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消失之谜_消失的100年历史
历史中消失之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鬼神之说是非常忌讳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所所以古代的人们都不敢随意的去触碰这些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逐渐的开放了起来,于是很多人都相信鬼神之说,甚至至有些人还信奉起了道教。在我国的历史上,就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道士,他的名字叫做葛洪。
一、历史上宗教消亡的例子?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的“灵魂不死”而演变而来的。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它的与时俱进非常强。
周恩来生前说过即使是到共产主义社会,宗教是否存在也很难说。但历史上也确实有宗教消亡的情况。1967年,阿尔巴尼亚就宣布他们是第一个在地球上消灭了宗教的国度。但这种采取人为措施消灭了宗教的事情是办不到的。
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后,阿尔巴尼亚又重新恢复了宗教的存在。
二、历史上有哪些钱财(宝藏)下路不明?
优质答案1
虽然我国有明文规定地下一切文物宝藏归国家所有,这样做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让我们可以准确的知道一些史实。虽然我们都知道地下宝藏是国家所有,地下宝藏的神秘感依然让我们乐此不疲的去讨论。那么历史上还有那些宝藏下落不明呢?
太平天国的宝藏太平天国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洪秀全等拜上帝教的名义发动起义,经过几年的时间太平军攻下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定都于此,改成天京。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生活奢侈也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加上内部争权夺利严重,不到几年天京就被湘军攻陷,天平天国灭亡。
随着天平天国的消亡,也有很多宝藏也随之消失,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更多财物被藏地下。后来曾国潘擒获李秀成,在几度威逼利诱之下,李秀成始终没有说出宝藏所在之处。传说甚至有人把天王府的挖地三尺依然没有找到宝藏,至此太平天国的宝藏成了历史一大谜团。
李自成的宝藏之谜李自成相比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末年天灾人祸致使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当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之时,明朝的贪官害怕自己被杀,纷纷献出自己的宝物以求保全性命。在加上李自成有意让其部下在京城大肆搜刮财物,多种途径得来金银珠宝的数量合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一笔宝藏可想而知。
可是在李自成兵败之后,这批宝藏也神秘消失了。传说当时李自成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便把所搜刮而来的珠宝藏起来,以图自己利用这些珠宝东山再起。
这些宝藏具体藏在那已经无人知道了,根据历史推断我认为李自成的宝藏应该藏在张家界附近。
张献忠宝藏虽是谜团已被破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看到这首民谣已经知道这笔宝藏的价值已经达到不敢想象的地步。
这笔宝藏已经被不法分子找到不能算下落不明,我也大概说个一二。人们在听到这首民谣之时可能当作普通的传说听听也就罢了。可是在一些不法之徒心中却看到了利益所在,当时有个人就对此民谣上了心。
经过不法分子观地势,以古人的天文推断还真让找到了,不法分子不牺用几年时间学习潜水技术从而盗宝。俗话说伸手必被捉,这批不法分子在盗宝之时不小心把一锭银子掉落,从而引出一个超级盗宝案。
这个案子不在细说,这些宝藏是确实存在的,这笔宝藏的藏匿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张献忠。
据《蜀碧》记载“献忠闻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10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看到记载就知道这笔宝藏具体有多少,买下成都府所言不虚。
随着张献忠沉船宝藏被找到,我想其他历史上下落不明的宝藏总有一天会重见天日,让我们可以领略古人的繁荣。
不知道小伙伴你还知道历史上还有那些宝藏没有被发现呢?
优质答案2
广东海盗王——张保仔的宝藏
身为一个广东人,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港片,记得赵文卓出演的一部黄飞鸿电影《龙城歼霸》里,有一个近百岁的“活僵尸”,武功极高,又是当地出了名的大海盗,是整部片的大反派。
这位连黄飞鸿都感到棘手的人,就是清朝嘉庆年间广东沿海的著名海盗——张保仔。
张保仔和黄飞鸿一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名张保,“仔”字在广东话中有“小孩子”的意思,之所以加个“仔”字,是因为他最早是在海盗——红旗帮主郑一的手下做事,由于年幼时就被郑一掳劫了去,又深得郑一看重,叫他为“保仔”,并收为义子。“张保仔”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郑一死后,红旗帮由郑一的遗孀郑一嫂打理,但清朝女子不方便露面,郑一嫂又风华正茂,于是张保仔就和郑一嫂混在了一起,红旗帮也被张保仔接管了。在张保仔的带领下,红旗帮逐渐成为了南海海域上最强的一支旗号,不断地招兵买马和清廷对抗。
嘉庆十五年,张保仔因清廷的困海战术,不得已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在交出了自己所有的船队和兵器之后,张保仔协助清水军擒获蓝旗帮麦有金,屡立战功,清廷授予张保仔福建闽安副将,为三品武官,委任镇守澎湖列岛,郑一嫂也被封为诰命夫人。
不过由于张保仔本就是海盗出身,在清朝官员特有的优越感之下,张保仔的为官之路很不顺畅,即使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可依旧被清廷看做是不安分分子,处处钳制。道光二年,张保仔病死于澎湖,其妻子被剥夺去诰命的身份,贬为平民。
张保仔之子张玉麟(《龙城歼霸》中的boss)一生没有投军,也没下海为盗,病死于澳门。
而在张保仔传奇的一生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那传说富可敌国的财宝了,据说张保仔在接受招安之时就预料到清廷会过河拆桥,于是在之前就把自己多年抢夺来的金银珠藏在了沿海的各个小岛上。张保仔将其宝藏分为天地人三份,其中地份财宝就被埋藏在了秘密地方,以防不时之需。
目前关于张保仔的宝藏传说,其中两个最主要的地点就是广东台山县上川岛和香港。
上川岛的藏宝点又分为七盘山、马山、弓湾、石船咀、乌猪岛等十余处。
而香港据说是张保仔的大本营,目前也有不少地方和张保仔有关,比如太平山上的张保仔古道,鸭脷洲有张保仔石炮台、五鼓岭有张保仔瞭望台、马湾天后庙有张保仔营寨、长州和赤柱有张保仔洞等等。
至于这些宝藏是不是真的呢?据说有人在乌猪岛上发现了几页纸,上面写着“乌猪州仔有石船,船头向往穿石心,船尾向往下三尖石下一石香炉,石香炉底有井字,从井字量起三十六周线,黄金三百两,白银三皮箱”,后面有人去考察过,确实发现了一艘石船,但因为资料太少,弄不清“三十六周线”的意思而停止了挖掘。
在众多关于“张保仔宝藏”的谜语中,最著名的当属“榄仔对峨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影,两影相交处”,“榄仔”就是橄榄的意思,指的是上川岛上一块类似橄榄的石头,而石头正对着的就是一块灰白色、上有一条天然裂痕的“峨眉”石头。
这句谜语的意思就是榄仔石头和峨眉石头之间埋有1万九千四百两银子或黄金,只要在晚上竖起两条竹竿,月亮升到竿顶时,从两竿的影子相交之初挖下去就可以了。后面这些财宝也没人找到,因为不知道竹竿要多长,应该立在哪里?这些都只能等待探究技术更先进,宝藏资料发掘越多之后,或许就能为我们再现张保仔宝藏之谜了。
三、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优质答案1
7000多年前的一天,在此起彼伏的原始而又诡异的吼叫声中,一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蜷缩在地上,周围的人如同疯了一般用骨矛贯穿她的身体,用石斧斩断她的手腕,用骨针刺入她的下体……她究竟为什么遭遇这样残忍的伤害?
“零口姑娘”被发现于西安临潼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她的骨骼进行清理和研究之后,即便是考古专家们,也觉得惊骇和伤感这位被确定死亡年龄在15岁—17岁的年轻女孩体内,残留的骨叉、骨镞和骨针等骨器多达18件,其中很多都是在用力过猛的情况下,使骨器插进了女孩的骨骼,才残留下来的。
在狩猎工具弥足珍贵的远古时期,人们居然用骨器去猛烈攻击一个女孩,甚至折断珍贵的工具也在所不惜,他们对她的仇恨该有多深?
而据专家考证,这名女孩死亡之前,至少受到35处重伤,头骨、脊椎骨、肋骨等多处受损,甚至还有三件骨器是从下身刺入盆腔的。她的左手消失不见,严重怀疑是被利器砍掉了。专家们根据这些情况推测,女孩临死前身上的损伤(包括骨骼、肌肉在内)应该多达上百处,而参与杀害她的人,也应该有百人之多。
于是一幕让人恐怖的画卷就展现出来,在低沉而又诡异的叫喊声中,女孩无助地躺在地上,上百人排着长队依次在她身边走过,每个人都红着眼睛仇视地看着地上的女孩,轮流着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最狠毒的手段,去羞辱她伤害她,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发泄心中的怒火,驱走她所带来的厄运。
那么在7000多年前,这位年轻的女孩究竟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才遭遇了这样残忍的折磨?
人们曾猜测献祭、杀俘或者违反族规被杀等等原因,但都无法解释这种行为的残忍,如果是上述原因,没有必要让她受到这么多的伤害,而且行凶者也不可能如此义愤填膺或者疯狂。在排除了上述原因之后,有专家得出了一个结论“零口姑娘”很可能是一位双性人或者性特征不明显的人。这样的人在远古部族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恐慌,认为是上天降下了灾难,或许也意味着部族的灭亡,所以众人才痛下杀手。
专家们给出了理由“零口姑娘””虽经鉴定确系女性,但从骨骼特征上看,眉骨及耻骨的女性特征并不明显,这表明她生前可能存在部分的男性特征;有三件骨器是由“零口姑娘”的下身刺入盆腔,这肯定和性有所关联。
话虽如此,但当时的具体情况如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数千年以后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让人不寒而栗。
喜欢请关注,多谢!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优质答案2
抗日战争到底打了多久?8年还是14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相当匪夷所思的!历史学家是不是刻意隐瞒了某些历史的真相?还是故意犯错?
来,借助这个问答,笔者给大家揭开其背后的玄机!关于抗日战争打了多久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是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算起到1945年,约8年的时间;二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约14年的时间!
那以哪个为准呢?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是按九一八事变算的14年”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关于“八年抗战”的说法实际上是来自于我们的中小学的历史教课书,而历史教科书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尊重历史”!难道历史学家会犯这样一个如此低级的错误?
简而言之,东北属于中国,东北人民属于中国人民!那么,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道理上也是属于抗日战争,理应计算在内!是不是应该如此?
所以,如果承认“八年抗战”,等于是将东北人民的抗日历史给“抹掉”!这是个非常严肃的大是大非问题!
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重提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中原大战的最大受益人张学良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的内战,蒋介石5月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当此时,手握重兵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成为双方竞相拉拢的对象!
起初,战事未明,张学良不敢轻易投靠任何一方!
1930年8月中旬,蒋军攻克济南,反蒋联军出现不可挽回的败局!张学良见时机成熟,于9月18日发电“拥护中央、呼吁和平”,并派东北军入关,10多天左右即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占领……
1930年10月15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联电张学良,表示愿意接受和平解决。到此,中原大战结束。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中原大战后,张学良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不仅在战争时期出售武器给双方获得巨大利益,而且,其个人的政治生涯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被授予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司令,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对于日本少壮派来说,在东北发动事变的时机正在慢慢成熟!
由于处理中原大战事宜,张学良对于东北管辖的精力分散了,而且大批东北军入关没有即时回防。并且,1931年张雪良又调集部分东北精锐入关讨伐石有三,这导致东北兵力进一步空虚。
被“白送”给日本的“东三省”!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接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未遇到特别明显的抵抗就于9月19日8时,占领了沈阳!
(上图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入沈阳城)
如果说当时张学良身在北京无法指挥的话,那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东北军也理应反抗啊!为什么不呢?
原因还是出在张学良身上!原来张学良早有命令,不许东北军反抗!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又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挑衅,我方务需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
在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下,张学良竟然早已命令部队回避!9月19日,蒋介石在知道事变的消息以后,大为震惊!但考虑到艰难的国家境况(1931年,蒋介石发动了第四次围剿,以及长江发生大洪灾。)后,还是寄希望于“国联”来出面调停,即所谓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国联”要求日本撤兵,但日本未予理会。)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讲到九一八事变后,一般都习惯了一笔带过,对于事变之后日军侵占东北的讲述往往并不“丰满”!
实际上,九一八事变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而已,仅仅是丟失了沈阳而已,相对于广大的东北地区而言,中国军队、东北军仍然有希望保住东北!因为毕竟当时的东北军仍有16万之重(另10万在关内),日本关东军仅2.5万人(后来,日军继续增兵)。如此差距的兵力对比,东北怎么着都不至于很快沦陷!,如果日军继续进犯东北地区,张学良依然可以调集军队回到关内支援吧?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加匪夷所思!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继续其军事行动侵占东北。面对东北的“不战而降”,国内舆论对于张学良是“骂声一片”市民联合会致电国民政府,指责“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值守”。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亦电请政府“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
南京国民政府也在11月14日的第4次党代会上改变策略,明确要求各级将领“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值守”。
无论是迫于舆论,还是政府的压力,张学良都应该抵抗了。
,1931年11月日军逼近锦州时,张学良“不战而退”,直接命令部队撤至关内,即所谓的“锦州中立化”方案。,痛失锦州!
(1932年1月初,日军庆祝占领锦州)
在此期间,国民政府曾多次要求张学良抗日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亦于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12月30日,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再发急电“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最终,日本还是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锦州。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实际上,由于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受益匪浅,他是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权有权,要武器有武器(东北有兵工厂),而且还有仇恨在心(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所害),就当时的中国而言,谈抗日谈得最热烈的也是他!
,真正当日寇进攻东北时,他却执行了“不抵抗政策”!有人说,张学良是受命于蒋介石的命令,那如何解释“锦州事变”的情况。我们是不是把一个不该给蒋介石的“锅”,扔给了蒋介石?
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致使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东北!(据史料,日本也没想到能如此轻易拿下东北!)
为什么张学良会这样?
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无非是,担心自己独自抗日,而国民政府实际上并不能给自己多大的援助,东北军损兵折将!简单来说,在张学良的心里面,可能想的是如何保存东北军。因为,只有东北军的存在,才是自己最大的资本。这个比起国家来说,可能要更加重要一些。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胆怯吧”?不然,怎么解释呢?被帝国主义蹂躏到不行的中国,哪里来的自信心呢?
往事不堪回首!
在历史学家的眼中,东北实际上就是日本白得的,中国方面没有明显的抗日作为。既然没有抵抗,又怎么能够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呢?
“八年抗战”就是这么得来的吧?
这历史着实令人心痛!