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成因,干旱地区丹霞地貌的成因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丹霞地貌成因研究。该课题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担,课题负责人为王建华研究员。课题组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通过对红色砂岩、白岩、花岗岩等不同岩石成分的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大量的石英砂岩,这些石英砂岩的形成时间大约在距今2.5亿年前,是一种典型的早古生代地层。

一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丹霞山位于粤北。山峦绵亘,四季苍翠,红崖丹壁,锦江环流,山水如画,景色绚丽幽雅。丹霞山下,有一胜景“玉女拦江”,数峰相连,犹如玉女躺卧。

这里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古时丹霞一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男耕女织,丰衣足食,人们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哪知不久这里来了一位员外,贪财成性,是为一霸。当时,丹霞附近有位少女,能文善武,才貌双全。她常见义勇为,为民除暴。

一天,员外带领数名打手抢劫民财,当面受到少女的指责,员外百般抵赖败北而逃,但他们暗中掘堤放水,妄图将全村淹没。

正当全村处于危难之际,少女挺身而出,以自已的身躯拦截了南来的江水,保住了全村。

“丹霞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从此江水由北向南折东再向西南流去,少女便成了人们想象中的仙女化身。随着斗转星移和地壳的缓慢抬升,大自然又挥起水的“雕刀”,切割、

溶蚀着数百米厚的红色砂砾岩,修凿出千姿百态的峰峰岭岭,如龙如象,似人似猿。也溶蚀出万千石洞,小如鹰巢,大如堂殿,成了僧尼的庵堂,菩萨的龛窿。

大自然的辛勤劳动,给人类雕塑了许多形态优美的景物,地质学家把那些红色砂岩风化后构成的地形称之为华南丹霞地貌。

地质资料告诉我们,在留关以北,面积500多平方公里,远在1亿3千万年之前(中体罗纪),受造山运动的影响成为内陆盆地;接受山区搬运来的碎屑物。

当时气候干燥,沉积物含铁、锰,,形成一套紫红色的砂砾岩层,总厚350米,称为南雄群。

“丹霞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随着地质历史的变迁,在盆地隆起的过程中又出现次一级的盆地,气候干燥,重复接受盆地边缘含钙、铁、锰、钾、钠的碎屑物,

又沉积了一套红色中、粗粒厚层灰质砂岩与中、细粒砂层夹砂岩交错的地层,总厚320米,称为丹霞群,形成时间距今约5700~6600万年。

这套红色地层即是形成丹霞地形的物质基础。第四纪(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来,丹霞盆地继续上升,河流下切形成数级阶地,为“玉女”的出现奠定了初始地形。

丹霞群红色含钙质砂砾岩,遇水遭受溶蚀,南方充沛的降水不断沿着节理、裂隙、断裂向深处溶蚀,久而久之,或形成壁立的悬崖,

或雕刻成各种似人似物的景物,“玉女”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这套红色地层多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均发育有景态各异的丹霞地貌。

二丹霞地貌的成因及主要特征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

雅丹地貌多分布在风力很大的和极其干旱的地区,比如新疆的五彩滩和魔鬼城。

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等造型地貌。比如张掖的七彩丹霞,陕西的波浪谷丹霞。

三丹霞地貌景观

在广东省韶关市境内的丹霞山嘛.

四张掖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五干旱地区丹霞地貌的成因

丹霞地貌(Danxia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丹霞地貌在湿润区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干旱地区一般是风化、风力侵蚀造成的,湿润地区一般是流水溶蚀造成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