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4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却活得像个笑话。其实,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不公平。所谓的公平平,就是你付出的努力,与别人一样多。所谓的不公平,就是你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少一点。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本是咏物抒怀之句,却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不光是一切陈腐的陈规陋习,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我们视线、妨碍我们认清方向的“浮云”.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之时,可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的阴霾却不会轻易地被驱净 表面意思是,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内含: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报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小知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1、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2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全诗如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3、《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如何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本是咏物抒怀之句,却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 不光是一切陈腐的陈规陋习,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我们视线、妨碍我们认清方向的“浮云”。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之时,可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的阴霾却不会轻易地被驱净。

表面意思是,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报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4、《登天来峰》全诗?

是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译文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5、王安石登庐山的原文?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其登庐山的创作的《登飞来峰》 脍炙人口,富有哲理。原文如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王安石青年时期,公元1050年夏,从时间上看,王安石这首登山诗创作于青年时代。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新义?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对一些现象我们要有博大心胸去包容,不忘初心,坚守信念。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于《登飞来峰》王安石,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不惧怕在山间浮动的云雾遮挡住我的视线,只因为我现在站在最高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