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怎么死的?李煜怎么读音
李煜怎么死的?据史料记载,李煜是南唐后主,他的父亲李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精通诗词歌赋,在当时的朝廷廷上颇有名气。李煜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因为家道中落,所以他的童年生活过得并不好,而且他的母亲也也去世了,这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文学,并且对诗词歌赋有着极高的天赋。
一李煜怎么亡国的
在国家还存在的时候,李煜他一直是一个花天酒地饮酒作词的玩乐者,他不断的潇洒快活,肆意妄为,刚开始的他并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国家,爱戴自己的人民,他只认为自己喜欢作诗,作词和作曲,所以他希望所有的一切都给自己的爱好让步。
亡国后的李煜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个节阶段,他开始悲愁,他的词中也展现出了对自己故国的思念,每天仍旧饮酒,只不过不再作乐,因为国家的失去让他感受到了痛苦,他在亡国后不再是潇洒快活的文艺人,只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跟他的懦弱离不开关系。
亡国前的他不懂得如何勤政爱民,他的一生过于荒唐可笑,他太天真了,总是沉溺于自己的文艺世界里,却没有跳出伪装,来看一看现实的残酷。
二李煜怎么判定牌
公元974年,采石矶之战后,宋军得以顺利渡过长江,南唐所倚仗的长江天险不复存在,南唐后主李煜将面对自南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但李煜不是中兴之主,他的对手赵匡胤也不是庸才,想要翻盘谈何容易。
不过南唐国都金陵城易守难攻,加之大片国土仍在掌控之中,李煜似乎也还有牌可以打,于是金陵之战成为了后主李煜和宋太祖赵匡胤之间的博弈。
974年北宋攻南唐前局势简图(越南此时应为丁朝)
金陵之战始末宋军曹彬部、潘美部行军路线
974年十一月,宋军在成功渡江并击败南唐援军后,水陆并进,向金陵(即江宁府)而去。十二月初,金陵城开始戒严,李煜下令不再奉宋朝为正朔,取消“开宝”年号,只用甲子纪年,并招募百姓当兵,组成十余万大军前依秦淮河,背靠金陵城墙进行防守。
汉阳方向和常州方向的路线简图
十二月初四,汉阳方向的宋军在长江沿线击败了南唐的鄂州守军,吴越的军队也包围了常州城,南唐的西线和东线都受到了军事压力,让南唐难以兼顾东西。
宋军进攻金陵城简图
十二月初六,曹彬部在白鹭洲击败南唐水师,占领了这块长江之中、金陵城旁的战略要地。数日后,宋军又在新林巷、新林寨击败南唐军,逐一拔除金陵城的外围据点,以孤立金陵城。
975年正月,新年的到来并没有给南唐君臣带来一丝喜悦,因为宋军相继在池州、武昌、溧水等地击败南唐军队,各地战败的奏报如雪花般纷纷送往金陵城中,战争的形势对南唐来说是越来越不利。
正月十七,宋军开始正式进攻金陵城。为了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潘美没等船只准备好,就令步骑涉秦淮河强攻,大将李汉琼也率军强渡秦淮河,火攻南唐军的水寨。很快,据守秦淮河的南唐军败下阵来,尽数退入城中,宋军成功占领秦淮河防线。
南唐水师被潘美拦截
秦淮河环绕、穿过金陵城,俨然就是金陵的护城河,秦淮河一丢,守城的南唐军只能困守城中,陷入更大的被动。南唐朝廷也不想坐以待毙,便派出水师溯江而上,企图夺取采石浮桥,切断江南宋军的后勤补给线,但被潘美率军击败,郑宾等将领被俘虏。
夺取浮桥的计划破产后,宋军加快了攻城速度,于二月中攻克了金陵外关城,形成三面合围之势。,潭州、扬州方向的偏师也击败了南唐军队。到了四月,常州守将金万礼向吴越军献城投降,随即江阴等沿江城寨也主动向吴越军投降。
至此,金陵的东面只剩润州一座要塞,润州若失,则东部防线彻底崩溃。此时的李煜却自恃金陵城易守难攻,只要坚守不出,宋军后继乏力,自然会撤兵。于是他将军政大事甩给张洎、皇甫继勋等人,自己躲在皇宫里,终日与和尚、道士诵经论道。
李煜剧照
可皇甫继勋却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大敌当前,不思御敌之策,反倒是偷偷派儿子出城与宋军商议。直到五月某日,李后主登城巡视,才发现城外旌旗遍野,金陵已陷入重重包围。大吃一惊的李后主当即就把吃里扒外的皇甫给杀了,而后急令驻守湖口的朱令斌东下支援。
朱令斌本想率军救驾,但又担忧自己一走,后方就会被宋军攻占,任由李后主怎么催促,他就是不动身。不过,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宋太祖认为己方士兵水土不服,攻取金陵将变得更加困难,于是打算撤回大军。但大臣卢多逊极力劝阻,并让候陟( zhì )将前线的情况奏报宋太祖。
宋太祖即得知李煜也不好过,便坚定了攻打金陵的决心,并调集其他地区的宋军到金陵城下。此时,李煜手里还能打的牌仅剩朱令赟的十余万大军、刘澄防守的润州城以及国都所在的金陵城,但很快李煜就要输光这些牌。
润州之战简图
八月底,宋军偏师与吴越军会师于润州城下,李煜见势不妙,便派遣卢绛率水师增援刘澄,可没想刘澄也是个吃里扒外的。刘澄认为南唐大势已去,坚守润州毫无意义,还不如早点投降保全富贵。卢绛在和宋军厮杀一阵后便向宣州方向突围,卢绛后来在李煜投降后仍坚持抗宋,倒也当得起忠臣之称。
九月初九,刘澄献城投降,润州也随之被宋军占领,金陵的东部防线至此全盘崩溃,吴越军和宋军偏师也马不停蹄地向金陵进发,与曹彬、潘美等部会师。李煜得知战报,慌得连觉都睡不好,连发数道令牌催促朱令赟火速来援,也使出缓兵之计,派大臣徐铉前往东京求和。
徐铉以博学多才而为各国所知,常以战国时的张仪、苏秦为榜样,此番临危受命,自然是拿出十二分干劲,想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宋太祖。但不料宋太祖早有准备,反倒是徐铉被宋太祖说的哑口无言,只能是怏怏而归。外交上走不通,军事上更是让李煜绝望。
皖口之战简图
十月十九,朱令赟终于率大军从湖口东进,驻防独树口的王明察觉到其动向,便立刻奏报宋太祖。宋太祖令王明在江心和岸边竖立舰桅状木杆以为疑兵,朱令赟望见后,果然怀疑有伏兵,不敢贸然前进。此时正是初冬时节,长江水位下降,航道狭窄,不利于航行,而朱令赟所用战船吃水量大,行动甚是迟缓。
为了确保成功阻击朱令赟所部,曹彬派大将刘遇率军增援王明。十月二十一,朱令赟部在皖口与刘遇部相遇,朱令赟下令用火油攻击宋军,刘遇部猝不及防,一时陷入下风。也许是天要亡南唐,江面上突然刮起北风,大火反过来烧向南唐船队,南唐军不战自溃。朱令赟眼见大势已去,便自焚殉国。
宋太祖剧照
李煜寄予厚望的一支生力军就这样没了,金陵至此彻底成为一座孤城,但李煜仍不想束手就缚,便派徐铉再度出使东京向宋太祖求和。
《续资治通鉴》辛未,对于便殿。铉言“李煜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甚切至。帝与反覆数四,铉声气愈厉,帝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宋太祖直言不讳,一语道破其攻打南唐的真实目的,将北宋和南唐之间那的遮羞布也给撕得粉碎。文人出身的徐铉哪经得起宋太祖这般敲打,只能是惶恐而退,赶紧回金陵向李煜报告。
这时金陵城已被围困近一年之久,曹彬在城外挖掘战壕,让南唐军队无法从外界获取物资,便是连老百姓都不能出城打柴,史载金陵城中“斗米十千,死者相枕”,这城中的生计着实是很难维持下去了。
十一月,曹彬写信劝告李后主不要再做无畏的抵抗,并告诉李煜大宋军队将在二十七日发起总攻。虽然宋太祖的“天下一家”几乎成为压垮李煜的一根稻草,但李煜仍然对苟延残喘抱有幻想,断然拒绝了曹彬的劝告,毕竟古时候的艺术家或多或少都是有些理想主义的。
曹彬画像
为了表明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李煜甚至命人在宫中堆起柴草,声称城破时将全家自焚以全气节。眼看李煜仍执迷不悟,曹彬也就懒得跟他废话了,开始全面筹划攻城事宜。由于宋太祖要维护王者之师的形象,所以曹彬在攻城前“逼迫”众将士入城后不得滥杀无辜,也不能抢劫他人的财产。
二十七日,南唐的末日正式到来,曹彬下令攻城,由于金陵士气低落,城池很快就沦陷。李后主虽然扬言要杀身成仁,但事到临头,他还真就没那个勇气,只能是带着大臣走出宫门,奉表向曹彬投降,至此立国三十八年的南唐政权正式灭亡,江东广大地区也纳入纳入北宋版图。
尾声李煜投降后,江州、歙州等地区仍有零星的反抗,但都很久被宋军平定。此番平定南唐,宋太祖汲取了蜀地降而复叛的教训,对投降的官兵都予以正常待遇,并且严令南征将士不得进行随意杀掠。,在南唐灭亡后,江东地区没有出现大的动乱,当地民众都安静地接受了北宋的统治。
北宋攻灭南唐后局势图
,金陵之战是决定南唐生死存亡的一战,虽然在战争中宋太祖也出现过动摇,但虚心纳谏的宋太祖还是听从了卢多逊的建议,一鼓作气围攻金陵,不给李煜喘息之机。相比之下,李煜就显得逊色很多,一开始表现得硬气,后来战事不利就跑去求和,等到金陵城破前又扬言自焚殉国,可事到临头又贪生怕死。对此,咱只能说,李煜要是有崇祯帝那份骨气,也不至于被宋太宗毒杀,以及被后世嘲笑。
,君王的差距是一方面,军队等方面的差距又是一方面。例如润州之战中被李煜信任的刘澄,仗都还没怎么打,就先投降了,南唐有不少官员都和刘澄一样,试问这样的国家又拿什么和北方的强国对抗呢。再说军队,想当年南唐可是气吞万里,东灭闽国,西吞马楚,可到了李煜手里,只有被动挨打的份,着实让人感叹。
,随着南唐的覆灭,南方割据势力仅剩下早就认大宋做干爹的吴越国以及割据福建漳州、泉州一带的清源节度使了,宋太祖的统一大业至此也算完成了大半。
三诗人李煜怎么读
làng táo shā·jiǔ qǔ huáng hé àn lǐ shā;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cháo dài táng dài;朝代唐代;zuò zhěliú yǔ x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