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传位之谜(努尔哈赤传读后感)
努尔哈赤传位之谜》一文中,提到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在1626年被皇太极杀害。这个说法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要知道,褚英是谁?他是努努尔哈赤的长子,也是大贝勒代善的儿子。按照辈分来说,他应该叫皇太极叔叔。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要杀他呢?难道他是一个不孝子?其实不然,他杀的并不是自己的亲叔叔,而是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还是多尔衮?
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分析如下
皇太极,应该说论个人能力,在当时努尔哈赤的所有儿子中,绝对是鹤立鸡群!史料记载,由于父兄们常年在外征战,皇太极在七岁时起就开始主持家政,而且打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皇太极年少之时便已经崭露头角。
不仅如此,皇太极弓马娴熟、武艺了得,围源狩猎、征战四方也是毫不含糊,其战功仅次于代善而不在莽古尔泰之下。除此之外,皇太极文化水平也是很高,精通满、蒙、汗三种文字,而且皇太极心思缜密、素有谋略且城府极深,这些才是皇太极真正出众于众兄弟之处。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大限将近,以其才智和处世风格,完全清楚一旦自己的身后事没有处理好,顷刻之间就会葬送后金的大好前途。所以努尔哈赤生前一定会对接班人之事有了周详的安排。
当努尔哈赤尸体回到沈阳后,果然皇太极当着众贝勒的面宣告努尔哈赤之遗言,主要内容就是命阿巴亥以及其他两位宠妃一起殉葬。阿巴亥被迫自缢而死,年仅37岁。
其实在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多尔衮也不过才15岁,所以多尔衮这一势力的真正代表人物是他的生母阿巴亥。阿巴亥乃乌拉部首领满逮之女,嫁给努尔哈赤之后,便集努尔哈赤宠爱于一身。
努尔哈赤之遗言并非皇太极编造,而是努尔哈赤的周详安排。因为阿巴亥一死,15岁的多尔衮根本不是一个事,皇太极继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2、顺治是努尔哈赤的什么?
顺治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努尔哈赤死后由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死后传位给自己得儿子顺治
顺治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他死后由儿子皇太极继承帝位,皇太极死后由顺治帝福临继位,由此可知,顺治帝是努尔哈赤的孙子。顺治帝幼年继位,早年由摄政王多尔衮秉政,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逐步镇压各地反清势力,但二十四岁就因病去世。
3、努尔哈赤寿命?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奠基者,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西南),其父亲是塔克世,母亲是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
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率大军进攻宁远,不料被明朝守将袁崇焕借助红夷大炮阻挡。努尔哈赤久攻不下,在付出惨重伤亡的代价后败退,自己也被炮火击伤。此事成为努尔哈赤的心结,他积恨成疾,导致旧伤复发。八月,努尔哈赤含恨病死,终年68岁。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后累次加谥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葬于清福陵,传位太子爱新觉罗·皇太极。
努尔哈赤终年68岁。
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
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天启六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
4、孝庄陵墓为什么在风水墙外面?
因为是孝庄皇后自己要求的,她自己跟孙子康熙帝说我想要离你爹顺治近一点,孝庄皇后也就没有和皇太极合葬。这让后世有很多猜测。按理说皇后最大的荣誉就是和皇帝合葬,代表着她尊贵的身份,她自己主动要求,要葬到儿子跟前,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当初皇太极去世,皇帝的地位空缺,几个皇子们跃跃欲试,都为皇位使劲。互相之间对峙好久,当时有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豪格年轻有为,立了很多战功。还有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当初努尔哈赤传位给皇太极的时候,多尔衮也是有力的竞争对手。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皇太极死了,多尔衮还是有力的争夺者。
双方争持不下,多尔衮提议让六岁的福临当皇帝,孤儿寡母的福临和孝庄皇后就成了的赢家。多尔衮就当摄政王,顺治帝还尊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这就不免让人怀疑了,为什么是孝庄皇后母子呢,有皇子的还有其他妃子,为什么就选择孝庄母子了。
所以民间就有传言了,说多尔衮和孝庄皇后有私情。甚至有人说孝庄皇后下嫁过多尔衮。结合孝庄皇后自己提出不想与皇太极合葬,这件传闻好像也挺像是真的。有史学家研究,历代也有皇后不与皇帝合葬的,孝庄皇后不是个例,所以不能评这一点就断定孝庄皇后和多尔衮有问题。我一个老百姓的看法,事情巧合那么多,一定有猫腻。
5、努尔哈赤是否想过把皇位传给多尔衮?
据说努尔哈赤的确这么想过。——哪里读到的文字,此时我记不起来了,下面凭印象说几句,不一定准确。
因为多尔衮的妈妈,阿巴亥(但愿我没记错了这个名字),是个品性非常好的女人,努尔哈赤娶她时,她很小,大概只有十三岁,而此时努尔哈赤已经四十多岁了。阿巴亥一连生了???(这个老大的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好像是三个字的,是不是阿齐各?不能确定)、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努尔哈赤感觉阿巴亥母子,相比他所娶的其他女人及所生的子女,更正派善良,所以他的心逐渐地有点偏向于阿巴亥母子。
其他母亲和子女们,不可能完全察觉不到努尔哈赤的这种细微心理变化,所以很难说他们没有很早就在心里暗暗地作过打算,其中自然包括心思缜密细腻的皇太极。
虽然多尔衮素有战功,努尔哈赤也十分喜欢这个儿子,但满清遵循的立长立贤制。皇太极是四大贝勒,而且已成年,况且受人拥戴。所以最终还是皇太极继承君位。
6、《雍正王朝》中,雍正老大奉旨骂老三那段什么意思?
在《雍正王朝》里,康熙让皇长子胤禔奉自己的口谕去骂皇三子胤祉,是典型的“阳谋”手段,目的就是故意戳破胤禔和胤祉的假联盟,为后来的胤禔和胤祉鹬蚌相争,埋下伏笔。
康熙对胤礽表现不满之后,山雨欲来风满楼。
追比户部欠款未果后,实际上康熙已经开始对胤礽不满意了。直接表现就是木兰秋狝时,康熙一反常态,安排皇八子胤禩代替自己赐宴众蒙古王公和群臣。而往年,通常是由太子胤礽来代替康熙赐宴群臣的。
而皇八子胤禩在赐宴的时候,表扬了努尔哈赤和康熙是大清最有为的皇帝。如果照一般理解,的确这俩人,一个是开创了基业,一个拓宽了清朝的版图。都是有为之君。将康熙之功和努尔哈赤并列,在胤禩这里还有点拍康熙马屁的意思。
让皇八子胤禩赐宴,这实际上就动了很多人的奶酪了。
至少动了前面几个等着按序“排队”的几位兄长的奶酪。其实皇长子胤禔一直有着一重优越感,那就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礼法秩序,一旦废黜胤礽,自己是第一人选。所以如果说到倒胤礽的灶,他必然积极,此刻风头已经非常明显,却蹦出个皇八子胤禩。所以胤禔绝对不能让胤禩得逞。
胤禔很多时候只是利令智昏,其实并不蠢。因为他实际上从胤禩的话里,找出了破绽。他也知道谁公开此事,谁就多了一个敌人。
第一圣主努尔哈赤传位给皇八子皇太极;第二圣主康熙也应该遵照“祖制”,传位给皇八子胤禩。于是他就找胤祉来泡蘑菇,希望通过胤祉来捅破这事。很多人都说胤祉一心读书,对夺嫡并无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胤祉和胤禛一样,走的都是一条“不争是争”的路线。
此刻的胤祉心情实际上和胤禔是一样的,看着胤禩的春风得意的样子,心里老不舒服了。郁闷之中,在胤禔的百般纠缠之下,便将胤禩那句话中的破绽给明确指了出来。而且还说道,哪说哪了,千万不能传扬出去。
这相当于攻守同盟内部的言论,保守共同秘密是底线。胤禔利令智昏了,他把这个秘密捅出去告诉了康熙。
因为在胤禔的逻辑里,拿胤祉捅破胤禩,既达到了攻击胤禩的目的,又将胤祉的“野心”暴露给了康熙。愚蠢啊愚蠢。
胤禔忽视了自己在这个事件中承担的角色。这个角色实际上是自己拿着老三的名义去挑拨康熙和胤禩的关系,这将更为康熙所不容。
康熙听到此事以后,内心是惊涛骇浪,因为他意识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康熙并没有戳破胤禔,而是让胤禔奉上谕去骂胤祉不该造谣生事。
让胤禔奉谕骂胤祉,对于康熙而言,达到了多重目的。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既然胤禔说是胤祉说的,康熙也无法求证,那就让胤禔再把康熙对此事的态度带回给胤祉,这样不伤和气,不至于将事态扩大化;
,戳破胤禔和胤祉的假“攻守同盟”。先让他们自己内部先争起来。因为此刻康熙更担心的是皇子之间内部抱团,倒逼自己废黜胤礽,而康熙此刻只是对胤礽不满意,他并不想过早地在情况不明之时表态;
,也在敲打胤祉。交人不慎,祸从口出,让他看清胤禔的为人。经历此事之后,康熙实际上就替胤禔树立了一个铁杆敌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胤禔损人不利己。
而胤禔这次算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关键记吃不记打。得罪了胤祉,导致了胤祉在关键时刻火上浇油,说出了胤禔魇镇胤礽的事情,最终把自己彻底葬送了。
而胤祉只能拿自己的运程去葬送胤禔,而彻底退出了夺嫡之争。所谓鹬蚌相争,最终让别人得利。原本横亘在胤禛面前的两座大山,就这么轻易地被胤禔的一个“自作聪明”泄密给彻底搬掉了,胤禔真是损人不利己啊。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雍正王朝》里处处都是坑,稍不留意就会踩中,轻者像老三一样被骂一顿,重则像老大一样,被囚禁至死。
太子胤礽因为卖官和刑部冤狱案,已经逐渐让康熙失去了耐心,从秋猎一事来看,太子被废近在眼前了。
胤禩得意忘形,被老大捉住了把柄,可老大也和老三有了隔阂
刑部冤狱案后,康熙开始疏远太子,除了把蒙古王公献给太子胤礽的如意,转赐给狩猎最得力的儿子之外,还特意安排了老八胤禩代替太子,赐宴于大臣和蒙古王公。这时候如果仔细看的话,在场的老大胤褆和老三胤祉,都认为这差事应该落在自己头上。
因为他们一个是大哥,一个是管理礼部的皇子,可康熙却偏偏连越数人,直接让老八胤禩去代替自己和太子赐宴,这一举动直接让老八高兴过了头,也让老大和老三两人像吃了个烂鸡蛋似的,恶心至极。
这时候的老大、老三和老八是在互相下套,老八以“太祖努尔哈赤传位给八子皇太极”的典故,说古往今来的圣主只有两个,一个是努尔哈赤,一个是康熙。这说得很明白了,第一圣主努尔哈赤传给八子皇太极,那第二圣主康熙也很有可能遵照祖制,传位给老八胤禩了。
胤禩这话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的意思,老大也知道,于是在宴会之后,立马就去找了老三胤祉,套出他对这句话的解释,想找个替死鬼之余,再把老八拉下马,自己能置身事外。不过老三也确实聪明,他知道老大的阴谋,也确实按照老大的意思,把话给说了出来。从他给老大说出意思之后的那个眼神,就证明了他早就洞若观火了。
老三比老大要聪明的一点就是他比老大更摸得清康熙的心理。他知道康熙最讨厌的就是儿子们自相残杀,现在老大以老三的名义去挑拨老八,一下子三个儿子被拖下了水,那康熙能不生气吗?所以老大虽然骂了老三和老八,可骂的还是他自己,不但得罪了两个兄弟,还得罪了康熙,一下子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老大奉旨骂老三那段,除了表现出老大城府不深,自作聪明之外,还为后面老三告发老大以魇镇之术陷害太子一事埋了伏笔。给康熙大骂老大胤褆是蠢猪,和众兄弟都不服老大做了铺垫。
从整部剧前二十集来看,老大胤褆空有虚表,实际上却是个酒囊饭袋,他的一切手段,不但骗不了康熙,连专攻文学的老三都骗不了,反而落在了老三早就设好的圈套里而不自知,真是愚蠢。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做个形式,皇帝交代的任务必须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