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的坠机之谜
戴笠的坠机之谜,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因为当时戴笠的飞机失事,导致他不幸遇难,而他的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团。有人说他是自杀,也有人说他是被被人谋杀的,不管怎么样,戴笠的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团。而戴笠之所以会死,其实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为人十分谨慎,做事也十分小小心,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被人暗杀的。在1946年的时候,一个日本人却告诉大家,戴笠其实是自杀的。这个人就是川岛芳子。
1、戴苙是什么时候坠机身亡的?
1946年3月17日,戴笠决定11时起飞,赴上海与柯克会面。
上午11时45分,戴笠登机起飞。
起飞不久,即遇大雾,上海龙华机场也下大雨,不能降落。
戴笠只好临时决定改飞南京。
,南京依然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飞机在南京也无法降落。
下午1点13分,南京机场突然收到一条自称是“222号飞机正在降落”的神秘电讯后,再无音讯。
两天后,神秘失踪的戴笠专机终于在南京岱山被发现。
但很多人对戴笠的死因表示怀疑。
2、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一、令人谈之色变的特务机关——军统
或是一身笔挺的戎装,一副白手套,面庞冷峻;或是一袭长袍,目光狡黠。这常常是影视剧中国民党特务机关军统给人留下的印象。国民政府主要有两大特务机关,分别是所谓的中统和军统,中统全称是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军统全称是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蒋介石成立两统的初衷是为了获取信息,权力平衡,相互制约。
民国初期直到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各路军阀各怀心思,门阀林立,相互攻击,相互暗算,不听中央调遣指令的旧军阀作派依然根深蒂固,蒋介石在实际掌握国民党权力后,数次下野,屡遭“逼宫”就很能说明当时中国政局之混乱,根基是松软,再加上狼子野心的日本人虎视眈眈,这些都成为了蒋介石加强情报工作的契机。
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为了加强军事情报方面的工作,在国民革命军司令部,物色了数十名侍从副官和联络参谋,负责搜集各部队的情况和各级部队长官的政治倾向、思想动态,行为动向等,由原黄埔军校教育长王柏龄主持工作。这一临时组织形态以及思想成为了日后正式组建军统的基础。,蒋介石为了应对当时的局面,在国民党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之下,实现意志集中和力量集中,主张建立新的三民主义青年团。
1938年6月,中华复兴社和青白社解散,与此,国民党当局将军事委员会所属调查统计局之第一、二、三处改组,第一处扩建为“中统局”,第二处扩建为“军统局”,第三处负责国内邮件的检查。中华复兴社解散后,其成员转入“三青团”,秘密的特务系统转入“军统局”。军统和中统虽然没有正式划分职责,但蒋介石有他的打算,戴笠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主要搞军事情报、监视军队、绑票、暗杀等活动;中统主要是CC系,搞政治党派斗争以及文教方面的活动。不过戴笠经常越俎代庖,导致两统经常发生摩擦。军统之恐怖,可能主要在于暗杀。抗战时期,军统也秘密处决了一部分汉奸,如黄浚、韩复榘、傅宗耀、石友三、李士群,据说抗战时期最大的汉奸头子汪精卫之死也与军统有关。
二、堂堂军统为何要改头换面
1946年9月20日,军统连续三天在《中央日报》等各大报纸头版刊登醒目启事 “本局业已奉令撤销,今后如有不法之徒,假借本局名义,在外招摇撞骗、敲诈勒索情事发生,应请当地军宪警机关随时查扣法办”。那么当时的军统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军统公开的武装部队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在形式上,军统分为了四部分,除了刚刚提到的国防部第二厅,还有国防部保密局、交通部警察总局和内政部警察总署,实质上仍由保密局总领,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
三、戴笠之死与军统改组之间的关系
戴笠在1946年3月飞机失事中身亡,9月便有了上文中报纸所刊登的消息,致使有观点认为是戴笠之死与军统改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笔者认为,戴笠之死只是在时间上加速了军统改制,并且只是有可能,里面并没有本质的联系,如果说有联系,那也是活着的戴笠所造成的。
(一)外部因素。
前文所举军统在抗日时期对汉奸日寇实施了暗杀,在抗战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应该是大快人心之事,军统的残酷并非只针对汉奸鬼子,也杀害了许多爱国志士、文人学者,甚至公报私仇。抗战胜利后,社会上以及民主党派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限制其特务行动。国民政府出于政治平衡、获得政治支持的考量,同意对军统进行改制,并提上日程。
(二)内部因素。
主要原因就在于戴笠本人。一是自古上行下效,戴笠所带领的军统,几乎完全仿效了国民党家长式的管理,戴笠在军统说一不二,所有人都处在其高压之下。甚至出现了只知戴科长,不知蒋委员长的局面,自古兔死狗烹大多出于这个原因。二是戴笠敏锐的捕捉到改组军统的信息,所以他为了能够保自己一个全身(因为在国民政府内外,他树敌众多),企图通过美国人来向蒋介石施压,掌管海军和全国警察,找别人压自己的老板,这一行为更加坚定了蒋介石改组军统的决心,这也是鸟尽弓藏的一个原因。,军统明明暗暗,10万人马,这对于蒋介石来说也是一块心病。,所谓军统改制,目的无非就是换汤不换药,在形式上顺应一下民意,此其一;就是瓦解戴笠时期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军统,最终为统治者所用,此其二。
所以,即便戴笠不死,以蒋介石对他的提防和猜忌,他继续担任特务大头子的可能性也小于一半,何况还有那么多党内外的敌人伺机对其进行政治打压,蒋介石不会为了这么一个棋子而影响整个政治局势。
如此分析来看,戴笠之死同改组军统,无非是个巧合。如果非要思索出一些什么关系的话,不如把思维调转一下,他的死如果是被安排的呢?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早在1946年,老蒋在召见戴笠时就说
“今后政府将要改组,各党、各派均将参加,军统局需要取消”。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局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采用暗杀、绑架、敲诈等非常手段,迫害进步人士,甚至连党国要员都受到威胁,已经影响到了老蒋的统治,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
改组军统势在必行。 军统局全称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几乎是由戴笠一手培育起来的,可以说军统与戴笠是不可分割的。
戴笠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在老蒋的安排下组织三民主义力行社,后在南京秘密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戴笠任复兴社特务处处长。
复兴社特务处便是后来军统的前身机构。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简称为 “军统”。
戴笠
郑介民为局长,戴笠为副局长,但戴笠为军统的实际负责人。军统主要是负责收集情报、进行策反、反谍、刺杀等工作。
进入军统的人员需经相关人的推荐,并经过严格的政审、考核,局机关批准后方可加入,加入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合格者方可进行工作。
军统人中员大多都经过专业训练,其个人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全盛时期的军统,拥有特务8万余人,耳目遍布全国各地。
这些特务负责监听民情,抓捕我党人员,组织暗杀活动等,他们只听戴笠的指挥,国民党的党政军要员都不放在眼里,就是第二个“东厂”。
抗战胜利手的军统局,仅在编的特工就有近5万人,间谍网络更是遍布全球,控制了国民党的交通、运输、警察、缉私等各个要害部门。
特务
戴笠的触角已经伸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而且由于军统的特殊性,它是一个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更让老蒋不放心的是,军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由军统指挥的各地忠义救国军总数在二十万以上。
军统局的无限扩张,让蒋介石感到芒刺在背,虽然军统局是老蒋维护统治最好用的一颗子,军统权势的过分膨胀,老蒋也开始担心这把双刃剑有可能会割伤自己。
,将庞大的军统改组拆分,也就成为了老蒋要做的事。
军统局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目中无人,四处树敌,更让老蒋下了整改军统的决心。
在我党和全国人民的要求下,1946年1月,国共和谈结束,签订了《会谈纪要》,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民党结束训政,召开政协会议,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的权力。这个《会议纪要》正式敲响了军统的丧钟。
戴笠掌握全国的情报部门,这种事瞒不过他,他为了自己的退路,曾派密使去找杜鲁门,想让美国给蒋介石施压,让戴笠当上国民政府的海军司令。
戴笠向美国人承诺,如果他当了海军司令,美国的商船可以在中国畅通无阻,他愿意保护美国在华利益。 这件事肯定瞒不过老蒋。
正当老蒋为怎样处置戴笠而伤神的时候,戴笠非常凑巧的飞机失事了。
不得不说戴笠就是老蒋肚子里的蛔虫,死都死得挺是时候。
据说戴笠死的前一晚,也就是1946年3月16日夜,戴笠在情妇陈华住处过夜,那晚戴笠心情非常沉重,他对陈华说
“华妹,我老实告诉你听,老头子不要我,我就死”。戴笠之死民间历来有戴机撞岱山,雨农死雨中之说,意为戴笠的飞机撞上岱山,戴雨农却死在了雨中。戴笠坠机处的岱山又名戴山、困雨沟,民间有说戴笠之死为天意。
他死后,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
军统局的正式名称亦改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任务是专责保密防谍工作,确保国家安全。
3、我国因飞机失事而去世的名人有哪些?
世界航空史上和我国航空史上都有多次空难,飞机失事坠毁少有生还者。今年3月21日由昆明飞往广州的MU一5735号客机在广西藤县附近失事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132人全部遇难,在这里向他们致以深深的哀悼!
回顾我国航空史上近百年来因飞机失事而逝去的著名人物有哪些呢?
1、1931年11月19日,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北平。当飞机飞到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撞上开山,坠入山谷,机身起火。徐志摩当场遇难身亡。
2、1946年3月7日,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乘坐222号专机在南京郊区戴山坠毁,戴笠身亡。
3、1946年4月8日,一架美制c一47型飞机在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迷失航向,在晋西北兴县南80里撞上黑茶山失事。机上有我党我军几位重要人物叶挺、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4、1958年10月17日,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一架图一104客机在苏联卡纳什地区失事。我国前往阿富汗和阿拉伯访问的文化代表团团长郑振铎、副团长柴树藩及全体团员全部遇难。郑振铎,福建长乐人,是文化部副部长、作家、学者、翻译家、文学史家。
5、1968年12月5日我国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我国痛失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6、1976年7月7日,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中将在前往东山岛指挥部队演习途中座机失事坠毁于福建章浦境内灶山之巅,皮定均司令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