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丑画像之谜_朱元璋画像真迹
朱元璋丑画像之谜,朱元璋的长相究竟如何?为何能成为皇帝?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他出身贫寒,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他一直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个小头目。朱元璋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皇帝,他也确实做到了,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一、丑朱元璋长相的画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吗?
优质答案1
下面展示了两幅朱元璋画像。图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二是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是不是感觉差别相去甚远。的确,关于朱元璋画像一直就存在着多种版本,而众多版本又分为“正面”形象与“丑陋”形象。
要解释“丑陋”朱元璋画像的含义,就需要知道朱元璋究竟长相如何。
《明史》记载“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同样明人何乔远(1558-1631) 在其《名山藏》中也进一步提到“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这些记载,说明了朱元璋是一位“正面”形象。这里只是举了几个例子,也许证据不够充分,不过事实上,今天大家已经肯定这两种画像都不是朱元璋真实形象。
实际上,也许他不够那么“正面”,但一定也不是图中那么“丑陋”。
那么为何存在这一“丑陋”形象呢?
一是,朱元璋当皇帝期间,社会被控制的太严格,其中尤其对文人非常不友好,因而也使得其不受文人待见。于是,文人的文字与画作就成了丑化其形象的途径,而他们的作品又深深影响着后世。
二是,明代的皇帝真的是奇葩无数。致使明代中后期社会对政府、对皇帝也不是很崇拜,于是出于对现实得不满意,也就联想到了开创者朱元璋了。再加上文人的作用,社会也就流行其这样一种朱元璋形象了。
,这种形象的相差存在,也说明了社会对于朱元璋评价的多面性。对于一种形象的接受,也就意味着不同的评价观点。
优质答案2
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1、民间对朱元璋评价恶劣;2、儿子朱棣不喜欢这个偏心的老爸,有意或放任民间画师丑化他;3、知识分子群体厌恶他,便丑化他。
二、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有十六版之多还很丑陋?
朱元璋幼时很贫穷,曾经还放过牛。元末后期,跟随郭子兴农名起义,后成为起义军首领,经击破各路诸侯,遂在应天府称帝,是中国卓越的战略家、军事家和统帅。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起义军首领,如果真的是所谓相貌丑陋至极,多少有点说不过去,那么他的画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版本并且越画越丑呢?
有学者曾研究过,朱元璋相貌丑陋主要的文献资料基础来源于清朝修订的《明史》,说的是朱元璋去投靠郭子兴,郭子兴觉得他容貌非常奇特,把他留下来当做自己的亲兵。实际并非如此。
朱元璋自己写的文章《纪梦》曾回忆起自己投靠郭子兴的时候,并没有写自己因为容貌奇特而受到郭子兴关注。另《滁阳王庙碑》上写的是因为朱元璋才华举止异于常人,所以才得到了郭子兴赏识。
《明史》关于这段资料主要来源于《明太祖实录》,而《明太祖实录》是永乐年间修订的,那么为什么朱棣会允许史官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呢?
朱棣是一个比较相信相术的人,其发迹史也与相术有关。把朱元璋容貌描绘成“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想起来很吓人,但实际是想突出其非凡人,像真命之子,就是像龙。(实际上我们看起来丑,但在相术家看起来这是真命天子之像)。
后来因为明朝官治腐败,民不聊生,百姓对官府对朝廷怀恨在心,所以对明太祖画像也是以讹传讹,极致丑化,明太祖真容也就忽视了。
到了清朝时候,满族人为了镇压汉族,禁锢人民的思想,也是很乐于接受丑化明太祖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画像版本,并且都很丑。实际上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应该像是下图所示
三、朱元璋的画像忽美忽丑,为什么有这么多张脸?
优质答案1
谢邀!
朱老板的画像流传下来百分之八十都是满清时期画的!共同的特点就是廖凡那种鞋拔子下巴。廖凡很帅很有味道。朱老板的画像奇丑无比。
以下就是朱老板和朱老四的画像。朱老四可是亲生儿子。傻子都看得出来朱老四仪表堂堂,龙凤之相,威武端庄!儿子这么帅,老爹能丑到哪里去?满清故意丑化而已。
优质答案2
有史学家称朱元璋下巴奇长、耳朵肥大、满脸麻子,相貌极为丑陋。但有的人称五官超格、相貌超俗,是大富大贵之相。两种观点截然相反,目前外界的画像也主要集中在这两点。
朱元璋的画像如此多,其实问题只有一个,是后人,特别是清朝所为。明朝灭亡后,清朝在好几个时期或轻或重,有步骤地开始“篡改”,甚至连《明太祖实录》都改过,那么民间出现了多种版本的画像。
再有就是明朝皇家的版本,满脸仁慈,一副帝王之相。也有可能是因为朱元璋杀人如麻,杀过很多文人,以至于有些文人故意画出一些恶搞的画像,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