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4影之谜攻略蜡在哪(诡影密室逃脱攻略
密室逃脱4影之谜攻略蜡在哪里,蜡的作用是什么,蜡有什么用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蜡的那些事儿。我们要知道蜡的作用是什么?蜡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那么蜡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点防止汗液、油脂、灰尘等污染皮肤。因为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所以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有害物质,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1、最奇妙的山名?
1.浮玉山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囟比。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上此下鮆鱼。
这山比任何山都吊的原因在于,山的名字叫 浮玉 结果山上没一块玉,次他一次的成山,载曰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外门内豕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上虎头下乎勺,其中多黄金。
2.天虞山
天虞山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3.钱来山
西山经[华山](疑是衍文--答主)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这座山山名是西山中最好,钱来,大概我们不小心遗失的钱都在这座山上。
4.石脆山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枬,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5.鹿台山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里,曰鹿台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牦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
6.皇人山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据说这山就是《红楼梦》青埂峯的原型。
7.不周山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虫焉】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8.泰器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古代的泰字有大字意思,泰器山也可说是大器山,这山是挺大器。
今天我们将目光转向河北,来看一座非常“奇妙”的山,它的名气不大,却因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相辅相成,造成了一道神奇景观。
它便是——双塔山。双塔山海拔只有400多米,在国内众多伟岸的高山面前,这点高度着实不值一提。不过即便如此,谁看见了双塔山,也不得不为它的“奇、绝、险”而惊叹。因为在双塔山的山巅,有两根高约四十多米的石柱擎天而立,蔚为壮观。
这两根石柱呈南北方向并肩而立,一大一小。根据考证,这两座双峰原来其实是一体的,因为自然的风化而分裂成如今的模样。站在山下仰望双峰,恍如拔地而起直至云霄,颇有一种孤高凌云的气势。
如果说,两座山峰拔地而起是自然的神奇造化,那么双峰之上的砖塔,则是人为的奇迹了。在两座山峰的顶端,各有一座砖塔,其中一座据考证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另一座建造时间则尚未确定。
这两座塔为双塔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砖塔究竟为何人所造,又是如何建于双峰之顶端,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根据记载,清朝乾隆皇帝曾派人上到这两座山峰顶上一探究竟,也没有得出什么定论,还留下了一个“神仙”居住的故事。而现代以来,就没有人再凭人力登上这两座山峰了。今天游客来到双塔山,也只能站在双峰之下仰望,并不能登上山顶。因为根本找不到路上去。此时,我们就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而叫绝了!
由于两座双峰奇特的造型,仿佛一对相依相伴的情侣,于是人们又称它们为“夫妻石”“情人石”,成为一处著名的爱情地标,传说在这里许愿非常灵验。许多青年男女来到双塔山,挂上同心锁,祈愿自己的爱情能够天长地
2、如果让你给某一个古人写一份简历,你会怎么写?
姓名:诸葛亮。少时聪,壮年明,死时尚从容,为后世景仰。智慧堪比三个臭皮匠。一代宗师,万世追捧!
刘备
背景大汉集团名誉董事长的叔叔。
任职经历
在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和两个朋友结拜为兄弟,同进同退。
1,因有业绩,我出任安喜县县尉。可惜,刚上任不久,就遇到裁员。因不满上级督邮的傲慢态度,一气之下,我把督邮吊起来打200鞭。然后,我就走了。
2,后来,漂泊一段时间后,我到同窗好友公孙瓒的公司任职,任职别部司马,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阻击冀州牧袁绍。公孙瓒的死(199年)跟我没关系,我(194年)早走了。
3,本来我和同窗一起干的挺好。此时遇到一个机遇,曹操集团恶意收购徐州公司!救援徐州的话,我就有机会成为徐州大股东。于是,我带着实股救援陶谦集团。后来,陶谦病死了,我真的就成了徐州集团董事长。
4,我在率领徐州集团阻击袁术的恶意吞并时,不小心被吕布抄了后路,成了吕布手下的小股东。早知道,就不接纳吕布入股了。后来,因为股份问题,我被吕布逼走了。,也是报应,吕布这个小人也死了。
(我二弟,爱看书)
5,从吕布集团出来以后,我携干股就到曹操手下任职豫州牧。曹操本来只是大汉集团的一个高官,竟然欺负我侄子。我找个机会,拿下车胄的股份,自立门户。不想,还没等我替侄子初期,曹操竟然找我报仇。
6,因为势单力薄,我携干股转投袁绍资本。可惜,袁绍这个人太狂妄自大,不听下属建议,最终兵败而亡。
7,从袁绍那出来,我携干股转投远亲刘表公司。没想到刘表公司内部股东有矛盾,两个儿子争家产,没我的份啊。刘表死后,我带着自己攒的股份出来自己创业去了。
8,创业第一战,我联合东吴,阻击曹操资本南下,捞到第一桶金“荆州”。从此,边开始了自己的争王夺霸之路。
(我三弟,脾气不好,爱打人)
只要不是曹贼,谁当我领导,我都没意见。反正,他们都没有我命硬。只要你们公司领导同意,我明天就去上班。
(文|勇战王聊历史)
内心有点激动,因为有一千多年没有提笔了,先自我介绍一下。姓名李白,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四川,出生年月701年,身高180CM,学历博士,专业古代文学。
鄙人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武则天去世那一年,我刚好5岁,由于当时没有幼儿园。老爸直接就把我送进了当地的一所学校读书,上学第一天老师就开始教《六甲诗》。一个学期下来,我基本倒背如流。所以,这个诗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15岁时我就能赋诗了。我觉得学习实在枯燥,业余时间就跑到大街上听老人说书,我觉得挺有意思,久而久之我也幻想行侠仗义。回家以后,逼着老爸给我买了一把剑,无聊的时候我又开始练习剑术。
18岁时,我隐居在大匡山,朋友都称呼我太白兄。由于结识了不少朋友,所以到处游山玩水,很多人认为我游手好闲。直到我24岁时,一事无成,老爸都认为我没有志向,说“男儿志在四方,为什么不出去走走?”其实,老爸的意思很明白“世界这么大,为什么不出去看看呢?”我就是等他这句话,毕竟我还没有工作,身上又没有钱,所以他给了我一笔路费。在我24岁的时候,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我花了一年时间,游遍了大半个四川。25岁时,我打算离开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6岁时,我到江苏扬州,生了一场大病,几个月才痊愈,身上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好在遇到了好友李邕,他是陈州刺史,家庭富裕,且写得一首好字,见我没有路费,于是给了我一笔丰厚的路费。
说来也巧,在陈州我遇到了一位年长我12岁的朋友——孟浩然。他写诗绝对也是一流的,见到他,真的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于我们拥有相同的爱好,所以我们成为了朋友。几乎到了无所不谈的地步,有时候心情高兴,还切磋一下剑术。有一次喝酒,喝得正开心,孟夫子突然冒昧的问了我一句“太白兄弟,一人在外漂泊,可否娶妻?”说来也惭愧,当时我已经快27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而孟夫子见我已经过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未有妻室。他邀请我到湖北安陆,给我介绍了当朝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我也没想到,爱情来得如此突然,稀里糊涂的就闪婚了,还入赘做了上门女婿。结婚以后,孟夫子要进京赶考,于是我们分道扬镳,在他离开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赠孟浩然》的诗送给他,以做纪念。由于娶妻,我在安陆安了家,虽有出游,没有远行。
作为一个男人,将近30还没有立业,如果不是老丈人资助,估计已经饿死街头。直到第一个儿子明月奴出生,感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我曾外出试图求官,却屡次碰壁,遭受了不少白眼。31岁时我告别家人,去长安求官。那一年,真的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实不相瞒,为了谋生,有一段时间跟地痞无赖混过日子。当时我真的有点怀疑人生,打算隐居嵩山做个道士,所以厚着脸皮去嵩山投靠道友元丹丘。不过在元丹丘的开导下,我还是放弃了归隐嵩山的想法。毕竟,家中还有妻儿。32岁那一年,我只好到洛阳,得到了几个朋友的救济,给了一些路费。于是,年底回到安陆老丈人家,居住期间,我又开始怀疑人生,打算在家种地,想过一种清贫的生活。种地的时候,妻子见我整天拿着书,不像一个种地的人,还多次被他讥讽。老爸曾说“男儿志在四方”,三十余年来一事无成,真的愧对父母。我也想过谋个一官半职,但君主慧眼不识人,我有什么办法呢?在我35岁的时候,我听说君主外出狩猎,于是向他自荐了一份简历,希望得到他的赏识……
3、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预言,一千多年后准确应验,真是巧合吗?
在民间,诸葛亮神一样地存在,他出将入相,他能掐会算,预测未来,俯视古今。他很多精准的预测,要么是后人“事后诸葛亮”的牵强附会,要么就是弄虚作假、故弄玄虚地杜撰。比如题主所说的诸葛亮去世前的13字预言(其实是13个字甚至可以说是1313个字),竟然在1437年后得到了应验,就是清人野史的道听途说。福垊姑且给您脑洞大开地说说先吧。
话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指挥五丈原之战,又双叒叕虐自己的老冤家司马懿了。,这次虽略有小胜,但孔明却染重病。他养病时,写了12个字,不久救治无效去世。属下见他留有12字,以为是退敌之策,可又百思不得其解。遂刻以碑石,正面有字12个,下方书以“亮”字(含“亮”字13个)。背面记述刻这个碑石的原因,共有字1300个。埋在武侯祠的卧龙亭之下,等后人重修武侯祠时,再解读诸葛亮的真相。
1437年后,也就是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四川按察使山东人宋可发(1610年-1676年)令人重修武侯祠。在翻修的过程中,工人挖出一个石碑,碑上有篆字12个,曰【水主月、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宋可发看到这个碑石,非常惊讶,苦思冥想也不懂诸葛亮所说何事?他甚至都想到了“反清复明”因为“十八不是木吗?朱由检、朱由榔,木头上有盖不,龙复卧,莫非是前明要复国吗?”诸葛亮莫非算出未来恢复明朝成功吗?随即自己拍了自己的脑袋,骂自己胡思乱想。
但他总不甘心,于是经常一边走一边念一边想。有一次,竟然差点让一个看似乞丐的算卦的“大仙”给绊倒。“大仙”慌忙道歉,按察使大人也向乞丐道歉。
乞丐得知按察使疑惑之后,拉他到僻静的地方,说到“水主月,不是清吗?”按察使点头称是,请他继续。
“大仙”说“庚不大,乃康也。不大,就是小。小和庚组成康字。连起来就是大清康熙。”
按察使大惊“皇帝怎么了?”
大仙笑道“大人勿扰,皇帝无事。盖十八,就是平定木。这个木,意思有二第一、前明木字旁的前明皇族;第二、就是吴三桂。”
听到“前明皇族”四个字,他出了一头汗,按察使小心翼翼地说“吴三桂不是早已臣服了吗?莫非他要早饭?“
“大仙”说“皇帝以后会办两件事。第一、诛杀朱三太子。第二、平定三藩。平定三藩,会血雨腥风,但最终康熙还能重卧三藩之地。但您处于在四川之地,怕是不好。”
按察使说“那我去哪里更好呢?”
大仙说“广东!那里看似最危险,其实最安全。您修好武侯祠后,一定会调到广东的。”
按察使走后,就开足马力,渴望早日完成重修工程,并亲自书写《重修忠武侯祠碑记》。一个月后,川湖总督(辖两湖、四川)驾临四川巡抚,招按察使问重新武侯祠事宜。特意提到那个12个字的问题,并说“听闻观察使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有结果?”按察使当即表示“已有结果,此乃诸葛亮料事如神也。诸葛亮已经预测到下官为他维修武侯祠。水主月,清也;庚不大,康也;盖十八,宋也;龙复卧,重修也。卧龙已经预测到1437年后大清康熙十年,卑职宋可发为其重新武侯祠了。”川湖总督连称妙妙妙。1672年五月,诸葛祠完工。1673年吴三桂起兵,不久犯四川、湖南。1673年,宋可发升任广东布政使,1674年他就告老还乡了。
关于宋可发和“大仙”的事儿是福垊丰富情节,结合三藩之乱给编的。其实这12个字碑石,原本就不存在,当真您就输了。不过是清人赵吉士《寄园寄所寄》所收录的佚名《万玉山房杂记》所写的内容,详情见下。
成都武侯祠庙圯,观察使宋可发艾石修之,取池土筑墙,得石一方,如古砖,广径俱二尺,中横列三言四句,有云“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中心上书武侯讳一字,下直书千一出三字,隶法遒劲。观察筑一亭,以石嵌壁下,复勒一石,自记始末。大约上三句隐清康宋三字,盖武侯预知千余年后,修其庙者为宋公也。相信诸位对多智近妖的卧龙先生诸葛亮都不陌生,文治武功,奇门遁甲,无出其右。这样的人物,做的事说的话,都有他的意图的,在他的身上没有巧合。
预言一朝成真
清朝年间,有一个诸葛先生的铁杆粉丝宋可,看见诸葛先生的武侯祠破破烂烂的,实在有损诸葛威名,所以上书朝廷由他主持翻修武侯祠。
人们在修缮武侯祠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十二字石碑,碑上署名为“亮”,而这短短的十二字是一个字谜“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这字谜难不倒我们大天朝的人才,先人很快就解出来,可结果却让人大大惊讶,诸葛先生千年前留下字谜预言
水月主=清;水为偏旁,月在下主在上为青,组合起来则为清。
庚不大=康;庚为半包,不大为小,组合起来则为康。
盖十八=宋;盖为宝盖,十八为木,组合起来则为宋。
三句话连起来则是“清康宋”,一句的“龙复卧”代表的正是卧龙复卧,即武侯祠重修,正对应了清朝康熙年间宋可主持重修武侯祠。
这样一语中的是巧合?很多信奉唯物主义的同学对其嗤之以鼻,但如果说这次预言的应验是巧合,那发生在诸葛先生身上的巧合未免太多了。
预言成真
明朝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民间更是流传一句“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把刘伯温的聪明才智置于诸葛先生之上。
刘伯温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就打算去盗武侯墓。在盗墓途中路遇一块石碑,上头刻着“吾到无人到”,刘伯温见此,对诸葛亮更是不屑,便下令将石碑毁掉再走。
可走着走着又遇到了一块石碑,上头赫然刻着“只有伯温到”,刘伯温双股打颤,跪倒在地,后打道回府,奉诸葛亮为神人也。
刘伯温也是一时人物,如若非真的被诸葛先生所威慑到,又怎愿意牺牲自己的名声为诸葛先生作势呢?所以这肯定是确有其事。
预言三回成真
诸葛先生之才,一步一步都算准了。诸葛亮死前吩咐属下,将他的尸身筑成一尊等人高的雕像,人们只是以为他为的是留名青史,以供后人瞻仰。
但正是这尊雕像,将意图进犯蜀国的司马懿吓退。至今民间还广为流传一句俗话,“死诸葛吓退活仲达”。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没法用科学解释,或者是人类的知识范畴尚未触及的部分,但我们不用一开始就用巧合作为唯一的答案。
或许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是受到上头眷顾的,诸葛亮便是其一。诸葛先生的一生像是顶着主角光环,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和刘备共谱君臣英雄曲。
玄学奇妙,天文地理中会隐含着一定的命数,而诸葛先生大才,又是这方面的专家,一言预测千年事,也并非不可能。
诸葛在,蜀国不亡。
4、去角质比较好的产品有哪些品牌推荐?
最好不要使用含磨砂颗粒或水杨酸的去角质产品,有可能会伤害新鲜角质。可以用咪一喵去角质啫喱,获得cosme大赏第一的。
我最近用的如新产品确实不错,紧致肌肤,提升肌肤,效果真的不错
5、明十三陵的守陵人都去哪里了?
明十三陵的守陵人依然在,在这块风水宝地,每日枯燥乏味的做着现代“守陵人”,他们的祖上也是守陵人,也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明朝十六帝,昌平十三陵
明十三陵在北京约50公里的昌平区的天寿山南麓,这里可是明朝的“祖宗龙脉”所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祖坟“就是这样的。
这样一个重要所在,自然是戒备森严。不过那是在明朝还存在的时候。
明朝的开国老祖朱元璋的陵墓,称为明孝陵,在现在南京市的钟山脚下,不在昌平十三陵内。
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开造长陵开始,到崇祯葬入思陵,这长达230多年时间里,先后修建了13座帝王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
明十三陵,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很不得了啊,它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一个大型墓葬群。
开国皇帝的孝陵在南京不用说了,被四叔抢了龙椅的朱允炆不知所踪,成了千古之谜,自然没有他的位置;土木堡之变中被囚又成功“夺门”,咸鱼翻身的朱祁镇废了朱祁钰,肯定也不会让这个兄弟抢了自己宝座的“皇帝”进皇陵的。
明朝皇陵守陵人
朱重八从一个和尚、要饭的打下汉家江山,死后的居所明孝陵也是规模宏大,建筑雄伟。
在当时,孝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亭殿巍峨,楼阁壮丽,将南朝七十所寺院的一半围入禁苑。陵内植松柏十万株,还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都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比人命还值钱。这样一个所在,自然有大量军队驻守。保卫孝陵的专门常设机构为神宫监,外设孝陵卫,卫所官兵达五千到一万多。守陵太监不但能直达天听,还握有兵权,地位很高的,虽然比不得镇守太监,有时候南京过气的尚书也要看他的脸色的。
同样,十三陵也有类似机构,有专门太监和军队驻守。要是哪个大太监失势了,就有可能被派去看坟地去,这个的地位就没法和南京守陵太监相比了。
在明朝被“我大清”灭亡以后呢,这些守卫十三陵的军队就被调离的调离,星散的星散,烟消云散。
清朝时期开始,明皇陵守卫者由军队变成了老百姓
大清帝国是女真发展来的满族人建立,汉人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清复明”。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多情江山”,南京秦淮河名妓董小宛说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鹿鼎记》里的娶了七个老婆的韦小宝出任天地会的舵主,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的故事。
清朝统治者为稳固这轻松送上门的花花江山,宣传为大明的“正统接班人”,从怀柔汉人的考虑角度出发,不但对陵区进行了妥善保管,对明皇陵进行了拨款修缮,还从北京周边地区陆续迁来大量人口,拨出周边田地进行开荒、守陵。
此一举动,赢得了不少大明遗老遗少、文人雅士的感激流涕、感恩戴德。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的吴三桂,是不是内心里也对大清这一举措有所认同,也很难说。
现在的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里每座皇陵的旁边,都有一个以寝陵命名的村落,这里居住的都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
现在,只有长陵、定陵、神路和经过修缮的昭陵开放,明十三陵的守卫者是武警部队和老百姓
已开放的长陵、定陵等景区周边自然热闹,其余的皇陵多隐于僻静的丛林之中,就由当地的村民充当守陵人,日夜照料着这“皇脉”。
明十三陵早在2003年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十三陵中最为著名的是长陵和定陵。长陵是明第三帝,抢了他侄儿皇位的朱棣的陵墓,“靖难之役”后定都北京,最早在天寿山堪舆建造的墓地,也是最大的一座。
痴迷炼丹未有升天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5年,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据说已经做到了“寒暑不侵”,活着就为自己修建成规模仅次于长陵的陵墓,为永陵。
文献记载“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目前,每一座没有开放的陵寝都分别安排有3名村民照料,这些挑选出来的人,最早祖上就是守陵的,一代一代繁衍到如今。
当年一个封建王朝大清被推翻后,原来在这里守护明朝皇陵的守陵人也随之“下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又陆续招募周围的村民来守陵。
现在的守陵员每天三次巡逻的情况必须严格记录,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悠闲上48小时,休24小时。两人三班倒,一人巡内一人看外,雷打不动日夜巡视,还要定期清理杂草。
明十三陵的守陵人依然在,每日枯燥乏味的守护着这片土地,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跟他们聊聊那些皇陵中发生的神秘故事和一代代老辈人口中的传说,可比《盗墓笔记》还要来的真实、惊悚。
我是酷妹儿,一个业余旅行爱好者,本职工作是宣传物料服务商。
如果我的回答您还满意,请顺手点赞!谢谢!
如果有问题建议,请关注酷妹儿圈,查看其他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大清都亡了…其中还发生了日本侵略,明朝灭亡距今也四百多年了,一个人的一生有太多比守陵重要的事,再忠诚的人,在这历史的变迁下,有心无力,也只能“变节”——散了……
吃饭就是个日常要三省的问题,发工资的都倒台了,想想,就算其中有个别死忠明朝的守陵人,恐怕也饿死在了大清王朝第一集。再则守陵人重在“守”,没有后台怎么守得住?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何况对明朝来说,守陵人也并不是很好的工作。清朝虽使怀柔政策,拉拢人心,有假模假式地拨款修缮,但也不可能一直用自己的钱,养守明朝的守陵人吧。
再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民国成立,君主制被废除,清朝灭亡,紧接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十三陵只能靠着当地周围的老百姓艰难护守。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才真正重视对十三陵的保护,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有了稳定的安保力量,才使得十三陵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景区。
6、你小时候听过哪些鬼故事?
想象一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午夜去紫禁城里逛逛。
我是不信鬼的,但要说鬼的故事还真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