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奇案之失踪之谜(元代奇案小木匠失踪之谜
。
清代乾隆时期,扬州城里发生了一件奇案,一位员外害怕宝物丢失,放在枕头下面枕着睡觉,结果第二天就不翼而飞了。奇怪的是,现场不仅是一个密闭的空间,而且没有任何痕迹。
是员外贼喊捉贼,还是真的被人偷走了?
王老爷的宝物
扬州城里有一位姓王的员外,父亲曾是一位高官,而且深得皇帝的信任,获得了皇帝御赐的银盘一块。
老父亲死后,这块银盘就传给了王员外,而王员外也将银盘视为生命,一直保护得很好,时不时拿出来放在檀木托架上欣赏。
,更多的时候还是收在柜子里面。为保安全,王员外甚至在柜子上安装了三道锁。
最近一段时间,听说扬州城里有一个大盗,专门偷取大户人家的值钱物品,而且此人是个开锁的高手,一般的锁对他来说如同虚设。
王员外听说之后非常害怕,于是将银盘从柜子里拿出来,白天就随身携带,晚上就放在枕头下,枕着睡觉。王员外以为这样就不会被盗走偷走,他没有想到,头天晚上还放在枕头底下的银盘,隔天起床之后就不翼而飞了。
王员外惊恐地把妻子喊醒,问她晚上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很可惜,妻子也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妥之处。
王员外不敢怠慢,马上来到县衙报官。
知县知道王员外的身份背景不敢怠慢,马上带着衙役前来查看。
查看后发现,王员外家里是两层小楼,王员外住在二楼,上二楼的楼梯在一楼的房间里。
不过一楼的房门从里面紧锁,窗户也从里面上栓,没有任何撬动的痕迹,那么一楼就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
在一楼没有任何发现后,知县就顺着房间里的楼梯上了二楼。
经过检查后发现,王老爷房间的窗户虽然开着,但二楼距离一楼起码有一丈二三的高度(大约4米),除非放绳子下去,一般人哪里是上不来的?
窗台上有一层薄灰,如果有人翻窗进来,肯定会留下痕迹。
经过一番仔细地检查和询问,发现1楼的房间是个密闭的空间,而二楼也没有任何他人进入的痕迹,难道银盘自己长着翅膀飞走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知县有些怀疑,是不是王员外记错了,或者王员外根本就是贼喊捉贼,目的就是混淆视听,让盗贼误以为他的宝物丢失,以后就不会再到他的家中偷东西了?
可无论怎么询问,王员外一口咬定,自己的东西就是在枕头下不见的。
新知县上任,发现端倪
现场没有任何外人进入的痕迹,王员外又一口咬定东西丢失,这可难为了这位知县。不过知县并不着急,因为他的任期已到,再有几天,下一任新知县就要到任了。
于是知县也没有深入调查,翘着尾巴等待新知县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几天后,一位姓郑的知县前来接替。
郑知县没想到,刚上任就遇到了如此棘手的案件。不过他怀着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他坚信世界上任何犯罪都会留下痕迹,肯定有蛛丝马迹可以发现。
随后郑知县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郑知县查看了5年内的盗窃案,发现了几个共同点
从卷宗来看,最近的几年里,一到夏天盗窃案就会频发。
案发现场基本都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就是盗贼非常细心,每次行窃后都会还原现场。
因为根据一些报官者的陈述,他们起初并不认为东西被盗贼偷走了。比如有一位报官者,他的银票放在包裹之内,可当他想用钱的时候发现银票不见了。
不过拿银票前,包裹没有被打开过的痕迹,所以报官人以为是妻子偷走的。可想到妻子善良,而且也没有娘家人,没有任何偷东西的理由,所以才选择报官。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应该还有许多人并没有报官。
还有就是,曾经有一位打更者看到过这个盗贼,这个盗贼虽然身形瘦小,但身手矫健,看上去像是练家子。
郑知县将这些情况整理到一起进行梳理。
夏天盗窃,可能是因为夏天衣服单薄,方便翻墙攀越。
而现场没有留下痕迹,和这个人的身手有一定关系,再加上这个人心细如发,可以做到还原现场,以达到迷惑受害人的目的,所以这个人一定是一位身怀绝技的练家子。
既然如此,为何不寻求当地的练武之人协助?
凶手落网,真相大白
郑知县果然是个心思缜密之人,按照这个思路一路追查下去,一个名叫李宏的人浮出了水面。
通过调查,李宏自幼练武,后来还在八旗汉军中参军。
这个李宏别的本领不怎么样,唯独身体非常灵活,可以轻松翻越一丈高的围墙,他曾在军中担任斥候的职务。
“斥候”在汉朝叫“绣衣使者”,近代叫侦察兵,需要极强的专业素质才能担任。这样的人别说进入民宅可以不留痕迹,即便是戒备森严的敌军军营,也可以轻松进入。
更加可疑的是,这个李宏返乡之后并没有固定的收入,却出手大方,生活奢侈。
既然锁定了目标,郑知县当机立断,派人将李宏逮捕。
果然,在李宏的家中找到了王员外的宝物,而李宏看到证据确凿,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不过郑知县非常好奇,李宏是如何做到毫无痕迹地进入王员外的家中的?难道他会飞不成?
李宏冷笑一声说道“大人还真是孤陋寡闻,别说是一丈二三的高度,就算是二丈高的围墙,我也有办法上去。”
原来李宏听说了王员外家有件宝物后,他就趁着夜色,用了一根又长又有韧性的竹竿,通过撑杆跳的方式直接从王员外二楼的窗户跃入,由于夏天衣服穿得很少,所以根本就不会触碰到窗台上的灰尘。
进入房间以后,他轻声轻脚地打开了柜子上的锁,可没有发现宝物,于是重新将锁锁好。不过他观察了一番后,发现王员外睡觉都护着枕头,看来宝物就在枕头之下,随后他从枕头的侧面将宝物拿走。
拿到宝物后,他往窗外一跃,一把抓住竹竿,顺着竹竿轻松落地。落地后他清理了地上被竹竿戳出来的坑洞,以及自己的脚印,随后翻墙遁走。
不得不说,这样的水平放在现在,还真有希望冲击奥运会的冠军。
至此案件告破,李宏因为连续犯下恶行,最终被判处斩首。
小结,背后思考
古人断案没有科技的辅助,只能依靠智慧。断案的智慧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
我们看这个案件的两任知县,前者思路混乱,毫无头绪。可后者很快就发现的问题所在,并顺着思路一路追查,最终抓获罪犯。
其实这个案件看似奇特,其实有迹可循,毕竟这并非是孤案,而是有许多同类案件,只要将其合并并找出共同点,就可以发现线索。
了,也不能说前者就是一个昏官,或许他没有断案的智慧,但在治理方面很有天赋。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个案件也体现出了古代官制体系的一个弊端。
参考资料《清代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