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主旨,逢入京使主旨思想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3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一逢入京使主旨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逢入京使主旨情感

日前和一一小姑娘读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感。初读岑参是在少年时。当时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得使人荡气回肠。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可以算作是开雪景描述之先河。虽说与南朝萧子显“洛阳梨花落如雪”为同工之异曲。但气魄豪迈却是后者实实不可与之同日而语的。

岑参与高适最为擅长用诗歌来描写边塞征战的生活,被人们称为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岑参生卒年月不详,只知他是河南南阳人。唐天宝三年(744)登进士第,做过参军、评事、监察御史。后来随军到西域,做过安西节度使判官、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离开关西后任职嘉州刺史,也被人称“岑嘉州”。岑参仕途数十年在边关度过,对西部边关的征战、文化、生活与风土人情有极深刻的了解与感悟。在他的诗歌中,对于此的大量描写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当日晚饭桌上,与一一妈妈(小学语文老师)就岑参的“参”字读音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虽说每个人的学径不同,对此会有不同的读音。我始终认为岑参的“参”应该读作cān 。原因如下

读sān 音,此为汉字“叁”的异体字,一般不用;

读cēn 音,但读音应与差连在一起组成“参差”词,单独使用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读shēn音,此读音虽单独使用,用法略显局限,一般指植作物。例如人参、海参、党参等(这是我个人的浅见,没做任何资料的参研,极有可能是谬误)。使用率依然不是很高;

而cān音的用法我个人以为就比较多了。像参加、参观、参拜、参与、参考、参事等等,用途广泛,我就缪以为用此读音更为正确一些。呵呵,其实这也是扯淡,一千多年了,人家叫个啥重要吗?重要的是我们在读诗中领略了边关风月、人文地理和诗人情感忧思,这就够了。

下边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抄录于此“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逢入京使主旨思想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四逢入京使主旨概括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