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试毒_银针试毒可以检查出哪种毒素
银针试毒。这一幕被皇上看到,当即龙颜大怒,下令将魏嬿婉赐死,并且将她的尸体扔进了粪坑,可怜的魏嬿婉死后连一口棺材都没有,只能用草席裹着。不过这也是她咎由自取,自己作死的结果。而在她死后,乾隆还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陵墓,并且在里面放了很多金银珠宝,以此来表对她的思念之情。不过这个女人的一生也是十分悲惨的,虽然她是皇后,却没有得到丈夫的爱,甚至连孩子都没有生下来。
按照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银钗验毒的方法虽不能说完全不符合科学,但可以断言其局限性很大。这是因为,只有对因硫化物中毒的新鲜尸体此法才可用。银碰到硫化物,会起化学反应变成硫化银,呈黑色,揩擦不去。而如果尸体已经腐败,不论中毒与否,都会产生含硫化氢的腐败气体,此时用银钗检验,由于硫化氢的作用也会使银钗变成黑色,且揩擦不去。
在民间,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验尸的记载。时至今日,还有些人常用银筷子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着银器能验毒的传统观念,这也被当时法医检验引为准绳。银器果真能验毒吗? 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剧毒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
要看是什么毒。主要是指剧毒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参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
一银针试毒是真的吗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那么宫斗剧都会用银筷子或者银针试毒,如果银针变黑的话,就说明食物是有毒的,反之如果银针正常的话,就说明正常,是可以吃的食物,可以放心吃。
古代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验证有没有毒,其实也不是所有的毒都能验出来的,只能验出来很厉害的毒,例如砒霜,鹤顶红等等,都是能验出来的。
银一般处于硫化银状态的时候才会由银色变成黑色的,如果有人下毒下的是砒霜的话,就能迅速检测到有毒,因为砒霜中含有很多杂质,杂质主要部分就是由硫化物为主的,所以才能检验出来,砒霜是比较毒的一种毒药,能检测出来的话最好,检测不出来的话就只能等死了,砒霜和鹤顶红是一种性质的,沾上一点点就会死的。
对于其他慢性的毒药还是检验不出来的,很多古代的皇后妃子以及皇帝都是因为慢性毒药而亡的,如果能检验出来的话,像那些嫡子也不会从小就体弱了,估计是被人下了慢性毒药了,所以古代银针试毒一般都是针对比较强烈毒性的毒,其他的毒物就没有办法了。
不过至少银针还是能检验出一些厉害的毒的,要不然生命会更脆弱的,现在我们科技发达了,也知道了一些东西能吃,一些东西不能吃,像一些有毒的东西是不可能流通到市面上的,现在只有一小部分的有钱人才会用银器吃饭。
二银针试毒试的是什么毒
影视剧中常会出现一个画面,皇上在用膳时要用银针插入饭菜中,检测饭菜是否有毒,其实这个操作是用来检测鹤顶红的,也就是砒霜。
砒霜学名是三氧化二砷As2O3,早期是治疗梅毒或肺结核病的辅助药物,但其毒性强大,能与人体内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其失去活性,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最终导致人体缺少三磷酸腺苷的供能而死亡,并且它的原材料容易获取和制备,所以成了古人常用的毒药。
砒霜的原料大量存在于矿石中,例如砒霜的一种天然矿物红信石,含砷矿物雌黄(As2S3)和砷黄铁矿(FeAsS)等,这些矿石经常混合在一起,古人通过先研磨后煅烧的提炼方式,待毒砂升华后凝结得到的红色粉末就是砒霜。(高纯度砒霜呈白色,纯度较低的砒霜中含有硫化砷等杂质呈红色,像鹤头上的一抹红色,命名为鹤顶红)
这种粗糙的提炼方式,让砒霜中含有较多的硫或硫化物,遇到银针后会在表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Ag2S,以银针变黑来判断食物的毒性。
银针试毒在《洗冤集录》等多部历史古籍中都有记载,在古代断案中也经常被使用,这种方法其实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由于古代生产方式落后,砒霜中含有较多硫化物,银针试毒才能奏效,现代砒霜纯度较高不含硫化物,银针插入也不会变黑。
并且银针试毒有局限性,没毒的物质能检测出毒性,例如银针能与蛋黄中的硫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鸡蛋是无毒的;有毒但不含硫的物质,银针不能检测出毒性,例如氰化物、毒鼠强、铊盐等。所以银针不能作为鉴别毒物的工具。
银虽不能鉴毒,但却能消毒。人体内大部分致病菌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依靠蛋白酶维持新陈代谢和繁殖,这些蛋白酶中有一种叫氧代谢酶,它的氧化性较强会夺走银原子的电子,使其变成带正电的银离子,银离子能特异性地与带负电的硫醇基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链与四肽交联,破坏细胞壁让它失去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致病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被捅破,达到杀菌效果。
致病菌死亡后被分解,银离子又拿回原本的电子还原成银原子,银本身的杀菌能力会继续保持。每升水中银离子的浓度只要在5000万分之1毫克左右,便能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生活中,一些人用银作碗筷也是这个道理。
抗生素发明前,一战时人们曾将硝酸银溶于海藻酸盐中,用银离子防止伤口化脓;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在医学文献中记载,用银器或银贴裹敷在伤口上,防止病菌感染。
银属于重金属,单质是无毒的,但银离子对人有毒,不过有句话叫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银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极低的,属于非常难容的物质,微量的银离子能杀菌对人有益,所以不用担心重金属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