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墓之谜纪录片 大清淮军纪录片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3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大清墓之谜纪录片是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一部历史纪录片。

1. 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数量有限,一直难以确定清朝皇太极为何而建筑墓室。

2. 这部纪录片收集并保存了真实的探究大清墓之谜的历史记录。

3. 影片从清朝代宗皇太极的生平、缘由以及设计建墓的谜题可见一斑,企图探寻真正的原因建墓。

4. 由历史学家为纪录片提出了多种观点,使观众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今的历史文化变迁。

5. 本纪录片通过

新华网3月28日北京电(特约

《圣途》一共五集,采用蒙太奇拍摄手法向观众展现着精美绝伦的高原画卷,弦乐和诵经声相互穿插,萦绕耳畔。纪录片以六世班禅为线索,鲜活呈现两百余年前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以及阐释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政权从来是隶属关系的事实。历史的风起云涌,与雪域高原的巍峨风光相得益彰。

《圣途》总导演李阳向

十一世班禅题写的片名“圣途”二字,一份传承在这清秀隽永的字迹里清晰起来。清圣祖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班禅额尔德尼”。据《清实录》载“谕理藩院‘班禅呼图克图,为人安静,熟谙经典,勤修贡职,初终不倦,甚属可嘉。著照封达赖喇嘛之例,给以印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彼时起,班禅额尔德尼的名号,被中央政府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也正式明确了班禅的政治宗教地位,从此历代班禅转世,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历史定制。转眼岁月呼啸而过,中央政府对班禅额尔德尼的爱护和历世班禅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仍在时光流转中不绝的延续,“犹如飞鸟随大鹏,无数智者拥大师。缓缓前往东方去”。

清朝年间,藏地不乏冲突与战乱,权利的角逐与厮杀让雪域生灵不得安然。在西藏,一些世俗贵族反对中央政权,企图赶走驻藏大臣和驻藏的清军,清王朝则坚决地同这种分裂国家的行为进行着斗争。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六世班禅深明大义的胸怀,无畏坚忍的风骨却已悄然萌芽。

如第一集片头旁白所言“一座城的气质,源自历史的印记,一座建筑也同样如此。”位于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又被称作班禅行宫。这座建筑由历世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复制而来,却又融合着汉满二族元素。它的存在,铭刻着雪域众生的殷切期许,和大清皇帝的治国安邦方略。清高宗为邀请六世班禅赴京觐见,其实在数年前早就作了精心的筹备和部署。他选择了七旬万寿的时机,让六世班禅以祝寿为名前来朝觐。又把会晤的地点,选在承德避暑山庄,并在承德修建了接待班禅的须弥福寿之庙。古稀之年的乾隆皇帝,为这次相见,还特地学了藏语。

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心中都有一番夙愿,就是西藏的稳定。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从后藏日喀则出发,克服重重阻力,身经连绵的灾患,历时一年多,行程两万里,终于来到热河避暑山庄,为乾隆帝恭祝七十万寿。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二人的希冀,与西藏百姓共同的意愿,促成了这次朝觐。朝露夕阳,坎坷古道,他穿越丛林荆棘,翻过巍峨雪山,六世班禅用脚步诠释着爱国爱教的真谛。正如《圣途》第二集旁白所言“六世班禅以二十年的智慧和心血,成就了西藏地方的安定,他知道已经到了朝觐皇帝的时机,他要将信仰和佛法散播到更宽广的地方,他要用一次远行为自己虔诚维护的西藏安定和苍生幸福,求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次朝觐,六世班禅期待了二十年。在处境最为困苦之时,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既维护了清朝中央政权的威信,又维护了西藏内部的团结。

1774年,英国驻印度总督哈斯汀士派波格尔拜见六世班禅,提出要与西藏建立联系、英方与西藏自由通商等要求。实际意在妄想把西藏从祖国领土中分离出去。六世班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团结。六世班禅在与波格尔打交道的过程中,始终站在维护中国主权的立场,维护清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政权是隶属关系的立场,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波格尔又暗示班禅可否劝藏人与英方成立某种形式之联盟。班禅谓拉萨摄政之疑惧英人,非仅其本身问题,亦因臣属中国,不敢开罪中国当局,故彼须候北京政府之回示”面对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利诱,六世班禅依旧端然,不为所动。其谋国之忠、忧国之切、爱国之诚令人动容。

清高宗乾隆执政时期,做了许多有助西藏安定的重要举措。在西藏善后工作方面,对受战争灾祸的百姓,做了很多救济。廓尔喀两次侵略西藏,日喀则以西的国土,一度全部沦陷,当地藏族人民遭受的损失是很大的,特别是廓尔喀人经过的地方,牛羊粮食均被抢去,不能抢走的粮食又被焚烧。清高宗特向达赖、班禅赏银,专为救济受灾人民之用。在战争期间,曾在西藏购粮数万担,其担任运输粮食的“乌拉”,也全部付给报酬,并非无偿劳役。

清高宗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是对西藏宗教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不仅完善了活佛转世制度,也更加明确了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的从属关系。这一历史定制得到藏传佛教各教派和信教群众的拥护,解决了活佛转世认定中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此后再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内部争权的战乱,或因“政教权力”更迭,而产生大的混乱和纠纷。金瓶掣签制度完全符合政治手续、法律手续和宗教手续,也符合藏传佛教的基本教义。自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以来,历世达赖或班禅的转世灵童,都要经过“金瓶掣签”认定,报请中央批准,这已经成为历史惯例和国家定制。,认定批准班禅转世灵童历来权在中央。

清高宗乾隆为了纪念六世班禅,在他圆寂后的第四年,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特命在六世班禅生前居住过的黄寺的西侧,建立了一座宏伟的“清净化城塔”,并筑了围墙,修了庙门、大殿、碑亭、僧房等,形成了一座规模完整的庙宇,人们把它称为西黄寺,后来,十世班禅在中央政府的帮助下,在西黄寺建立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专门培养爱国爱教的优秀僧才。而今,西黄寺也是十一世班禅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宗教场所。纪念六世班禅的“清净化城塔”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寺内乾隆“御制”的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也完好地保存着,象征着中华各民族的亲密团结永世长存。

十一世班禅而今威仪具足,精进不辍。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其寄予厚望。他亦是不负重托,始终延续着历世班禅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风范,得到了僧俗信众的虔诚信仰。十一世班禅在该片第五集深情地说“佛教徒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理想是众生幸福,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只有国家稳定了,社会和谐了,民族团结了,人民才能幸福,众生才能得乐。所以说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不是我们的额外任务,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和神圣使命,是我们理应去做的事情。”

另据

1、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涿州

2、金缕玉衣--满城

3、地道战 --以清苑冉庄最为注明

4、毛主席在城南庄--阜平

5、清朝帝陵西陵--易县

6、狼牙山五壮士--易县

7、培养了很多著明将领的保定陆军学校--保定

8、雁翎队--白洋淀

9、谱写抗战名曲《九一八》音乐家张寒辉--定州

10、清朝省级总署衙门直隶总督署--保定

11、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药都--安国

12、明朝著名的人口大迁移(山西洪洞大槐树)主要区域之一--保定

13、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战场--保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