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阿哥 康熙十五阿哥
康熙十阿哥永琏薨逝,乾隆登基,追封永琏为和硕荣亲王,谥号纯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因为在清朝历史上,只有皇后所生的儿子才能被封为和硕荣亲王,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都只能封为郡王。而永琏的母亲纯惠皇贵妃也是一个受宠的妃子,她为乾隆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永琮和永琮。不过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活过两岁,就夭折了。永琮在出生的时候,乾隆已经六十岁了,所以他非常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永琮。
一康熙十阿哥胤誐
准确的说是“礻我”,很多人图方便,所以就有很多同音字。
你丫是在哪看到的,你觉得康熙儿子的名字有这样的旁边部首吗?
二康熙十阿哥生母
这部动漫和西行纪一样尬,台词尬到不行,“混账大神!”,“可恶”!之类的
三康熙十阿哥结局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多罗敦郡王,五十七年十月管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六十一年十二月解管理三旗事务。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继夫人赫舍里氏佐领常海之女,妾郭络罗氏,妾王氏。康熙第十子,于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为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因与胤禟、胤禵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夺皇太子之位,康熙帝很反感。雍正元年,雍正帝命他遣送泽卜遵丹巴、胡图克图灵龛还喀尔喀,胤俄托病不行,奉差擅回。
后来他在疏文中连写“雍正新君”字样,被雍正帝发觉,斥为不敬,被夺爵,禁锢在京师,直至乾隆二年才被释放,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卒,以固山贝子品级入葬。
四康熙十二阿哥
他是康熙九子夺嫡中唯一手握兵权却没有参与的人,也是唯一在雍正继位期间寿终正寝的皇子,他就是十二阿哥胤祹(táo)。康熙六十一年的冬天,康熙皇帝驾崩畅春园,享年68岁。在为期数十年的激烈夺嫡之战中,四阿哥胤禛最终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最大赢家,胤禛继位后,将年号改为雍正,史称雍正皇帝。
雍正继位后,他马不停蹄的立刻开始着手一一处理那些曾经与自己为敌的“八爷党”成员,这些曾经与他对立并且参与夺嫡之战的人包括皇八子胤禩(sì),皇九子胤禟(táng ),皇十子胤䄉(䄉),皇十四子胤禵(tí),这些曾经风光无限,权势滔天的皇子们,纷纷被雍正囚禁夺爵,甚至有些人被迫害折磨致死——手足相残,却丝毫看不到雍正的怜悯之心。
与此,为了展示皇恩浩荡以及对当年支持自己的人以示恩宠,雍正对当年维护他继位的皇子们则是纷纷加官进爵。在当年九子夺嫡之战中,却有两位与世无争,保持中立的皇子,同样没有受到雍正的迫害和摧残,一位是五皇子胤祺,另一位就是十二皇子胤祹,他不仅仅是康熙最长寿的儿子,他的母妃也是清朝一代中最长寿的妃嫔。
胤祹,也就是爱新觉罗允祹,出生于康熙二十四年,他的母妃是定妃万琉哈氏。在康熙二十六年时,孝庄文皇后突发疾病去世,这给当时负责侍奉的苏麻喇姑带来了巨大沉重的打击,她每天以泪洗面,活在无限的孤独和悲伤之中。康熙念苏麻喇姑晚年间孤寂悲伤,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便将当时年仅两岁的十二皇子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希望通过孩子的童真帮助苏麻喇姑早日脱离悲伤痛苦。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胤祹在苏麻喇姑的悉心照料和教导下,在宫中过着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这也养成了胤祹独善其身、为人处世淡然洒脱的性格特点。
康熙又为何后来废除太子?九子夺嫡又究竟进行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斗争?为何胤祹能够独善其身到?康熙四十七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中,因为太子的胡作非为,康熙皇帝以皇太子“不法祖德、不尊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等等理由,将太子胤礽废黜。
在这之后,众多皇子便开始了对皇位的觊觎,夺嫡之心蠢蠢欲动。明争暗斗中分为了三大党派,分别是“八爷党”、“太子党”、“四爷党”,他们在此后的十数年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次政治、兵权等明争暗斗。
随后,因为大阿哥胤褆加害胤礽一事败露,被康熙永远囚禁。八阿哥随即联合朝中官员夺嫡,但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之下,康熙力排众议坚持恢复胤礽的太子地位。仅仅过去了三年——在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康熙皇帝下诏废黜太子,从此以后,废太子一直被囚禁宫中,直到死亡。
胤祹眼看夺嫡之战愈演愈烈,时年二十六岁的他却依然选择了置身事外——他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生母并不是什么高贵的身份地位,自己也并不是皇帝心中那个最适合也最配得上皇帝之位的人选。幼年间跟随苏麻喇姑的生活经历,也让这位皇子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想要争权夺势,他一直都是一副淡然、与世无争的性格和态度,在这场激烈的权力之战中,不骄不躁、保持中立,聪明的选择了明哲保身。
康熙五十六年的冬天,胤祹被康熙任命为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在职期间胤祹办事公正不阿,从不徇私枉法,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成为了一位有才能却又对权势毫无野心的皇子。再后来允祹又被任命谕令白旗相关事务,代替康是皇帝前往三陵祭祀,在每年的五月夏至时节和八月秋分时节前往太庙带康熙行礼。
那为何他手握兵权却与世无争?又为何雍正继位后没有立刻铲除他?为何多位皇子康熙却专宠胤祹,几次三番加官进爵?为何最终夺嫡之战后雍正并未铲除这位深受皇帝喜爱的皇子?
为何胤祹生母出身低微却依然受到康熙重用?为何雍正继位后手段残忍铲除异己却对胤祹宽容有加?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胤祹对皇权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渴望,也是因为在夺嫡之战中,胤祹一直保持中立,既没有对其他皇子造成威胁,也没有给任何一位皇子提供过支持。
雍正继位后并没有铲除这位皇兄,之后雍正为了安抚群臣受他铲除异己带来的惶恐之心,将胤祹封为多罗履郡王。
但多疑的雍正并不是真心想要提拔这位皇兄,册封次年便开始找各种理由打压分权,可没想到的是,胤祹并没有明显的错误和把柄,而且在自己的职位上非常负责,这使得想要打压他的雍正非常难下手,最终寻了个做事不够认真细致的由头,将他贬为镇国公。
朝野上下都知道,镇国公这个职位一般都是分配给皇室宗亲的,作为皇帝兄弟的胤祹,不应该只得到如此低微的待遇。可是,即便是这样明目张胆的打压,胤祹依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或者是愤怒之情,甚至连一点委屈的情绪都没有。
这种无欲无求,安然度日的态度,使得胤祹在雍正在位期间安然无恙的活了下来。等到乾隆继位之时,这位新上任的皇帝对这位皇叔的印象一直非常好,而且这位皇叔一直以来也没有和自己的父亲发生过任何冲突或者争吵,更是从来没有做出任何影响他继位的事。于是乾隆便将许多朝堂事务交由这位有着丰富执政经验的皇叔办理。
相比其他的几位皇兄,乾隆更愿意相信这位多年来都一直安分守己认真负责的皇叔。在乾隆十四年间胤祹还收到乾隆重用,全权负责编撰会典,成为了“会典管”总理事。第二年,乾隆在得知这位皇叔因为年事已高而行动不便后,特意命人传旨准许其乘轿上朝而不跪。
胤祹这种不争不抢,安然自得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他的生母的安全——他的生母并没有收到太多前朝皇子们争权夺势的影响,活的相对也比较安稳无忧,直到97岁才离世。她也是历史上较为少有的长寿的女子,胤祹则是在78岁,也就是乾隆二十八年病逝,之后得封号“懿亲王”。母子都是古代高寿之人,这在清代皇族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