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长寿之谜(武则天长寿的秘密)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武则天长寿之谜,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有人说武则天活了82岁,也有人说她只活了四十多岁。不管怎样,武则天的寿命都是非常长的,而且她在位期间还有许多功绩,所以她的身体素质肯定是非常好的。那么,武则天究竟有多少子女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后人很多年,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确的答案。有人说她一共有四十二个子女,也有人说她有四十四个子女。不过,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子女大多都夭折了,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

1、武则天的年号“长寿”有何含义﹖?

长寿 天授三年,武则天两次改元。也就是说天授三年、如意元年和长寿元年都在一年里,即公元692年。这一年武则天68岁。一年中两次改元,武则天给人的感觉好像到了更年期。特别有意思的是,用“长寿”一词做年号,是希望武则天“长寿”呢,还是希望大周朝“长寿”呢,亦或这二者兼而有之?叫人犯琢磨。

2、武则天最长寿儿子?

    四子李旦最长寿。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分别为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长子李弘公元652年出生,4岁被立为皇太子,为人谦厚仁德,深得唐高宗喜爱,朝廷上下也对他称颂有加,23岁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有人说是被武则天害死,因为体弱多病的唐高宗想禅位与他。死后不追封为孝敬皇帝,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次子李贤在李弘死后成为太子,唐高宗亲笔下诏表扬,说他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是国家的希望。他与母后武则天的关系却并不融洽,李贤29岁被逼自尽。

    三子李显弘道元年继承皇位,史称唐中宗,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显意欲培植自己的势力,重用韦皇后的亲戚,激怒武则天,继位仅仅55天被罢黜。在狄仁杰的建议下,武则天恢复了李显皇太子身份,神龙元年复位称帝,五年后,被韦皇后毒杀,终年53岁零8个月。

    四子李旦在李显第一次被废后继任,整整七年都是武则天垂帘听政,虽说是皇帝,但实际上被软禁于宫中。武则天登基建立大周,李旦被降为皇嗣。李显遇害后重登皇帝宝座,终年54岁零1个月。

     

3、武则天是圣人吗?

诸葛长青武则天可以称为圣人。武则天文治武功,关心民众,五大功绩,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武则天五大功绩

1.战略上心怀天下,关心民众,以天下安定、国泰民安为己任。

2.政治上选拔任用贤才,知人善用,选贤任能,安邦定国。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

3.经济上虚心听取大臣意见,劝农桑,薄赋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武则天兴修水利,重视农业,在她临朝和称帝的二十一年时间里,她一共兴修了十九项水利工程,在唐代诸帝中,仅次于她的孙子,在位长达四十五年的唐玄宗。

4.军事上平定战乱,稳定边疆局势,巩固国家政权。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武则天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成功地收复了安西四镇,平定了契丹叛乱,打退了突厥的进攻,使中国本土未受骚扰。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文化上坚持儒释道并进,推动文化繁荣。重视并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制度,使得庶族地位上升,限制士族,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武则天传略

武则天,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

是的,她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来她自己遗愿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本来还可以看陵寝墓碑的,但她造就了有名的“无字碑”。

历史上武则天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她就已经跟唐高宗李治并称为二圣了。“二圣”的称号是武则天参与朝政的开始。自古以来,从没有一个女人敢跟皇帝并驾齐驱的,但武则天就敢这么做。这也为她日后称帝埋下了伏笔。

《风起洛阳》中的圣人就是以武则天为历史原型塑造的。这部剧中还有一些组织是直接听命于圣人,并为了守护圣人而存在的。

4、七位长寿太后?

答七位长寿太后有1王政君太后83岁,她一生经历过五位皇帝,是西汉历史上最长寿的一位皇帝。

2武则天,她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可在位只有15年,一生活了83岁。

3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宪圣皇后钮钴禄氏,原雍正皇帝的熹妃,活了86岁。

4吴太后,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的第二任皇后84岁。

5南朝陈宣宗的柳皇后柳敬言85岁。

6隋炀帝的萧皇后81岁。

7唐宪宗的郑太后81岁。

5、女皇帝武则天,为啥能活到八十多岁?

武则天敢你敢为,苦了别人称心自己一一乐意。从老子到儿子、从青壮年到美男子应交尽交,性生活快乐。乐加乐志足長乐,自然健康長寿。

穆桂英历史上无此人,是戏剧杜撰的。

武则天在唐高宗时期开始,经历中宗、睿宗,她参政几十年,后来她先后废了两个儿子的皇位,亲自登上皇位,执政28年。她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国泰民安,兴科举、重农桑、降税赋、任人为贤。巾帼不让须眉,治理国家得心应手,是长寿的主要原因。

6、为什么武则天在位21年换了17个年号?

女人治国理政是违反祖制的,在武则天掌权的二十多年中,唐朝天下发生了多次重大政治事件,比武则天临朝称制,徐敬业叛乱、越王之乱、武则天登基当女皇帝等等。每次重大事件后改年号也是一种政治惯例。

,身为在男权时代统御天下的女皇帝,武则天骨子里是不自信的,面临的阻力也是非常强大的。这导致武则天非常迷信文字的力量,希望通过神秘力量和文化号召力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武则天可以说是中国皇帝中的“头号改名狂魔”,官名、建筑名称乃至政敌的名字都经常被武则天修改,年号只不过是“改名狂魔”武则天众多改名中的一项而已。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正史认可的女皇帝,其在位十五年,被赞为有“贞观遗风”,在中国几百位皇帝之中,是一个很优秀的皇帝。

武则天真正的称帝是从公元690年,即武周载初元年开始,到公元705年,武周神龙元年,一共十五年时间,而不是题主所说的21年。

这里的21年,其中有六年史记上其以太后的身份掌握实权的六年,但未称帝,这期间使用年号4个。

改唐为周,称帝后的在位仅仅十五年间,武则天频繁改年号,一共使用了15个年号。

称帝当年,年号为载初,按照女皇的意思这是将要“载入史册”的一年;

很快,在载初元年九月,武则天又改元为天授,从这个年号的字面意思其实看出来,武则天的意思是要表达,她的皇位顺应天意,上天授予的,而不是篡夺的。

此前武则天为了为自己作皇帝造势,命人糟了个假的代表着祥瑞的石头,上有字为“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之后更名为“天授宝图”。

.......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 ,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改“宝图”曰“天授圣图”,封洛水神为显圣。——《旧唐书》

天授三年四月,改年号为“如意”,我想当了三四年皇帝的武则天此时应该是比较得意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称心如意”的坐稳了江山。

如意这个年号使用了五个月后,武则天又立马改年号为长寿,我认为这个年号代表着武则天的愿景,毕竟此时称心如意了,但还有梦想,那就是武周王朝“长寿”,能够长盛不衰。

三年后,改年号为延载,载的意思其实和年是一样的,唐玄宗天宝三载,唐玄宗在过完上元佳节后,即改年为载。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我认为延载的意思其实和长寿差不多,希望能够延续她的统治。

七个月后,武则天改年号为证圣,此因出自佛教用语“证得圣果”之意。

证圣元年九月,改年号为天册万岁,还是想表明她是上天册封的“万岁”,即皇位神授。

三个月后,改年号为万岁登封,现如今登封市之名即来源于武则天的这个年号。

这年武则天想要做历史如秦皇汉武做过的事情,那就是封禅。

甲申,封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资治通鉴》

四个月后,重建的明堂落成,号曰“通天宫”,该年号为万岁通天。

丁巳,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后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珠,群龙捧之,号曰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资治通鉴》

万岁通天二年九月,契丹李尽忠被灭,武则天改年号为“神功”,以此彰显女皇神一般的功绩。

其年九月,又大享于通天宫。以契丹破灭,九鼎初成,大赦。改元为神功。--《旧唐书》

四个月不到后,改年号为圣历,这是帝王的历数,国运之意。

三年后,武则天改年号为久视,可能是受到李唐皇室的影响,武则天除了信佛,也信道。

这年武则天吃了颗长生不老药(假的),认为可以长生了,即改年号为久视,久视出自《道德经》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久视二年春正月,成州现佛迹,改年号为大足。

大足元年十月,武则天从神都洛阳回到西京长安,为记载这次出行,改年号为长安,这个从长安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应当还有寄托腊肉武则天希望“长治久安”的愿景。

冬十月,幸京师,大赦天下,改元为长安。--《旧唐书》

四年后,武则天一次改元,此次改元为神龙。神代表着上天,龙代表着皇帝,神龙还是为了表示她这皇帝来自于上天。

综上,我认为武则天频繁改元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心虚。

毕竟她是更古未有的第一女皇,做了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以往古今都是男人的天下江山,而如今她一个女人却做了皇帝,会不会招来天下人甚至是后世人的骂名呢?这是她担心的。

也,在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还政李唐皇室,不久武则天病逝,病逝前遗命去帝号,仍称皇后。

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旧唐书》

并留下无字碑于其和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之前。

之所以去帝号,之所以立下无字碑,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武则天心虚害怕。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欢迎批评指教。谢谢

7、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掉李治?

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掉李治?

事实上,武则天不想也不可能杀掉李治。理由如下

第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是感情深厚的夫妻。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这一年,他的第一个丈夫,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出生于公元598年(也有599年的说法),已经是26岁的大小伙子 了。而他真正的丈夫唐高宗李治需要到628年才出生。

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李世民40召进宫中,被封做五品才人。唐高宗李治这一年10岁。

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成功的和当时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李治建立了深厚地感情。公元649年,52岁的唐太宗李世民逝世。这一年,武则天26岁,唐高宗李治22岁。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依照惯例和一些没有子女的嫔妃们,入长安感业寺为做了尼姑。在这段时间里,武则天和已经做了皇帝的李治藕断丝连,还写下了了著名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在感业寺的日子里,应该是武则天后来念念不忘的。因为,她对李治的思念,让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爱情。只不过,唐高宗李治没有让武则天思念了多久。因为到了公元651年,守孝期满的唐高宗李治就迫不及待的把她接回宫中。武则天实际上在感业寺呆了2年多一些。(虽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把武则天入宫的事记述在永徽五年也就是公元654年3月,为了解释这年三月份加封了武德年间的功臣屈突通等13个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武则天想追赠自己的父亲武士彟。因为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一个儿子李弘出生在公元653年,武则天必然是在这之前入宫的。所以武则天应该是651年入宫的。事实上,在公元654年,武则天生下来她和李治的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安定思公主。)

入了宫的武则天,正式开始了她开挂的人生旅途。

武则天入宫不久的公元653年,她生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李治的第5个儿子李弘。不久唐高宗李治就下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一年后的公元654年,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一个女儿降生。就是传说中被武则天亲手掐死的那个婴儿。

又一年后的公元655年,武则天诞下了她和李治的第二个儿子李贤。

又过了一年,公元656年,他们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就是后来两度登基的唐中宗降生。

6年后,公元662年,生下了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第5个孩子,唐睿宗李旦。

公元665年,武则天生下了她人生中一个孩子,第二个女儿,也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这一年,武则天已经是38岁,已经高龄产妇了。

从公元651年武则天入宫,在665年武则天生下太平公主。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武则天连续生下了6个孩子。与之对比的是,武则天入宫后,唐高宗李治后宫里的其他嫔妃一无所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唐高宗李治自拥有了武则天,就再也没有碰过别的女人。而如果说武则天对李治没有感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虽然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死后,一度颠覆了丈夫的李唐王朝。在这里,我还是想引用一位同样伟大的女人宋庆龄对她做出的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第二,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是政治盟友。

武则天能被李治接入宫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高宗李治十分宠爱萧淑妃,于是他的原配皇后王氏,就想出接武则天入宫,引狼驱虎。可是不久王皇后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和萧淑妃结成同盟,共同和武则天争宠了。

虽然后宫争宠唐高宗李治未必很高兴,他也没有废掉王皇后的想法。至于武则天掐死自己自己才出生的女儿安定公主,嫁祸给王皇后,才让李治有了废后的想法,纯属小说家言。导致王皇后真正被废的原因,是因为嫉妒武则天受宠,竟然和她的母亲一起用“厌胜之术”诅咒武则天。到底是真有这回事儿,还是像《资治通鉴》里说的武则天诬陷王皇后,反正唐高宗李治信了。他不但命令王皇后的母亲不许再进宫里来。还把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从吏部尚书贬做遂州刺史。

唐高宗李治能当上太子,并最终做了皇帝,离不开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大力支持。在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依靠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人辅政。后来,随着李治帝位的稳固,在图谋废后的过程中,矛盾就逐渐产生了。

在唐高宗李治下定决心废掉王皇后之后,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反对。他们除了提出武则天曾经做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更提出武则天出身低微,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要知道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曾经做过木材生意,后来辅佐李渊发达起来,做到了荆州都督的位置。可是即便如此,在那些门阀士族眼里,什么都不是。长孙无忌、褚遂良先后被贬黜,到外地做地方官,最终死在外地。长孙无忌、褚遂良、柳奭这些人不仅是门阀士族,他们背后还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叫做关陇集团。长孙无忌、褚遂良被贬死,这个集团里的许多人都受到株连。后来,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采取了许多措施,打击抑制这些门阀士族,最终使这个从三国开始形成的腐朽阶层,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之后,大大的加强了皇权。改变了从东汉末年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权臣当道,皇权旁落的状况。从此,李治在朝政上没有了制约,实现了朝纲独断。

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结成了荣辱与共的同盟。


第三,武则天正是借助唐高宗李治,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

武则天能从唐太宗李世民不受宠的五品才人,逐步掌握朝政大权,最终以武周代替李唐,并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唐高宗李治,是典型的“扶上驴再送一程”。

武则天从感业寺入宫的第二年,就提升做了二品的昭仪。唐高宗李治一度想要封她做一品的宸妃(特意给武则天设立),后来因为宰相们的反对,才作罢。后来,干脆提出废王立武的决定。最终,武则天做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从二次入宫到成为皇后,这个过程仅仅用了4年多一点儿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高宗李治的身体越来越差,开始让武则天帮他处理政务。武则天慢慢的掌握了朝政,逐渐张扬起来,李治感觉不自由,就产生了废掉武则天的想法。这次废后的结果是,不但废后被武则天制止,帮助李治废后的上官仪还丢了性命。废后风波结束后,每次上朝都是唐高宗李治坐在前面,武则天在后面垂着帘子,开始了颇为另类的“垂帘听政”。朝政逐步完全落入武则天的手中。

这之后,武则天做了两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其一、就是积极劝说并陪同唐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封禅是皇帝和王公大臣的事情,基本上没有皇后什么事儿。可是武则天让皇帝初献,自己亚献,武则天第一次站在了只能由男人站在的舞台上。其二、就是帝后并称。公元674年,唐高宗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史称二圣临朝。

因为李治的身体很差,他一度产生让武则天直接摄政的想法。当时的宰相劝他说,皇上怎么能把高祖、太宗传下来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传给老婆呢?李治才打消了这个想法。

到了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走到生命的尽头,虽然让儿子继承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 进止。换句话说,把朝政大事的决定权,交到了武则天的手上。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作为夫妻,两个人感情深厚。在和门阀士族的斗争中,两个人有成为政治上的盟友。虽然唐高宗李治一直掌握着朝中大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武则天。武则天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聪明如武则天,明白杀掉一个现任皇帝,是要冒着巨大的风险的。而把李治推到前台,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所以说,武则天不会杀掉李治。

一、不愿杀。夫妻二人有真实感情,武则天死后要与李治葬在一起。

二、不敢杀。她是李治用来打压外戚集团的工具,兵权仍在李治手中。

三、不能杀。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子不得干政,需借李治这座靠山强化自己集团,为自己权力寻求合理依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