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之谜是真的吗(伽蓝咨询法务是真的吗)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4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1、潍坊旅游最值得去的地方潍坊自驾适合去哪里旅游?

在潍坊旅游很多地方都适合自驾,只要想去没有到不了的地方。现在帮您介绍几个自己感觉不错的景点。



潍坊临朐沂山风景区。沂山又名海岱,素有“小泰山”之称,是潍坊著名的5A级景区。由于沂山独居鲁中,巍然耸立,山峦叠翠,群峰林立,松茂林密,还有很多泉流相映成趣,使其风景更为绮丽。自古便是名人墨客的好去处,众人倾慕其雄伟奇秀,咏出了不少诗句题词,文化遗迹也颇为丰富。现为国家5A级景区山东沂蒙山旅游区(沂山景区-龟蒙景区-云蒙景区)核心景区之一。



青州泰和山景区。他拥有独特的天然胜景,雄浑的山势、奇特的地址、灵秀的湖水、壮美的瀑布。天门、七峰联翠、看山狐、百鸟谷等更是容纳历史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山、湖、泉、林、瀑、洞、花、岩一体的绝美自然景观。



井塘古村。这是一座“石头城”,依山而建,是一座历经600余年沧桑风雨,依然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还有明代古树10余棵,经历风吹雨打而屹立不倒;这里也是电视剧《红高粱》的取景地之一。他的城墙用青石砌成,每隔30多米修建一处城堡(炮楼),向人们展示着明代古村自卫防御功能,是山东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古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古村之一。

潍坊古青州八景里本就有“驼岭千寻”这一说,驼山之名也来自于山形类似一只骆驼。

而之前又有眼尖的游客发现部分山体神似一座躺下的佛像,经查探后的确有人工雕凿的痕迹。可见北朝时期为了礼佛而不遗余力,毫不吝惜金钱民力。

驼山和云门山这两个青州最著名的自然人文双重景点都离城区很近,而两者又仅仅相隔这么几公里,实在不错,省的花上太多时间在交通上。

从城区里过去的确容易,但两座山之间的交通就比较难了,几乎只能在路上凭运气等有空车来.

驼山石窟当时则因为道路比云门山难走,位置也略显偏僻而成功逃过一劫。青州同一地的两窟佛像命运如此天差地别,让人如何不心生感慨呢?

驼山造像里最有故事的莫过于这两尊波斯供养人像。一千五百年前,他们从中亚的家乡一路迁徙到了青州。没人知道他们是商人,还是官吏或者手工艺者,只是既然能有财力为自己塑像,能推测他们在青州应当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后来的命运也无人知晓,在战乱中丧生,或是融入了中华民族,再或者又沿着丝路回到了故土,可能性有无数,但历史的见证却仅存此二尊像了。

因为驼山与云门山相对而立,想知道传说中驼山的佛像躺卧的雄姿,最佳视角莫过于在云门山上眺望。所以大家大可以精心在驼山欣赏佛像艺术,不必急不可耐的分心寻觅。

【驼山石窟第3窟,开凿于北周末年,大佛基座上有“大像主青州总管柱国平桑公”题记】

真的要说起来,驼山和云门山不仅都有石窟造像,在山顶还都各建造了一座无梁殿。

“云门悬镜”“驼岭千寻”都是青州八景之一,不得不让人觉得这真是一对“兄弟山”。

【云门洞,相传是秦始皇东巡为泄齐地王气所凿。东晋郭大夫筑东阳城时扩大洞口以宣风气。北宋乾德,天禧又两次扩建。洞口高4米,宽6米,深十余米。因为时常有云雾缭绕穿洞而过,所以被称为云门洞,为古青州八景之首】

而要说云门山,却比驼山又多了一个天下第一。明朝嘉靖年间为了给衡庄王祝寿,衡王府的王官周全别出心裁的凿了一个占据半个山头的巨大“寿”字,是目前存留下的古代最大单字摩崖石刻,号称“天下第一寿”。

据说在青州的高楼大厦建成之前,从城内的衡王府旧址就可以远远眺望到这个寿字。想来衡王当年也曾寄希望于此,盼着自己福寿绵延。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巨大寿字的关系,衡王府还出资建造了云门山上的无梁殿,同样这处古迹也完整保留了下来,作为今人感慨帝王家生活的一处地方。

从云门山山腰上向驼山望去,一尊躺卧的佛像豁然开朗般的出现在眼前。南北朝时期像这样规模浩大的佛教工程数不胜数:南朝的栖霞山石窟,北周的须弥山石窟,北齐的响堂山石窟,邺城附近的数千座寺庙,洛阳伽蓝记里的狂热.....无不见证那一个狂热的时代。

谁也无法预料自己未来的时候,宗教成为了寄托内心希望的沃土。即便这块沃土拼命的吸取民脂民膏往往令王朝更快一步陷入深渊,皇族们依旧乐此不疲,前赴后继投身于此。“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周武帝的话在当时这种崇佛的浓厚氛围里,称为一声惊雷确不为过。

而云门山格外知名的便是这里还作为许多著名隐士的归隐之处。当年隐士们避世的洞穴多有保留。对官员来说,或许小隐才是隐于野,但对崇尚自由的人,这份小隐也是不可多得的了。

驼山和云门山虽然古迹繁多,但可幸的是山本身不高,游览起来两座山也不过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由于离青州市区不远,所以回想起【藩屏】里的青州衡王府石坊,在连翻两座山之后还是迫不及待想前去一探究竟。

如今的石坊位置在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里。学校并不禁止外校人员入内,可以放心参观,一进门左转的小花园便是至今伫立在此的衡王府遗迹了。

“琵琶弦弱胡笳短,难写崇祯万事非”。衡王家族和王府在清朝的大屠杀和破坏中已经灰飞烟灭。“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的事情在朝朝代代不停的上演。朱明皇室在后期早已失去太祖皇帝“东风吹醒英雄梦”的豪气干云,腐蚀完王朝的命脉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命运自然也就到来了。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唐 杜甫【秋思】

在青州古城中,还有一座明清园林——偶园,据说与当年泼天富贵的衡王府有扯不开的关系。

偶园是清朝康熙年间刑部尚书冯溥的宅邸。因为冯尚书在京城已经有了一座万柳园,青州这座园林是他所有的第二座,取无独有偶之意,遂名偶园。传说这里本是衡王府的东花园所在地。

熟悉中国建筑的朋友应当会知道在明末清初,负责营造了畅春园,清漪园以及中南海等处假山的造园专家张南垣。偶园内的假山正是出自这位张大师的儿子张然之手,还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康熙年间的人造假山。

张然继承了其父高超的造园手法,据考证青州偶园内的假山与中南海瀛台假山均为张然的杰作,两者同出一门。

如今大众不虽能进入瀛台一赏其园林假山之貌,但大也可在青州偶园的假山中得观古意了。

必须要提的是,青州偶园内还放置着一块我国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碑刻——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

此碑又称“大齐碑”,高4.45米,宽1.6米,于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立于青州南阳寺。碑阴刻“龙兴之寺”四个大字,是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所书。

碑文主要记载娄定远的事迹和南阳寺的位置。碑文为阴刻隶书,共29行,满行58字。大齐碑作为目前发现的南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石碑,有重要的文物、艺术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离青州古城不远,就是中国一级博物馆里唯一的一家县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

主要看点——明代衡王府遗物,“曹衣出水”佛像展。

青州博物馆门口的两座石狮子,原本都是明代衡王府遗物。青州在明代先后成为齐王,衡王的封地,目前依旧保留了不少衡王府的遗存。主要有青州博物馆门口的石狮子,院内的铁鹤,衡王府铜钟,展出的各位亲王郡王王妃的陪葬品及墓志铭。

青州博物馆院内的明代衡王府铁鹤,分别铸造于1584和1587年。

在1996年10月,在青州龙兴寺遗址上出土了从北魏末年到宋代的400多尊窖藏佛像,其中95%是东魏、北齐时期,艺术水准远超其他地区的北朝造像。

古代刻画人物衣衫褶皱有两种非常著名的风格“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是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分别开创的。吴带当风式样人物的衣袖宽大,看似飘然如风拂过,而曹衣出水式样衣衫紧贴人体,就像刚从水中出来,故有此名。

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而青州龙兴寺出土的窖藏佛像,正是“曹衣出水”这种艺术风格典型代表之作。

青州博物馆的佛像窖藏当年为何被掩埋至今还是历史未解之谜,巧合的是专家估计其被封存的时间和莫高窟几乎在同一时段。这一东一西的佛教宝库可谓相得益彰。

大美古城青州欢迎您

2、《西游记》有一件怪事,就是车迟国国家保护百姓五谷丰登,可是唐僧一走谁保证百姓生活的好呢?

这个问题孙悟空会告诉你爱谁谁,我管不着,我只负责打妖怪,打完妖怪去西天,其他的跟我没关系。

车迟国斗法本质上其实是僧道之争。车迟国国王重道抑佛,把和尚送给道士当奴隶使。国王的理由也很现实,道士能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和尚就会吃白食不劳动。国王喜欢道士了,顺便给不干正事的和尚还安排了工作,给道士当杂役去。

作为佛教杰出代表的唐僧、孙悟空一行人看到肯定不乐意了,居然这么虐待我们同行,以后我们这行还怎么混啊。所以才有了车迟国斗法那一段。

尽管三个道士是妖怪变的,人家也没干什么坏事啊,还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潜心修道,无非就是对和尚苛刻了点,谁叫你们和尚没本事呢。当孙悟空这几个有本事的和尚来了之后,三个妖怪就倒了大霉了,被孙悟空残忍地弄死了。一向有好生之德的唐僧这次居然一句话都没说,默默地看完了直播,那么血腥的场面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车迟国斗法之后,唐僧师徒代表的佛教取得完胜,从此车迟国改奉佛教。至于佛教会不会保佑他们国家风调雨顺,那就要看他们虔不虔诚了。怎样才叫虔诚呢?是佛教的菩萨们说了才算。

这点你不用担心,神仙们会抢着帮助车迟国的。经孙悟空他们这一闹,车迟国成了神仙们重点关照的对象。

「车迟国早先是尊佛求雨」二十年前,车迟国是“民遭亢旱,天无点雨,地绝谷苗”很惨的景象。为了求雨,上至朝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家家拜天求雨,尤其是佛家和尚们没日没夜的拜佛祷告着,可他就是一滴雨也下不来。“当年求雨之时,僧人在一边拜佛……谁知道那和尚不中用,空念空经,不能济事”。于求雨不得,和尚们就成了背锅的。

「道士来了后风调雨顺」和尚们求雨多年毫无效果,而刚来的三个道士却成功求来了雨,这种尴尬可想而知。于是,国王认定了佛家是造成国家久久不富的罪魁祸首,下令车迟国开始独尊道家封三个妖道为国师,可怜的和尚们则被罚奴役参加劳动。

之后二十年时间里,这三名妖道通过自身法力要风得风借雨得雨,车迟国也逐渐成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

「妖道如何顺利求得的雨?」这下雨不是件小事,下多少、几时下都得玉帝同意了才行,当年泾河龙王因为斗气私自改了雨量和时间,被杀头。这三个妖道到底是胆大妄为乱做法强行下雨,还是说,他们是名正言顺求来的合法的雨?

事实证明,妖道们还真不是乱来,他们求来的雨都是经过正规手续得来的。

「妖道求的雨是经过玉帝同意的」斗法的虎力大仙登坛作法之后,天上的各路神仙忙开了:风婆婆、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雷公电母、四海龙王忙着准备降雨……这些人都疯了?没有疯,他们都是按规定来做的,这点南天门遇到的邓天君就明确告诉孙悟空了:

“那道士五雷法是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我等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

这是玉帝给的雨!妖道求雨没有违规,反而是孙悟空求的雨才是乱来的。这几个妖道哪来这么大面子,能让玉帝帮助他们下雨?

「原来是三清搞的鬼」三清即是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妖道求雨就是因为他们的帮助。为什么这么说呢?小说里讲的很明白,这些妖道平时拜的就是他们道教的三清。也许是因为感动这三个妖道的虔诚,三清在玉帝那边开了后门:日后若是他们求雨,请陛下帮忙。三清何许人也?玉帝会帮他们了。

为什么那些和尚们拜佛就不灵了呢?难道如来佛主和观音的面子就不够大了?我想,应该是车迟国那些和尚们法力级别不够,还没达到能惊动佛主和观音的地步。否则,这人人都拜,谁拜就帮谁的话,这无论是三清还是佛主观音,都是忙不过来的。

这么一捋我们就清楚了:这三个妖道具有一定的法力,所以他们比普通凡人更容易联系三清这些神仙,于是三清(比如说太上老君这个玉帝身边的红人)就请玉帝给个面子了。车迟国那些和尚就是一群普通人,拜得再多也联系不上如来和菩萨们。

综上,关于车迟国的未来也就不难推测了。

「佛家和道家会抢着帮车迟国」离开车迟国之前,孙悟空告诉国王要三教归一,道教和佛教都要尊重。经孙悟空他们这一折腾,包括如来和观音在内的佛家神仙必定会注意车迟国这个国家。咦?之前没怎么关心车迟国,被道教那些朋友抢了人情出了风头,咱们佛家要好好的表现才行……

于是呢,地下的车迟国尊佛又尊道,而天上呢……道家的三清和佛家的如来观音等人,都抢着请玉帝给面子。所以呢,车迟国无论拜佛还是拜道,很快就会有雨。

3、历史上达摩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据记载,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时期536年圆寂,享年150岁。达摩圆寂之后被众弟子安葬在定林寺,梁武帝还亲自为达摩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

达摩圆寂之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看见达摩用一根禅杖挑着一只鞋向西而去,便将此事速速禀报给了梁武帝。梁武帝十分惊讶,派人去空相寺挖开了达摩的坟墓,发现里面并没有达摩的尸骨,只有一只鞋横放在棺内。梁武帝却认为达摩已脱化成佛,便将定林寺改名为空相寺。

达摩原名菩提多罗,属刹帝利种姓,是南印度国香至国国王的第三个儿子。后来,达摩乘船来到中国广州,又从广州走陆路来到北魏传扬佛法。达摩自称是佛教禅宗第28祖,并改名为菩提达摩,成为了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

据说,有一天达摩在洛阳游览,看见永宁寺的宝塔建筑十分微妙微翘,便对身旁的人说,我活到150岁方才见到这般壮阔的建筑。达摩说这句话的时间大约是520年到526年之间,那个时候他就自称自己已经150岁了。

相传达摩先是在少林寺传法,他的弟子是慧可。北魏有一名国师名叫菩提流支,对达摩非常嫉妒,便数次在菩提的饭菜里下毒,达摩不但没事,还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原来,达摩吃下的那些毒物,都被他化作了蛇被排出了体外。菩提流支数次都没有害死达摩,直到有一天他认为惠可有资格作为自己的佛法继承人了,在传法给惠可之后,独自一人来到熊耳山的定林寺(也就是空相寺),继续传法五年之后方才圆寂。

关于达摩的死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达摩在离开洛阳之后,带着弟子继续向北传法,但当时达摩的佛法并没有被广泛的接受,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讥讽。不仅如此,光统律师、流支三藏等人还对达摩进行人身迫害,六次对达摩下毒,前五次没有成功,但第六次达摩终就还是被毒死了,死后葬在熊耳山定林寺。

所以,现在关于达摩何时死,死时多少岁,都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在中国的活动时间和轨迹,以及他在中国的成就。

达摩又称为菩提达摩,属于印度人,是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得道高僧,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根据传说,大多数人都说他活了150岁,不过后人将他的坟墓挖开,却看见棺材里是空的,以为达摩已经羽化成佛了,于是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达摩原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来为了弘扬自己的禅宗佛法东渡来到了中土。当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武帝十分痴迷于佛法,动用了大量的钱财来修建寺庙,供养了很多佛家人士。听说得道高僧达摩来到中土,立即派人将达摩接到了自己的都城。

据说当时的北魏有一个菩提流支因为嫉妒达摩,所以总是想方设法的加害达摩。据说有一次菩提流支派人在达摩的饭菜中下了毒,达摩明知道有毒还是将饭菜吃了下去,吃下去之后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出来。

达摩之所以六次被下毒而不死是因为来中土的任务没有完成,后来菩提流支第七次下了毒,这个时候达摩已经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徒弟慧可等人,所以已经毫无牵挂了,这次达摩就圆寂了。

那么达摩到底活了多少岁呢?《洛阳伽蓝记》卷一记载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那时候大概在公元520-526年间。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刚到中国就有150岁了,那么之后的十几年不是白过了么?

不过这个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当他来中国时他说他一百五十岁,走时还是一百五十岁,虽然有些自相矛盾,但不管是哪个说法,都说明他这个人比较长寿。

不过在达摩公认的死后两年,也就是公元538年,东魏使臣宋云从西域返回洛京的时候,途中遇到过达摩,达摩一手掂着一只鞋子,赤着双脚,宋云见到后问道“师父你往哪里去?”达摩回答说“我往西天去,你回京以后,不要说见到了我,否则将有灾祸。”

宋云以为达摩说的是戏言,回到京城以后,向皇帝说到他途中遇见达摩老祖回西天的事情,当时皇帝没有相信,以他欺君之罪押入大牢。事隔数日后,皇帝坐朝审理宋云欺君一案时,将宋云传上殿以后,又让他重新说一遍遇到达摩的情况。

皇帝听了之后真假难辨,于是决定将达摩墓穴挖开,撬开棺盖一看,果然棺内没有尸体,只剩下一只鞋子了。于是宋云蒙受的不白之冤平反了,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上边刻有四句话

达摩入天平年,熊耳山中塔庙全。

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

据记载,达摩最少活了150岁,于公元536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圆寂。但关于他的死因却众说纷纭,有说达摩曾被人六次下毒而死,又有说达摩“只履西归”,去往西天极乐世界修得佛身。达摩圆寂后,梁武帝萧衍亲自为他树碑立传。

达摩,全称为菩提达摩,他是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子,为刹帝利种姓。达摩的前世名叫菩提多罗,后奉西天师傅般若多罗之命来到印度,受国王供养。师傅在圆寂之前告诉达摩,在他圆寂67年后,达摩可去中国传法。

达摩谨遵师命,远涉重洋,经过三年来到中国的南海,此时正是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广州刺吏萧昂为达摩一行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快马加鞭上报梁武帝。第二年达摩被梁武帝请到南京,最终达摩因佛见不同离开南京。

随后达摩来到洛阳,达摩在游览完永宁寺宝塔后,不由得感叹自己已150岁的年龄游历各国,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建筑。由此可知,此时的达摩已经有150岁了。之后达摩住在嵩山少林寺,收下了为求佛法而自断胳膊的徒弟慧可。

达摩在收下徒弟慧可后,据记载,他又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历时五年之久,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依照佛礼将达摩葬于定林寺,并为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亲自撰写碑文以示对其创立禅宗的纪念。

对于达摩的年龄,按照史料上的记载,达摩初来中国便自己道出年龄为150岁,之后他在少林寺和东林寺待了十年之久,所以说,达摩圆寂时的年龄应该在160多岁。还有人说达摩离开中国时已有150岁了,圆寂时年龄肯定会更大。

达摩究竟活了多少岁,至今没有定论,但好多的说法都是以150岁为准,这个说法显然是有争议的。关于达摩还有很多的典故和传说,他的死因便是其中之一。

话说达摩到达洛阳后,当时佛教非常盛行。洛阳最出名的两位大师名叫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此二人皆是精通佛法之人,他们看到达摩大师演说佛道,便经常与达摩辩论。达摩逐渐赢得了声望,二人因气量狭小而要谋害达摩。

他们偷偷的在达摩大师的斋饭里投毒,其实达摩早已察觉,但传法给徒弟慧可的任务还未完成。当二人第六次投毒时,达摩大师因缘已尽,法教也有了传人,于是没有采取自救,而是端坐圆寂。

达摩圆寂三年后,北魏宋云奉命出使西域,回程时在葱岭与达摩祖师不期相遇。宋云看到但手中提着一只鞋子,缓缓而行。宋云与达摩交谈后,得知大师要去西天。宋云回来后将此事的经过告诉了大家,僧众决定开棺查看。

当人们打开达摩棺材时,棺材里只有一只鞋,其它空空如也。当时满朝文武无不为之惊叹,北魏皇帝命人将棺中的那只皮鞋,放在少林寺供养起来。后来这只鞋在唐朝开元十五年被人偷到了五台山华严寺。

关于达摩还有“一苇渡江”的传说,传说达摩渡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过,而是在江岸便折了一根芦苇,站立在苇之上过江的。此事的缘由是梁武帝与达摩讨论佛法起争执之后,达摩悄然离去,梁武帝深感懊悔,便派人追赶。

当追到幕府山时,达摩已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站在芦苇之上飘然过江。至今幕府山北麓还有达摩休息过的达摩洞,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

,根据史料可以判断达摩确有其人,但他的年龄是有很大争议的,据记载可推断其实际年龄应该是大于150岁的,圆寂时年龄接近160岁。

4、花果山七大圣除了牛魔王之外,其他六个都哪去了?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悟空摘不掉妖王的标签。

天生灵胎,后台强大,悟空终成"天选之妖"。金箍棒上"如意"二字暗示了悟空的天命,他六个结拜兄弟就没这种命了。

天庭放任七大妖王,一因顾虑众妖实力,二来他们还算规矩。猴哥却开了一个糟糕的头。打猴看主人,猴哥没事,牛魔王的命运变了,剩下五兄弟被抹去一般集体消失……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