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公告更换印章(南京银行印章 )

未解之谜 2023-03-16 07:20www.188915.com世界未解之谜

南京银行公告更换印章,但并未透露更换原因。不过,南京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经董事会研究决决定,自2021年9月1日起,南京银行将启用新版行长签字印章。具体事项如下一、新版行长签字印章启用时间为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南京银行行长签字印章使用范围为南京银行总行、分行、营业部、网点、客户经理办公室等场所。

一、南京银行信用贷款业务?

第一步,申请人向银行提交申请资料、贷款申请表及授权书。

1、主贷人及配偶的身份证复印件;2、主贷人及配偶户口本复印件(第1、2、3联必须要有)

;3、结婚证复印件,单身证明原件,离婚证及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复印件;4、主贷人及配偶个人收入证明原件(单位盖公章有效)

;5、房产产权证明文本复印件(房产证、购房合同及发票、预售合同及发票)

;6、近期水电煤帐单原件(三种缴费单据可任选其一)

;7、主贷人驾照复印件(本人或直系亲属驾照均被银行认可)

;8、资产证明

(1)与收入证明相对应的工资明细(最近3个月的银行卡明细或税单)

;(2)主贷人或配偶的存款明细、股票基金保单凭证 ;(3)供多套房屋产证或租凭收入;(4)工作证或胸卡(提供多种资产证明材料复印件便于银行审核效率提高)。

第二步,银行接受申请人提交的资料,2-3个工作日答复申请人;第三步,银行审核申请人的资料,通过之后,和申请人签订贷款合同并办理相关公证手续;第四步,1-2个工作日,银行放款;第五步,借款人按照和银行签订的还款方式按期还款;第六步,借款人还清贷款,解除与银行的关系。

二、渤海银行南京分行高管失联,28亿存款消失事件,后续如何发展?

优质答案1

正如之前那英所唱的一首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结果渤海银行的28亿存款罗生门事件,现在变得如此复杂、如此诡异。剩下一个简单的结论,越是事情搞得复杂化,越是银行方面不肯主动的去表明事实的真相,那么最终银行受到的声誉损失就越大。即使有可能银行在此事件中只担负部分责任,大多数客户对于这家银行的信任感会越降越低。一个不透明,被人怀疑总想推卸责任的暗箱操作银行,哪个客户敢继续相信呢?

确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的,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中,号称受害方济民药业以及渤海银行方面都已经报警了,根据记者调查,真正的用款企业,华业石化还是一个假国企,中石油已经正式进行澄清,没有任何关联,有可能还是个皮包公司。后续没有一丝的后续消息出现,银行方面没有做一点点有利澄清事实真相的声明。而且事件主要当事人之一,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总经理助理还失联了?

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一个人失联的原因,要么是被公安机关抓获,无法联系到。但如果是此样,渤海银行是肯定知晓的。要么就是渤海银行要求其必须失联,对外不做任何的联系和回应。渤海银行默不作声,以沉默对抗一切。将事件从罗生门变成了糊涂账,不过事件水落石出的一天出现后,有可能渤海银行到时候会更加尴尬。

现在企业方济民药业称,有可能其后续还有8亿元要被银行方面强行划拨,受害企业的损失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如果在公安机关已经立案的情况下,其实银行是不能做如此工作的。如果真的强行来做,那这个客户要丧失对于这家银行的一点点信任了。吃相如此难看,监管部门现在可以早一点进行介入了。

确实监管部门可以前置介入监管,这在之前也是有着案例的,而且这个事儿真的够大,未来有可能涉及的人也够多。为了整体的金融稳定,以及坚定我国银行存款的信誉,都是值得采取特殊手段既早干预的。因为据有关部门调查结论,在整个存单抵押担保的过程中,银行所有相关文件中的企业公章都是伪造的,其实仅仅这一点,监管部门就可以单独进行调查,或者会同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目前失联的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总经理助理管鹏程,确实是事件的主要知情者,或者是参与人之一。因为其曾经在事发后找到受害企业,提出解决方案是济民药业将5亿元存款也做质押,给华业石化使用。其实潜台词就是捂盖子,只要华业石化不预期,这个事儿压住,许诺济民药业未来还可能拿回自己的存款。潜意思就i是如果企业选择报警,那有可能28亿元存单将全部冻结,存单和钱都拿不走。

如果这个事银行真的有责任,我们想想这个最高授权的领导能到什么级别?涉及到28个亿,最高能到分行行长,总行副行长?这将涉及到银行内部多少部门?多少员工呢?有可能涉及到银行从总行开始的,从上而下的4条线都需要承担责任,柜台业务条线、企业公司条线、信贷审查条线、授权管理条线。
建议渤海银行可以正视此事,躲是躲不过去的,而且早点面对处罚有可能会轻写。因为这事件不仅仅是对渤海银行的声誉产生极大影响,而且有可能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声誉都产生极大影响。

优质答案2

银行与储户之间是一个保管人和被保管之间的关系,银行各种风控机制是很健全的,出现出款无辜消失,据大部分都是内部人士出现道德风险,成为内盗。

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踪,但依然震惊了金融界,在于数字太过庞大,肯定是无法提现拿走,而是被质押无法取现的,某单位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28亿元存款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到质押,并为第三方公司华业石化提供融资担保。可是华业石化无法偿还贷款,怎么办?那就是担保人还钱。

截至目前,由于8月25日华业石化有5亿元贷款到期未还,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从济民可信子公司的存款中强行划扣4.5亿元(5000万元从华业石化账面余额划走),济民可信另有23亿元仍处于质押状态。5亿元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银行划走,储户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一定会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己的利益。

现在奇怪的是单位存在银行的钱,怎么可能成为别人借款的担保物,该储户并没有同意提供担保,那么究竟是谁手眼通天,在未经储户同意下,擅自做主就把储户的存款给别人借款做了担保。

储户存款给别人做担保,需要一系列的文件签字并加盖公章,单位在未知下,自然无法提供相应的印鉴和相关人员的签字,银行是如何完成这一系列操作的,没有内部人提供帮助,完成这样复杂的工作,简直不可想象。

媒体报道,,据江苏省相关部门初步调查发现,这些办理贷款担保质押业务材料上的印鉴都涉嫌伪造,据知情人士透露,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管鹏程目前已失联。

管棚缘何失联,我们无法评价,渤海银行28亿存款“消失”事件,还是给银行风控敲起了警钟,从制度上来说,银行肯定会有完善的风控机制,关键是人员落实是不是到位,日常监管是不是落到实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