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慧能,六祖慧能金句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2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慧能出家之前,在少林寺当和尚,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被赶出了寺庙。他来到南方,开始游历各地,在广东惠州遇到了一个老婆婆,这个老婆婆告诉他,有一个地方叫做南海,那里有一个神仙,可以治好他的病。于是慧能就去了南海,找到了这个神仙,然后拜了她为师。慧能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开始传播佛法,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高僧。

一禅宗六祖慧能电子书

作为中国杰出的禅宗大师,六祖惠能,生于公元628年,卒于公元713年,活动时间属于唐朝,寿命76岁。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直到今天依然人口传颂的诗经,就出自六祖惠能,他俗姓卢,属于今天广东新兴县人,惠能早年间,家境贫寒,父亲早早的就过世了,惠能以买柴来侍奉母亲。

24岁时,惠能听闻到《金刚经》而开悟,其后获得了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并获得禅宗衣钵,成为第六代祖,惠能主张见性成佛和顿悟成佛,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

这是一位一生经历传奇的祖师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

重温几段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事吧!

闻《金刚经》而有所悟

六祖惠能,俗姓卢,祖籍为今河北涿州。他的父亲在唐代武德年间遭贬官,全家徙居到岭南新州。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惠能在新州出生。

惠能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因为家境贫寒,他们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帮人做零活维持生计。

有一天,惠能到新州县城卖柴,偶然间听到有人在念经。当惠能听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他心中顿时有所感悟。

惠能当即请教一老和尚,询问这是什么经,从何处来。老和尚告诉他这是《金刚经》,从湖北黄梅五祖弘忍禅师处得。于是,惠能产生了到黄梅学佛的念头。

晚上,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却没有得到应允。惠能再三恳求,母亲无奈把他带到舅父那里。

为了使他放弃学佛的念头,舅父指着门前的一块大石对他说“你如若把此石拜开,说明你是真心向佛,我们就不再阻挡你了。”

惠能竟真的开始拜这块大石。说来也奇怪,有一天突然晴空霹雳把巨石从中劈为两块。母亲和舅父目睹这神奇的情景,赞叹不已,便答应了惠能。

后来,人们称这块巨石为“别母石”。经过一千多年风雨,这块石头还保存在新兴。

得五祖传衣钵

从岭南翻过连绵山河,惠能终于抵达黄梅东山。当五祖弘忍大师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故意发问“你从何处来,欲求何物?”

惠能答道“弟子是岭南人,唯求作佛!”

弘忍大师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佛?”

惠能答“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

见到惠能如此聪慧,弘忍大师心中惊喜,却不露声色,而是让他到碓房去干活。就这样,慧能大师在碓房干了八个月活。

有一天,弘忍大师为了考验弟子们的水平,以确定一个传法的接班人,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当时寺院的上座神秀禅师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大师知道后,对大家说“后世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并劝众人好好念诵。

当时惠能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还不够彻底,便另写了一首偈子,请人写在壁上,那首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惊奇不已。弘忍大师见了,在惠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这天半夜三更时,惠能来到方丈室,得到弘忍大师传授衣钵。

为了避免引起其他弟子争执,弘忍大师送惠能到九江渡口,嘱咐他往南方走。弘忍大师说“我来渡你过去。”

惠能大师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渡。”弘忍大师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不为衣钵,为法而来

惠能大师得到衣钵后南下,经过两个多月,到了大庾岭。

这时,他带着衣钵南下的消息已经在寺院里传了开来,黄梅大众都不服气,有数百位追逐而来,想要夺取衣钵。

其中有一位名为惠明,他出家前曾是一位四品将军。他凭借矫健的身手,赶在大众之前追上了惠能大师。

惠能大师自知躲避不过他的追赶,便将衣钵放在路旁的石头上,说“衣钵是法的象征,岂可用暴力来争夺?你们要衣钵,就拿去吧!”

结果,当惠明要来拿取衣钵的时候,怎么样都拿不动。他觉悟到衣钵代表的是佛法,必须要有大善根、大福报、大智慧的人,才能得到。

,他没有再纠缠,说“我为法来,非为衣钵而来。”

惠能大师这时从草丛里走出来,趺坐在石头上为惠明说法。惠明似有所悟,礼拜惠能大师为师。

仁者心动

后来,惠能大师在广东隐遁了15年。经过一番磨练后,他来到广州法性寺,也就是今天的光孝寺。

当时有一位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寺院前悬挂着的幢幡随风飘动,有两位出家人面红耳赤的争论不休。

一位说“如果没有风,幡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

另一位说“没有幡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应该是幡在动。”

一旁的惠能大师听到两位僧人互不相让,走上前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

大家了十分诧异,便将他请到寺中。惠能大师便与印宗法师有一番交谈,印宗法师说“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

惠能大师遂说明身份,并应印宗法师之请,拿出衣钵给大家看。印宗法师欢喜赞叹,便集合大众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惠能大师剃度,并请法师为他授具足戒。

印宗法师十分自谦,说愿意拜在惠能大师座下,做他的弟子。因而,他既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又是他的弟子。从此,惠能大师便开始了东山顿宗法门的开演与弘化。(文章选自网络)

广东六祖圣迹游学重点(佛旅网推荐china84000)

1、瞻礼中国蓝毗尼之六祖大师出生地——六祖故居;

2、瞻礼中国拘尸那罗之六祖大师涅槃地——新兴国恩寺;

3、瞻礼六祖大师真身舍利最早住锡处——藏佛坑;

4、瞻礼六祖大师剃度出家、发舍利塔处(瘗发塔)——广州光孝寺

5、瞻礼禅宗祖庭六祖大师真身舍利所在之南华禅寺;

6、瞻礼六祖大师隐修圣迹——怀集、四会、南雄梅关古道;

7、瞻礼禅宗五大宗派之云门宗祖庭——云门山大觉禅寺;

8、世界自然遗产之丹霞山;

9、丹霞山别传古寺(娑婆深处有净土);

10、感悟千年佛教智慧,集禅文化参学与行修于一体;

三禅宗六祖慧能简介

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

这是中国佛教禅宗唐代六祖惠能大师的开悟偈。大师开创顿悟法门,大兴禅学,使禅宗从此风行全国,速播海外。说法三十七年...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震旦六祖。 慧能大师,唐朝岭南(广东省)新州人,父名卢行□,原为唐朝官吏,本籍是范阳,被贬谪到岭南,母亲李氏。大师生于唐贞观。他所说的法,由门人法海禅师、神会禅师等予以整理,成为《六祖法宝坛经》,这是禅宗无上宝典。

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1] 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四六祖坛经的精辟的句子

3、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13、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5、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