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马念什么,简要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马,[mǎ],部首:马,五笔:CNNG,笔画:3,繁体:马,[解释]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大:~蜂,~勺,姓,骉,[biāo],五笔:CCCF,笔画:9,繁体:驫,[解释]众马奔腾的样子。
2.三部,纂文音风幽切,騳来源于《玉篇》徒鹿切,音独,马走也,《六书故》两马驰,声騳騳也,骉来源于(驫)众马也,广雅曰,驫驫、走皃也,吴都赋,驫䮅飍矞,善曰,众马走皃也,从三马。
3.三个马组成的这个字是“骉”,它的拼音是biao,在《说文解字》中对于“骉”这个字的解释是众马也,也就是形容许多马一起奔腾的样子,三马是:骉,读biāo,骉是..,骉是一个汉语汉字。
1、3个马字念啥?
三个马组成的这个字是“骉”,它的拼音是biao。在《说文解字》中对于“骉”这个字的解释是众马也。也就是形容许多马一起奔腾的样子。
1、三马是骉,读biāo。
2、骉是一个汉语汉字,本意是众马奔腾的样子,此字无其他引申义。《左思·吴都赋》等均有相关记载。
3、唐·郤昂《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如龙如彪,或寝或吪,骉至特立,仰鸣俯喷,威仪变态,不可详谈。
4、康熙字典《广韵》甫休切《集韵》悲幽切,音彪。《玉篇》走貌。《说文》众马也。《注》众马走貌。又《集韵》遥切,音标。
念骉【bⅰao1声】。
骉,汉语通用规范三级(不常用)字,左右结构,部首马,部外笔画6,总笔画为9,五笔CCCF,五行属水。新华字典释义:马奔跑的样子。见于人名。
详细解释,骉:形容词。1、许多马跑的样子。如:骉駥(众马快走的样子)。2、《辞海》注:骉骉,古漂布的名字。距离远有万马奔腾之声入耳。
1、三个马念骉(biāo)众马奔腾的样子。
2、三个牛念犇(bēn) 同“奔”。
3、三个羊念羴(shān)就是羊肉的气味。记忆方法羊肉很膻,三只羊就更“羴”。
4、三个犬念猋(biāo) 狗奔跑的样子
5、三个鹿念麤(cū) 同“粗”。
2、双马念什么?
1、两个马字騳
拼音dú;部 首马;笔 画20。
解释马奔跑。两匹马并着跑发出的声音。
2、三个马字骉
拼音biāo;部首马;笔画9。
解释众马奔腾的样子。
扩展资料
1、骉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biāo,本意是众马奔腾的样子,此字无其他引申义。《左思·吴都赋》等均有相关记载。
2、说文解字注(驫)众马也。广雅曰。驫驫、走皃也。吴都赋。驫飍矞。善曰。众马走皃也。从三马。甫虬切。三部。纂文音风幽切。
3、騳来源于《玉篇》徒鹿切,音独。马走也。《六书故》两马驰,声騳騳也。骉来源于(驫)众马也。广雅曰。驫驫、走皃也。吴都赋。驫䮅飍矞。善曰。众马走皃也。从三马。甫虬切。三部。纂文音风幽切。
读音作dú(ㄉㄨˊ),后又有人简改为汉姓马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本书按: 騳 字原本义为骏马在轻快欢畅地奔走,后延伸为双马奔腾的踏蹄之形声字。是騳的异体字,写作骉读作biāo,部首马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2、騳的释义马奔跑。两匹马并着跑发出的声音。
3、生僻字,读音二声,意为两马并驰骋。
4、骉的释义众马奔腾的样子。
3、一个马,两个马,三个马各念什么字?
分别读马mǎ、騳dú、骉biāo
马
读作mǎ,是汉语的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马的古字形像一头身足尾俱全的马的侧面形象,本义就是指这种动物。后又比作为大。马也用作姓氏。
马是重要意符。用“马”做意符的字主要有两类一类与马的名称和马的性状有关,如骏、驹、骥;古时的车靠马牵引,许多表示驾车、驱车的字都从“马”,如驭、驰、驶。
騳
生僻字,读音二声,意为两马并驰骋。
骉
骉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biāo,本意是众马奔腾的样子,此字无其他引申义。《左思·吴都赋》等均有相关记载。
参考资料
头条百科https://.baike./iki/马/19334010?prd=attribute&vie_id=37ftmhg1j62sqo
头条百科https://.baike./iki/騳?search_id=5g9egy4k6q7s&prd=search_sug&vie_id=20v51hqv3m9k3k
头条百科https://.baike./iki/骉?search_id=47k35hf9xhcfs&prd=search_sug&vie_id=4h3axgz0c2e4g
4、两个马字念什么?
1、两个马字騳拼音dú;部 首马;笔 画20。解释马奔跑。两匹马并着跑发出的声音。
2、三个马字骉拼音biāo;部首马;笔画9。解释众马奔腾的样子。扩展资料1、骉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biāo,本意是众马奔腾的样子,此字无其他引申义。《左思·吴都赋》等均有相关记载。2、说文解字注(驫)众马也。广雅曰。驫驫、走皃也。吴都赋。驫飍矞。善曰。众马走皃也。从三马。甫虬切。三部。纂文音风幽切。
3、騳来源于《玉篇》徒鹿切,音独。马走也。《六书故》两马驰,声騳騳也。骉来源于(驫)众马也。广雅曰。驫驫、走皃也。吴都赋。驫䮅飍矞。善曰。众马走皃也。从三马。甫虬切。三部。纂文音风幽切。
两马合并是为“騳”,读作(dú),“騳”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而三马合并则为“骉”,读作(biāo),“骉”是一个上下结构的汉字。凡积三为一者,皆谓其多也,“骉”字所表达的意思不仅会强于“騳”字,还有“骉”往往指的是群马奔腾的画面,而不是三马奔腾。
跟“火炎焱”、“龙龖龘”等字一样,“马騳骉”这些字都是叠加起来的字,它们在汉字的释义方面也都有着相通之处,字的叠加也代表着释义中该事物的叠加增多。“龖龘”和“騳骉”一样都是不常用的汉字,也早就已经被剔除出《通用规范汉字表》了。
5、古代一马为什么,三马为什么?
一个“马”念马【mǎ】,一种可供乘坐和运输的动物。
两个“马”念騳【dú】,两匹马并着跑发出的声音。
三个“马”念骉【biāo】,众马奔腾的样子。
马骏马、马夫等。多为名词。
騳该字为会意字,并没有词组,就是两匹马并着跑发出的声音。
骉该字为会意字,没有词组,形容纵马奔腾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