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谁(蔡文姬是谁的妃子)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4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蔡文姬是谁?为什么这么厉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我们来看看蔡文姬的技能介绍蔡文姬的被动技能可以为队友回血,一技能可以弹弹弹将敌人眩晕,二技能可以弹弹弹,大招可以给队友加血,这些技能都是为了保护队友而存在的。

多年前,名士蔡邕得罪了宦官,更被放逐到了朔方(今天内蒙古杭锦旗北),过着怀才不遇的日子。

日子望不到头,蔡邕决定回洛阳。

一路上,老百姓们流离失所。

一路上,起义口号延绵不绝。

而他早已看破红尘。

过去,他频频上奏,切中时弊,被整惨。

现在,他教学子女,反倒逍遥自在。

前几天一根琴弦断了,小女儿问他“父亲,是不是第二根弦断了。”

他大惊,确实是第二根弦。

他果断弄坏了第四根弦。

“这次是哪根弦?”

“第四根。”

“哇塞,这女娃娃天生通音律呀。”

从此,蔡邕的生活中多了另一种苦闷教导女儿学音乐,让她读典藏竹简,全能天才沦为家庭教师。

多年后,好消息终于来了,“董卓主政,您可以上任了。”

上任三天,官升三级,蔡邕喜上眉梢。

蔡邕在他朝中工作,真的好吗?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们大权在握。

刘备,曹操,孙权等地方豪杰羽翼还未丰满,而董卓就是一把大火,燃尽东汉的气焰,激起英雄们的愤怒。

黄巾起义后,董卓不服上头命令,擅自把持兵权。

他闯进宫中,将汉少帝和陈留王两个小娃娃掳走。

他毒死太后,成为朝政的实际控制人。

从此之后,他开始纵容手下烧杀抢虐,无恶不作。

老百姓都恨死他了。

但蔡邕看来,这都不是问题。

在这种人手下做事,要比在汉灵帝手下逍遥多了,不是吗?

一边是怀才不遇,一边是官升三级。

无动于衷,那都是假的。

朝中,他受人尊敬。

家里,他有无数人登门造访。

很多人踏破蔡家的门槛,不是因为蔡邕,而是因为蔡文姬。

她年满16岁,才貌双全,正是嫁人的好时候。

蔡邕想来想去,“河东卫仲道家的小公子,如何?”

蔡文姬说,我愿意。

刚嫁过去,她就发现仲道家的小公子经常咯血。

他爱写文章,写着写着,血沾满手绢。

他听她谱曲,听着听着,血滴满手心。

一年不到,小公子病逝了。

蔡文姬心想,“我很爱他,愿为他守寡。”

爱搞迷信的婆婆占着自己家世显赫,来了这么一句

“你来了一年啦,娃娃都生不出来,我儿子肯定是你克死的。”

蔡文姬倒抽一口气,收拾东西,回了娘家。

回娘家,算是惊世骇俗之举。

读了班昭写的《女戒》的女子,都不敢这么做。

只有蔡文姬,心高气傲,说回就回。

她还是喜欢在父亲身边,读读书,练练琴。

父亲也不是永久的保险箱。

董卓执政三年来,暴虐成性,民不聊生。

司徒王允忍不下去了,关头,他一刀砍了董卓。

蔡邕一看,感叹道,唉,上司就这么去了。

这句话不知怎么地,传到了王允耳朵里。

“蔡邕恐怕也是董卓余孽,死了还支持他,关起来,听候发落。”

蔡邕下狱后,蔡文姬痛哭不已。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蔡邕立即想到一个下策,在他脸上刺上纹身,把他的双脚砍断,怎样都行,他只求保命,因为他不能死,他有大事要做,他得修汉史。

王允冷笑一声,“别学屈原了,学不来的,您就老死在狱中吧。”

董卓死了,蔡邕死了,王允上位,腥风血雨依旧。

老百姓每天都吓得要命。

关键是东汉末年,边境也不安分。

董卓作乱这几年,匈奴人时常进城来趁机乱抢一通。

蔡文姬失去丈夫,又刚刚埋葬了父亲,之后便遇到了劫财劫色的匈奴人。

他们走街串巷,一家一家的查看。

闯进蔡文姬家时,看见的是这样一方情景

她孤孤单单一个人,家里连个男人都没有。

她性格小寡妇一个,貌美如花

“绑了她,献给我们的左贤王。”

从此,蔡文姬成了新一代的王昭君。

一样姿色出众,一样通晓音律。

一个民间版,一个官方版。

同样,蔡文姬也遇到了惊世骇俗的爱情。

那年,她被掳到匈奴人的营帐中,由于语言不懂,她以音色示人。

左贤王听完一曲,震惊了,看她的眼神从气势凌人瞬间过度到宠溺和仰望。

12年来,她与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孩子。

民间版的王昭君,果然不同于真正的官方版。

蔡文姬的爹爹以前有个小粉丝,曹操。

蔡文姬还是少女的时候,曹操就经常登门造访,与老先生谈天说地,遨游于精神的疆域。

12年后,这位小粉丝名声鹊起,雄霸一方。

某一天,他偶然想起蔡文姬,难过地哭了。

“不能让我偶像的女儿流落在外啊,得把她接回来,给她找一个好人家嫁了。”

曹操的使者带着礼物出发了。

与左贤王商谈许久,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金银财宝都给你,蔡氏跟我们走。”

赤壁之战失败后,几经整顿,曹操重振军威。

他说一句话,鸟都惊得飞起来。

在北方,就属他威望高。

左贤王不同意,但想想如今的曹操,只好忍痛割爱。

但有一个要求,孩子得留下来。

蔡文姬得知自己要回家了,欣喜又难过。

她带不走孩子们,只好谱曲一首,以表想念。

这首曲子就是千古名作,《胡笳十八拍》。

回到家乡的蔡文姬,已成中年妇女。

她自己对回归可能不觉得很特别,外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经研究确定,蔡文姬回来是震惊中外、撼动古今的大事件。

史称文姬归汉,来自《后汉书·董祀妻传》的历史典故。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她的日子,像极了父亲当年。

寂寞无依,谈谈琴,读读书。

无人照拂,作作曲,赏赏月。

曹操忙完政务,刚一听说他偶像的女儿居然如此度日,听不下去了。

“去,把屯田都尉董祀找来,寡人要给他娶媳妇。”

一生一次嫁人,竟然是曹操做主。

蔡文姬欣然同意,她觉得自己苦尽甘来。

可是好日子过到第二年,董祀犯事了。

曹操的几个手下快马加鞭,抓住了他,正要处死。

蔡文姬急的不得了。

她顾不得天冷,披头散发跪在曹操的府门外求情。

她总觉得自己流落异地多年,早已成为卑贱之人,董祀不会是想抛弃她才这么胡来吧?

她不敢多想,只希望丈夫活着回来。

曹操正在家里举办宴会,手下凑着他的耳朵说,“蔡文姬跪在外头,给董祀求情。”

曹操笑了一下,“以前,各位与蔡邕都是旧相识,他女儿回来了,想不想见见?”

大伙纷纷点头。

蔡文姬打着赤脚走进来,刚一见到曹操就立即跪下。

她逻辑清晰,发言感人,周围人像听戏一样,想起了当年的偶像,抹着眼泪呜咽起来。

曹操说,“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文姬说,“您的马房里,良驹千匹,能人如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只要您肯派出一个人。最不可能的事,那个人也一定能做到。”

曹操亲自批赦免文书,又让人将头巾和鞋袜交给蔡文姬让她穿上。

曹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

他果然是有目的的。

曹操问她,“听说你家有书千册?”

文姬回答,“战乱之中都被毁尽,我倒是能背出400多篇。”

曹操准备让十个人去蔡文姬家做记录。

她猛地抬起头来,不用,您给我一支笔,我一个人就能默写出来。

一秒破功,让之前的感动显得有点假,董祀的事也像策划好似的。

蔡文姬回到家,作两首《悲愤诗》泄愤。

把遭匈奴抢掳走,与孩子分别,入汉的经历都写了。

不久,董祀归家。

经历生死,他突然意识到文姬确实是个好姑娘。

有她,才有自己这条命。

于是对她是百般照拂,看她的眼神也从看中年妇女变成了宠溺和仰望。

如果说前者是曹操的故意策划,这一局恐怕是无意为之的终极意外。

蔡文姬见他变了一个人,心情也畅快许多。

在夫妻恩爱和睦的气氛下,她默写出一篇篇典藏名作。

曹操收到后,挺高兴的,头也不怎么痛了。

蔡文姬一生三嫁,才子,匈奴和小兵。

颠沛流离多年,看似最不般配的幸福,最终却成了最长久的一段。

董祀也开始随着她读书写字,过平静日子。

到这里,才明白古时为何总推崇才女。

才女不同于美女,色衰爱驰对她们而言,只是一句无聊的狼来了。

--END--

作者利物浦早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