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作品星空之谜(梵高星空作品鉴赏论文)
梵高的作品星空之谜,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天空中出现了许多彩色的光点,这些光点看起来非常的美丽,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些光点并不是真正的光。
1、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观后感150字?
我对文森特·梵高所知不多,对画作也没有感知力,不懂如何去欣赏他的画,在看完整部影片后还是觉得他是一个很神秘的人,每个和他接触过的人所描述的都不同,而他自己本身却从来没有解释过他自己,他的想法都已经展现在他的画作之中了吧。只知道他是一个热爱画画的人。看完影片之后也有自己的一点看法,与画画和艺术无关。
2、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语录片段?
天上的星星时常让我做梦,死亡只不过是踏上了走向星辰的路。
—— 梵高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3、stary是哪个电视的主题曲?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多洛塔·科别拉、休·韦尔什曼执导的传记类动画影片,由道格拉斯·布斯、罗伯特·古拉奇克、西尔莎·罗南、艾莉诺·汤姆林森等出演,于2017年6月12日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首映,同年12月8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梵高去世后,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为把梵高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寻找画家生活轨迹的旅程,最终揭开梵高死亡之谜的故事。
4、看了.《至此梵高,星空之谜》这部电影,没看明白,文森特.梵高,到底是怎么死的?
这部电影是以梵高的死因为线索,感觉上是抽丝剥茧,不断地接近真相。以这种不断追索的方式,来了解梵高的日子。通过和梵高有接触的不同的人,从侧面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心境。在接近真相的瞬间发觉真相并没有那么重要了。他为什么死真的比他怎么样的活着更重要吗?并没有那么重要,也许这是对所有人最好的结果。
他杀是一直的猜想,大学看梵高传,更详细的描述了自杀的状态,生活状态是极其悲惨的,没有影响到他精神上追求光明的那一面,特别是在大部分画作里,梵高面对自己的时候,非常的极端,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又变的非常和蔼,更主要的是梵高的一生都有他的弟弟提奥陪伴,这两个心灵上互相依托的生命在这个层面上真的令人赞叹,所以,至于他到底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死后却做到了活着没有达成的存在的意义。这反而令我们可以静下来想想自己到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梵高的画有一部分已经是宇宙论题了,超越了生命本身。
5、你是否读懂了海子心中的“瘦哥哥”【梵高】?他们的作品你又理解多少?
星月夜的天空,是星夜的呼唤,跳动的搏律,时刻不息。累与不累,都要内部精神,抑制出动力的呼吸与喘息。大气累了,找点雨滴。星辰累了,眨眼喘气。
6、梵高为什么没有成为牧师?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1853年——1890年)是我最喜欢的西方油画家,看到关于他的话题,我总是忍不住想回答。
如果对梵高感兴趣,想详细了解梵高的艺术人生的读者,我建议去拜读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写作于1934年的《渴望生活·梵高传》,到目前为止,这部书是对梵高生平和艺术历程介绍得最为客观、真实的一个,打动了无数读者。
,传记类动画影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同样是了解梵高的好资料。
梵高自画像
梵高之所以没有成为牧师,最根本原因是,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位为精神而活,为艺术而献身的人,他认为只有画画,才能让自己漂泊不定的灵魂安定下来,他的生命早已跟绘画融为一体,分也分不开。也只有沉浸在绘画里,面对光怪陆离的色彩世界,他才能打开火热的内心世界,感到自己还活着,如果不让他画画,或者压缩他的画画时间,他会觉得生活失去意义。牧师在西方是一个服务型行业,每天要守候在教堂里,负责照顾和帮助信徒,还要招呼来教堂祈祷的人,还要干其他杂事。梵高如果当牧师,完全可以解决掉生活问题,但肯定要压缩掉他大量的画画时间,所以,梵高不愿当牧师。
作品《收获》
梵高画画时有多么疯狂,我举几个例子。
在去世前一段时间,梵高跟朋友高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巴黎北部约30公里的小镇奥维尔,这里属于欧洲典型的阳光小镇,山清水秀,大自然的色彩非常丰富,每天太阳升起,梵高就会背起画夹来到野外,面对自然美景来画画。只要进入画画状态,梵高会忘记吃饭和休息,直到太阳快落山,光线非常黯淡,看不清画画时,他才意识到该回家了。而此时,他由于忘记吃饭画了一天画,早已被饿得两眼昏花,没有气力,依靠意志力才能走回去。
作品《星空》
这段时期,梵高只要听到大巴黎周边的城市,如巴黎、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等城市举办画展,他会毫不犹豫前去参观。,他太穷了,没有路费乘车,只能选择步行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去看展览,往往提前好多天出门。
一路上,他肚子饿了,会拿自己的油画作品跟附近农民换几块面包吃,渴了会喝河水或泉水,最终坚持走到目的地。对艺术如此虔诚,也只有梵高能做到,放到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梵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布拉邦特省小城津德尔特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当地教堂的牧师,按理说,他将来子承父业是不错的选择,但他长大后偏偏喜欢画画,就自己做主,选择了艺术事业。
作品《岩石和树》
梵高没成为牧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有一个好弟弟,兄弟情深,弟弟对他的绘画事业十分支持。
从1876年夏天开始,梵高实际上做过几个月的牧师,但他的性格过于偏激,也不喜欢受约束,无法适应教堂的环境,于是,梵高就跟弟弟提奥商量,要离开教堂,追寻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梵高跟小自己4岁的弟弟提奥表态我要去画画,将来做一名画家。
看到哥哥对画画如此感兴趣,提奥就对哥哥保证去吧,我会大力支持你!
作品《三朵向日葵》
之后,从1880年开始,梵高真正踏上了绘画创作道路,到他1890年去世,他真正的画画时间实际上只有10年,用这10年创造了一个美术史的奇迹,只因为梵高是几百年难遇的艺术天才。
在这10年里,由于梵高没有任何收入,为了支持哥哥的绘画事业,提奥每月至少拿出工资的一半,给哥哥购买绘画工具。为了哥哥,提奥甚至到艺术经纪公司去上班,主动学习艺术品的推销技巧,到处练习画商,帮助哥哥卖画。但事与愿违,在梵高生前,提奥仅仅帮哥哥卖出去一幅画,并没有改善家庭的生活。
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没有去做牧师!
这导致了他以后的生活充满艰辛、不平安、不幸福、癫狂……
创作画作的收益他也没有享受到,而是为后人做了嫁衣!
所以,按照上帝旨意做选择、做事、思想、言语、欲望……,是最重要的!
梵高曾在矿区当过牧师,但一下井下的经历,使他产生了恐惧,请教老矿工后,他彻底绝望了,知道自己永远也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就逃离了!
7、如何评价《梵高手稿》这本书呢?
- 好书,值得一看!今天也是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全国上映首日,如果有人觉得这部以画叙事的世界首部全手绘油画电影不够过瘾,那就和我一起看看《梵高手稿》这本书。
- 在《梵高手稿》这本书里,梵高只属于艺术,属于绘画,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和特殊意蕴的天空。书中没有梵高被生活琐碎的侵扰,更无精神的痛苦与压力。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亲笔撰写的导读,有150多封全新翻译的私人书信,有250多幅高品质再现的画作手稿和草图,全彩16开本,中文版对原书进行优化,更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即使艺术小白也能看得懂。如果你有孩子也喜欢绘画那就有空看看这本书吧,因为通过看这本书中的细节,你会理解到自学画画的梵高的不易和坚韧,你也会感受到梵高对创作、构思片段、理念以及对艺术、文学、景观等独特见解,所以想要看《梵高手稿》的朋友别再犹豫了,觉得有用请随手点赞,谢谢
梵高手稿是整理和搜集了梵高先生的书信和在学习绘画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记录。其中书信部分大多是和其弟弟提奥的书信往来,后期和其他画家的书信往来,比如高更,以及绘画中的感悟和自语。
相比较欧文.斯通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渴望生活》《梵高手稿》能够更加真实的贴近和捕捉到梵高在绘画过程的困顿、挣扎、快乐、和激情。在《梵高手稿》中我们得以清晰的还原一个天才创作历程,从对伦勃朗、米勒的喜爱到对东方艺术的痴迷。从印象派色彩的表达到强烈自我意识的觉醒。还可以看到梵高的文学、文化修养和其作为教徒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