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过程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汉字演变过程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1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汉字演变过程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这些字的演变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些字的演变过程来判断汉汉字的演变规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的演变历程。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甲骨文中的字,大多数都是象形字,比如说“日”、“月”、“山”等等。

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大篆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4.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5.隶书

篆书笔画圆转。符号性显然大加强。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6.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7.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8.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感谢

通常来说,汉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这样的过程,简单的可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声”是所有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人类从发自本能的哭声、笑声等声音里,以及通过模仿自然界里的鸟鸣、虫叫、兽吼等声音,逐步的分化出有一定代表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从而进化出语言。

“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大自然开展的各种生存斗争中,根据需要通过“形”或者“画”来表示事物。

“象”是创造汉字、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

“数”概念是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理”是“象”、“数”的扩展。通过“理”的扩大完成了汉字外延的演变,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

第一个阶段甲骨文,就是刻在龟和骨头上的文字。最早的文字可能出现在几万年前。甲骨文末期是在商朝。主要用途是占卜。用结果去统治会让大家更信服和坚定。西方认为文明的三要素1文字2祭祀仪式。这两点中国都有。3是由功能区分的城市,最早的城在商朝,夏朝没有证据但古代各种史书都有记载,所以被认定为传说。这一时期的文字特点是简单且形象。一共发现了4500个字,认出1700字。

第二个阶段刻在青铜器,这一阶段是金文,时间主要是商周。金文指的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而铭文不局限什么金属也可以是石碑,或其他,而且不局限时间。所以金文属于铭文。篆书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的合称,大篆属于金文,小篆指的是秦朝统一之后的文字,周朝之后不流行青铜刻字了,喜欢篆刻在石头上。所以小篆不是金文,属于铭文。小篆特别讲究,高宽比是3/2,粗细相同,左右平衡,上紧下松。

第三个阶段隶书,从小篆演变而来,通过改变笔画和字体。破坏了象形。小篆是从各种大篆统一而成,是李斯的功劳。隶书也是一个人定的规则。一个人影响了整个民族。隶书的主要载体是竹,木,帛,纸,纸是汉朝出现的。

第四个阶段是草书,草书是晋朝,写的有点潦草,没有隶书好分辨,所以没能取代隶书的地位。只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书法字体。

第五是行书,出现于两汉时期。比草书工整一点。

第五阶段是楷书,西晋王羲之带动的。比行书更工整一点。行书和楷书不期都有不同的字体,比如初唐欧体,盛唐颜体,之后柳体。

第六是简体字。当代广泛使用。

大家认为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来,互相学习一下。

2、中国历史(朝代)发展顺序是怎样?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

近代中华民国

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历史文明的一大奇迹,能够延续至今,除了他博大精深和兼容并包的特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历朝历代都有着专门的史官作记载,通过这些记载我们有幸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朝代)的发展顺序。

现代教育为人能让我们快速的记忆中国的历朝历代,汇编出了几个版本的“中国朝代歌”,从这些朝代歌中大致可以了解它的一个发展顺序。

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大统一。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朝代歌固然简单明了,但它只是体现出了朝代的更迭顺序。笔者今天就来详细列出各个朝代的发展信息。

夏朝

时间约公元前2076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启

都城商丘、阳城等

主要民族华夏族

评他是有史料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他的国号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华夏。



商朝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商汤

都城商丘

主要民族华夏族

评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青铜器冶炼技术相当成熟。

西周

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771年

建立者姬发

都城镐京

主要民族华夏族

评创立了分封制、完善了宗法制度,是后世封建政治体制的雏形与开端。


东周(春秋)

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建立者姬宜臼

都城洛邑

主要民族华夏族

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


战国

时间前475年~221年

主要诸侯国秦、魏、韩、照、楚、燕、齐

主要民族华夏族

评大变革时期,中华文明的开端。



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主要民族华夏族

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统一王朝,其封建制度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


西汉

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建立者刘邦

都城长安

主要民族汉族

评它的国号成为了一个民族的象征,它是中华文明的强盛时期之一。


新朝

时间公元8年~23年

建立者王莽

都城常安

主要民族汉族

评“王莽改制”是中国封建历史中的一朵“奇葩”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建立者刘秀

都城洛阳

主要民族汉族

评继西汉后的又一个大统一王朝


三国时期

时间公元220~280年

建立者曹丕、刘备、孙权

都城洛阳、成都、建邺

主要民族汉族

评价这是一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西晋

时间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建立者司马炎

都城洛阳

主要民族汉族

评巅峰即灭亡,少有的开国时期就开始走下坡路的王朝。


东晋

时间公元317年~420年

建立者司马睿

都城建康

主要民族汉族

评王朝偏安,华夏分裂


五胡十六国

时间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主要政权前赵、后赵、前燕、夏、前秦

主要城市长安、盛乐、洛阳

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评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黑暗时期、汉族遭遇灭顶之灾。


南北朝

时间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南抄(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主要政权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

南朝(宋、齐、梁、陈)

主要人物刘裕、拓跋焘、陈霸先、宇文邕。

主要民族汉族、匈奴、鲜卑、羌族、氐族。

评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的朝代


隋朝

时间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建立者杨坚

都城洛阳

主要民族汉族

人口约5032万

评开创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一个被后世低估的朝代。



唐朝

时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主要民族汉族

人口约8050万

评大唐盛世、享誉中外,一个开放包容的伟大时代。


五代十国

时间五代(907年~960年)

十国(902年~979年)

政权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主要民族汉族、沙陀族

评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

北宋

时间公元960年~1127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开封

主要民族汉族

人口约12600万

评结束了中国几十年的分裂割据时期,由于重文轻武等政治制度,导致了后期“积贫积弱”的局面。

南宋

时间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建立者赵构

都城临安

主要民族汉族

人口约8060万

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还?它是中国历史最为富有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开始衰弱的时代。


元朝

时间公元1271年~1368年

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大都

主要民族蒙古族、汉族

人口约9000万

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金戈铁马征服了土地,却征服不了华夏文明!不到百年的统治也是意料之中。


明朝

时间公元1368年~1644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南京、北京

主要民族汉族

人口约2亿

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中国历史上最为硬气的一个时代。


清朝

时间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建立者爱新觉罗皇太极

都城北京

主要民族满族、汉族

人口4.36亿

评未能顺应世界潮流,近百年的屈辱史接踵而来。


纵观中国五千多年来的历史,始终贯穿的一个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附中国历朝年代表


参考文献资料《中国通史》

《中国历代疆域》

3、甲骨文的分期是怎样的?

关于甲骨文的分期

现存商代的甲骨文,都出自殷墟(河南安阳小屯),《竹书纪年》中记载,从盘庚迁殷,到纣王朝覆灭,共273年。

目前见到最早的甲骨文是武丁时期作品,也就是说,现存的商代甲骨文是从武丁到纣王共200多年的契刻文字遗迹。

自“甲骨之父”王懿荣1899年发现甲骨文以来,殷墟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分别珍藏於中、美、英、法、德、日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学术机构及私人手中。期间陆续的评述和研究都不够系统,误解也有很多,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要厘清甲骨文字,必须自分期开始。而甲骨文分期这个概念,起于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其他三位分别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之一董作宾(字彦堂)。

1917年春,董作宾跟随张嘉谋去开封,在张家管书房兼办家务。后经张嘉谋先生的指导和引荐考入开封育才馆读书,初步接触到甲骨文,从此他便与甲骨文结缘并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研究中国考古学。

1928-1934年间,他先后8次参与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主编了《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二书,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 13047 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提出由“贞人”(他把“卜问的人”称为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 。

对于甲骨文的分期,他的论述如下

第一期,武丁及其以前(盘庚、小辛、小乙、四世四王);

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世二王);

第三期,廩辛、康丁(一世二王);

第四期,武乙、文丁(二世二王);

第五期,帝乙、帝辛(二世二王)。

甲骨学家胡厚宣,在此基础上,合并了三、四两期,共为四期。

考古学家陈梦家认为,殷墟甲骨最早为武丁时期,一期不应该把盘庚、小辛、小乙三王包括在内,改为三期

早期武丁、祖庚、祖甲、

中期康丁、武乙、文丁

晚期帝乙、帝辛、廩辛

详细分的话,则每一王世都可以独立,共为9期。

以上各家分期,各有长短,都不能完全适用于甲骨断代,所以近20年来,主要进行了分组研究。

所谓分组,是一种更为科学、精密的断代研究。以一个主要的贞人为代表,找出同一时期内与他共存的其他贞人,进而确认时间的先后和所在王世。

在排定先后顺序的,还各有一些在中间环节的刻辞,也都能准确地为之断代。

所以,关于甲骨文的分期,会以最新的分组断代研究为基础,结合旧的分期,在历史线索中进行,甲骨文是商代书法的精华,是从仿形向书写方面转化的开端,也是改造“原型”引发书体演进的开端,能够真正理解,从它的发展史中找到若干规律,对于研究先秦书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说到甲骨文,考定年代分别时期很重要,知道是哪一个时代的了才会做进一步的研究。1932年3月考古专家董作宾对甲骨文的断代研究中,得出结论,那就是根据当时的世系称谓卜人坑位方国人物字形文法等的区别,可以将甲骨分为五期。

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共二世三王

第二期祖庚,祖甲,共一世二王

第三期廪辛,康丁,共一世二王

第四期武乙,文丁,共二世三王

第五期帝乙,帝辛,共二世二王。

诚谢邀请!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它大概分几个时期:

1. 雄盛期: 自盘庚至武丁,大约100年。

2. 颓靡期自廪辛至康丁,大约十四年。

3. 谨饬期自祖庚至祖甲,大约四十年。

4. 谨峭期: 自武乙至武丁,大约17年。

5. 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率,大约89年。

源自百度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