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直升机(蜂鸟直升机 )
蜂鸟直升机、贝尔公司的uh-60黑鹰直升机、美国陆军的mh-60r救援直升机等。这些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往往需要长时间飞行,,它们的机内空间十分有限,一般只能容纳一名乘客。而且,由于直升机的旋翼比较大,所以,在起飞和降落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影响飞行员的听听觉,,直升机的飞行员必须佩戴耳塞,以减少噪音对飞行员的影响。不过,这种耳塞的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喜欢并关注军事的人,都知道解放军装备了一种俗称“空中三蹦子”的直升机。“空中三蹦子”其实是一款小型旋翼飞机,在军中被称为“猎鹰”,它头上有着旋翼设计,但与直升机原理大不相同,不能实现垂直起降,是通过助推的方式来带动旋翼旋转,由于机身上有三个轮子的设计,故而被人们称为是“空中三蹦子”。
“猎鹰”具备强悍的续航能力,能够在空中滞留好几个小时,可以完成很多任务。如果出现意外发动机停止运转,也能够在风力的辅助下平稳降落,不会坠毁。
“猎鹰”看起来很平奇,主要在低空飞行,但它却能搭载反坦克导弹,旋翼上还有特殊的降噪设计,完全具备对陆地的坦克发动突袭的能力。
无独有偶,这个长像的直升飞机,像极了由“中国直升机之父”朱家仁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架直升机“蜂鸟”号。
蜂鸟甲型
朱家仁,湖南汉寿人,1900年出生,1920年赴美留学,学习航空专业,1926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后曾在芝加哥惜士飞机厂、底特律沃阿格西飞机厂、勘萨斯美鹰飞机厂工作。1927年学成回国,投身航空事业,立志航空报国,自制飞机,让中国人杨眉吐气。
1930年春,朱家仁费尽心血设计的双翼双座飞机设计图完成,为了将蓝图变成现实,从那时到1937年,经过筹资,购买发动机和器械,被日军轰炸,又用尽家中积蓄采购器材,沒有场地就在家里组装,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37年组装完成,飞机命名“苏州号”。5月18日,飞行员驾驶着“苏州号”飞上了蓝天。第二天由苏州飞到南京,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完成了处女航,轰动全国,传为美谈。
蜂鸟乙
1939年,中国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中央机器厂等军工企业相继南迁昆明。1941年4月,朱家仁出任昆明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厂长,军衔少将。
在朱家仁的带领下,团队经过精心研制,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初,制造出我国第一架同轴双旋翼反旋转式直升机“蜂鸟号甲型单座直升机”。“蜂鸟号”甲型的升空,是中国直升机制造业的起点。
CJC一3A
这架“蜂鸟”直升机,外形酷似一只蜜蜂,头部是驾驶舱明亮的挡风玻璃窗,两侧有大大的“眼睛”,支架犹似蜜蜂的肢足。“蜂鸟”号率先在国际采用共轴式双旋翼结构,后来被俄罗斯卡夫卡直升机设计局采用,设计制造出了性能卓越的“卡25”、“卡50”等系列直升飞机。
卡25
在朱家仁的带领下,团队经过精心研制,陆续研制了“蜂鸟号乙型”直升机,于1948年7月首飞。随着国内战事的发展,国民党把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迁往台湾后,制造出CJC-3A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绰号“飞行香蕉”,于1956年3月9日首飞。
武直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直升机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成就。1958年仿制米4直升机成功,到今天我国可以制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武直10”、“武直20”等多系列的直升飞机。还有装备解放军的“空中三蹦子”,这个飞机除了外型像“蜂鸟”外,其性能、技术和武器装备等不能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