这时,一个会汉语的日军军官在对面阵地上向他们喊话“你们已经弹尽粮绝,又无援兵,消灭你们轻而易举,赶快投降吧!”
忤德厚回敬道“军人只有战死沙场,我们决不投降!”
那个日军军官说“如果放了你们,你们还敢和皇军打仗吗?”
仵德厚大喊“我们中国军人不怕死,而且一定要打败你们!”
日军军官说“你们不是还要和皇军打仗吗?那好,你们现在统统地可以开路了!”
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日军阵地上,数百名日军士兵从掩体里站了起来,持枪站立。
仵德厚等17人抱着侥幸求生的犹疑心理,互相搀扶着、试探着,一步三回头地往掩体外面走。这时所有的日军整整齐齐站立着面向他们行注目礼,任由他们越走越远,离开了战场,回归到自己的大部队。就这样,仵德厚他们17人竟然绝境逢生。
(抗日英雄仵德厚)
这或许是一次绝无仅有的个例。或许这群日军的指挥官也是性情中人,从小喜欢、崇拜英雄好汉,以至于在严酷的真实的战场上也念念不忘,不吝慷慨、仪态大方地“秀”了一次他的英雄情结。
,这件事也表明了这个日军军官对他们心目中是弱者的中国人的蔑视。,这件事至少表现出中国军人在生死存亡时那种凛然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以至于让凶残的侵略者都会肃然起敬。
后来,曾经有记者问仵德厚“如果当时你们要是投降,或者表现出哪怕一丝一毫懦弱的情形,那会怎么样?”
仵德厚想想,摇摇头回答“他们绝不可能让我们活着!他们会把我们一个个折磨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