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官寨墓葬之谜
杨官寨墓葬之谜的研究。杨官寨墓葬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西北20公里的伊河两岸,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奴隶社会墓葬。该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和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一件青铜礼器,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礼器。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有的造型奇特,有的纹饰精美,有有的装饰华丽,有的工艺精湛,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时间大约距今7000年至5000年,中间持续2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到河南之间。上世纪20年代,第一次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为“仰韶文化”。据先秦史料记载,夏、商、周时期,汉族的先民大体在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活动,而这个区域范围内存在两个文化,即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位于陕西高陵杨家寨遗址,揭开5600年前仰韶文化的神秘面纱。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高陵县的杨官寨村,地处泾河与渭河交汇处西北约4公里的泾河北岸一级阶地上。2004年5月,陕西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实施基建工程,在挖掘机挖土的时候,工人们发现翻出的黄土中,夹杂着许多碎彩色陶片。工地负责人发现情况后,意识到工地地下很可能埋藏古墓,于是立即上报了当地文物部门。很快当地文物部门派出考古专家赶往工地现场,经过对土质以及碎彩色陶片的研究,专家们表示这是一座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的一处遗址。因为遗址在杨官寨村被发现,成为“杨官寨遗址”。
在征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后,陕西省文物局立即对杨官寨遗址展开了抢救性发掘。经过清理发掘杨官寨发现各类房址49座、灰坑896个、壕沟9条、瓮棺葬33个、墓葬45座、水井5口,出土各类器具70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发掘区南段的断崖上,发现了成排分布的房址和陶窑,专家表示这是我国最早的窑洞式建筑群。而且考古专家还在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环壕(仰韶文化的一种类型),环壕西部发现一处宽约2.7米的门址,在门道两侧出土大量陶、骨、石器,大量半坡时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丰富了关中中部特别是泾渭交汇地带该文化的内涵。
在杨官寨遗址出土众多陶器中,有一件疑似“天狗吞月”图案的彩陶,还出土了类似三星堆出土铜人面的大眼睛残片、人脸覆盆状陶器(又称镂空人面饰覆盆状陶器)以及涂朱砂的人面残片等器物。人脸覆盆状陶器面有一个人面的模样,眼睛、嘴巴中空,中间有突出的鼻子,酷似流行的QQ头像。这种“镂空人面形”的器物在全国仅发现了两件,一件是出土于山西吉县沟堡遗址的“人面形筒状器”,专家表示这些东西很可能与祭祀有关。
杨官寨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仰韶文化”中的历史空白,揭开了5600年前仰韶文化的神秘面纱。杨官寨遗址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埋葬习俗、埋葬制度、人种、婚姻状况、社会组织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有考古专家推测,这里可能为当时的一处中心聚落,可能为5000年多前原始城市,专家不仅感叹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