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之谜 音频(茶经原文朗读音频)
。
1、有哪些著名科学作品?
《周易》《甘石星经》《考工记》《阿耶波多历书》《太初历》《天体运行论》《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穷理图解》《人体构造》《论磁石》《方法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地球的理论》《地质学原理》《物种起源》《国富论》《几何原本》《海岛算经》《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四元玉鉴》《算术研究》《杨辉算法》《哥德尔、埃舍尔、巴赫》《论法拉第力线》《论物理力线》《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做的考察》《银河系》《大衍历》《授时历》《水经注》《禹贡地域图》《徐霞客游记》《九章算术》《缀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唐本草》《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农政全书》《营造法式》《墨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茶经》《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裸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生命是什么》《昆虫记》《天体运行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物种起源》《科学的价值》《人类学史》《科学史》《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生命问题》《中国古代科学思想》《自然科学史》《科学的哲学》《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与启蒙运动》《科学界的社会分层》《新的综合》《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二十世纪的生命科学》《进步及其问题》《超循环论》《自组织的宇宙观》《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开放的宇宙》《科学中的革命》《时间简史》《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天演论》《科学普及》《科学的社会功能》《告别战争我们的未来设想》《寂静的春天》《攻击的秘密》《未来的冲击》《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我们怎样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类处在转折点》《细胞生命的礼赞》《自私的基因》《二十世纪的发现》《宇宙波澜》《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lOO个问题》《未来文明的原点》《科学、技术和环境》《布鲁卡的脑——对科学传奇的反思》《人的生死之谜》《信息环境的演变》《混沌开创新科学》《大脑如何思维》《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宇宙的三分钟》《伊甸园之河》《人类的起源》《数字化生存》《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确定性的终结》《行星上的生命》《天体运行论》《时间简史》《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间简史(普及版)》《果壳中的宇宙》《在巨人的肩膊上》《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自然辩证法》《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史》《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科学与宗教》《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思想史》《科学思想指南》《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解释学与人文科学》《知识考古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局外人看科学》《知识和社会意象》《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科学与知识社会学》《具体化的心灵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科学的制造》《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科学界的社会分层》《无形学院》《科学的社会运行》《科学与社会秩序》《小科学与大科学》《科学界的精英》《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哲学与文化视野中的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科技与社会引论》《小的是美好的》《技术创新进化论》《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技术批判理论》《后现代转向》《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科技革命影响论》《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工程优化理论与算法》《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科学与文化》《贝格尔号航行日记》《人论》《人文科学的逻辑》《几何原本》《天体运行论》《心血运动论》《自然史》《人类的故事》《鸟与文学》《所罗门王的指环》《菌儿自传》《菌儿自传》《趣味地球化学》《从—到无穷大》《双螺旋》《黑猩猩在召唤》《物候学》《细胞生命的礼赞》《自私的基因》《啊哈!灵机,—动》《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古海荒漠》《混沌开创新科学》《时间简史》《皇帝新脑》《西方科学的起源》《魔鬼出没的世界》《万物简史》《数字化生存》《生命的未来》《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穷理学》《坤舆格致》《矿冶全书》《造强水法》
托勒密《天文大全》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 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及世界》 卢瑟福《放射学》 玻尔《论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德布罗意《量子理论的研究》 维萨里《人体结构》 笛卡尔《哲学原理》 李时珍《本草纲目》 霍金时间简史,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科学与方法》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 徐光启《农政全书》 《自然史》普林尼 《天体力学》拉普拉斯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宋应星《天工开物》 伊本•纳森《医典》 汤川秀树《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吴健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实验报告》 杨振宁《基本粒子发展简史》 李政道《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 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及世界》 维萨里《人体结构》 拉普拉斯《天体力学》 迪卡尔《解析几何》 赖尔《地质学原理》 普林尼《自然史》 焦耳《论热功当量》 麦克斯韦《电磁学通论》 伦琴《论一种新的射线》 赫兹《论电动力学理论》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费米《关于β衰变的理论》 丁肇中《关于发现J粒子的报告》
2、陌生人可否留下你自己的书单呢?
我自己在疯狂朗读的,也告诫自己不能花心,贪多!只读这三个人。伊曼纽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大卫.休漠《人性论》;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自由秩序原理》《致命的自负》《科学的反革命》《通往奴役之路》
我们常说“开卷有益 ”,意思就是说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每个人读书都有偏好,我的最近书籍主要包括了专业知识的工具书、国内经典的长篇小说,比较不错的历史书籍和人物传记。最近为了提高英语,准备读一些外国原文经典名著。
1.专业知识书籍《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园林数目学》《常见1000种植物识别》。
推荐《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这本书其实是该记录片的配文,文字优美,概括讲授了中国已知的植物有三万五千种,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这里是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摇篮。衣食住行、美的历程,传播万里、绵延不绝。从雅鲁藏布江峡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国茶树最古老的源头,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区的青蒿素,该纪录片用震撼而温暖的镜头语言,呈现了21科28种植物的生命旅程,并讲述它们如何影响中国人及世界。如果没有时间,看看纪录片也不错,大气磅礴,制作精美,也会有所收获。
2.国内经典小说《平凡的世界》《废都》《活着》,在陕西待过一段时间,陕西籍作家或者以陕西为背景的看了好多。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为首的广大陕北人民平凡而伟大的生活,包括他们对家庭、爱情、事业的理解,时间从文化大革命晚期到改革开放,以小见大,反映了一代人的奋斗历程,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看的是他们,思考的确是自己。此书影响这读它的人,困难时可汲取力量。
《活着》是余华的小说,讲述了福贵和他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解放战争、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麻木,失去的太多,面对生活,大概只剩下“活着”。不过,生活中有苦难,但也不要丢失希望。
《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发表。小说写的是80年代我国西北一个大城市里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故事。小说主人公叫庄之蝶,是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也是四大名人中最有能耐的一个,属“西京文坛上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小说中有大量的“性”描写,故而引起较多的争议。小说还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是该小说值得注意的一个艺术特点。
3.人物传记,刚刚看完的是《褚时健传》褚时健是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曾经是中国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在褚时健效力红塔的18年中,为国家创造的利税高达991亿,加上红塔山的品牌价值400多亿(其他品牌价值没有评估),他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入狱,出来后,在80多高龄是创业,创立“褚橙”。一代商业奇才,可以了解一下。
4.国外名著,先看看《傲慢与偏见》吧,看完之后再分享。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两三个月主要看《通鉴纪事本末》,42册,已经看到第十五册了
3、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古代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其四》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全诗慷慨壮丽,尤其是后一句,已传为了千古佳句,除此之外,古代诗词也常有写到楼兰一词,诸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等等,那么诗词里常出现的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古代诗词人又喜欢说斩楼兰、破楼兰呢?
楼兰这个名字最早始于《史记·大宛列传》,而《汉书·西域传》中有详细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 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早在两千年前,楼兰古国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强国,与敦煌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且又是处于当时大汉与匈奴之间的中介国家,地理位置扼要,汉武帝初通西域之时,常有派遣往来使者,结果楼兰常常充当匈奴的耳目,劫掠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公元前108),西汉派兵攻打楼兰,俘获了楼兰王并使楼兰称臣,后来匈奴又进攻楼兰,楼兰王又赶紧派了两位王子各自去匈奴和汉朝做质子,向两方称臣,而后去往匈奴的王子成了楼兰王,所以较为亲近匈奴,成了汉朝的心腹大患,说白了,也就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汉朝派遣傅介子去往楼兰,成功刺杀了楼兰王安归,后来立了降汉的那名质子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
关于楼兰古国文明的消失,由于历史记载很少再加之文人墨客的渲染,就变得富有神秘色彩起来,有人说是北魏将其灭国,也有人说是因为气候变化,随着生活环境变得恶劣,楼兰人民选择了迁徙,也有人说楼兰文明是一夜之间神秘的消失的,众说纷纭。
楼兰古城遗迹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最早发现楼兰古城遗迹的是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他的探险队在罗布荒原穿越一处沙漠时意外发现了木雕残片,经过挖掘后,最终发现了这座楼兰古城。楼兰古城的发现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只是可惜在二十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有大量的文物被国外的考察团掠走了,令人惋惜愤慨。
楼兰是个已经消失的文明古国,具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由于其在古代地理位置扼要,且反复无常,所以古代的诗人常在诗词中说“破楼兰”、“斩楼兰”之类的词,表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希冀边关将士能够凯旋而归的情感。不知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评论交流。
世人对楼兰的了解,大概只有那一座座掩埋在风沙中的楼兰古城;殊不知,楼兰的神秘远不止此。真实的楼兰古国,极有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楼兰,这个神秘的西域国度,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里,是在公元前2世纪。《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了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给汉天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在这一年,匈奴人嚣张地征服了西域二十六国,并向大汉耀武扬威。从此以后,楼兰等西域列国进入了东方人的视野。
,东方人对于楼兰的了解,终究只是两个汉字而已。
公元前126年,在匈奴人征服了楼兰半个世纪之后,张骞出使西域。彼时,西域已经完全处于匈奴人的控制之下,而大汉欲对匈奴用兵,两国可以说是处在一种战争状态下。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拉来了盟友,还给东方带来了楼兰的最初印象
“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的位置,即为蒲昌海,距离玉门关有三百里远。
楼兰地处西域之最东方,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也正是因为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来往商客不绝,楼兰也正是在这种东西方商贸中,逐渐富裕起来了。
[图为李柏文书,前梁时期作,1907年被日本人发现于楼兰]
当年的楼兰的重要性,就相当于今天的新加坡一样,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在楼兰城里发现的一片木简上,甚至记载“今为住人买四千三百二十六匹。”如此看来,楼兰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人口了。
如此重要的关隘,难怪汉朝对它心心念念了。
《汉书·西域传》里讲述了一个关于楼兰的故事。
王喜,与介子饮,醉,将其王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贵人左右皆散走。这则故事讲的是傅介子率领几个人,孤军深入楼兰王宫,刺杀楼兰王。楼兰王死后,傅介子立下20个士兵,控制了楼兰的局势;而傅介子则带着楼兰王的脑袋,回到长安复命,并将楼兰王的脑袋挂在城门,宣告对楼兰的主权。
这次斩首行动,彻底改变了楼兰过的命运。从此以后,楼兰成了传说,在之后的历史上,楼兰迁都鄯善,并将其国名改为鄯善。
这个鄯善,正是大唐诗人王昌龄诗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楼兰”。
不管是这个迁都后的鄯善,还是历史上真实的楼兰,都在诗人写这首诗的百十年前,消失在茫茫黄沙里。
楼兰这个国家,有着太多的神秘之处。
1979年12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楼兰故地孔雀河畔发现了“太阳墓地”。在“太阳墓地”古墓群,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的文物。
与之前在楼兰的其他考古发现相比,太阳墓地并没有汉朝的文物,比如玉器、陶器、铜镜、丝绸等等;只有一些毛、毡、毯、木器、骨器等文物。这里的发现,与之前的楼兰文明截然不同。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年代进行鉴定,发现所有的这些文物都是距今3800年前的。
更让考古学家震惊的是,在太阳墓地发现的遗憾,皆是金发碧眼高鼻梁,俨然一副西方人的模样!与后世看到的楼兰人,有着很大的区别。
了,由于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也没有更多的考古发现。对于太阳墓地的一切发现,都只能去进行推测。所有的疑问,都没有确切答案。
即便是后世我们熟知的楼兰,也有诸多疑问等待去考证。比如说楼兰地处西域东缘,为何会用佉卢文?要知道,佉卢文可是印度人使用的文字。
还是非常期待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早一点揭开楼兰的秘密。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至今读起来还是那样荡气回肠,让人们感叹大唐雄风震慑西域的,也更能体现出唐人的豪迈与自信。
楼兰,一个坐落在新疆罗布泊的边境小国,有何本领能让大诗人王昌龄如此看重,并且把攻破楼兰来比喻为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
夹缝中生存的楼兰古国
楼兰国,是秦汉时期在我国西域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在秦朝之前,由于诸侯纷争,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中原地带,致使西域的历史很少有人过问,当时的人们甚至都不知道秦国以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直到汉朝统一了天下,由于汉初常年与匈奴作战,从俘虏的匈奴人口中才得知了西域原来有大月氏、乌孙、楼兰、大宛等国家,并且根据匈奴人的描述,汉朝人甚至都觉得有些恐怖,原来西域国家的这些人都有着黄发白肤,简直炸裂了汉朝的“三观”。
要不是匈奴的咄咄逼人,也不会有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没有汉武帝自然也就不会有张骞出使西域,更不会有后来有关西域的一切史料。
当年汉武帝为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对付匈奴,他通过往返于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处得知,在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这个大月氏国本也是强国,只不过中了匈奴的诡计,国王被匈奴人残忍杀害。
并且把头颅割下来做成了酒器,大月氏经此劫难,不得不选择西迁,以避免匈奴的打击。汉武帝认为如果能说服大月氏从西线加攻匈奴,自己的压力不但可以变小,而且能趁匈奴两线作战彻底解除60年来匈奴对于中原的威胁。
在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楼兰古国第一次和中国发生了关联。原来楼兰早就变成了匈奴的附属国,国王不但对汉使恶语相向,而且还派兵袭击汉使的队伍,这让汉武帝大为恼火。
果然,天子一发怒,楼兰只有等着血流成河的下场,只不过楼兰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知道自己与大汉相比不过是蚂蚁比之于大象,等汉军一到,国王就开城投降了。
并且把王子送到长安充当人质。,此时的匈奴在西域的势力依然很强,可以说,汉朝和匈奴哪一个都是小小的楼兰得罪不起的,楼兰不但向汉朝称臣,还跪在匈奴人的脚下。
小国的外交自古就是如此,只能在夹缝中取得一丝生存空间。
“虽远必诛”不止是有陈汤
之所以如今有很多人崇拜汉宣帝,不止是他是一个来自于“监狱”的没落皇子,深知民间百姓疾苦,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下,汉王朝又一次带向了鼎峰。
如果说汉武帝彻底消灭了匈奴的有生力量,而汉宣帝则是将匈奴隐患彻底消除的关键人物。在他做皇帝时期,陈汤“假传圣旨”胁迫甘延寿出兵剿灭了一直对抗汉王朝的郅支单于,并且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言。
无独有偶,在宣帝的上任昭帝时期,楼兰国就提前感受到了这句话不仅仅是汉王朝的说说而已。由于匈奴势力在西域的复苏,楼兰国再一次倒向了匈奴,又干起了劫掠汉使的勾当,这一次汉王朝没有再给他留一丝情面。
于是,昭帝派傅介子手持天子诏书出使楼兰,楼兰国王自恃有匈奴撑腰,对汉使相当傲慢。傅介子没有当面发作。到酒过三巡以后,他悄悄的接近楼兰王,并宣称皇帝有财物赏赐给他,楼兰王信以为真,就和傅介子来到后帐。
可没想到的是,傅介子随即掏出一把匕首,直接捅向了楼兰王的心脏,然后提着楼兰王的脑袋出来,大声说到:
“汉军已在城外,楼兰王杀害汉使,罪不容诛,如有反抗者,汉军一到必定玉石俱焚”!楼兰的大臣哪里见过此等阵势,纷纷表示愿意投降汉朝。
而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首级回到长安,霍光重重的赏赐了他,并且派兵占领了楼兰,把楼兰改名为鄯善,楼兰从此彻底纳入到了西域都护府的管辖之中。
楼兰古国消失之谜
从西汉一直到西晋,不管是中原战乱也好和平也罢,楼兰国经过上次的教训再也不敢与中原王朝叫板,而真正让楼兰彻底脱离中原王朝是发生在五胡乱华时期。
由于晋武帝选择接班人的失败,白痴皇帝司马衷就如同一个怀揣巨款的娃娃在闹市中行走一样,谁都会起抢夺之心。
先是有八王之乱彻底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然后五胡乱华让汉人丢掉了北方大好河山,楼兰国也彻底与中原王朝失去了联系。
直到后来北魏派兵攻灭了楼兰,这个在中原王朝的记载中存在了600年之久的古国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有人说是因为楼兰人长期的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寻找水资源,原来的都城就荒废了。也有人说楼兰国爆发了严重的瘟疫,致使楼兰人口大面积死亡,侥幸生存者也被迫迁徙,后来完全融入到了其他民族。
不管怎么说,楼兰古国的消失在史学界仍然是莫衷一是,也只能期待日后科技的发展能给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楼兰古国吧。
4、什么是建盏?
你们绝对不晓得我是怎么接触到茶艺的,南北方的茶文化相对来说比较大,且不说我小时候在北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